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水(糖尿病与水果含糖指数图表)

佰年健康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后,到底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2个注意事项,你清楚吗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在全世界中,我国还是糖尿病大国,不仅有先天性糖尿病,还有很多二型糖尿病后来者居上,因胰岛素分泌不足,遗传先天缺陷,后存在血糖升高的现象。

特别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其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人瘦,引起二型糖尿病原因,大量研究证明,和肥胖息息相关,在后期血糖控制不友好时,也极易出现喝得多。有的人就搞不明白了,得了糖尿病后,到底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

生活中,有些人自认为很聪明,既然血糖升高,喝得多也尿得多,那么少喝水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于各类人群饮水也有标准,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成年人饮水量都应达到1500~1700ml,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

而之所以出现总想要喝水的表现,实则是因为血液中有过量葡萄糖,影响渗透压后,细胞水分不断被挤压,从而增加人们喝水的欲望。对于肾脏健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喝得多了,机体总会维持60%左右的水分,多余的自然而然会被代谢出去。

所以,糖尿病患者根据健康饮水量喝即可,在特殊情况下,如当天出汗较多、运动过后,都可以适量多饮。同时,在饮水上还需要糖尿病患者清楚2个注意事项:

看尿液颜色:

要想知道自己水喝没喝多,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去完厕所后都可以回头看一眼尿液状态,正常颜色为淡黄色,喝水过多为白色,喝水过少为深黄色。

而不正常现象,浅红色先考虑饮食,近期有没有吃过火龙果、蓝莓、甜菜,如果没有要高度警惕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反而喝水多还很少去厕所的人,要注意前列腺疾病、肾脏疾病,不是身体健康的状态。

饮水方式:

现实生活中,“牛饮”的喝水方式十分常见,男性女性都是如此。殊不知,这样做既不能给机体补水,还会额外增加肾脏负担。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大口喝水无法充分稀释血液黏稠度,带走更多葡萄糖,对病情也是无益的。相反,每次小口饮用,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增强机体代谢能力,有一定的稳定血糖之功效。

各位朋友,你认为得了糖尿病后,到底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给我们的营养师。

糖友要少喝水,以防多尿?医生辟谣:这样喝水,比吃降糖药还有用

上周某三甲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位患者林某,来到医院时已出现嗜睡状态,呼吸深快。医生查体发现林某皮肤极度干燥,显然是脱水造成的,最后经过检查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原来林某有糖尿病史3年,平时血糖一直控制欠佳,继而一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喝水多和尿多。

近一个月林某听信了朋友说糖尿病患者少喝水,就能够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特意限制了饮水量,哪怕是非常口渴,这样做的确让林某上厕所小便的次数减少了,但不久林某就逐渐出现疲乏和食欲下降,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于是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糖友们少喝水,就能缓解糖尿病吗?内分泌科医生说:这样喝水,才有利于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少喝水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并不是多喝水引起的,相反正因为多尿导致身体失水过多,才会经常感觉到口渴而需要多饮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糖的升高,使尿糖也相应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导致的多尿。所以少喝水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多尿症状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少喝水还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多尿容易引起体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由于少喝水引起少尿,体内生成的酮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身体里蓄积,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这样喝水,有益血糖平稳

首先要明确的是,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可以减轻的,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不需要多喝水,相反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比正常人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使血糖稀释,更容易控制高血糖,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另外,多喝水促使多排尿,体内产生的酮体及时排出,还能够预防酮症酸中毒。

在喝水量、喝水方式和喝水种类方面,根据我国和欧盟推荐的慢性病患者饮水量建议,在没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2升,或者达到2升以上。在喝水方式上,医生并不提倡把一天的饮水量在短时间内喝完,可以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去喝,即早餐后、中餐后和晚餐后,这样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另外在喝水种类方面,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饮用果汁、碳酸饮料和酒精,这些水会使血糖升高,而应该是纯净水、白开水或矿泉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喝水,正常人同样也要多喝水,因为有研究显示,正常人每天喝1升水以上,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如果你今天还没喝足够多的水,赶紧行动起来,喝水去吧!

#生命摆渡人# #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多喝水好还是少喝水?糖尿病患者如何饮水?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口干、口渴、多饮的表现,这多是人体内细胞严重缺水导致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糖尿病人为了控制多尿症状就控制自己的饮水量,即使口渴也不愿喝水或尽量少喝水。糖尿病患者喝多少水比较好?

别等口渴再喝水

首先要传达的观点是:“水要喝够,汗要出透,便要排清,才能长寿”。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更要养成“定时饮水,不渴也饮”的好习惯。因为人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口渴的感觉。轻度的缺水并不一定能引起明显的口渴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因口渴中枢长时间受刺激,其敏感性减弱,对体内缺水的感受下降,因而即使体内已经缺水,往往也没有口渴的感觉。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多饮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和消除酮体,当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饮水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而且口渴是体内缺水、阴虚内热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限制喝水,会加重燥热,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还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

有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饮水

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合并了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往往出现周身水肿,此时不能一味多喝水,而应该根据尿量多少决定饮水量,一般是前一天尿量再加上500毫升左右,需要限制饮水量,最好每天喝水量<1000ml。另外饮用水的温度不要太烫,一般以25℃~30℃为宜。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喝水

1.首选白开水

放温的白开水是目前认为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可以少量小口多次饮水,要小口喝水,大口喝水会导致胃因为急剧膨胀而受刺激,使胃部细胞分泌过多的胃酸及消化酶,从而给胃粘膜造成损伤。

2.饮水时间适当

大家都知道睡前喝太多水会造成脸部浮肿,且半夜老是跑厕所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早上是一个补充水分的好时机,也是身体需要水分的时候。较可取的做法是:在睡前一小时左右饮用温开水或者是低脂无糖牛奶250ml,并避免做较剧烈的运动,睡前再尽量排尿,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3.适当喝些淡茶水

淡茶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饮用,但也得观察血糖变化。适当喝淡茶水,对控制高血糖有一定的好处,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有抗氧化,防衰老,辅助改善血管老化等功效。但不要饮用浓茶,也不要在茶水中放糖等影响血糖的物质,但如果饮用淡茶也有升高血糖的现象,就不要饮用了。

4、喝救命水

糖尿病,易造成血小板功能异常,形成微血管病变,诱发动脉硬化甚至血栓。且部分糖友伴有肥胖、高血脂,血液粘稠,血流减缓,更易“凝结”形成血栓,而早上4-7点是卒中的高发时间段,与血液过于黏稠有关。

大家可以这样喝水,帮助辅助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第一杯:睡前喝200ml;第二杯:起夜时喝100m;第三杯:早上起床刷牙后喝200ml。

因为人在熟睡时,会丢失体内水分,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而清晨血压也会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进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这三杯温水常被称为“救命水”。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喝1600~2000毫升水(8~10杯200毫升杯子的水),另外如摄入蛋白质食物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等情况下,也应适当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自我控制饮水量,也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注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