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沙茶酱(妊娠糖尿病可以喝茶吗吗)

熊大医生 0
文章目录:

肾友吃什么油最好?

伤肾油?护肾油?这两种油可保护肾功能

刚过完年很多肾友回我门诊抽血发现三酸甘油脂低密度固醇飙高,肾功能退步,都跟我自首说「唉呀我过年没节制吃太油了」。吃太油真的会伤肾吗?美国心脏医学会可是比是世界卫生组织更建议要多吃更多油来护心护血管,当然肾小球就是微血管,吃油就像两面刃,吃对油护肾护血管降血压好处多多,吃错油伤肾伤心又致癌。

关于肾友的饮食大家都知道蛋白质要吃五份优质蛋白(豆鱼蛋肉奶类)、淀粉要吃低氮淀粉(像是低蛋白米冬粉米粉太白粉等)那油脂呢?很少人提到肾友该怎吃油,橄榄油?苦茶油?椰子油?花生油?大豆油?芥花油?芝麻油?猪油?鱼油?葵花油?坚果?酪梨油?到底怎么吃?怎么选择?很多人说选择单一油品会造成脂肪酸比例不对,吃油到底要怎么吃?今天节目中熊主任会跟你提出他心中最适合肾友的吃油组合,让你正确吃油健康又护肾。

先来看看肾友必须正确吃油的七大理由

(1)油脂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油脂与坚果种子类」为每日不可或缺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建议依照个人活动量多寡,摄取3至7茶匙(约15至21克)与1份坚果种子类(约7至8克)。帮助身体正常的生长代谢与茁壮。但肾友体质不一样,坚果种子属于高磷食物不宜天天摄取故更必须由其他油品取代。

(2)吃对油降坏的胆固醇降血压保护肾脏。

(3)吃对油可以抗发炎与促循环降低蛋白尿增加肾小球过滤率。

(4)油脂有助身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增加免疫力:适量的油脂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正常的吸收代谢,维持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增加免疫力。

(5)吃油提供身体的热量来源:肾友要限蛋白糖尿病又怕低氮淀粉过多血糖失控,往往限到贫血又热量不够,油脂类也是身体热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1公克油脂可提供9大卡的热量,非常建议善用好油来增加身体热量,让身体充满活力。

(6)好的油脂润肠改善便秘。

(7)好的油脂帮助保暖、保水、保护内脏:维持适量的体脂肪对健康也有极大的帮助,身体里的脂肪有保暖的效果,在寒冬时维持正常体温;再者,适量的体脂肪也是很好的避震缓冲材,可保护内脏器官避免碰撞受伤。

看到这里肾友真的要多吃油但到底什么油是最适合肾友的油品?

我们知道油脂根据脂肪酸的饱和可分为三大类:

1.饱和脂肪(SFA)如猪油、牛油、鸡油、椰子油等。
2.单元不饱和脂肪(MUFA) ω-9如橄榄油、苦茶油、芥花油。
3.多元不饱和脂肪(PUFA),又分ω-6与ω-3。富含ω-6如葡萄籽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而富含ω-3如紫苏油、鱼油、亚麻籽油。

肾友如何选择正确的食用油,可以看看上面的表格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对健康油脂的摄取比例有不同的建议,主要针对饱和脂肪(SFA)、单元不饱和脂肪(MUFA)、多元不饱和脂肪(PUFA),特别是ω-6与ω-3脂肪酸的平衡。美国心脏学会主要针对心脏血管健康为目而肾友的肾小球就是一颗颗的微血管球,因此要求更加的严格,我建议肾友可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标准去执行。

我把这表格强调几个重点归纳列出肾友选择油脂的指导方针 1.每天要摄取高达每天热量25%~35%的油脂:

这有没颠覆大家的想像,美国心脏医学会建议大家要多摄取油脂的总量竟然比世界卫生组织还多,肥胖、代谢症候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病患对油脂视为恐怖有害血管健康的食物深植人心,但美国心脏医学会却建议要保护心脏血管要多摄取油脂,大家回想到我前面提到的肾友摄取油脂的七大好处,不是完全一样吗,肾友要限蛋白又担心吃太多低氮淀粉血糖过高,真的可多利用好的油脂来补足需要的热量。你没发现很多肾友的高热量低蛋白营养品为何非常浓稠其实里面都是满满的好油,而不是牛奶,肾友们你每天的油脂摄取是否有达到总热量的25-35%?接着来筛选是否吃到的是正确健康的油。

2.肾友要完全避开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比饱和脂肪像是猪油牛油等更危险更容易阻塞血管对健康完全无好处的人工精炼脂肪,大部分的反式脂肪,则是由人工将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处理,改变植物油结构,使其转为半固态,稳定性变高,可耐高温油炸,并使油品不易变质,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亦可增加食物的酥脆、滑嫩口感,加上价格较低廉,因此广泛被使用。但却是比饱和油脂更难代谢更容易堆积自血管壁造成粥状动脉硬化与肾功能恶化。

常见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有:油炸、油煎物:(薯条、甜甜圈、洋芋片、炸鸡排、盐酥鸡、炸臭豆腐等)。西饼蛋糕:瑞士卷、奶油蛋糕、起士蛋糕等)、饼干(小西饼、奶酥饼干等)、泡芙、松饼等。酥皮类:蛋塔、肉派、披萨、凤梨酥、各式酥饼(奶油酥饼、太阳饼、老婆饼等)。面包类:红豆面包、可颂面包、菠萝面包等。奶油类:人造奶油、奶精、冰淇淋等。抹酱类:花生酱、面包抹酱。西餐类:焗烤、浓汤、炖饭、意大利面。其他:咖喱块、巧克力、泡面、爆米花、糖果。以上含反式脂肪食物相信大家每天经常吃到,建议肾友一口都不要摄取。

3.饱和油脂要降到总热量5%以下

关于饱和脂肪,世卫组织建议降到10%以下,但是美国心脏医学会更严格的建议降到5%以下,这一点都不奇怪关于低密度胆固醇(LDL)的标准值一般人建议控制到100以下即可,但是心肾疾病的标准都是70以下,饱和脂肪来源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每天吃到的动物猪油、牛油、鸡油、椰子油、棕榈油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吃到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像是之前我提到的光是每天吃的肉类食物就包含了大量的饱和脂肪,最让人担心的是隐藏版的油脂如绞肉制品:锅贴、水饺、馄饨、水煎包、小笼包中式早餐:饭团、烧饼油条。抹酱、酱料:千岛酱、沙茶酱、辣椒酱、芝麻酱勾芡料理:烩饭、羹面、浓汤。

4.每日降低ω-6油脂摄取且增加ω-3的摄取达到抗发炎的健康比例

关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ω-6与ω-3美国心脏医学会建议是建议摄取,但是ω-6与ω-3比例一定要降到4:1以下,甚至有些研究最健康的比例是1:1,这是因为我们每天摄取的ω-6的食物与油品实在太多了,现代饮食中广泛使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这些油Omega-6 含量极高(ω-6:ω-3比例常高达50:1 ~ 70:1)。

这些油很便宜容易取得普遍用于加工食品、快餐、烘焙食品,导致Omega-6 摄取大增。加上现代工业化养殖牛羊猪使用玉米与大豆饲料,这些谷物富含Omega-6,导致肉类中的Omega-6 增加、Omega-3 减少。这也是为何健康饮食一直要强调是草饲牛而非大豆玉米牛,现代饮食问题:一般人摄取比例高达20:1,一但在10:1以上就会增加发炎风险。Omega-6主要是亚油酸在人体会被代谢成花生四烯酸,进一步产生促发炎物质(如前列腺素PGE2、白三烯)。会促使免疫细胞释放发炎讯号,导致慢性发炎反应。

建议肾友减少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使用比例并多多吃Omega-3来源(鱼油、亚麻籽)。因为肾友的慢性病通常处在发炎状态,这也是我非常建议可多摄取高浓度鱼油来补充足够的ω-3。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降护心护血管也可以抗发炎降低蛋白尿,我先前有一篇专门讨论肾性鱼油对肾脏的好处的链接在下方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5.每日增加单元不饱和脂肪酸ω-9的摄取

摄取单元不饱和脂肪酸ω-9的比例建议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1.5倍,单元不饱和脂肪酸ω-9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脂肪,常见于橄榄油、苦茶油、酪梨油、坚果、酪梨。适量摄取MUFA 有助于心血管健康、降低坏胆固醇、抗发炎、稳定血糖,是公认的健康脂肪。我们前面有提到可以多摄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ω-3,但是若烹调的油脂要注意加热是否会变质产生致癌物的风险,饱和脂肪酸稳定耐高温但是会堵塞血管,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容易代谢但是即容易遇热变性产生致癌物,因此不适合高温烹调,单元不饱和脂肪酸ω-9相对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遇热稳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加上若每日摄取ω-9又可以降低ω-6的比例,有助于血管健康、降低坏胆固醇、抗发炎、稳定血糖保护肾功能。选择富含ω-9橄榄油、苦茶油来当做家庭烹调用油是肾友正确的的选择。

说了一堆这一段被ω-3ω-6ω-9太烧脑,可否给我一个结论到底我们要怎么吃油最健康~我就提出我心中最提出我心中最适合肾友的油脂组合~

肾友每日可以摄取1000-2000mg纯净的肾性鱼油加上可生饮20ml的高品质「特级初榨橄榄油」,另外家中烹调油品无论低温高温烹调都可以使用特级初榨橄榄油当做家中最主要的烹调油。

橄榄油不是不能油炸? 橄榄油的发烟点普遍在摄氏190度以上(约在197度),而且品质越好的橄榄油,游离脂肪酸含量越少,发烟点也就越高。而一般常用的油炸温度为摄氏160度或180度,因此只要不是长时间油炸,特级初榨橄榄油确实可做一般家庭油炸之用。换掉高温化学精炼的各式调和油品,相信吃好油三个月后无论抽血验尿或是你自己身体就会感觉到大大的进步与改善。

台湾香料介绍

1細白糖【說 明】

包子饅頭的麵皮在細細嚼過後會釋出甜味,這就是糖在麵團中所扮演的增加甜度的角色。

細砂糖是白麵糰的基本用料,當然你也可以改用風味獨到的黃砂糖、黑糖,做出強調特殊甜味的砂糖饅頭。

2盐【說 明】

在麵糰中加入一點點兒的鹽,其實是有中和口味的效用,它能讓麵皮不至於只有甜味而膩人。

在醬料調配上,鹽主要是用來提味。當我們調醬料時,大部份只有在放了糖的情況下才會放鹽,而且量通常比較少,因為醬料裡的鹹味多半來自醬油或其他像辣椒醬之類的材料,如果鹽會得太多,會破壞醬料本身的美味。鹽可以讓醬料的甜味更為突顯,同時也具有調合油膩的效果,因此調較油的醬料時多半會在加一點鹽,像蝦捲沾醬、甜不辣醬、碗粿醬與糖葫蘆醬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一般觀念中總認為鹽和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其實當我們調醬料的時候,大部份只有在放了糖的情況下才會放鹽。換句話說,鹽是用來提味用的,也就是放一點點鹽,可以讓醬料裡面的酸甜味更明顯。醬料裡的鹹味大都來自醬油或其他像豆瓣醬一類的材料,加太多鹽只會讓醬料吃起來「死鹹」,破壞醬料本身的美味。另外在調製油份比較多的醬料或是甜的醬料,也可以放一點鹽,油類醬料吃起來比較不會那麼油膩可怕,甜的醬料吃起來也不會過分甜膩。另外一個用鹽的原則是,如果調醬料時用的是醬油膏,這時要避免用鹽或少用鹽,以免調出來的醬料過鹹。

3咖喱粉【說 明】

咖哩粉味道芳香辛辣,由多樣南洋香料製成,具有刺激食慾、幫助血液循環的功能,又能促進發汗使體溫降低,因此許多亞熱帶國家相當喜好食用;在咖哩炸雞中,我們採用咖哩與麵糊作調和,不只為炸雞變換口味,更帶來更多的健康元素。

咖哩是用多種香料調製成的特殊調味料,作燴飯、燴菜的淋醬或者調入醬料中增加醬料的香味功能很多樣。如果把咖哩粉用在醬料的調製,直接加入攪拌並不能增加太多香味,最好是先炒香了再拌入醬料,或是先煮開再用小火加熱至香味完全散發時止。

4红椒粉【說 明】

紅椒粉是由溫和的紅辣椒製作而成,在味道上並不會過於刺激辛辣,再加上它的色彩鮮紅,在為食物調味及配色上,能帶來非常好的效果,撒在炸雞上增色不少,還能滿足嗜辣者的喜愛,尤其市面上的麻辣雞翅就少不了它,不會過因為本身的「辣」,不太吃辣的人就要著量食用了。

5胡椒盐【說 明】

胡椒鹽是由白胡椒粉和細鹽調製而成,味道辛辣,能刺激食慾,更能帶出食物的芳香,一般重口味人士食用炸雞時,特別喜歡加上胡椒鹽,增添食物的美味,及滿足胡椒鹽為炸雞帶來的濃郁香氣。

6酸枳【說 明】

又叫做羅望子,是南洋料理中,酸味的來源之一。一般的料理都可以使用,炒飯、炒麵,或是煮湯時,都可以加入少許的酸枳汁來調味。

味道柔和,介於甜與微酸之間,比一般梅子甜,一般的料理都可以使用。市面上買回來的酸枳,先用溫水泡開,再將它搓融,與水混合均勻,挑除籽粒,即為酸枳汁。含有酸枳汁的調味料與飯拌炒,可豐富米飯的口感。在連鎖超市可購買得到。

7调味酒【說 明】

一般常用的則是米酒和葡萄酒兩種,是調醬中相當具有提味功能的配角。料理中有肉或魚的便添加些米酒,讓肉或海鮮吃起來有米發酵的香味,同時減少腥味。葡萄酒多半會用在和蔬菜有關的醬料,主要是增加蔬菜的甜味,例如義大利麵醬裡面放的白酒,就可以讓麵醬裡的蕃茄吃起來不那麼酸,反而帶有一點甜味。

8豆瓣醬【說 明】

豆瓣醬最主要的原料是蠶豆、花椒和鹽。是屬於口味很重的基底,通常調製醬料的時候如果老覺得少一味,只要加入豆瓣醬,就可以馬上變出好吃的醬料。而且豆瓣醬最好用的就是有壓抑腥味的特點,和海鮮類或羊肉等腥味十足的食材都是絕配。

以黃豆泡蒸熟後再與麵粉共同發酵製成,在醬中可見黃豆顆粒。豆瓣醬與甜麵醬外觀雷回、作用相似,不過甜麵醬中不見黃豆,多為北方人吃北平烤鴨、炸醬麵時的醬。南方人則多用豆瓣醬,現在倒是經常合用,在醬爆類的料理中最易以看到。用醬前宜加水調稀,以小火炒,才能充份引發出香氣。另外,豆瓣醬加上辣椒拌炒就成為辣豆瓣,它主要是以紅辣椒與鹽來調味,炒時火候的控制決定香氣是否能夠被引出。

9沙茶酱說 明】

沙茶醬是台灣人最愛用的醬料了,主要由扁魚、蒜頭、辣椒等調製而成,挑選時要注意愈新鮮的沙茶醬,表面看起來油份較少,若在使用期限內,如果大部分油都分離出來了,可以下鍋炒香一點再使用。如果有很重的油垢味,就算還沒到使用期限,為了健康最好不要使用,因為那表示沙茶醬已經開始變質了。

10芝麻酱【說 明】

芝麻醬本身具有濃郁的芝麻香味,經過調味,最常用到芝麻醬。若把芝麻用在海鮮或肉類的調味,最好直接把顆粒狀的芝麻加熱,烤出香味,在撒上食材讓料理帶一點芝麻的香氣但又不會搶味。

芝麻醬本身除了芝麻的香味以外,並沒有什麼味道,所以必須經過調味,才能夠拿來當作調味的醬料。一般我們最常用到芝麻醬,就是在作麻醬麵的淋醬。它是把芝麻醬經過簡單的調味製作而成。因為麵食本身也是比較沒有味道的食物,所以和芝麻醬搭配非常適合,不會掩蓋芝麻的香味。如果要把芝麻用在海鮮或肉類的調味,最好直接把顆粒狀的芝麻加熱,烤出香味,才比較有增香的效果。

11花椒【說 明】

花椒是香味特殊的一種辣味調味料,選購時,要注意「顆粒要大、外皮紫紅、有光澤」,才是品質好的花椒,在使用前建議以中火炒過,花椒會特別香唷!用在醬料上,花椒粉可直接拌到醬裡面去,若使用花椒粒則可直接泡到醬汁裡,或是與水熬成汁後,再過濾使用。

花椒可以直接將整粒用來醃料,也常用來起油鍋,一般是在爆香後撈起丟棄,用其香味。另外,也可以做成花椒油,淋在菜上或用來涼拌。在處理牛肉、牛雜時是常用的去味香料。將花椒粒乾炒後磨成粉再加上鹽巴拌勻,就成為花椒鹽,也是常用沾料的一種。

辛辣的香氣及那股回甘的風味,加在辣椒醬裡,會增加辣椒醬的辛辣香氣,在口感上也提升了辣度,使用前一定要把花椒給磨碎,這樣它那特殊的香氣才會出來。

12花生酱【說 明】

花生醬可以吸收醬料中的水分,增加醬料的濃稠度,且花生的香味很濃,能讓如辣椒等較刺激的調味料嚐起來較溫和,具有緩和味覺過分刺激的功能。不過,有些醬料就是要清澈、清淡才能夠襯托食物的原味,像在吃涮肉片或單水煮的肉類時,加入花生粉調味就不太適合了。

13楓糖【說 明】

為加拿大特產,取自楓樹皮,香氣具有甜味,口味濃郁甜度非常高,適用於鬆餅和麵包沾醬。

14法式芥末醬【說 明】

法式芥末醬的口味因其添加的香料如蜂蜜、葡萄酒、水果等而有所不同,有細滑膏狀與帶籽粗末狀2種,適合搭配沙拉、牛排、豬腳、烤肉、香腸,及調製美奶滋等。不同於日本芥末的「嗆」,法式芥末醬帶點微酸的滋味,有辣與不辣帶酸味2大類,在法國就有一百多種。法國的沙拉醬汁中一定會加入芥末調味,最常直接當做沾醬,佐食油炸食物非常適合。

15紫蘇醬【說 明】

由松果、紫蘇、大蒜、乳酪、橄欖油等調製而成,自古即在義大利流傳,是非常有名的調味醬,適合搭配肉類、海鮮、開胃菜、各式義大利麵的調味醬,也可用來調和醬料。

16覆盆子酱【說 明】

覆盆子有歐洲藍莓之稱,是莓子家族裡最受歡迎的果子一之,富含鐵與及維他命A及維他命C,酸酸甜甜的味道,用在調製搭配甜點、海鮮類的醬料。

17葡萄酒醋【說 明】

多種堅果以煮過的義大利葡萄汁液浸泡,進而釀造出香醇獨特的葡萄酒醋。這種義大利酒醋適於調製搭配海鮮、肉類等料理的調味醬料,也可和香料、橄欖油調成萬用的沙拉醬等醬汁。

18桂花酱【說 明】

用桂花花朵釀製而成的醬料,通常釀製成無味或甜味的口感,可使用的範圍非常廣泛,南北各式的點心及餐點皆可見其蹤影。

19香菇精粉【說 明】

香菇精主要的成份為胺基酸,由香菇中提煉出來的鮮味劑

20果糖【說 明】

普遍存在水果與蜂蜜等食物中﹐屬單醣﹐因此可以直接吸收。

甜度是所有的天然糖中最高的﹐因此相同的甜味﹐果糖的使用量可以比蔗糖還低。

21梅林辣醬油【說 明】

的英文是WorcestershireSauce,完全的不辣帶有一點點酸,算是一種較香甜的醋。

22蠔油【說 明】

是由生蠔、水、醬色、鹽、澱粉等材料製成的產品,充滿了濃濃的鮮蠔甘甜味,通常在料理上做為提鮮的功效,另外市面上也有販售所謂的素蠔油,它是由香菇汁提煉出來的,因此想要購買蠔油作為調味用途時,要特別分清楚喔!

23柠檬叶【說 明】

英文名稱:Lemonleaf

儲存方式:當香料使用的檸檬葉通常是泰國檸檬葉,但因為在台灣摘種不易,市面上大都是乾燥的檸檬葉,因此只要密封存放就可以了。

食用部分:葉片。

料理方式:清淡的檸檬香,很適合用於海鮮料理的烹調,尤其是泰國料理中的泰式酸辣湯,一定會添加檸檬葉來增加香氣去除腥味。

美味重點:通常只是用來提味,並不會成為主角級的香料,因此不必添加過多,料理完成食用時,即可將檸檬葉挑除。

24南姜【說 明】

英文名稱:Galangal

別稱:蘆葦薑、高良薑

儲存方式:新鮮的南薑只要放置在通風陰涼處便可保存4至5天左右,包好放置冷藏室則可延長至10天左右;而南薑粉則可以存放2至3個月。

食用部分:地下塊莖。

料理方式:南薑在東南亞一代是薑的替代品,味道沒有薑那麼辛辣,反而多了點淡淡的甜味,使用方式跟一般的薑差不多,也是會用於爆香、去腥、煮湯或作為醬汁食用,常與魚類等海鮮一起料理,也是製作咖哩、沙嗲等醬料的原料之一。

美味重點:不管是南薑還是一般市面的嫩薑,放久了都會纖維化,這並非所謂的老薑,真正的老薑是種植超過十個月以上才採收的薑,汁少味道較辣,且耐儲存。

25月桂叶【說 明】

英文名稱:Bay

別稱:月桂葉、桂樹葉、香葉

儲存方式:新鮮的月桂葉只要放置於通風陰涼處一段時間,葉子自然會變乾,成為乾燥的月桂葉。而乾燥的月桂葉只要放在密封容器中,放個一年至一年半香味都還會存在。

食用部分:葉片。

料理方式:具有去腥的作用,因此常用於醃漬食物,有些菜餚也會將月桂葉塞入食材體內再用來烘烤,且因為月桂葉需要久煮味道才會釋出,因此加入湯汁中燉煮變成為常見的料理方式。

美味重點:剛採下的月桂葉直接料理會帶有苦澀味,若擺至稍為枯黃,可以減低這股苦澀的滋味,但還是不宜多放,以免料理變苦難入口,而乾燥的月桂葉只要聞起來沒有香味,就無法在使用來料理了。

26番红花【說 明】

英文名稱:Saffron

別稱:藏紅花、西紅花

儲存方式:不管是乾燥的番紅花蕊,或是研磨過的番紅花粉只要放在密封容器中,都可以放2年以上。

食用部分:花蕊。

料理方式:番紅花除了辛辣的香味而成為香料外,鮮豔的色彩更可替食物染上美麗的顏色,最有名的莫過於西班牙海鮮飯了,缺少了番紅花就失色不少。而最常利用的料理方式還是以燉煮為主。由於8萬朵番紅花才能提採出約2公斤的花蕊,再經過加工成番紅花香料就只剩下不到500公克,因此番紅花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香料其來有自。

美味重點:番紅花因為有活血、刺激子宮的效果,孕婦不宜食用。由於番紅花的味道相當明顯強烈,不宜添加過多。

27咖喱【說 明】

英文名稱:Curry

儲存方式:通常市面上可購買到到粉狀與塊狀的咖哩,都需密封保存,咖哩粉通常可以存放1至2年,咖哩塊則可存放半年至1年左右。

料理方式:咖哩是一種綜合香料,而非單一香料,沒有一定的配方,但通常少不了薑黃、辣椒、丁香、月桂、咖哩葉、荳蔻、番紅花等,通常用來作為濃稠的湯汁或醬料使用,但部分地區咖哩甚至用來醃食物、當調味料等。

美味重點:咖哩粉的香料味通常較重,喜歡香料滋味的人建議可以選擇咖哩粉來作料理,滋味更道地喔!

28墨西哥香料【說 明】

英文名稱:Chilipowder

儲存方式:密封保存不受潮可放置1至2年不會變質。

料理方式:中南美洲一帶常使用的綜合性香料,可以用來醃漬肉類、燉湯、燒烤、比薩醬料、作墨西哥香、沾墨西哥TACO餅、作海鮮料理沾醬、調味等等。

美味重點:充滿南美洲風味的香料,也非常適合用來作美式速食的調味或沾醬不妨試試。

29匈牙利红椒粉【說 明】

英文名稱:Paprika

食用部分:乾燥果實磨成的粉。

儲存方式:密封保存不受潮可放置1至2年不會變質。

料理方式:匈牙利料理中經典的綜合香料,擁有濃郁的香氣和鮮豔的色彩,帶點甜味與些微辣味,可用來作沙拉、煮湯、燒烤、油炸物調味、醃漬、沾醬甚至裝飾都可以。

美味重點:雖然艷紅的色彩看起來頗有辛辣的口感,其實香味與色彩重於辣味,因此還需添加辣椒粉才能增添辣味。

30肉桂【說 明】

英文名稱:Cinnamon

儲存方式:市面上可買到棒狀跟粉狀的肉桂,但因為粉狀的味道容易變淡無法久放,而肉桂棒則可存放兩年以上風味不變。

食用部分:乾燥的樹皮。

料理方式:肉桂其實是月桂樹的樹皮製成的,略帶溫暖的甜味,相當適合用於甜點、烘焙的調味,像是蘋果派中就不可缺少肉桂,此外用來替巧克力飲品、咖啡提味也非常適合,中南美洲更會使用在茶或調酒中,是一種用途非常廣的調味料。

美味重點:還有另一種中國肉桂(Cassia),是五香粉的材料之一,通常會用來當滷汁或醃料,但由於中國肉桂味道較辛辣,比較少用在甜點調味上。

31七味唐辛子【說 明】

英文名稱:Shichimi

別稱:七味粉

儲存方式:密封儲存即可。

料理方式:七味粉是由紅辣椒、花椒、黑芝麻、白芝麻、陳皮、乾紫菜、大麻籽、罌粟籽等七種香料所製成的綜合香料,每家配方、辣度都略有不同,但卻都少不了紅辣椒與陳皮,料理方式十分多種,可以當作湯品、烤物各種料理的調味料,也可以添加在其他調味料中增加風味。

32韩式辣椒粉【說 明】

儲存方式:密封儲存即可。

料理方式:分為粗跟細兩種辣椒粉,也是綜合性香料,常用來醃漬韓式泡菜、製作涼拌菜色、各式韓式菜餚的調味也可以使用。

美味重點:韓式辣椒粉香味濃郁,略帶甜味,且不會過辣,這也是為何韓式泡菜看起來好像非常辛辣,但實際上嚐起來卻略為甘甜的原因。

33小豆蔻【說 明】

英文名稱:Cardamom

儲存方式:密封儲存即可。

食用部分:豆莢、種籽。

料理方式:在印度不論用來作鹹或甜的料理,小荳蔻都是不可缺少的香料,甚至煮茶也會加入小荳蔻增加香味,此外麵包、燉煮、烘烤料理也會添加。最特的別使用方式是阿拉伯國家會將小荳蔻放在咖啡壺口,讓到出來的咖啡沾到小荳蔻的香味。

美味重點:因為小荳蔻的味道濃郁,使用時要斟酌用量。

34芥末子【說 明】

英文名稱:Mustard

儲存方式:保持乾燥不受潮放入密封容器,可以保存很久不變質。

食用部分:種籽。

料理方式:芥末籽有分黑、白、褐色三大類,白色通常用來醃漬或醬汁、燉煮食物;黑色、褐色則用於爆香、燒烤等料理方式。除了芥末籽之外,芥末的葉子在歐洲也是相當常見的沙拉食材之一。

美味重點:芥末籽聞起來沒什麼味道,但加熱過或磨碎的芥末籽味道會相當濃郁,且滋味也會變得嗆辣。

35柠檬皮【說 明】

英文名稱:Lemonpeeiling

儲存方式:放入密封容器保持乾燥不受到潮濕,可以保存很久果皮仍有香味。

食用部分:果皮。

料理方式:新鮮的檸檬皮通常用於增添甜點的風味,切絲或末讓點心充滿淡淡的清香,而由於乾燥的檸檬皮沒有油脂,適合用來熬煮不天加油脂的茶飲,但鮮味就比新鮮的檸檬皮略遜一籌了。

美味重點:要取新鮮的檸檬皮用來料理時,記得要去除裡面白色的部分,因為白色的部分帶有苦味,會破壞料理的味道。

36丁香【說 明】

英文名稱:Cloves

食用部分:花苞。

料理方式:丁香在歐洲幾乎甜點、蛋糕等烘焙西點都會使用來增添香味;此外煮湯、調酒、燉肉也會利用丁香的風味來使料理更美味。而印度中東一帶丁香會添加在咖哩中、中國丁香則是五香粉的原料之一。

美味重點:稍微用力壓,會滲出油脂,這種丁香品質較好,選購可注意;而粉狀的丁香粉味道很容易散失,還是使用完整的丁香風味較佳。

37咖喱叶【說 明】

英文名稱:CurryLeaves

儲存方式:摘下後可放在冰箱冷藏約1週左右。

食用部分:葉片。

料理方式:印度料理中常用來料理的一種香料,在印度通常是使用新鮮的咖哩葉,可用在燉煮魚肉、爆香、醃漬及製作咖哩粉的材料之一,

美味重點:乾燥的咖哩葉味道非常淡,因此還是使用新鮮咖哩葉風味較佳。

38姜黄【說 明】

英文名稱:Turmeric

儲存方式:新鮮薑黃放冰箱冷藏可放一至兩週左右;乾燥的密封後則可存放兩年以上。

食用部分:地下塊莖。

料理方式:在東南亞一帶用途很廣的香料,不但可以增添食物香氣、替食物染上鮮豔的黃色,更是咖哩的基本材料之一。

美味重點:薑黃的葉片也可以用來包裹食物,再行料理後整個食物會充滿芳香。

39辣椒粉【說 明】

辣椒粉的使用主要是增加辣度,一般辣椒粉算辛香料,已經是唐辛子、紅辣椒香草、大蒜、小茴香等調和而成的混合物,也具有提升XO醬香味口感的作用。

40香茅粉【說 明】

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香茅是常用的香草,這種香草汁液可用來作天然的蚊怕水。香茅在南亞地區是椰汁咖喱必需的材料。在越南,各種有名的香茅菜餚和酸湯亦不可缺少。通常泰國料理會採用當地生長的新鮮香料,如南薑、香茅、檸檬葉等混合使用,能加強呈現料理中辛、香、酸、鮮的原味。

中国香料女神的降临,帶出神奇惊艳的视觉美学——台湾省天香味天然香料礼盒包装设计

天香味天然香料
礼盒包装设计
/
以「來自天堂的香味」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理念,旨在传达一种纯净、神奇的美味体验。我们的产品采用纯净的植物食用香料,这些香料如同来自天堂般神奇,带来无与伦比的美味享受。在包装视觉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简洁的色彩和线条,展现中国香料女神的降临。香料女神象征着古老智慧与自然的结合,她带来了包含无数美味的神奇感受,赋予包装形象以惊艳的视觉美学。
我们的设计不仅注重美学,更强调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我们开发了多种礼盒和个别包装,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准确传达出台湾纯天然复合香料品牌的纯净与高贵。礼盒设计优雅大方,适合作为馈赠佳品,让人一见倾心。而个别包装则强调实用与美观兼备,方便消费者日常使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天堂的香味的神奇力量。

Using "A Scent from Heaven" as the main concept for our packaging design aims to convey a pure and magical flavor experience. Our products use pure plant-based edible spices, which are as wondrous as if they were from heaven, bringing an unparalleled taste experience. In terms of packaging visual design, we chose simple colors and lines to depict the descent of the Chinese Goddess of Spices. The Goddess of Spices symbolizes the fusion of ancient wisdom and nature, bringing countless magical flavors and endowing the packaging with stunning visual aesthetics.

Our design not only focuses on aesthetics but also emphasizes emotional resonance with consumers. For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we have developed various gift boxes and individual packages to ensure that each product accurately conveys the purity and nobility of the Taiwanese all-natural compound spice brand. The gift box designs are elegant and generous, making them perfect for gifts that captivate at first sight. Individual packaging, on the other hand, emphasizes both practicality and beauty, making it convenient for consumers to use daily while experiencing the magical power of the heavenly scent.

香料探秘!揭开台湾香料的神秘面纱,还等什么?

从东方的那片海域,传来了来自台湾岛的诱人香气,悠然飘散于全球。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台湾香料的丰富多彩,揭示其香料出口、进口以及产业展望。我们将聚焦于台湾独具特色的香料,如土肉桂、马高、罗氏盐肤木、大叶楠木等,探索其独特魅力所在。此外,附录中还将介绍大陆进口台湾食用香精的报关流程,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香气缭绕的旅程,探寻台湾香料的奇妙世界。

01

台湾香料进口

根据2019年台湾财政部关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2019年进口了总计1万6,000公吨的香料,总进口价值达15亿3,700万元。据估算,以台湾的人口约2,300万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约1.9克的香料。

在这些进口香料中,胡椒类所占比例最高,2019年共进口了8,147,396公斤,进口总价值为7亿7,222万7,000元,约占进口总值的53.2%。按照台湾2,300万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约35.4克的胡椒类香料。其次是姜类(包括番红花和姜黄)进口量为4,064,270公斤,总价值为4亿6,734万6,000元;肉桂类进口量为2,016,038公斤,总价值为1亿1,143万9,000元;茴香类(包括大茴香子、胡荽子、小茴香子、芫荽子、葛缕子和杜松子)进口量为1,421,423公斤,总价值为1亿891万元。

TAIWAN SPICE

根据Volza提供的台湾香料进口数据,2023年台湾的香料进口量为2800份(网站单位为:stood),涉及205家台湾进口商和200家海外供应商。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包括越南、印度和德国,其中来自印度的香料数量达426份,涉及57家印度出口商。

另外,全球范围内,台湾香料的主要进口国家前三名分别为美国、越南和印度。美国的香料进口量达到170,756件,越南次之,进口量为57,415件,印度则排名第三,进口量为45,094件。在香料出口方面,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量达到281,985件,其次是中国,出口量为69,279件,越南则排名第三,出口量为61,010件。

网站单位为:stood,本文中翻译为份/件

02

台湾香料出口

2018年5月,经济部对外贸易局显示台湾出口咖啡、茶、马黛茶和香料的数据达到每千美元28.665美元。相较于2018年4月的19.428美元,出口数据有所增加。

在历史记录中,该数据的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3月,达到每千32.708美元;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在2018年1月,为每千美元0.000。

2024年,台湾的盐及其他香料市场收入预计将达到4754万美元,预计每年增长1.40%(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相较于全球市场,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美国,根据 Volza 的美国香料进口数据,来自中国台湾的香料进口量为162.6K,从10,143 个中国台湾供应商进口。

预计到2028年,台湾的盐及其他香料市场销量将达到212万公斤,2025年销量预计将增长1.2%。2024年,台湾预计的盐及其他香料市场的人均消费量为0.1公斤。

此外,根据Statista的市场洞察数据显示,台湾香料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占据整体销售渠道的90%左右,而线上销售则占比约为10%。

台湾香料产业展望

到2026年,预计台湾将成为全球第32大香料消费地区,消费量预计达到2.94万吨,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下降幅度约为0.9%。这一数据相较于2021年的3.1万吨有所减少,自2017年以来已经下降了2.1%。与此同时,台湾的香料产量预计将达到2.329万吨,同比增长0.2%。这一产量相较于2021年的2.3万吨有所增加,并且自2017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在2021年排名第35位,略逊于哥伦比亚。在全球香料生产国中,中国、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排名前三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台湾的香料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03

台湾特色香料品种

Taiwan spice

台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具备丰富多样的香料资源。随着对香料功能的深入研究,台湾本土香料如土肉桂、罗氏盐肤木和山胡椒等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魅力。这些香料不仅在料理中发挥作用,还涉及到医疗保健领域,为健康饮食和天然疗法的重视提供了支持。

土肉桂

台湾土肉桂,别名有山肉桂、台湾土玉桂、肉桂和假肉桂等。它主要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200米之间的低海拔地区,分布于台湾的中、低海拔天然林中,是台湾特有的原生植物。

土肉桂主要成分包括肉桂醛、乙酸肉桂酯、肉桂酸、肉桂醇、香豆素、苯甲醛、3-苯丙醛、醋酸香叶酯、黄酮类糖。其中,肉桂醛是土肉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发炎、抗氧化、降尿酸、抗菌等多种功效,适用于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

与大多数进口肉桂的干树皮不同,土肉桂更常使用叶子。叶子可以用来制作汤、茶和甜点等食品,给食物增添特有的风味和芳香,而土肉桂独特的香味正是来自于其叶子中富含的肉桂醛。此外,土肉桂也用于制作肉桂粉、肉桂油、肉桂皮、肉桂花、肉桂膏、肉桂精油等商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保健品领域。

罗氏盐肤木

盐肤木分布在台湾2,000 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细小的核果直径约0.2 公分,外表附着一层薄盐,早年原住民用盐肤木腌渍肉类,或直接入菜调味。一颗颗咸中带甘的核果也适合当零嘴食用。

罗氏盐肤木的嫩心嫩叶可供食用,其果核外还覆盖一层薄薄的盐,口感略带酸咸味。原住民将其用作盐的代用品,同时其果实也是一种重要的鸟类食物。植株表面的盐分也吸引了野生动物,它们会舔食以补充生理所需,因此得名“盐肤木”。

在中药学中,罗氏盐肤木被广泛应用。例如,其幼枝上寄生的倍蚜虫导致异常生长的部位被称为五倍子,含有丰富的单宁,可供药用、制墨水及鞣皮等用途。具体而言,罗氏盐肤木的不同部位具有各自的药用功效:根部可用于消炎解毒、活血散淤、收敛止血,适用于咽喉炎、咳血、胃痛、痔疮等疾病;叶和根皮可用于外用治疗毒蛇咬伤、漆疮、湿疹,树皮则用于治疗疟疾,茎部则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果实可治疗咳嗽痰多、盗汗等症状。

马高Margao

马高,又称山胡椒,正式名称为“山椒”,是台湾特有的一种香料植物。它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山区,是台湾中、高海拔地区的常见植物之一。刚采摘时为鲜绿色的浆果,干燥后,果实会变成黑色,并散发出浓郁的柠檬草香气。

马高的特点是其果实和叶子均带有辛辣的香味,这使得它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调味品和药用植物。在台湾,马高的使用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传统的美食和药品中。泰雅族和赛夏族是最早在烹饪中使用它的部落之一。最简单的用法就是将花椒碾碎,浸入水中,以解宿醉。太鲁阁族则会用根部熬汤或贴于额头,可以舒缓宿醉的头痛。

由于其独特的香味和多种功效,马高在当地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调味品添加到各种菜肴中,也会将其用于传统的药膳中,以增进健康。

在 2000 年代初发表在《木材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马高含有天竺葵、神经和 d-柠檬烯,它们具有催眠和镇痛特性,并已被证明有助于调节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据说具有“抗抑郁”、“抗炎”、“解热”、“出汗”、“镇痛”、“杀菌”、“提高注意力”、“促进消化”、“排毒作用”、“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在民间传统用药中,马高被认为具有祛风湿、消肿、解毒、止痛等功效。《滇南本草》一书中提到,将马高果实泡酒后食用,可治疗面寒疼痛,暖腰膝,壮阳道,治阳痿。树皮含有生物碱,而嫩枝、叶及果实则富含精油。研究表明,马高精油具有抗阴道滴虫、抗氧化、平喘、抗过敏、抗血小板凝集等活性,对于一些疾病如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律不整等也具

近年来,台湾使用马高的菜肴数量迅速增加。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吸引世界各地厨师注意的成分。

马高香肠:将马高揉入香肠中并烤制而成的原住民菜肴

马高鸡汤:典型的炖鸡配马高

马高蛋糕:使用马高制作的具有浓郁柠檬味的蛋糕

马高巧克力:2019年国际巧克力大奖黑巧克力类金奖得主

大叶楠木

大叶楠木主要分布于台湾低海拔地区,常见于溪流沿岸和潮湿的山谷中,广泛分布于全台低海拔山区,海拔不超过1000米。其树皮具有制作香料和蚊香的用途。这种植物结出的球形果实是松鼠和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的饮食习惯,鲁凯族人发现这种果实也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不过,他们很少直接食用新鲜的水果,而是将其晒干后磨碎。这样处理后的果实类似于天然的味精,可以为各种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台湾香料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魅力,已经成为全球香料市场的一颗耀眼明珠。土肉桂、马高、罗氏盐肤木、大叶楠木等香料以其特有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台湾香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产业生态,为台湾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我们相信台湾香料产业将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香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精彩。

附:大陆进口台湾食用香精报关流程

食用香精是食品用香精的简称,是一种能够赋予食品香味的混合物。消费者无需担心过量使用食用香料、香精会带来安全问题。食用香精在使用时还具有“自我设限”特性,当超过一定量时,其香味会令人难以接受。

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产品,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口:

㈠有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㈡经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布列入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目录的;

㈢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的;

㈣列入“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目录”的。

二、进口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要求

食品添加剂中文标签的必标内容包括:

1、名称(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

2、成分(表)或配料(表),采用相关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3、原产国(地)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生产日期(批号)和保质期;

5、贮存条件;

6、“食品添加剂”字样;

7、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还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中的相关规定。

8、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如果在标签中无法标注清楚的,可以通过中文说明书列明。

三、食品添加剂中文说明书要求

1、标签中如有未尽事项的(限于上述第8点内容、和不属于上述中文标签必须标注的其他内容),可以通过说明书列明;

2、说明书还应当包含标签中除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外的其他全部质量安全信息,以及指导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其他内容;

3、食品添加剂说明书应不与包装物离,并避免与内容物直接接触。

4、进口食用香精的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应该符合《食用香精标签通用要求》(QB/T4003-2010)。

如果进口食用香精还是危险品的话,应该同时满足进口危险品的相关中文标签和包装要求!

炖牛肉时这味香料一定要放!20分钟软烂入味,很多人都放错,难怪又老又柴

平时在家,不知道哪位芳邻家里在做西红柿炖牛肉。香味脱离了抽油烟机的束缚,席卷整个楼道,直冲天灵盖,香!

胃里的馋虫瞬间被勾起来,想想我也好久没做重口味的菜了,今天必须安排!这道菜的香料不用太复杂,就八角、白芷、香叶3种即可。

而且西红柿的天然酸甜味,能够减少牛肉的腥味。这道菜只需一丢丢盐,就能无敌好吃~下面跟着哈妹一起解锁美味的具体烹饪步骤吧!喜欢一定要收藏在家试试看哦!

番茄牛腩炖土豆

by 独爱你

配料:

牛腩500克、番茄2个、土豆1个、胡萝卜1个、葱10克、姜5片、蒜2瓣、八角2个、桂皮1小块、香叶2片、干红辣椒2个、冰糖20克、料酒1勺、生抽1勺、老抽半勺、蚝油1勺、盐适量、开水适量、食用油适量

烹饪步骤:

1.准备好材料;

2.番茄切块,牛腩洗净切小块,葱切寸段,蒜切片,姜切片;

3.冷水下锅,放入牛腩、3片姜、1勺料酒;

4.焯烫出血水后捞出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

5.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烧热,放入冰糖,小火炒至融化变成焦黄色;

6.放入牛腩炒至上糖色;

7.加入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8.加入生抽;

9.加入蚝油;

10.加入老抽;

11.翻炒至上色;

12.加入番茄炒匀;

13.加入开水,没过食材即可;

14.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一小时;

15.土豆去皮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

16.约1小时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17.加入胡萝卜和土豆;

18.炒匀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炖煮15分钟即可;

19.开吃。

咖喱牛腩

by 味谷的厨房

配料:

牛腩500克、胡萝卜1根、马铃薯1个、姜3片、葱适量、咖喱粉12克、椰浆3勺、料酒1大勺、酱油1大勺、糖少许

烹饪步骤:

1.准备好材料,牛肉切块;

2.胡萝卜和马铃薯切滚刀块,装起备用;

3.牛腩切块,焯水煮一会,冲洗掉血沫,用冷水冲洗干净备用;

4.锅内热油,放入葱姜翻炒一会,倒入牛腩,翻炒3分钟左右;

5.炒好的牛腩转入另外一个锅内,我用的是电饭锅;

6.加水没过牛腩;

7.放入一匙料酒,盖盖,焖煮一个小时;

8.炒锅热油,倒入胡萝卜马铃薯,炒到有香味溢出即可装起备用;

9.一个小时后把胡萝卜和马铃薯倒入锅内和牛腩一起煮;

10.倒入咖喱粉,继续焖煮20分钟左右;

11.萝卜和马铃薯都煮软了后加入椰浆,可以放入一小匙糖,煮10分钟即可。

凉拌牛肉

by 薰衣草

配料:

牛腱肉250g、香菜一棵、小米辣一个、大蒜头两瓣、生姜两片、白芝麻适量、油适量、白糖一勺、醋少许、生抽适量

烹饪步骤:

1.准备好一块卤好的五香牛腱肉;

2.将牛肉切成均匀的薄片;

3.将香菜洗净切成均匀的段;

4.将蒜剁成蒜末,小米辣切成丁;

5.准备好酱汁:放入生抽适量、醋少许、白糖一勺,小米辣和蒜末、油放入微波炉加热十秒钟;

6.将酱汁浇在牛肉上;

7.最后放入香菜搅拌均匀入味即可;

8.装入盘中撒上白芝麻点缀,一道美味又营养的凉拌牛肉就完成了。

5种调料或会“唤醒”糖尿病,专家提醒:管住嘴,少往菜里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个让人闻风色变的“隐形杀手”,正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的餐桌上。别以为糖尿病是胖子的专利,也别天真地以为少吃甜食就能高枕无忧。

你炒菜时随手撒的那点调料,很可能就是“唤醒”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管不住嘴?那就等着胰岛罢工吧!

有人会问:“不就是些调料吗?至于这么夸张?”至于!真的至于!别看那一撮盐、一勺酱油、一点辣椒粉,往往就是它们,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血糖“爬坡”,甚至让你的胰岛功能彻底崩溃。

五种常见调料,明明是厨房里的常客,却藏着健康的致命危机。今天,咱们就把话掰开揉碎,说个明白。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越来越多?过去几十年,这病从“有钱人专属”逐渐变成了“平民灾难”。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5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更是稳居世界第一,约1.4亿人被确诊。

更令人忧心的是,还有一大群人处于糖尿病的“前期”,自以为身体杠杠的,实则胰岛功能早已岌岌可危。问题在哪?吃出来的!尤其是那些隐形的“糖尿病推手”——调料。

一勺调料的背后,藏着多少危机?咱们从头说起。

第一种“杀手”:盐

盐虽是百味之首,却也是“慢性杀手”。中医早就讲究“咸伤肾”,肾为先天之本,统领水液代谢。现代医学进一步证实,高盐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调节能力减弱,最终诱发糖尿病。

你以为盐只是“咸”,其实它还会增加血压,而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是“难兄难弟”。两者互为因果,彼此推波助澜,最终一起拖垮你的身体。

现实中,有多少人炒菜时手抖?撒盐如同不要钱,生怕菜没味道。殊不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早就明确: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但国人实际平均摄入量常常超过10克,翻了一倍不止。这一小撮盐,可能就是你迈向糖尿病的第一步。

第二种“杀手”:酱油

酱油的坑,藏得更深。很多人以为,酱油只是调味,跟盐比起来更“温柔”。殊不知,酱油的钠含量有时比盐还高!

据检测,每100毫升普通酱油的钠含量高达6克以上,相当于两天的盐摄入量。更可怕的是,酱油还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尤其是一些老抽、生抽,为了提鲜,糖的比例甚至高得惊人。

中医讲究“五味调和”,不偏不倚。可你天天用酱油“染色”,味道是提了,肾脏和胰腺却不堪重负。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酱油虽然看似是“液体”,但它对血糖的影响可一点不含糊。

第三种“杀手”:鸡精和味精

多少人认为鸡精比味精“高级”?其实,两者皆是钠的温床。中医讲究“味之厚薄”,过咸、过鲜都会损伤脾胃。脾主运化,若脾胃失调,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容易引发糖尿病。

现代研究发现,鸡精和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不仅会增加食物的鲜美感,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炒菜时,盐、味精、鸡精三者齐上,味道是“鲜”了,可身体却苦了。

第四种“杀手”:辣椒粉

辣椒,虽说能“祛寒除湿”,却也能“火上浇油”。中医认为,辣味入心、走血分,过度食用容易损伤脾胃,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多的辣椒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现代医学也证实,过量辣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糖波动加剧。尤其是一些加工过的辣椒粉,为了提味,常会添加额外的糖分和盐分,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的负担。

第五种“杀手”:糖

“糖尿病不就是吃糖多吗?”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其实糖的危害远不止甜点和饮料。很多调料中藏着隐形的糖分。

比如番茄酱、甜面酱、沙茶酱等,这些酱料往往自带高糖属性,每100克糖分含量可能高达20克以上。

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摄入这些调料,极容易导致血糖飙升。而普通人若长期食用,也会悄悄推动胰岛功能的衰退。中医讲究“甘入脾”,过多的甜味会导致脾气郁滞,进而影响全身代谢。

调料里的“甜蜜陷阱”,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觉得调料用得不多,问题不大。可现实是,小小的调料,藏着大大的隐患。国家卫健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摄入的钠和糖,往往有30%以上来源于各种调味品。

而这些“隐形”的糖和盐,恰恰是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自古讲求“饮食有节”,现代医学同样提倡“控盐控糖”。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自掘坟墓”。

一顿饭加点盐、倒点酱油、撒点鸡精,再来点辣椒粉和甜面酱,看似简单,却可能是健康的“灾难料理”。

如何远离调料的威胁?

要想降伏这些“调料杀手”,最重要的是管住嘴。中医提倡“少盐清淡”,现代医学则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用天然香料代替人工调味品,比如用葱姜蒜、香菜、柠檬等增加食物香味,既健康又美味。

此外,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还要学会看食品标签,掌握钠和糖的摄入量。中医认为,饮食调养贵在一个“和”字,过咸、过甜、过鲜皆不可取。健康的饮食习惯,应以平淡为主,辅以清新自然的食材。

结语

五种调料,藏着糖尿病的巨大隐患。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每天一点点的自我约束。

管住嘴,迈开腿,调料用得少一点,血糖平稳的日子就近一点。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它的隐患。记住,健康不是一味追求“好吃”,而是追求“吃得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2.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全球糖尿病报告(2021)》

3. 《中医内科糖尿病辨治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

4. 《高盐饮食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

5. 《调味品与慢性病风险研究综述》,《营养学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