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糖尿病的血糖(糖尿病血指标是多少)
这几个症状说明血糖在报警!糖尿病该如何防治?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被叫做富贵病,它开始变成一种世界流行病。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代社会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让糖尿病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你是否还觉得糖尿病离你很遥远?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1
口腔问题
常见的糖尿病引起的口腔问题就是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牙龈炎等等,如果不适是因为口腔疾病导致的,那么就考虑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范畴。
2
四肢麻痹
如果平时出现了手腿麻痹或者阵痛的情况,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它们都属于糖尿病初期症状。此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夜间小腿抽筋。
3
时常饥饿
饥饿感可以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一大特色,并且这个症状很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糖尿病患者。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突然表现出食欲大增,并且非常喜欢吃甜食的时候,那么此时就需要特别留意了,可能是身体出现糖尿病引起的症状。
4
体重减轻
当你没有运动,没有吃减肥药,体重却突然减轻的时候,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状。因为在糖尿病初期,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体重突然减轻。
5
口干舌燥
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状的典型表现。一般平时不怎么喝水的人,现在突然间水杯不离手,这时就要当心了。
6
便秘腹泻
糖尿病初期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腹泻之后便秘,便秘之后又腹泻,如此循环往复。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最好能够及时去医院确诊。
如何控制血糖
罪魁祸首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每一个糖尿病人包括他的家属,都应该去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这个疾病。
医学营养治疗
主要指的是饮食上的管理,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理想体重。
运动治疗
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病情监测
一是要养成在家自己测量血糖的习惯,评估血糖管理是否良好。不仅要控制,更要控制达标,空腹血糖值小于7,餐后血糖值小于10是比较合理的血糖水平。
二是要注意定期筛查心、肾、眼等各个器官有无糖尿病引起的病变。
药物治疗
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早期需要口服药物,晚期则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
来源: 约见名医
2024糖尿病新标准:血糖监测仪数据不作数?去医院才能确诊!
“我在家测血糖一直偏高,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买了最贵的血糖仪,结果医生说数据不算数”
“必须去医院抽血才能确诊这也太折腾了吧”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依赖家用血糖仪监测血糖,这个消息一定要知道——根据2024版糖尿病诊断指南,家庭血糖仪或动态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不能作为糖尿病的确诊依据,必须依赖医院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检测!
这意味着什么?哪怕你每天在家测血糖,数据一直超标,医生依然不会仅凭家测结果就给你下“糖尿病”这个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医院检测和家庭检测到底有多大差别?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家庭血糖仪,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随时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进而调整饮食与用药。不过它所显示的数值,真的值得信赖吗?
影响家测血糖数据的因素
✅采血部位不同:指尖末梢血VS静脉血,含糖量本就不同
✅检测技术误差:家用血糖仪主要检测全血血糖,而医院静脉检测的是血浆血糖,标准不同
✅环境影响、手指是否干净,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设备误差:不同品牌以及不同型号的血糖仪,其检测偏差处在10%到20%这样的范围之中。
真实案例:一位50岁的大叔,家测血糖长期在8.0mmol/L以上,吓得他赶紧调整饮食,甚至不敢吃米饭,最终到医院做静脉血糖检测,发现他的血糖其实只有5.7mmol/L,根本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所以家用血糖仪的数据只能用作趋势参考,而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既然家测数据不能直接确诊,这样医院的静脉血糖检测有何不同?
✅检测方法更精准:医院采用静脉血浆葡萄糖检测,避免了家测可能出现的误差
✅配套检查更为全面: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会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以此来帮助医生对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作出判断
✅国际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大医学指南,都明确规定糖尿病确诊必须基于静脉血糖
数据对比:研究表明,家测血糖仪的数值,与实验室静脉血糖检测相比较而言,其误差或许能够高达15%及以上呢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强调:“糖尿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医院检测,家测血糖只能做参考!”
患者困惑:医院检测才算数,会不会增加就医负担?
但问题来了!如果家测血糖长期偏高,我们就要一直跑医院做检测吗?这不是太折腾了吗?
1.高危人群的焦虑:到底要不要频繁去医院?有些人家测血糖数据一直偏高,但又不敢随便去医院。如果不去,万一真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如果去医院,万一是虚惊一场,不是白折腾吗?
✅医生建议:如果家测血糖连续多次偏高,可以先做一次医院静脉血糖检测,这个时候查
,如果都正常,就不用频繁检测;如果异常,再进一步确诊。
现在的标准会不会让大家就医负担增加?能不能有更精准、便捷的初筛方式,让大家不用总跑医院?
国外探索:一些国家正在研发更精准的家用血糖检测设备,比如无创血糖监测、AI算法优化的动态血糖仪等,如果技术突破,未来可能会有更精准的家庭筛查方式
结语如何平衡精准诊断与患者便利性?
✅家庭血糖仪不是没用,而是不能作为确诊依据,特别是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医院静脉血糖检测才是“金标准
✅如果家测血糖长期偏高,先去医院做一次正规检测,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或许会有更便捷的筛查方式,减少就医负担
最后,你觉得这个标准会不会增加患者负担?你平时会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看看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空腹:至少8小时未进食,静脉血浆检测。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血糖):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
3. 随机血糖
任何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伴有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注意:需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如NGSP认证),且排除贫血、血红蛋白病等干扰因素。
二、确诊要求
无症状患者:需两次独立检测结果达标(可同一天或不同天,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
有典型症状:一次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
三、糖尿病前期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IFG):6.1–6.9 mmol/L(WHO标准)或5.6–6.9 mmol/L(ADA标准)。
糖耐量受损(IGT):OGTT 2小时血糖7.8–11.0 mmol/L。
HbA1c:5.7–6.4%(提示糖尿病风险)。
四、注意事项
1. 排除其他原因:如急性感染、应激、药物(如激素)等导致的暂时性高血糖。
2. 检测方法:血糖检测需用静脉血浆样本,指尖血仅用于筛查。
3. 儿童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但需注意1型糖尿病可能急性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