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用激素吗(打胰岛素就是糖尿病吗)
糖友,这些药您得躲远点!
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如激素、利尿剂、烟酸等,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药,糖友应尽量避免服用。
激素类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生长激素等,可引起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分解和减少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人体血糖水平升高和糖耐量降低。避孕药可减少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升高血糖。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使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升高血糖。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如沙丁胺醇,在使用时可能会促使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然而,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时,其对血糖造成的波动会相应变小。
烟酸
又称为维生素B3,在起到降低血脂作用的同时,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抑制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升血糖作用。另外,目前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会损伤患者的胰腺β细胞,进而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但这点似乎还缺少相对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
降压药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对糖耐量影响较大,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的同时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而糖尿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会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及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而诱发机体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当慎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病变,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并增加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而且这种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剂量密切相关。
抗精神病类药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三氟噻顿、氯氮平、舒必利、奥氮平、利培酮等可导致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其中氯丙嗪升糖作用最为明显。但通常情况下此类药物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高血糖样不良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如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在抗HIV病毒治疗且维持较长时间后,可能会诱发高血糖症。患者应在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间隔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若血糖稳定,才可以逐渐减少检测的次数。
化疗药物
如铂类、环磷酰胺等可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的升高。此外,异烟肼、利福平、加替沙星、胺碘酮、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也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其中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还可能会引发血糖水平紊乱。
事实上,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可能会诱发血糖升高的药物;若必需联合用药时,更加应当注意给药剂量和对血糖的影响,定期检测血糖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并适当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品种与剂量。此外,密切注意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影响降糖药代谢的酶诱导剂或酶抑制剂,根据患者的基础水平和实际情况去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安全用药。其实,上述情况对于血糖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而言,同样有意义。
文/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让人又爱又恨的激素,在新冠肺炎治疗时究竟该怎么用?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在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是否使用激素的问题上,人类的探索随着认知的深入不断调整,整个过程就像“拔河”。
2003年非典时期,激素类药物救治大批病人,但也带来了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的激素使用“拔过头”了。而新冠治疗又“拔回来”,疫情早期,激素治疗的态度相对审慎。
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作为激素使用的“平衡线”?1月5日,《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对来自湖北省21家医院12862例COVID-19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血常规指标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能够提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我们对血常规的10个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是跟新冠肺炎死亡率最相关的两个指标,把这两个指标做比值后形成了NLR;NLR比我们计算的其他任何一种指标的预测能力都要更强,与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使用激素是否获益密切相关,从而找到了激素用药‘边界’。” 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武汉大学教授张晓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让人又爱又恨的激素,需善加利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截至1月4日,全球范围内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8599万例,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85.9万人,累计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在不断攀升。激素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的治疗药物,但是激素对于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一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非典期间过量使用带来的前车之鉴,激素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临床医生的态度明显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激素应尽早使用,激素的抗炎功能显著,当患者出现严重炎性反应时,使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性分泌物,增强肺部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另一派认为激素弊大于利,新冠肺炎患者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存在继发感染、病毒清除时间延长、升高血糖等风险。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诊疗中,我国从一开始就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激素使用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国际上,WHO早期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态度。
2020年7月至9月之间,针对新冠患者使用激素是否获益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布,提示激素对于重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020年9月2日,WHO经过对随机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荟萃分析,发布新的激素使用指南,建议使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条件性建议在治疗非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令医疗界又爱又恨的激素,需要明确、客观、可量化的指标,才能得到善加利用。尽早明确激素药物的“使用边界”是新冠肺炎治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挖掘数万名患者数据,“6.11”成关键指标
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研究团队收集了湖北省21家医院新冠患者临床数据,建立了一个超过15000位新冠住院病人的数据库(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新冠住院患者数据库之一),希望在过往的诊疗数据中总结出能够应用于临床的经验和指南。
团队前期通过分析资料,根据纳排标准,排除了2787名患者,包括1787名没有完整电子病例的患者、165名妊娠期女性、51名死于其他疾病的患者、62名肝硬化患者、133名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392名肾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76名因其他非新冠肺炎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121名使用糖皮质激素小于3天的患者。
通过严格的建模计算、分析、验证,研究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使用激素是否获益密切相关。当NLR值高于6.11时,使用激素和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显著相关;当NLR值低于6.11时,使用激素不仅不能获益,反而会增加高血糖和感染的风险。
这一回顾性研究发现,6.11的NLR值成为激素使用的“边界”。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判断使用激素的时机。”张晓晶说,但此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分析基于国内数据,具体的指标和数值还需要进一步在中国以外地区验证,此外回顾性研究有其本身的局限性,结论需要前瞻性和临床试验验证。
简便易行低门槛,更大范围帮助医生临床诊疗
研究回答了“新冠患者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激素药物治疗可获得最大益处”的问题,而且NLR是最容易获得的血常规数据之一,其临床使用简便、高效、易行,普通医院、包括第三世界国家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很容易进行临床应用,希望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使用激素的时机。
此外,论文也提示了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要非常谨慎。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将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而激素一个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就是升高血糖。团队在糖尿病患者中进一步分析了激素使用对死亡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激素不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或改善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继发感染和升高血糖的副作用。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死亡率并不高,大概在0.6%左右。但这一数字会随着年龄增长急剧上升,主要原因是新冠合并基础病后导致死亡率明显上升。其中,尤以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最为显著。研究团队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投入科研抗疫,发挥科研优势,尽可能多地研究了新冠肺炎合并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后该如何治疗,以指导临床救治,目前团队已累计发表与新冠临床治疗有关的医学论文13篇,其中关于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是否能使用普利和沙坦类降压药的研究被美国心脏学会评选为“2020年十大心脑血管研究进展”之一。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1)00002-4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 科技日报
降糖治疗碰上用激素,糖尿病人该何去何从?专科医生这样告诉你
对糖尿病人来说,治疗过程中关心血糖的变化毋容置疑,再一个关心的就是激素。
糖尿病人最常提起的激素就是在他们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时候,他们向医生提出的疑问,“它是激素吧?”,“用了它是不是就停不下来了!”
而医生在发现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升高的时候,就会追问,“最近用什么特殊的药物了吗?”,医生询问的这种特殊的药物就是激素。
医生和患者的关注点当然是不一样的。
此激素非彼激素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胰岛素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激素。
通常意义上的激素指的是糖皮质激素,更多的是指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使用的药物。
这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确实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如高血糖、高血压、胃溃疡、骨质疏松等等,而且一旦使用,停用一般都比较慎重。
但它确实又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它有比较好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效果,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比较明显由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的继发糖尿病称为“类固醇糖尿病”。因为发病机制基本相似,都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所致,治疗方法和2型糖尿病相似。
已经是糖尿病患者的朋友,在漫长的病程中难免会遇到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那么这是该何去何从?
用还是不用,It’s a question!(这是个问题!)
当正规医院的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的时候,一般来说是病情确实需要。这时,要向医生讲明自己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所使用的的药物等情况,方便医生确定如何更合适的选择激素的使用种类和疗程。
应用激素治疗以后血糖一般都会升高,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高血糖如超过15mmol/L的情况,称为“症状性高血糖”。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医患均需要提高警惕。
症状性高血糖的管理目前上没有确切的指南,也不知道哪种患者停药后高血糖的情况能够好转。所以必须使用激素治疗的糖尿病朋友要由主管医生来确定激素的治疗方案。
用激素治疗后如何调整降糖药物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预计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25-50%,因此一旦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就应该增加胰岛素的剂量,这种情况下要得到糖尿病医生的帮助。
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血糖的情况逐渐增加胰岛素促泌剂的用量。但是如果促泌剂的用量已经增加到最大剂量,那么继续增加药物用量也不会再收到显著的效果,可能就需要胰岛素治疗。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建议“三短一长”的治疗方案效果会更好一些。
除促泌剂外的其他药物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不需要再增加用量,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药物起效太慢。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但它会升高血糖、血压,导致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使用激素治疗后血糖一般都会升高,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治疗最好选择胰岛素降糖。
#行业揭秘达人# #你好 秋分#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