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迅速发展(糖尿病发展下去会怎样)
搜狐医药 | JAMA:5%的前驱糖尿病可在一年内发展为糖尿病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前驱糖尿病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而《美国医学会杂志》最新一项调查量化了这个标准:每20名65岁以上前驱糖尿病者中,有1人将在一年内发展成糖尿病。
前驱糖尿病人群与糖尿病患者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血糖高于正常值,但还没有到诊断2型糖尿病的水平。筛查测试包括:空腹血糖在100—125毫克/分升范围内,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后血糖为140—199毫克/分升,糖化血红蛋白为5.7 %—6.4 %,这些均为前驱糖尿病,而超过这些标准即为糖尿病。
研究人员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超200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其中5万名被诊断为前驱糖尿病。他们中的14.3%在2.3年内发展成糖尿病,相当于5.3%的年增长率。体重指数BMI和糖化血红蛋白是预测发病的重要因素,指标异常带来的糖尿病风险最高。BMI高于40的人当中糖尿病发病年增长率为7.6%,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8.2%的人群年增长率约6.0%—6.4%。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的患者发病率也更高一些。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数据显示,12—19岁的美国青少年中,前驱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从1999年的11.6%上升到2018年的28.2%,增加了一倍以上,儿童肥胖率是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最大的影响因素。
贝勒医学院的内科内分泌学研究员Claudia Ramirez Bustamante博士评论,这项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前驱糖尿病的风险。在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为前驱糖尿病人群,但80%以上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明显的不适。鉴于前驱糖尿病可在一年内发展为糖尿病,而这个状态也是可逆的,它就像一个重要的警告信号,如果不及时回头,将为时已晚。因此,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尽早逆转前驱状态。
Verywell网站发文介绍,前驱糖尿病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症状,值得引起警惕,包括过度饥饿、口渴、乏力、体重增加、尿频。不经常锻炼的人前驱糖尿病风险较高,而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特别是腹部脂肪多的人都是前驱糖尿病常见人群。
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35岁开始筛查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测试、葡萄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如果结果正常,可每三年检测一次。对于体重指数高于25、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任何年龄段需做一次筛查。
如果确诊前驱糖尿病,当前已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策略。患者可以改变生活饮食方式,将体重减掉5%—10%有助于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其中,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其他营养物质摄取的影响最大,如白面包、意大利面、米饭和零食,也要减少果汁和其他甜饮料的摄入,增加非淀粉蔬菜摄入量。建议可遵循地中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坚果、橄榄油等健康脂肪。
定期锻炼必不可少,可将糖尿病风险降低30%—50%。建议60岁以下人群每天锻炼8000—10000步,60岁以上为6000—8000步。改变一些日常行为,由走楼梯取代电梯,休息时多走动等,规律的睡眠也有助于体重控制。
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定期检查和血糖监测可以辅助治疗效果,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二甲双胍,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展。
总的来说,前驱糖尿病往往是无声的,大多数人因其他原因检查血糖时被确诊,或是直到糖尿病加重出现并发症才被确诊。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驱糖尿病患者被尽早确诊,如果担心自己有糖尿病风险,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阻止和逆转它的进展。
参考资料:
1. jamanetwork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Hemoglobin A1c–Defined Prediabetes in the US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1310
2. verywellhealth
Study: Prediabetes Can Progress in Just One Year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prediabetes-progression-study-5270676
糖尿病数量为何“突飞猛进”,思考人类发展背后的“演化不适”
近两三百年,人类产生了很多不该产生的疾病,有人说,就是因为我们吃的太好了,也叫“演化不适”,就是我们身体本身已经不适应这种快速的演化了,拿糖尿病举例。
生物在自然界当中,能获得糖的概率是很低的。狩猎时代的人,如果真的想获得所谓一点点的糖,那只有蜂蜜,而蜂蜜的获得方式是存在极度的困难的,爬山、烟熏、取的过程中防止被蛰,是冒着生命的危险的。
除了蜂蜜之外,采集有限的成熟果实可以获得一点点的果糖,但是它们绝对没有今天的这些水果来的甜。这个以狩猎和采取为主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距今至少100万年以上。
人类饮食是从狩猎到采集到种植到精加工, 以农耕文明为标志,人们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改为耕种的方式,淀粉类食物成为人类获得身体能量的主要源泉。
淀粉类的食物使人们获得了最具效率的能量需求。这为人类种群的生存打下了基础,尽管农业耕种时代的来临,能量的获得较狩猎时代进步巨大,但有一 点不可忽视:饥饿仍然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巨大难题。 然而工业化及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饮食匮乏的局面,变得极大的丰富。
概括起来包括:
1、保持人类的饥饿变得越来越困难;
2、各种深加工使我们的祖先农业时代粗糙的淀粉类的食物变的越来越 精致;
3、各种满足人类口感的人工糖(人类对糖的喜爱已经深深植入人类基因之中)层出不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诗经.大雅》中就有:“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这说明,中国远在西周时代,就有了饴糖。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饴糖,属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饴糖,用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在东周时代。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十七世纪以后,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制糖业发展鼎盛时期,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廉价的东西。
今天,我们每平均一个孩子的摄糖量,大概是一百年前的四到十倍。
吃太多的糖,已经超期让胰岛素用了三四十年,胰岛素再精准也扛不住人类这么用它,不按说明书使用的后果就是回报给人类数量庞大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后备军,包括肥胖带来的各种疾病。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的很多的便利,但是若任由技术发展的产物主宰我们的“衣食住行”,而不是我们合理的利用它们,将带来更多的灾难。
面对世界上最昂贵的慢性疾病,没有捷径,唯有相信科学、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均衡饮食,步步为营,坚持再坚持,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
【糖友福利】点赞 关注 转发,私信小编可获得一份根据个人BMI(体质指数)定制的符合一天总热量的营养食谱一份。
年轻糖友病情进展快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丁 胜
近日,《自然》发表综述文章总结年轻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病情进展比中老年才患病的糖友更快,并发症风险更高。
造成年轻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其β细胞衰竭更快。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晚发型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下降率每年约7%,青少年糖友(平均年龄14岁)的β细胞功能的年下降率为20%~35%。也正因如此,胰岛素的分泌量,年轻发病的糖友比正常人减少55%以上,胰岛素分泌量的下降速度也超过晚发型患者。其次,肥胖影响更大。80%以上的青年糖友在发病时受到肥胖问题的困扰,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比老糖友高约3倍,导致血糖控制更加艰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年轻糖友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晚发型更高。
如今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为了应对进展更迅速的病情,年轻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规范体检。2型糖尿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切不可对自己的健康盲目自信,特别是父母患有糖尿病者,更要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并得到诊治。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管理好体重。近年来,年轻人对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热衷程度与日俱增,再加上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缺乏运动等原因,肥胖、超重者越来越多,更有很多年轻人患上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因此,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尤为重要。3.正确应对疾病。年轻糖友工作繁忙,即使确诊也往往懒得接受正规治疗,更有患者不愿降低“生活标准”,随意吃喝,造成病情进展迅速。奉劝各位年轻糖友切莫大意,坚持规范诊治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