糖尿病增强体质(糖尿病人如何增强体质)
患有糖尿病,不能盲目运动,牢记这5点或能稳定血糖,不妨试试
想要控制血糖,单纯依靠降糖药物行不行?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首先会咨询医生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指数超标,只需要药物控制即可。
殊不知,血糖指数的波动,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影响,这包括了作息习惯、生活习惯、饮食等等。
降糖药物的确是能发挥出功效,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能只依赖药物控制,而是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
除了控制全天热量摄入之外,患者还应当积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这既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还能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
不过,这并不代表患者能盲目运动,事实上糖尿病患者也有许多运动事项需要注意!
1、选择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的不单单是高血糖,更是因用药不当、营养不足或过度运动造成的低血糖。
在临床看来,糖尿病低血糖远要比高血糖危险的多,在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是可能会休克、死亡。
因此,糖友运动需要把握时间,最好是在进食后的1小时左右,开始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切忌在服药后或空腹运动,以免造成低血糖出现;
2、选择运动方式: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段、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能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也都不相同,患者应当视个人情况而定,并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
比如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舒缓的有氧活动就能起到控血糖的作用,这包括了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等;
3、循序渐进:有部分患者为了能让体重迅速下降、血糖稳定在正常状态,随意给自己增加了运动量,甚至是已经到了过度运动的地步。
然而,在临床看来,如果自己体重基数较大,其实并不适合剧烈的体育活动,这往往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担,容易造成关节损伤,还会增加低血糖出现的几率。
因此,糖友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当注意循序渐进,随着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量;
4、运动装备的选择: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增加自身患糖尿病足的几率。
为了保护自己的足部,避免下肢受到损伤,患者在运动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
比如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购买质量较好的运动鞋、选择大一号的鞋子,以免造成足部不必要的损伤;
5、注意运动安全:糖尿病患者运动没有错,但是要以自身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开始锻炼,不要将自己放在危险的环境中。
在选择锻炼场地时,最好避开车水马龙的公路、避免在恶劣天气锻炼。
特别是目前已经进入了冬季,由于气候较为寒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所以大家应当随着天气增加或减少衣物,尽量在太阳升起之后再出门运动。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虽然有一定益处,但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锻炼。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又或者是血糖控制不稳定、低血糖反复出现,为了健康着想,应当避免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
来源: 医说健康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控制才能让血糖更稳定?
糖尿病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尤其多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得糖尿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糖尿病。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下糖尿病那些事儿。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并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多饮
多食多尿
体重减轻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现在的临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很多患者长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平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进一步检查确诊,同时也有些病人是因为出现了相关的并发症,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而确诊。
Q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Q2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病等,更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导致终身残疾。
Q3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饮食、运动与药物、心理治疗。任何类型的糖尿病,在治疗上,都是饮食和运动占首位。
(一)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
具体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一般来说,每天主食量不超过半斤,平均为早上1两半,中午2两,晚餐1两半,每天保证牛奶、鸡蛋的摄入,早餐推荐纯牛奶250ml,鸡蛋1个,每天肉类(如牛肉、鸡肉、鸭肉、鱼虾等,尽量减少温燥的羊肉、狗肉)2-3两,蔬菜可以放宽些,每天半斤至一斤,以绿叶蔬菜为主。
平日可以适量进食水果,但因注意水果进餐的时间,一般以饭前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两个小时,与正餐起码隔开两个小时以上,同时注意水果量的控制,每天大约100-150g左右,尽量以低糖份的水果为主,如西红柿(大个的)、黄瓜、人参果、雪莲果、柚子、莲雾、草莓、猕猴桃等。
(二)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振作精神、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调节体重,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运动后应有舒畅感。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最好采用有氧运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发生。经常有低血糖发生的病人,在运动时携带少量食物或者糖,在活动量过大后适量补充少量食物,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
在饮食与运动控制下,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可酌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六大类:1.如以格华止为代表的双胍类;2.以拜糖苹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剂;3.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代表的磺脲类;4.格列奈类的药物,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5.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有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药物。
胰岛素: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五类。具体的使用哪一种,需要患者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
(四)血糖监测
1.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午餐,晚餐餐前,以及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必要时需要监测凌晨2-3点的血糖。以及驾车前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时,运动前后。
2.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空腹血糖尽量空腹8h以上并及早抽血;餐后2小时必须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监测餐后血糖必须和平时一样打针吃药。
自行监测血糖时血糖时采血注意事项:
用酒精消毒皮肤
一定要等酒精挥发
不要用力挤压出血
第一滴血可弃去不要
可扎指尖两侧皮肤
不要用力接触测试区
(五)心理治疗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对患者表示理解、尊重,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知识,通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患者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来源: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患糖尿病46年,我用这6个方法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容易引起细菌、病菌的感染,导致身体素质低下。我患糖尿病已经46年,今年78岁,在长期与糖尿病较量中认识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把提高免疫力摆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在我的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度、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等指标都还正常。一年四季很少感冒,身上若出现感染或创伤,自已进行调理,少则两三天,多则一周就治好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提高免疫力的6个方法。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免疫力如同人体健康的“防火墙”,当这道墙出现缺口时,身体就会有所反映,出现以下表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容易感冒、咳嗽,且久治难愈;身体经常发生炎症,如口腔炎、牙周炎、眼睑炎等等;伤口难以愈合。
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很多食品想吃而不能吃,营养不全面,且摄入数量不足。同时,患者因多饮、多尿,部分营养物质经小便排出体外,“收不抵支”,营养匮乏,这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2.情绪低落
糖尿病是个“烦燥病”,患者一般阴虚阳亢,肝火旺盛,心烦意乱。加之天天要打针、服药、监测,很麻烦,患者整天为病发愁,心情抑郁,自卑感严重,不愿交朋结友,想高兴而高兴不起来,压抑了免疫功能。
3.抗生素用得多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被感染,抗生素用得比较多,不但破坏了肠道免疫功能,而且还增强了病菌的抗药性。
4.运动不足
“生命在于运动”。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一体多病,身体素质差,很多患者运动锻练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即使运动了,运动时间和强度没有到位,没能够提高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的措施
1.抓主要矛盾
我认为糖尿病是影响免疫力下降的主要矛盾,高血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认真驾驶“五驾马车”,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控制在“良好范围”之内。
同时,遵照《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经常观察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提升免疫力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2.坚持运动锻练
运动锻炼是提高身体免疫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我清早醒来就在床上对全身进行按摩,重点按摩提高免疫力的“特区”:前胸、肚脐和足部。
下床后就习练《健身功》,从头拍到腿。早餐、晚餐后半小时结伴而行,到河边散步40分钟以上。雨雪天就在自家阳台上锻炼,长期坚持,从未间断过。
3.选服药物
有些药物对提升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我常年服用21金维他补充各种维生素。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我经常服用黄芪、三七、西洋参、丹参片等滋阴补气、活血化瘀之类的中药,不仅预防了心脑血管病变,而且增加了身体的免疫功能。
4.稳定情绪
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身体免疫力。这次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尚无特效药救治的请况下,医务工作者采取输氧、灭菌、插管排毒、做操扩胸、进行心理疏导等办法,增强其自身免疫功能,把很多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收到了举世瞩目的效果。
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因新冠肺炎住进了武汉方舱医院,他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情绪稳定,在病房里一直乐呵呵的,不仅自已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救治,而且还主动做其他病友的思想工作,由于他心态好,免疫力强,结果几天就病愈出院了。
实践证明: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情好,免疫力强,抗击病毒的能力就强。5.保持充足的睡眠
高质量睡眠能增强人体抗体,提高免疫力。芝加哥大学研究证实:每天睡4小时的人比睡7-8小时人血液中的流感抗体少50%。 我无论再忙每晩要睡8个小时,白天中午还要睡1个多小时 ,所以我精力比较充沛。我出版12部医学书籍,共370多万字,绝大部分是“夜产品”。
6.补充营养物质
健壮的体魄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础。我为了夯实这个基础,除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以外,还注意选食有利于提升免疫功能的营养物质,常年交换食用羊奶、牛奶、驼奶、人参、豆类、蛋类、鱼类、水果和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是我增强免疫功能的得力“助手”。
我的体会是这些方法对提高免疫力切实有效。
作者:邓焕新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华夏医魂》从书特邀编委 中国糖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