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用药指南(糖尿病肾病用药输液)
2021版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4个用药要点要知道!
尿蛋白阳性、肌酐升高,这些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意味着可能他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患上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在初期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容易漏诊,后期有可能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防治肾脏疾病是一个重点难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1版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的四个用药要点。
1.用药方案及调整要看eGFR
作为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就是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讲,如果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也离不开评估这个指标。这就需要专业医生或药师根据公式来进行估算,根据评估判断肾脏疾病分期来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
2.降糖药的选择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有一些降糖药是有明显肾脏获益证据的,比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代表的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还有一些药物可能使肾脏获益,像二甲双胍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等。
对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大于45的糖尿病患者,常推荐选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果无法使用或者使用后仍不达标,则可以选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15-30的范围,则不能选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而直接选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果患者已经有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则选择可以使用胰岛素、利格列汀、那格列奈等降糖药。
除了选药之外,药物剂量也要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3.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对于伴随有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首选推荐的是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且要监测血肌酐,如果低于265 μmol/L(3.0 mg/dl),则是较为安全的;如果血肌酐在2个月内升高幅度大于30%,则应停用,更换为地平类、利尿剂或者其它类药物。
4.选择合适降脂药
对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于2.6mmol/L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则可以选择降脂药,首选的是他汀类。而且要注意某些他汀类会受肾功能的影响,比如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应根据说明书和医嘱用药。
如果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转氨酶升高,可以遵医嘱减少他汀剂量同时联合依折麦布,但不推荐单独使用依折麦布。
结语
糖尿病患者肾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措施,需要从肾功能、降糖、降压、降脂等多个维度来进行。想要控制好,需要定期就医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8): 762-784.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情况?防治指南提出4个用药建议,糖友提前关注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是中老年人身上不足为奇的一种疾病了。但是在不少糖友控糖的路上,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还可能有一些患者因为糖尿病肾病抱憾离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情况?很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可能会诱发一些慢性的器官损伤,针对身体内的某些器官造成伤害,而肾脏就是其中一个。在长期患病的患者身上,受到血糖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肾脏血管受损,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就可能诱发肾脏疾病。
根据国外研究的数据显示,大约每百位糖尿病患者中就可能有1个人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这也会对糖友稳定病情,保护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糖尿病病情不稳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并且诱发肾脏病变的疾病就可以被称为糖尿病肾病。
相比于其他诱因带来的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一开始往往会出现微量的蛋白尿。如果能够在这时及时地发现病情,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有望稳定病情的。但很少有人能发现这种异常,以至于虽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较为缓慢,却仍然不断地让肾脏受到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受伤害。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长期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病变不断加重,诱发了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首先,长期稳定血糖
当血糖稳定下来了,肾脏血管也不容易受到刺激,不容易诱发肾脏血管病变,威胁肾脏功能,时间长了也可能导致健康受到损伤。
其次要重视糖尿病的复查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对定期复查这件事非常漠视,甚至觉得医生就是单纯地想多挣钱。其实对糖友来说,定期进行蛋白尿、血肌酐等检查也能作为了解肾脏功能的一种方式,一旦发现指标异常,也能及时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最后就是遵医嘱用药
糖尿病患者长期用药其实也是需要考虑对肾脏的影响的。一般来说医生会尽量选择肝肾负担比较轻的药物长期服用,稳定血糖。如果你擅自停药或者乱吃别的药,也可能导致肾脏受到伤害,面临一定的威胁。
假如你真的出现了糖尿病肾病,或许要针对疾病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式。除了稳定血糖,还应该注重保护肾脏功能。
用药建议一:药物治疗要考虑肾小球滤过率
对身体一向比较健康的人来说,药物经过哪里代谢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肾小球过滤率就影响了有些药物是不适合使用的。很可能会给肾脏增加一定的代谢负担,影响肾功能。
用药建议二:选择对肾功能有利的降糖药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时候,稳定血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一些降糖药是明显能够让肾脏收获好处的,更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比较常见的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相比之下,这些药物会比普通的降糖药带来更大的肾脏受益,对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也是表现比较优异的。
用药建议三:必要时搭配降压药治疗
由于肾脏疾病的出现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在查出糖尿病肾病后,如果你原本也有高血压的问题,优先推荐普利类的降压药和沙坦类的降压药。在用药的过程中,目标血压的范围应该是130/80mmHg。用药时还应该监测血肌酐水平,不超出265微摩尔/升,是比较安全的水平。
用药建议四:合并高血脂的患者调整他汀药物
三高问题相互影响,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合并肾病、高血脂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来稳定病情,降低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注意在食用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的时候检测肾脏功能和肝功能,以免因为他汀药物带来较大的肝肾负担。
糖尿病肾病本身是一种很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也应该了解在出现疾病后如何治疗?面对糖尿病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案除了稳定血糖就是保护肾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对治疗疾病也有帮助,记住光是吃药还不够,一定要配合定期的复查。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8):23.
2、刘健, 王琴, 车霞静,等. 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病率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6):5.
3、20年,糖尿病肾病治疗终于有新突破了!死亡风险能够降低至少30%·健康时报·2019-07-09
程益春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色,还有药膳哦
今天学习山东省中医院程益春先生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
一、治病求本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至病情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气阴两虚是主要病机。
本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倦怠乏力、口干、消瘦、面色苍白等。
中医认为,“气虚血必瘀”,阴虚血必滞”,瘀血阻络是病机发展之必然,以舌质黯为主要表现。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基本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常用药物有:
益气药,如生黄芪、太子参、西洋参等,最常用为生黄芪。
张锡纯谓消渴“多由于元气不升”,程益春私淑于张锡纯,受张氏影响最为显著,认为脾虚与消渴病密切相关,并在国内较早提出“脾虚致消”及“理脾愈消”理论。
养阴药,如山药、山茱萸、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天花粉等。
活血药,如水蛭、当归、赤芍、川芎等,水蛭为常用之品。
程益春认为,消渴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与滞并存,应慎用力峻破血之品,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迟缓则气血小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之久滞,自有利而无害。
二、治未病
气阴两虚兼血瘀,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而气属阳,气虚甚则阳亦不足;阴阳互根,阴损极则阳亦虚,故阳虚是气阴两虚发展的必然结果;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津不布,则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
程益春认为,阳虚是消渴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质的改变,而水肿的出现则是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
因此,及早使用温阳药物成为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大特色,亦符合张景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要求,多选用熟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具有“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双重含义。
三、善用药对
1. 熟大黄配肉桂: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对熟大黄与肉桂的配伍情有独钟。
他认为,肉桂作用有四:少火生气、温通血脉、阴中求阳、温补肾阳。
熟大黄作用有三,泄热、通腑、活血,熟大黄与诸药同煎,且无气分药(枳实、厚朴等)并行,泄下力缓,可防暴泄伤正。临床根据便秘的有无轻重,调整大黄用量。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有降尿素氮之功效,对改善肾功能大有益处,与中医学排毒理论一致。
熟大黄与肉桂配伍,一温一寒,一补一泻,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二药配伍属温通之剂,甚合消渴病肾病之病机。
2. 黄芪配山药:
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止渴;山药甘平,益脾阴、固肾精。二药配用,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
此药对有降尿糖之功效,程益春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仍属“消渴”范畴,气阴双亏为其主要病机。黄芪、山药健脾补肾,气阴双补,为治疗之主药。
3. 冬葵子配芡实:
冬葵子利水、滑肠,芡实补脾、固肾,二者补泻同施,标本兼顾,亦为治疗糖尿病肾病之常用对药。
四、常用药物
1. 生黄芪: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提到:“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小补也”。临床观察亦发现生黄芪用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明显。
2. 熟大黄:
在消渴病中,多用熟大黄,约占99%之多。
原因在于消渴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即使伴有大便干结,亦不耐攻伐,且常出现大便干稀不调;一旦用药过甚,使大便稀溏,恢复将更为困难。
此处取熟大黄,且与诸药同煎,为一药三用,即通腑、泄热、活血。
3. 马齿苋:
马齿苋味酸以生津,性寒可清热,主归肝、大肠经。《本草拾遗》谓之“破痃癖,止消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程益春以南瓜、山药、马齿苋为原料,加工制成南山苋菜,作为治疗消渴病的食疗药物。
五、按语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早期尚可逆转,中后期仅能延缓其进展。患者常因年轻时不注意、治疗不及时或经济因素,使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此时治疗相当棘手。
因此强调,早期治疗、坚持治疗、配合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