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两年半(糖尿病2年内有可能根治吗)
空腹血糖6.2,两年多了一直都是这样,以后会变成糖尿病吗?
有一位朋友问华子,她父亲空腹血糖6.2mmol/L,最近这两年多一直是这样,以后会不会继续升高,能不能变成糖尿病,要怎么办才好呢?华子告诉她,这种情况属实有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现在应该提醒她父亲注意饮食控制和增强运动了,如果不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加入糖尿病大军。
人体正常血糖值,在空腹状态时应在3.9~6.1mmol/L,在餐后2小时应小于7.8mmol/L,峰值不超过11.1mmol/L。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是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现在中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2亿。此外还有近5亿人的血糖存在着异常,他们的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之间。大多数处于血糖异常者,经过及时干预是可以逆转的。但血糖异常没有任何症状,非常容易让人忽视,从而导致很多人延误治疗。而等到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就已经是糖尿病了。
糖尿病分两种,一种是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患病原因是遗传性的基因缺陷。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在中年、老年时期发病,患病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基因遗传,更大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一种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可是如果总是吃得过多,运动过少,造成身体肥胖,就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虽然胰岛功能正常,但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最终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了2型糖尿病。
1、确定血糖异常:当发现血糖异常的时候,要先排除是否有其他因素对血糖造成干扰。比如说,在测空腹血糖的头一天,晚餐吃得太晚,或是晚上吃了夜宵、水果,那么第二天血糖就会偏高一些。还有长期焦虑、紧张、失眠的人,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也会造成血糖升高。
所以发现一次血糖异常后,要增加非同日的多次测量,排除偶然性的干扰。还可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是检测长期血糖的“金标准”。因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就不再分离,而红细胞的寿命有3个月,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
2、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必须要进行饮食控制,对于血糖异常者,并没有绝对忌口的食物,主要是对摄入食物总热量的控制,而且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营养均衡。要尽量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粗粮、杂豆、新鲜的蔬菜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既能达到饱腹感,又不至于摄入太多热量。
增加运动量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否逆转血糖异常,远离糖尿病,主要看运动量是否足够。脂肪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肌肉则是身体中的“吃糖大户”,而增加运动量是减少脂肪,增长肌肉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运动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
运动包括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通常1周进行5天有氧运动和2天力量训练。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依自己的爱好选择。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力量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保护自己不要受伤。
总结一下,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比治疗糖尿病更重要,血糖异常的人,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可以逆转的。但是获得健康需要付出代价,想远离糖尿病,就要告别诱人的高热量食物,还要辛苦坚持规律运动。不过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美好的,会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研究显示严格体重管理可“逆转”2型糖尿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大利亚人报》3月7日报道,研究发现,若通过严格的体重管理计划, 2型糖尿病可以被逆转至少两年时间。
英国一项试验的最新结果显示,在NHS的帮助下,超过三分之一(36%)的患者在经过长达五个月的严格控制饮食后,他们的2型糖尿病在之后24个月,仍然处于缓解期。
科学家称,研究结果意味着2型糖尿病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进展性疾病的时代的结束。科学家表示,显著的体重减轻与病情的持续缓解密切相关。
在英国糖尿病慈善组织Diabetes UK的资助下,研究团队招募了约300名来自苏格兰和泰恩塞德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该试验。其中一半的实验者接受了全科医生的糖尿病护理,另一半人则实行体重管理计划。该体重管理计划包括在护士或营养师的帮助下,将每日饮食卡路里摄入量控制在800卡路里(3350千焦耳)左右,持续时间长达五个月,以保持体重。
2017年,研究小组发布了研究首个年度结果。该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体重管理计划,46%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逆转。
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DiRECT)的最新发现则显示,通过实行体重管理计划减肥超过10公斤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64%)在两年后病情得到缓解。试验进行一年后病情得到缓解的患者,第二年仍未患2型糖尿病,且他们的平均体重减轻了15.5公斤。而病情没有得到缓解的患者平均体重也减轻了12公斤。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罗伊•泰勒(Roy Taylor)教授称:“这些结果标志着医学的重大发展,预示了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进展性疾病的时代的结束。”“我们现在了解这种可逆性病症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个病情得到缓解的患者需要明白,迄今为止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恢复体重,患者的2型糖尿病就会复发。”
2型糖尿病是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变得过高的常见病症。研究人员表示,体重减轻可以降低胰腺内的脂肪水平,帮助它恢复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实习编译:申雪培 审稿:谭利娅)
两年不管血糖致双眼差点失明
记者:徐睿捷 通讯员:彭慧凡、胡艳梅、汪颖
“马大哈”糖友两年没管血糖,双眼差点失明。11月19日,60岁张师傅为自己的轻率懊悔不已,好在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病情没有恶化,否则容易造成明显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据悉,张师傅有糖尿病家族史,平常爱好抽烟、饮酒,不听家人劝阻。2年前空腹血糖12.0mmol/L,餐后血糖18.5mmol/L,考虑到初发初治糖尿病患者,医生曾建议他住院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迅速控制血糖,减轻机体的高糖毒性有好处。但张师傅就是不愿意打,自认为很年轻,且刚患病就要打胰岛素,这样打到何时呀,平时也就随意药店买点降糖药吃,偶尔测随机血糖也高达20mmol/L,想着没什么不舒服,时间长了他也就不在乎了,更别提到医院看病。最近总感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就找到了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血液科的负责人杨丽副主任医师。杨丽考虑他平时血糖控制欠佳,不按医嘱用药,也没有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首先安排他做了眼底检查,结果发现眼底少量点状出血灶及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提示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住院治疗。好在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张师傅病情没有恶化,如果病情加重,将容易造成明显的视力障碍,甚至视网膜剥脱失明。
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血液科负责人杨丽介绍,眼睛就像一部精密照相机,眼底即视网膜就相当于相机胶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底并发症,是一个常见的劳动力丧失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小血管损害,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损害,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缓慢的,通常在患有糖尿病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病。但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发病迅速,首发为眼部症状的患者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中有1/3左右最终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糖尿病时间越长、血糖控制不好,越容易得糖网。但是该病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杨丽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糖友,应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三高),根据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健康,戒烟酒,适当运动并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正常也要每年进行一次眼底筛查,有眼底病变者应每半年或者根据病情变化更频繁的检查。出现视物模糊等眼部不适时应及时就诊,并遵医嘱积极治疗,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