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他是不是糖尿病(算不算糖尿病)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宁波男子确诊糖尿病!懵了:我才32岁啊!这些习惯不少年轻人都有

来源:宁波晚报

宁波32岁的朱先生非常意外

自己年纪轻轻又不胖

竟得了糖尿病

然后被查出不育

这个事情还上了同城热搜

话题阅读量300万

小蝌蚪浓度只有正常量的1/3

朱先生和妻子结婚5年了,一直没有生育,夫妻俩和双方老人都非常着急。按传统观念,夫妻俩一开始认为问题出在女方。经多方检查后,都被告知基本没问题。朱先生意识到,问题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他内心有难言之隐——这两年来,好像“那方面总有些不对劲”,尝试过相关保健品和药品,但没去医院正式看过。

来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门诊后,朱先生接受了相关的检查。他的怀疑被证实了,确诊为少弱精子症。

他精子的浓度低,仅为500万/毫升左右,而正常水平需要大于1500万/毫升。另外,他还存在射精乏力、精液量少、精子活力低下等问题。

不运动长期熬夜 可乐当水喝

吴科荣建议朱先生接受血生化等相关检查。检查结果令朱先生更为错愕,其空腹血糖高达15mmol/L,正常值应低于6.1mmol/L。经内分泌科医生会诊,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朱先生纳闷,自己体型正常,怎么就确诊为糖尿病了呢?在后续的沟通中,吴科荣了解到,朱先生的糖尿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朱先生偏爱碳酸饮料,尤其是可乐。多年以来,几乎拿碳酸饮料当水喝,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大量的糖。其次,他几乎从来不运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毕业后,几乎没运动过。每天开车上班,在单位一坐就是一天。开车下班,回家喜欢躺着打游戏,躺着刷段视频。”打开微信运动,每天的步数统计往往只有两千来步。

另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是个夜猫子,习惯了长期晚睡,没什么事情也要到晚上十二点以后再熄灯。经常玩着手机,困到不行再睡着。

综合朱先生的身体症状和其他指标,吴科荣初步判断,其不育症很可能由糖尿病引起。于是,建议他先治糖尿病这一基础病,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很多男患者:工作后,没运动过

吴科荣告诉记者,类似朱先生的情况在他的男科门诊颇为常见,也很有代表性。不少患者因为来看不育,第一次查出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朱先生疑惑,糖尿病怎么会影响生育呢?吴科荣介绍: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影响男性腺体的分泌能力,降低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精液量和精子产生受损;导致射精功能障碍。

从临床上看,这部分男性不育的症结往往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原因有: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尤其是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

“我经常会问患者,平均一周运动几次。”吴科荣对此有些惋惜,很多男患者都表示几乎不运动。甚至很大一部分人在回忆后表示:“上次跑步或打球还是读书的时候,工作后就没运动过。”

改善生活方式正规途径就诊

作为男性生殖方面的专家,吴科荣对男性患者有哪些建议呢?他表示,首先要扭转不孕不育原因都在女方的传统观念。

如果夫妻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有规律的性生活,女方没有怀孕的话,要考虑不孕不育症。建议夫妻双方可以共同到正规的生育门诊就诊,也可以由男方先行就诊、接受检查,因为男性不育检查较女性不孕检查要简单、方便得多。

其次,摒弃关于“不育要增强性功能”的传统观念,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切勿随意使用壮阳类产品。

另外,积极治疗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消除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的危险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有效控糖、合理运动也非常重要。

吴科荣告诉记者,通过正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不少和朱先生类似的不育患者在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射精功能恢复,小蝌蚪质量提高,妻子得以成功受孕。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把可乐当水喝 30岁的他体检查出糖尿病

近日,一篇名为《向死而生,一名记者的住院日记》的稿件走红网络。稿件中的男记者在单位年度体检中查出了糖尿病,甚至出现了糖尿病足。在体检结果下来以前,男记者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扪心自问,一个健康小伙子何以在三天内成了病床上的‘宝贝’,接连让各科专家会诊?”

最近,重庆各个单位也迎来了年终体检。这位记者的经历并不是个案,通过年终体检查出糖尿病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30岁的他体检查出糖尿病

昨天下午3点,位于渝北光电园的一间办公室,30岁的苏先生拿出了办公桌柜子里的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这一个多月来,苏先生每天至少测量三次血糖,他已经能熟练地背出人体餐前餐后血糖的正常数值,“看《向死而生,一名记者的住院日记》的时候,还以为是我自己写的稿子。”

11月10日,苏先生拿到了自己2018年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中显示,空腹血糖达到12毫摩尔/L,糖化血红蛋白9.2%,而人体空腹血糖的标准为3.9~6.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正常4%~6%之间。几项数据,苏先生的检测结果都超高于正常临界值。

在苏先生的体检报告上,医生建议他重点关注进行复查。苏先生原本并不觉得是特别大的事,“我身体很好,平常连感冒都很少。”但体检报告拿回家后,苏先生的父亲翻看后却要求他立刻到医院复查,态度强硬。苏先生的两个姑父都是糖尿病患者,苏先生的爸爸对各种指标格外留意。

苏先生再次进行了血液检查,并且在医院进行了24小时的血糖监测,最终结果显示,苏先生确实已经患上了糖尿病,“我才30岁,怎么可能?”

医生详细询问了苏先生的生活习惯,发现苏先生的糖尿病,可能和他的一个特殊习惯有关——喜欢喝可乐。苏先生对可乐的喜爱超过一般人,“我不喝白水,要是夏天,一天可以喝三四瓶可乐。”苏先生回忆,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已经用可乐代替白水了,“我也不喝酒,就爱喝可乐。”

医生告诉苏先生,长期高糖的摄入,是他患上糖尿病的一大重要原因。目前,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治疗,苏先生的血糖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也是因为突然发现的糖尿病,苏先生戒掉喝了20多年的可乐,“因为我这个实例,老婆现在连奶茶都喝得少了。”除了不喝可乐,苏先生现在成了一个素食者,家里做饭开始用橄榄油,“虽然刚开始觉得很难过,但想想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

中青年发病率10多年间增加8倍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的青年糖尿病人正在迅速增加。重庆市肿瘤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吴绮楠说,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1.21亿,其中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与1994年相比,中青年的发病率在十几年间增加了8倍。新增的住院患者中,4个糖尿病中就有3个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

吴绮楠介绍,城市中的糖尿病人口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以前2型糖尿病是属于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肥胖人群踏入了这个行列。

“我们所说的年轻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通常与那些钟爱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又不爱运动的‘懒人一族’密切相关。”吴绮楠说,人的体重或腰围的增加,都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这正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此外,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减肥更加困难,这也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控制糖尿病,不是不吃荤不吃糖

很多年轻人在确诊糖尿病以后,会像苏先生一样,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吴绮楠提醒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调控要适当,过犹不及。

像苏先生一样,得了糖尿病以后就完全不吃荤菜是不对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饮食均衡,每天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25%—30%左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荤素搭配。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畜或禽肉,鱼类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可适当多吃一些,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确实不宜过多食用。

另外,尽量选择炖、清蒸、烩、凉拌、煮、煲等烹饪方法,不要使用炸、煎、红烧的烹饪方法,“只要注意日常饮食的平衡,注意好量,肉、菜和水果都可以吃。”

还有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主要是控制血糖,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也是错误观念。糖尿病除了高血糖外,有的还会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代谢紊乱,这叫“代谢综合征”。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减轻肥胖、控制血糖,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的变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体重的变化,做到管理面面俱到。

本报记者 石亨

体检季来了

又到了岁末年初,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到来。一份小小的体检报告,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体重、身高,还能体现出你这一年身体内的各种变化,你真的发现了吗?

在这个体检季,重庆晨报将通过一系列体检季的报道,告诉你这份小小的体检报告中,哪些是你忽略的,哪些是你误读的,哪些是对你尤为重要的。

花丁专栏:我的爱人呀——他不是糖尿病

“你是不是有病啊?”

因为这句话,我和爱人大吵。

男人的语言表达系统似乎永远都处于未开发阶段,吵架急眼了,只会蹦出一句话:“你是不是有病啊!!?”

听后,我大哭,反应超过一切常人!惊天地泣鬼神,好像是要把这么多年患病的委屈一股脑全哭完。是啊,我有病,而且还永远治不好了,后半生靠注射胰岛素活着,我不满意。

爱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的不知所措。

就像醉酒的人总是喊着,我没醉;抑郁症患者总是说,有点失眠;精神疾病的人,会用疑惑的眼神看你,似乎咄咄逼人地问你:“为什么关我?”

我感觉我的心在沙沙沙的痛。

6年前刚刚确诊,第一次低血糖发作,是在单位。接近下班的时间,办公室的氛围逐渐松散了起来,大家都沉浸在下班的准备中。我突然觉得浑身不对劲,随后在几秒钟之内,额头渗出汗珠,呼吸加快,有点胸闷。感觉不好!而且发展迅速。

我默默的在心里告诉自己:第一反应是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我的不对劲,起身,拿血糖仪和糖,想去厕所躲一躲。

耳边同事的笑语声逐渐遥远,我摇摇晃晃的走在通往卫生间的走廊里,腿不太听使唤,用手摸着墙壁前行,第一次感觉那么长,不知道多久,脑子的反应相当迟钝,拐弯,进卫生间的小隔间,一下子靠在隔板上,锁门,终于没人了!

手抖着开始测,3.2mmol/L,吃糖,含着化开的葡萄糖,大脑开始清醒起来。疯狂的饥饿感让平日觉得普通的饼干吃得大快朵颐,一边吃,一边嘲笑自己的狼狈,对着马桶还能吃的这么欢快~~~呵呵~

那一次,面对同事的质疑,我惧怕了;餐桌上每次编排的洗手情节,我厌倦了;面对朋友递过来的饮料,我尴尬得不知道拒绝,一切生活上的不便,我无奈的适应着,生怕他人看出我的问题。

半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打针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短效 中效,调整到长效 速效,不需要因为太困先睡而爬起来补针,每顿饭的碳水化合物也计算的差不多,每天还安排两次合适的加餐,吃点自己喜欢的零食。

生活逐渐明朗起来。

其实,想想,生活一直都从未改变,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记得确诊的当天,倔强的我坐在病床上不肯躺下,足足坐在床边输了6.7个小时的液,一个朋友亲属也没有通知,等到老公知道后赶来,天都黑了。

爱人搬了个凳子,坐在我旁边,摆弄着眼前硕大的胰岛素微量注射泵,我悄悄的跟他说:“额,他们说我是糖尿病~”“哦,挺好,起码不是癌症什么的,我猜到了”“你猜到了?”“是啊,你妈妈你姨妈都是,所以我猜到了。”随后跟没事人一样陪着我治疗。

是啊,生活中的意外往往是很多意料之中的积累,就如同生病。而乐观的心态,永远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在生病之后的几年里,我遇到了很多人,也看清了很多事,换过几个工作,甚至还特意进入胰岛素泵的公司,当然,也很久没有重新开始写作了。就谨以此文作为一个崭新的开篇吧。

现在的我,可以坦然的在餐前为自己注射胰岛素;大方的告知朋友不需要为我点饮料;爱人依旧暴脾气的时候,喊一句:“你是不是有病啊”,我会俏皮的回答:“是啊,我有”。

这次,我们相视而笑。

花丁——资深医疗文案,II型DM(也可能是LADA)六年

嗨!我来了,从这一刻起,我希望,你美好的一天也开始了。

作为一个糖尿病家族中成长的孩子,对这个疾病的认知是从记事开始,直到长大后也“亲自罹患”。倔强的我并不想每天都描述疾病,但是,我相信,我想记录的,一定是能让疾病好转的文字。

所以,我希望你,也可以从我的侧影中,感受到可以注入的力量~

一解说:

花丁是我初中同学的同事。大约6年前的一天,我同学在微信上问我:我看你从事糖尿病知识传播的工作,能否跟我同事聊聊?就这样,我和花丁联系上了。

花丁很懂糖尿病,也很有才。就像从事喜剧的人生活中都比较严肃一样,从事文案工作的人平时也不愿意写命题作文,她说自己有拖延症,好久不写文章了。一周前,我找到花丁,让她开辟一个专栏,写写自己的经历,与更多糖友分享她的生活、故事和平时的思考。就像她说的一样:

“我相信,我想记录的,一定是能让疾病好转的文字。”

每周五,花丁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