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吃皮蛋(糖尿病能不能吃皮子)
这种蛋类美食,糖友可以试试
皮蛋又称松花蛋、变蛋,是蛋的中国传统加工食品,不仅能够提供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矿物质,还有助于增进食欲,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
需要注意的是,皮蛋少量的吃一些没有毒,但若吃太多,就有可能会导致铅中毒。虽然皮蛋本身没有毒,但皮蛋是通过混合纯碱、石灰、盐和氧化铝经过加工所制作而成,当中含有铅,如果食用过量就有可能会导致铅中毒,从而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贫血、关节痛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一般也可以吃皮蛋,但是需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因为皮蛋含糖量低,对血糖影响不大,且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皮蛋。
但是,糖尿病患者在吃皮蛋的时候,需要控制食用量,也不要长期吃,因为皮蛋里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脂肪,可影响血糖血脂的控制。烹饪方式最好是凉拌,不要做成皮蛋瘦肉粥,粥类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要保证病人的营养均衡,就要摄入多种食物,只要不是明显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一般都可以适量食用,同时要坚持运动,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了解治疗效果,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下面推荐几道关于皮蛋的美食,糖友可以试试。
推荐膳食:皮蛋拌黄瓜
食材:皮蛋2个,黄瓜200克,红椒、香菜各适量盐、味精、生抽、白醋、辣椒油各适量
做法:皮蛋去壳,切块。黄瓜洗净,用刀拍松后,切块。红椒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碎。将盐、味精、生抽、白醋、辣椒油调匀成味汁将皮蛋,黄瓜混合,倒入味汁拌匀,放上香菜、红椒即可。
营养价值:黄瓜有清热、解渴、利尿的功效,而皮蛋可解疮毒、痘毒,所以皮蛋、黄瓜一同烹调,常食可清热解毒。
推荐膳食2:皮蛋豆腐
食材:皮蛋两个(120克)、嫩豆腐(内酯豆腐)200克、青尖椒、红尖椒各10克、盐、鸡精、生抽、香油、辣椒油等适量。
做法:将嫩豆腐放入盘中,用刀切成小块。将皮蛋去皮,切碎。将青尖椒、红尖椒均切成丁,备用。将皮蛋放在豆腐上。放上青尖椒丁、红尖椒丁。碗中放入盐、鸡精、生抽、香油、辣椒油,调成味汁。将调好的汁浇入盛豆腐的盘中即可。
注意事项:皮蛋不宜久存,储存过久的皮蛋水分会过多蒸发,硬如橡皮,吃后不易消化。
知识库:市场上售卖的无铅松花蛋真的没铅吗?
无铅松花蛋并非真的无铅,只是摈弃氧化铅腌制皮蛋的传统工艺,采用了无铅工艺,铅含量比传统腌制皮蛋要低得多。我国对皮蛋含铅量有明文规定:每公斤皮蛋含量不超过3个ppm(即每百万公斤3克)为达标,每公斤低于0.5个ppm才达到国内优质标准。目前,很多采用新工艺生产的皮蛋已接近或达到优质标准。“但是,这并不等于无铅。”
糖尿病人慎选肉蛋类的食品
慎选
猪肚:营养丰富,但胆固醇含量较高,糖尿病过量食用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引发心血管疾病,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利。尽量不吃或少吃,每餐不要超过50克。
猪肝:胆固醇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易引发高血脂并发症。另外,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磷、钾,这对于已有糖尿病并发肾病并发生钾、磷代谢障碍者,食用后无疑会加重病情,所以尽量不吃或少吃,每餐不要超过30克。
猪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硒、钾等营养元素,可以益气补肾。但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过多食用易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引发胆固醇并发症,这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利。因此要少吃,每餐不能超过25克,要搭配有分解胆固醇功能的蔬菜一起食用。
猪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补益身体、养心安神,但胆固醇含量较高,如果过量食用,易并发高血脂。尽量少吃,每餐不能超过25克。
猪肺:有止咳、补肺虚的功效,但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脂并发症。尽量避免食用,如果要吃,每餐不能超过25克。
猪蹄: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胆固醇也较高,过多食用易并发高血脂。尽量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5克。晚餐及临睡前不宜吃猪蹄,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增加血黏度。
牛肚: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的功效,但胆固醇含量较高,过多食用易并发高血脂,因此尽量要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5克。
羊肚:能补虚分健胃,但胆固醇含量较高,过多食用易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并发高血脂。因此尽量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5克。
羊肝:有明目的作用,但胆固醇含量很高,易引发高血脂并发症。因此尽量要少吃,每餐不能超过25克。鸡心:适量食用可滋补心脏。但鸡心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较高,如过量食用,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因此尽量不吃或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5克。
鸡肝:是糖尿病并发贫血患者的补铁佳品,但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尽量不吃或少吃,每餐不要超过20克。
鸡蛋:对人体有补益作用,但鸡蛋黄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如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脂并发症。因此尽量不吃或少吃,尽量吃蛋白,不要吃蛋黄。
鸭蛋:鸭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但鸭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如过量食用易引发高血脂并发症。尽量吃鸭蛋白,不要食用鸭蛋黄。
鹌鹑蛋:是糖尿病患者补充营养素、增强免疫力的食疗佳品,但鹌鹑蛋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每餐不要超过20克,要尽量不要食用蛋黄。
咸鸭蛋:含有较多的盐分,如食用过多,易并发消肿、高血压等症。还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过多食用会引发高血脂并发症。所以尽量不吃或少吃,每天不要超过30克。吃咸鸭蛋前最好用清水煮透,以去除蛋中的部分盐分。
松花蛋:大部分松花蛋中还含有一定的铅,经常食用会导致钙缺乏和骨质疏松。所以尽量不吃或少吃,每餐不要超过15克。醋有降脂、降压作用,吃松花蛋时最好加醋拌食。
最好不食
猪脑: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易引发高血脂、心血管并发症。尽量不吃。
香肠:属于高热量食物,易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制作过程中还加入了大量的盐,易加重糖尿病并发水肿症状。还含有大量的脂肪,食用后易引发心血管、高血脂等并发症。尽量不吃,尤其忌吃腌渍熏烤的香肠。
腊肉:脂肪含量高,还有大量的盐,能加重水肿症状,并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尽量不吃。
火腿:有大量的盐,摄入过多的盐易加重肾脏负担,对糖尿病并发肾病、高血压患者不利。尽量不吃。
午餐肉:是高糖、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食用后易引发肾病、高血压等并发症。
炸鸡:属于热性食物,多吃易上火。还有大量的油脂和热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忌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jiangkangbaizhen(糖尿病家庭调养)
大寒巧遇腊八 给糖友送上一碗营养稳糖腊八粥
2021年的大寒节气正好和腊八在同一天,大寒时节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到处呈现出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
大寒时节,寒邪当令,人体很容易受到外界寒邪的困扰而产生疾病。一旦养生不当,外感风寒则会导致人体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颈强,肢体酸痛等症状表现。这个时候临床上常用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来缓解症状,如:生姜、葱、荆芥、防风、苏叶等。如果症状轻微,建议大家在家熬煮一些药食同源粥品,趁温热喝下,暖胃肠的同时,还可以缓解不适的症状。
腊八节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大多数地区的人民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大寒喝粥驱寒和腊八喝粥的习俗不谋而合。但是,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喝粥似乎没那么简单。
很多糖尿病人群认为喝粥会影响血糖,所以不敢喝粥。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粥在熬煮的过程中,大米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变成了粥,大米中的淀粉会产生糊化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淀粉颗粒细化,人体对其消化吸收的速度也就更快。这样一来,确实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喝粥后血糖上升速度变快,从而影响血糖的平稳。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看,糖尿病患者想要喝粥,也是有办法的。而且搭配好的腊八粥,更是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喝的粥品。
腊八粥本身就是食材丰富的象征,最早期的腊八粥选料大多是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而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食物种类越丰富,对于血糖的影响就相对来说越小。
1、增加粗杂粮的比例
我们常见的白米粥,血糖指数是65.3,而玉米渣粥的血糖指数是50.9,黑米粥的血糖指数是42.3。血糖指数越小,证明这种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越小。所以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用杂粮和大米一起煮粥的话,可以减轻粥品对于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不妨用玉米、燕麦、小米、黑米、薏苡仁等粗杂粮类食物一起熬粥,这样既增加了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摄入,又能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杂粮粥中的粗杂粮比例最好占1/3~1/2以上。
2、添加豆类食物
大豆类食物主要指的是黄豆、黑豆等。大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而且大豆中含有谷类食物中缺乏的赖氨酸,和谷类食物一同进食,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另外我们都知道,豆类食物消化起来比较慢。这是因为豆子当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单宁和植酸在长时间的熬煮后,仍能有很多保留。这些物质会减慢淀粉的消化速度。所以,添加了大豆类食材的腊八粥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好的选择。
3、尝试菜粥或肉粥
虽说腊八粥的食材选择以谷类、豆类和坚果类为主,但是如果可以接受菜粥或肉粥的话,也不失为一种喝粥的新选择。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粥的血糖指数。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也可以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因此,在煮粥时,放入一定比例的蔬菜、瘦肉等,也可以降低粥对于血糖的影响。香菇油菜粥、白菜粥、胡萝卜南瓜粥、皮蛋瘦肉粥、鸡蛋豆腐粥等都是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粥。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增加了其他的食材,那么不要忘了,这些食材也是要计算在全天食谱中的。
重点提醒:喝粥小窍门
另外,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小窍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在喝粥的同时,更好的控制血糖。
第一,喝粥的时候应该慢慢的喝,搭配其他食物一起进食,不要空腹喝粥。这样可以延缓食物进入肠道的时间,减慢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喝粥对于血糖的影响。
第二,不要喝外面贩卖的粥品,一来这样的粥品大多经过反复熬煮,糊化程度较高。二来这样的粥品有可能为了追求口感,额外添加糖、盐等调味品,无形中增加了精制糖和钠盐的摄入量,不利于控制血糖。
第三,煮粥时不要加碱。很多人认为加碱能让粥汤更黏稠。但是煮粥时加碱很容易增加食材中淀粉的释放量,加剧了淀粉的糊化作用,会让餐后血糖升高的更快。
第四,煮粥时注意控制熬煮的时间,简单的将全部食材煮熟即可,不要过度熬煮,以免增加糊化程度,升高血糖。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魏帼)
来源: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