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粽子(糖尿病人粽子配方)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端午过后家里还有不少粽子 糖尿病人吃粽有讲究

又到一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不少粽子。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了3位血糖飙升的患者,他们的问题都是由吃粽子引起的。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

陆青松营养师指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粽子的。粽子是由糯米做成的。一般情况下,糯米和粳米的含糖量大致相同,含糖量约为78%。因此从糖分的摄入量上来考虑,糖友只要和米饭做等量交换,就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所含的淀粉种类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进食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容易影响餐后血糖。糯米做的食物往往质地比较紧密,同等体积下所含糖分比米饭高很多,这也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分。另外,粽子的馅料往往都是高能量的食材(比如五花肉、咸蛋黄等),一个粽子的能量往往比同等体积或重量的米饭高出许多。因此,建议糖友尽量少吃粽子,若实在想吃,需要控制好分量,一天一个为宜,同时用来替代主食。

那么对于糖友们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地吃粽子呢?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给大家支招啦。

尽量选择杂粮粽。

制作或者购买时尽量选择有杂粮的粽子,这样可以增加纤维,延缓血糖的吸收,同时杂粮的含糖量低于糯米(约低10%),因此也可降低糖分摄入量。馅料上尽量以瘦肉来替代高脂的五花肉,这样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油脂的摄取。

先吃菜再吃粽子。

端午节前后不要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糖友吃粽子时建议配合菜肴一起吃,混合膳食的升糖指数比单独主食的升糖指数要低,建议先吃菜后吃粽子,这样也能延缓血糖吸收。

微微凉些更适宜。

糖友进食粽子时不能太烫,尽可能让粽子凉一会再食用,淀粉在放凉了以后,结构会发生改变(老化回生),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但是这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消化功能差、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

细嚼慢咽更妥当。

无论是什么时候,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进餐速度快的人血糖也更容易升高。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约15-20分钟吃完,午餐、晚餐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记者 杨彦 通讯员 王倩 崔玉艳)

糖尿病人如何健康吃粽子?

吃粽子是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红枣粽子、鲜肉粽、蛋黄粽、蜜枣粽、豆沙粽等品类繁多,对于糖尿病人,粽子是否会成为节日里“甜蜜的负担”呢?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张蒙蒙给出提示。

控制总量

每100克糯米热量为350千卡,升糖指数高于普通大米。对于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建议选在早餐或午餐吃粽子,尽量选择个头小的,不应超过一个。

张蒙蒙提示,鉴于糯米的特性,建议不要食用过热的粽子,可以将粽子放到不烫了再入口。另外,最好搭配一些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构建均衡的餐食组合。这样可以减缓粽子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减少血糖上升的幅度。用餐完毕1小时后可进行适合自身强度的运动。

粽子DIY

糖友可以选择没有额外添加糖的粗粮粽,增添五谷糙米。也可以在粽子中增加一些素食材料,比如蘑菇、香菇、竹笋等,避免选择高糖的馅料,如蜜枣、莲蓉,做法上建议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肉类、菌菇等包入粽子内,这样更有益于健康。

张蒙蒙提醒,蛋黄粽和鲜肉粽含盐量及油脂量高,不建议糖友食用。

监测血糖

糖友可以通过监测血糖来观察自身血糖情况,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粽子种类和食用量。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要注意及时就医。

央广网(记者 雷妍)

来源: 央广网

端午节马上到,吃粽子掌握6点技巧,糖尿病人也能安心吃粽子

还有几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除了期待可以外出游玩的“小假期”外,还有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等着我们,有甜甜糯糯的北方蜜枣豆沙甜粽,还有香香糯糯的南方咸蛋黄肉粽,糯叽叽的口感,再配上各种各样的馅料,是不是听起来就流口水了!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到底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

先来说说粽子,粽子大多是用糯米制作而成,而糯米几乎都是支链淀粉,消化速度很快,会导致血糖很快升高,而且我们平时吃的粽子会添加很多蜜枣、豆沙或者猪肉等,会使粽子含有过多的脂肪、油、盐和糖。

不仅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普通人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

对于平时血糖控制得不好并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还是不吃为好;如果血糖控制得还可以,适当吃一些也无妨,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粽子馅的料

在包粽子的时候坚持“少油少糖少盐多纤维”的原则,适当添加一些菌类以增加纤维的含量,将纯糯米替换成少量糯米加多种谷物,以降低粽子的升糖指数。

2.减少主食

因为粽子本身是就是糯米等材料做成的,食用的时候就不要再进食主食了。

3.按时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吃粽子时也需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帮助稳定血糖,不会因粽子的摄入造成太大的影响。

4.及时监测血糖

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建议在进食两小时后用血糖仪监测血糖。

5.选择对的时间

尽可能选择在早餐或者午餐时间食用,晚上的时候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所以粽子就不适合在晚餐食用。放凉一些吃,放凉后会产生抗性淀粉,抑制淀粉吸收,对血糖的影响相对小。

6.先吃点蔬菜

如果与其它食物一起吃,按饮食的顺序淀粉类食物最好放在最后吃,可以延缓吸收。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粽子前,最好先吃点蔬菜、牛奶类食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糖升高。

最后提醒所有人:“粽子好吃,可不能贪多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