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高糖尿病(钾高糖尿病的病人可以吃什么食物)
饮食不当糖尿病患者突发高钾血症
近日,市民张女士收到了朋友寄来的一箱柑橘。张女士患糖尿病多年,一直规律服药,她觉得偶尔多吃几口柑橘应该没事儿。然而,第二天早晨张女士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家人发现她丧失意识、陷入昏迷,于是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将她送到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进行救治。
高钾血症突袭,她陷入昏迷
入院后,接诊医生立刻安排检查,为抢救做准备。CT和磁共振结果排除了脑梗。进一步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排除了心梗。
张女士到底是因为什么陷入昏迷呢?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血液中钾含量高达7.96mmol/L(正常值3.5-5.5mmol/L),血肌酐值为650umol/L(女性正常值为44-97umol/L),伴有酸中毒,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
肾内科主任薛兰芬立刻安排张女士进行药物降钾及床旁血滤治疗。经过医护团队全力抢救,张女士从昏迷状态中逐渐清醒过来,转危为安。
警惕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
躺在病床上的张女士和家人想不明白,怎么就得了糖尿病肾病,出现高钾血症了呢?面对困惑的张女士及家人,薛兰芬仔细询问张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查找原因。
经了解,张女士虽按时吃药,但并没有按时监测血糖及血压,饮食上也没有多加注意。前一段时间,张女士间断出现小腿水肿、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加,并没有在意。她多吃了些柑橘后身体出现乏力的状况也被忽略了。其实,这都是肾功能异常发出的信号,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
薛兰芬继续解释说,随着天气转冷,人体皮肤排出的汗液和毒素也会随之减少,肾脏负担增加。如果这时对饮食不加控制,极易摄入较多的水分和盐分,对于肾功能异常的人来说会加重病情,造成水肿、血压升高,甚至会出现心衰。一些食物含钾量较高,多吃这些食物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那么,糖尿病肾病患者该如何注意饮食呢?薛兰芬表示,首先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血糖持续升高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加重肾脏的损害,使其丧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要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坚持服用降糖药物,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
其次,食盐摄入应有限制。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薛兰芬建议,菜肴应尽可能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克以内,如出现水肿和高血压时,每日摄入盐量以2克左右为宜,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
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容易诱发心律紊乱和肝昏迷,因此,菠菜、韭菜、海带、香蕉、桃子和柑橘等含钾量高的蔬菜水果应适当限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动物蛋白如牛奶、鱼虾、禽蛋及瘦肉中的蛋白为佳。薛兰芬表示,蛋白质中含钾较高,控制蛋白质摄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限钾。
薛兰芬提醒,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该适当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菠菜、鸡汤、各种肉汤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的嘌呤,应该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同时还应注意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元素的摄入,可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燕都融媒体记者 檀亚楠/文 刘奕尧/图)
得了糖尿病肾病,不想恶化成尿毒症,记住这4招,能保命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以控制糖尿病肾病不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合理饮食,那么到底该如何饮食呢?记住这4招能保命。
1、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高滤过改变,因此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取限量保质的原则,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慢性肾病处在1-3期时,每日摄入0.75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慢性肾病5、6期的(未透析)的患者,每日摄入0.6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没有其他临床营养治疗的患者,建议每日到蛋白质摄入量最低不低于30克。
2、少量进食高嘌呤食物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应严格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应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以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3、限制钾摄入量,避免高血钾
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失常和肝性脑病,因此每日因控制钾的摄入量低于1500毫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带、香蕉和桃子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应当适当限制。
不过,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且血清钾浓度正常,则不必限制钾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择蔬菜和水果,若出现低血钾,则应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糖肾血钾高会危及生命!控钾做对7件事
糖肾血钾高会危及生命!控钾做对7件事
临床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约25%的病人在6年内,50%病人在10年内,75%的病人在15年内发展为尿毒症,而从糖尿病肾病1期发展至晚期尿毒症,时间只需大约15年左右。控钾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风险必做的事情之一。
这是因为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尿毒症时,患者因肾脏排泄钾的能力下降,血钾就会明显升高。
危害:血钾高会危及生命
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钾高于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血钾高于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是致命的:乏力,口唇及四肢肌肉麻木,酸痛;致心肌收缩,导致心律不齐,心率减慢,严重会导致室颤,心脏停搏等。
预防:控钾做对7件事
1.尽量不吃含钾高的食物,尽量选择食用含钾较少的食物。
2.避免生食大量蔬菜,包括黄瓜,西红柿等。
3.蔬菜可切碎,或者切成片用水浸泡最少半小时,可以多换几次水,有些蔬菜可以用开水焯一下再炒。
4.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及运动饮料。
5.少喝汤,尤其是菜汤和肉汤,不用高汤或肉汁拌饭。
6.中草药(汤药)含钾较高,如长期饮用需谨慎。
7.避免错误的调味品(低钠调料),例如低钠酱油,低钠盐富含钾离子,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血钾升高。
钾含量比较高的食物
提示1:肾病尿检半年做一次
如果对糖尿病肾病不予理会,自然发展下,1型糖尿病约40%会并发肾病乃至尿毒症;2型糖尿病这个几率达至20%。
临床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约25%的病人在6年内,50%病人在10年内,75%的病人在15年内发展为尿毒症,而从糖尿病肾病1期发展至晚期尿毒症,时间只需大约15年左右。
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是没有一点症状的,患者肾脏都没有不舒服的现象,只是发展到中晚期,才会出现脚肿、泡沫尿、肾损害等。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肾病尿检排查。
提示2:泡沫尿不一定是蛋白尿
糖友出现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所以血液中的蛋白质就会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漏”到尿液中。但在生活中肉眼看到的“泡沫尿”并不能说明一定是蛋白尿,更不能说是有肾病。
肾脏健康时,尿液中也会出现微量蛋白,一般来说,持续性的蛋白尿才能够真正代表肾脏出现病变。
出现泡沫尿原因有:
1.偶尔出现的“泡沫尿”,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药物影响,马桶是否洁净等等原因;
2.正常人存在尿蛋白排泄率的生理波动,个体内存在的变异系数约为40%,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导致滤过膜损伤,都有可能增加尿蛋白甚至血尿。
3.月经来潮、感染、长时间站立、败血症、慢性心力衰竭、血糖过高、血压过高、血脂过高,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呈假阳性。
检测尿蛋白是门技术活
1.留清晨首次的尿标本检测,不推荐留24小时尿测定尿蛋白。
如果尿蛋白从“ ”变成“±”,更应该相信“±”的结果,同理,如果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两次,差别显著,应选择偏低的数值作为测定结果。
2.要在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稳定,且排除各种急性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生活节律的前提下,再去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如果患者出现尿蛋白、蛋白尿、泡沫尿等异常情况,需要加强警惕,及时就诊,切忌胡乱用药。
3.影响尿蛋白的因素有很多,患者不能以一次的结果测定为准,应当以3~6个月内的2~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