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糖尿病脑梗(我糖尿病脑梗能治好吗)
回顾:54岁女子患上糖尿病,2年后确诊脑梗,医生:她犯了一个错误
[1]王洁,韦伟,吕英华,等.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疲劳风险预测列线图构建及护理建议[J].全科护理,2024,22(20):3773-3778.
[2]王莉,高欢.循证护理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4,48(09):1510-1512.
[3]张楷.时间就是大脑:脑梗的急救[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05-06(01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比普通患者明显增加。当血糖一直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时,就容易造成血管的闭塞或出现血管狭窄的情况,从而导致脑梗。
2018年,54岁的张英兰在当地一家学校食堂工作。食堂工作还算轻松,并且工作时间短,忙完就能回家休息。闲暇之余,张英兰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各种美食,然后饱餐一顿,长此以往,她的身材也越发肥胖起来,但张英兰认为年纪大了能吃是福,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负担。
5月13日,上班的一整个上午张英兰总是频繁地喝水,可不到一会儿又口干舌燥,无论喝多少水都无法缓解喉咙里的干渴感。随之而来便是频繁的尿意。此后一段时间张英兰发现自己的饭量增加了不少,感觉刚吃饱又饿了。奇怪的是,饭量增加没有让张英兰的体重再重一圈,不少同事还说她看起来瘦了不少。但她也有苦恼,每次帮忙洗菜备菜时,感觉一会儿就累得不行。就连之前能一口气提上几十米的一大袋子菜,如今走两步就气喘吁吁。
6月18日,张英兰中午在给学生打菜时,突然眼前一片模糊,甚至看不清眼前的要舀的菜,她用胳膊揉了揉眼睛,眼前才恢复清晰。类似的情况出现好几次,由于视力模糊,工作上甚至还出现了好几次失误。张兰英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对眼睛重视起来,想着去医院好好做个检查。
检查显示张英兰的空腹血糖达到了9.3mmol/L,超过了正常范围,空腹胰岛素1.85mIU/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也高于正常值6.5%的上限,根据张英兰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确诊张英兰患上了2型糖尿病。
根据张英兰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医生解释,导致其患上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饮食无节制和肥胖这两大因素。由于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身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分解食物中的糖分。而过度肥胖会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胰岛素抵抗会让胰岛素的作用效能下降,无法满足体内糖代谢的需要,进而出现了血糖的升高。
出院后的张英兰刚开始还记得医生的叮嘱,控制自己节制饮食。在配合降糖药的作用下,张英兰的空腹血糖降到了6.0mmol/L,之前产生的不适症状也再没有出现过。久而久之,张英兰慢慢放松了警惕,仗着有药物帮助控制血糖,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饮食。
9月3日,学校开学后张兰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整个上午张英兰感觉胸口隐隐有些发闷,在水池旁正洗着菜,她忽然心脏一紧,一阵绞痛传来,顿时额头布满了冷汗,疼痛持续了两三分钟,张英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刚才那种濒死感让她心中不禁阵阵后怕。过了一会儿,心脏上方的疼痛感再次传来,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张英兰快要窒息。同事看见她面色惨白,捂着胸口神色痛苦的样子,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将她送往医院。
检查发现,张英兰胸、腹主动脉内膜密布大量黄色蚕豆大小斑块,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少许钙斑、非钙斑,管腔呈轻度狭窄,双侧颈总动脉极其分叉处管壁混斑,管腔呈轻-中度狭窄。诊断主动脉弓、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双侧颈内动脉C4-6段、双侧锥动脉V4段管壁异常改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俗称"硬血管",主要由内膜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引发。主要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进入动脉血管壁内膜,成为过氧化脂质这一有毒物质,持续积累成为血管斑块,随着斑块的不断生长,血管壁凹凸不平,导致血液中的钙、脂肪和糖不断在凹陷处沉积,使得动脉血管壁变厚的现象。
医生告诉张英兰,动脉硬化属于一种病理状态,形成后通常不能恢复。需要将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同时警惕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张英兰再不敢疏忽大意,出院后采取了低盐低脂的糖尿病饮食,还养成了在餐后半小时进行适量运动的习惯,以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终于在三个月后复查时,将空腹血糖降到了5.6mmol/L,她的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终于恢复了之前的活力,张英兰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转眼间两年过去,张英兰早已开始享受起退休生活。2020年5月25日早晨,张英兰女儿发现平日一向早起的母亲今日迟迟还未起床,便来到房间查看,发现母亲竟已陷入了昏迷,女儿赶紧将母亲送往医院。头颅MRA示: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管壁多发毛糙,局部管腔见多发不同程度变窄。提示脑干局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常见症状包括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此病起病急、症状严重,脑梗患者不能及时识别脑梗发作,无法进行自我急救,是造成脑梗致残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张英兰尚未苏醒,女儿焦急不已,得知检查结果后也很是疑惑,询问医生道:“我母亲两年前确诊动脉硬化之后一直注意饮食,还经常锻炼身体,两年来的复查结果都显示病情控制良好,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脑梗昏迷了呢!”
医生为了找出病因,询问了家属张英兰的饮食情况并未有什么端倪。于是把重点放在张英兰的生活习惯上,一问果然如他所料,他一拍大腿无奈道:“你虽然合理饮食,勤加锻炼,这确实让你的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控制得很好,可偏偏在生活上忽略了这个细节,这才导致突发脑梗。如果早点改正这个错误,不至于现在处于昏迷不醒的境地啊!”
原来,张英兰生活中有个习惯:吃完晚饭后立马跑去洗澡。而正是生活上的这一细节,导致她突然发生了脑梗。饭后血液一般都集中于胃部,其他部位的供血量会减少,当身体受到热水的刺激,血流会变快,血管可能会面临收缩异常,高压刺激下血管血栓被冲落,就可能诱发脑梗。
张英兰本身患有动脉硬化,血液中的钙、脂肪和糖不断在血管斑块凹陷处沉积,血管变厚,管道变小。此时血流过快时,血管异常收缩,沉积在凹陷处的物质脱落,形成血栓。它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当到达脑部动脉血管时,血管发生堵塞导致大量大脑细胞无法接收到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坏死,造成脑梗。
除了饭后不能立马洗澡外,情绪也不能产生较大波动,当情绪起伏过快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样会刺激血管内壁导致血栓脱落。另外,长期久坐,导致血流循环不畅,血流减慢,很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液粘稠度增加,提高了脑梗死出现的风险。
除了这些生活习惯外,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不宜食用粗粮粥、粗粮馒头等制品。许多患者认为粗粮更符合糖尿病人低糖无糖饮食的需求,但由于粗粮类食物口感粗糙,商家会将其深加工,在其中添加某些物质使口感更加细腻,这就导致其中的淀粉含量升高,造成产后血糖波动,血糖升高。并且粗粮中营养成分单一,导致营养不良的同时,也会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调节体内血糖,因此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但血糖并不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它涉及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可以通过积极的血糖管理,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脑栓塞发生的风险,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回顾:54岁女子患上糖尿病,2年后确诊脑梗,医生:她犯了一个错误》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有糖尿病的人,发生脑梗塞的8个原因,看看你身上有没有?
脑梗塞是糖尿病常见且危害很大的并发症之一,它是可防可治的,但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中青年人提早发生了脑梗塞,究其因主要有8个,看看是否存在于你身上吧!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人体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且更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临床统计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不达标的情况,而当餐后2小时血糖长期高于10.0mmol/L时,并发症的发生进程就将加速进行,所以有糖尿病的人日常检测血糖以测3次餐后小时血糖、测1次空腹血糖为宜。
原因之二:只看血糖的高低,忽略了血糖的波动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都是血管的病变,在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中,血糖的波动远大于单纯的高血糖,因此日常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对二者做对比。当二者差值小于2.0mmol/L时,表明血糖控制稳定;超出此差值,提示血糖波动过大;当二者减值超过4.6mmol/L时,提示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尽快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否则并发症将提前发生。
原因之三:只看血糖高低,忽视对血脂的管理高血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只是侵蚀了血管内皮使之发生破损,血液中的脂肪从这些破损入进入并沉积下来,经炎性反应形成粥状脂质物才真正使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严格控制血脂更为重要。且控制目标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比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人不超过3.37mmol/L就可以,有糖尿病的人则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高血糖以及血糖的波动会使血管内皮变得“脆弱”,此时稍受外力的作用就可能破损给脂肪进入沉积创造条件。而血压就是血管承受的主要外力,脆弱的血管内皮要求血压不能过高,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的目标是至少小于130/80mmHg,否则血糖看似控制的还不错,如果血压高出这个水平,血管病变仍然会发生。
原因之五:为控制血糖,过度节食营养不足血糖作为生理活动的能量物质,做到不过剩是应当的,但生理活动是由组织细胞完成的,本身也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护正常功能。比如,胰岛细胞在合成分泌胰岛素时,离不了微量元素镁、锰等的参与,而这些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研究证实:糖尿病者中,每天吃200克新鲜水果比从不吃水果,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至少有30%的下降。
原因之六:只管吃了多少,没有注意少吃盐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与每天摄盐量小于6克相比,每天摄盐量超过8克时,空腹血糖升高可达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会将会升高0.67%。原因在于高盐饮食更容易超重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处于炎性状态中,促使沉积在血管壁中的脂肪发生炎性反应,加速动脉粥样及斑块的发生发展;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正常人的建议是每天不超过5克,对于有糖尿病的人应当比5克还要低才可以。
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3-5年后即会进入并发症发生期,大多早期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干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这就需要定期筛查早发现,比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微血管病变,颈动脉及心脏彩超可以及时筛查出大中血管病变等,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人每年都应当做一次。
原因之八:偏听偏信偏方保健品糖尿病一旦发生,胰岛功能会呈渐进性下降,超出自身代偿能力后,血糖将会居高不下,此时借助降糖药的帮助才是明智之举。但有些人非常排斥降糖药,却对多吃某些食物比如苦瓜、芹菜、粗粮、保健品等可以控制血糖深信不疑,延误了对高血糖的控制。要知道,当空腹血糖始终大于7.0mmol/L、餐后2血糖始终大于10.0mmol/L时,切不要一意孤行拒服降糖药。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方便今后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人出现脑梗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危害更大
住院的糖尿病人要做个颅脑的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会发现很多糖尿病人都存在脑部缺血、小灶性梗塞,甚至有陈旧性梗塞的情况,当和病人或家属谈话说到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都很惊奇,脑梗不是会偏瘫的吗?
糖尿病人出现的脑梗不一定会偏瘫,有些发生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就因为如此,危害很大。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特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或者中小范围的脑梗死。
糖尿病引起脑卒中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1、胰岛素抵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
- 2、糖尿病人非常容易合并血脂的异常,血糖长期控制不良时血浆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壁,并在动脉壁上沉积,引起动脉硬化。
- 3、血糖控制不良时会出现微小动脉发生血管退行性病变,导致动脉硬化。
- 4、糖尿病人大多伴有凝血机制异常,同时存在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
- 5、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大血管合并症,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从以上因素血糖控制查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临床证明糖尿病是脑卒和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保持血糖平稳的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4点,才能预防脑卒中的出现。
- 1、防止用力过猛:用力过猛会兴奋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会出现脑卒中的情况。
- 2、防止情绪激动,情绪激动也会兴奋交感神经,血压升高,大脑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大脑过度亢奋,引发脑卒中。
- 3、防止吸烟酗酒,大量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升高血液粘稠度,血栓易于形成。大量的酒精摄入会升高血压,会引起脑梗塞或者出血的可能。
- 4、防止体位改变过急,体位突然改变会使脑部的血液循环紊乱,大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就会诱发脑梗的出现。
没有症状的脑梗像心梗一样危险,因为没有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糖尿病人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出现生命危险。
糖尿病人出现脑卒中是非糖尿病人群的4倍左右。糖尿病人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反复多次的脑卒中发作会使患者的脑功能下降,出现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也会出现偏瘫、卧床的情况,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血糖平稳,才能减少脑卒中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