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鸡胸肉(糖尿病鸡胸肉吃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不胖不瘦才正好

“都是Ⅱ型糖尿病,有的人咋恁瘦呀?”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挺着“将军肚”的陈锋(化名)告诉教授李雪峰,他特别羡慕身型偏瘦的糖友,认为“瘦了是好事儿,控糖肯定容易多了”。

事实上,糖友胖瘦的问题,远不是陈锋想的那么简单。就在陈锋就诊前,李雪峰刚给一名瘦糖友下了增重的医嘱。

Ⅱ型糖友体型有别

临床上,Ⅱ型糖友超重及肥胖者居多,也有部分糖友偏瘦。

“糖友身型变化,通常是发病前偏胖,患病后日渐消瘦,这是糖尿病的一个特点。”李雪峰介绍,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友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分解利用,身体需要的能量供给就要通过分解脂肪来获得,这样一来,患上糖尿病后就会越来越瘦。

“很多糖友不知道,胰岛素还有促进脂肪合成和存储的功能。”李雪峰说,这也是处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病初期的糖友肥胖的重要原因。只有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才能让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瘦糖人”不是好事

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其计算结果小于18.5为消瘦,大于或等于28即为肥胖。李雪峰介绍,临床上,糖友的BMI数值小于18.5,常被称为“瘦糖人”。这可不是好事。过度消瘦会导致糖友出现疲乏无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对糖友而言,超重及肥胖的糖友要减重,消瘦的糖友则要尽量增加到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糖友想要减重,应降糖、减重双管齐下,综合评估糖友血糖和肥胖程度,根据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制订综合减重方案;糖友消瘦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增重,应根据具体原因来对症处置。

恢复正常体重可以这样做

李雪峰建议,“瘦糖人”想要恢复正常体重,首先要排查是否合并患有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甲亢、肿瘤、消化道疾病等,一旦发现,积极治疗。

其次,在增重期间,一定要加强血糖控制,定时监测血糖变化,在保证血糖平稳的基础上再进行多路径选择。

接下来,“瘦糖人”要遵医嘱,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下功夫。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权衡多种因素,尽量选用对体重影响不明显或是增加体重的降糖类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的促泌剂等。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慎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有减重作用的降糖类药物。

此外,“瘦糖人”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配合增重。李雪峰指出,“瘦糖人”可适当放宽热量摄入,并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按照30千卡/公斤至35千卡/公斤体重的标准进行热量配置,适当多吃点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虾、鸡胸肉、奶制品等。运动方面,“瘦糖人”可增加有增肌作用的抗阻运动,如负重深蹲、提拉重物等,减少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等。

(摘自《洛阳晚报》)

来源: 今晚报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必须有肉

肉类属于动物性蛋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且,肉属于优质蛋白,在体内利用率较高,胜过豆制品蛋白,所以,糖尿病人必须吃肉! 白肉优于红肉,鱼虾>鸡鸭>瘦牛羊>猪肉,每天3两以内为宜。(via 北京协和医院 )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人吃肉:4种肉坚决不吃,1种肉要多吃,血糖好享受美味

楚大爷退休后,最喜欢的事就是和老朋友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吃点肉,日子过得自在又惬意。可没想到,上个月体检时被查出了糖尿病,医生叮嘱他饮食得多加注意,尤其是肉类,要吃对才行。回到家后,楚大爷一边翻看着饮食建议,一边感叹:“这肉还能不能吃了?”

一次饭局上,楚大爷为了省事点了满桌的红烧肉、炸鸡腿和香肠,吃得满嘴流油,但心里还是有点发虚:“这些肉会不会让血糖飙升啊?”第二天测血糖时果然高了,他顿时有点慌,平时大伙儿都说糖尿病就是少吃糖,难道肉也有影响?又有没有适合吃的肉,既不影响血糖还能享受美味?

一、为什么糖尿病人吃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主要跟糖有关,所以觉得只要少吃甜食,多吃肉就没问题,但这可不一定。吃肉的复杂性,不只是肉本身,而是它对身体代谢的影响。

1.脂肪的影响

肉类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虽然它们不会直接转化成血糖,但也会间接影响血糖水平,尤其是一些高脂肪的肉,脂肪含量高,吃多了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血糖就更难控制了。

高脂饮食还可能让体重增加,体重上升又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这种“连环效应”让糖尿病人吃肉的问题复杂了不少。

2.心血管健康

吃肉还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很多糖尿病人本身已经有高血脂或者动脉硬化的风险,如果肉类吃得太油腻,胆固醇水平会更高,这对心脏可不是什么好事。

特别是红肉,比如牛肉、猪肉,摄入过多可能会增加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血糖和心血管健康。

当然,肉类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适量选择一些低脂的肉类,这些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相对来说更健康。糖尿病人需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肉类,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多吃”或者“少吃”。

糖尿病的管理,讲究的不只是控制血糖,而是全面平衡饮食,吃肉这件事,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好分寸,也能吃得健康、吃得开心。

二、糖尿病患者远离的4种肉类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肉类时,不能只图味道好或者吃得过瘾,如果不了解哪些肉需要避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让血糖、血脂失控,甚至引发并发症。有四种肉类尤其需要糖尿病人小心,避而远之为妙。

1.高脂肪肉类

脂肪含量高的肉类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对待的重点,过多的脂肪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让血糖控制难上加难。

同时,脂肪堆积还会导致体重上升,另外高脂肪的饮食容易让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糖尿病人本身就是高危人群,吃这样的肉无疑是“火上浇油”。

2.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则是另一个糖尿病人需要警惕的种类,这类肉通常经过腌制、熏制或添加防腐剂,像腊肉、香肠、培根等,虽然味道浓郁,但它们的“隐藏内容”同样不容小觑。

加工肉中往往含有高盐、高脂肪和多种化学添加剂,长期摄入会增加高血压和肾脏负担,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肾脏问题,如果还吃太多加工肉,可能会加速并发症的到来。

3.红肉

红肉的摄入量也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那些油腻、肥厚的部位,比如牛肉和猪肉中的肥肉部分。这些肉虽然富含蛋白质,但也伴随着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来就比普通人高很多,吃太多红肉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更重要的是,红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通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对血糖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建议糖尿病人尽量选择低脂、优质蛋白的肉类,而不是一味地贪恋红肉的口感。

4.炸肉类

炸肉类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完全避开的类型,炸鸡、炸猪排、油炸丸子等,虽然香气扑鼻,但高油脂和高热量让它们成了血糖和血脂的“双重杀手”。

此外油炸食品还容易引起消化系统负担,甚至增加癌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样的食物带来的“快乐”远远比不上它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三、为什么鸡胸肉是糖尿病患者的“良药”?

鸡胸肉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它却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相比其他肉类,鸡胸肉有着许多让人无法忽视的优点,让它成为一种既安全又健康的选择。

1.低脂高蛋白

鸡胸肉的低脂肪高蛋白特点是它最大的优势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多的脂肪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而鸡胸肉的脂肪含量非常低,这就大大减少了脂肪带来的负面影响。

2.健康的烹饪方式

鸡胸肉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加工潜力非常大,它适合通过蒸、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来制作,这些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营养价值。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热量和盐分,而鸡胸肉正好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清淡的烹饪方式不仅不会让血糖“出轨”,还让鸡胸肉的口感更加自然。

3.缓慢释放血糖

鸡胸肉中的蛋白质还有一个有趣的作用,它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当糖尿病患者的餐盘中有鸡胸肉搭配适量的低升糖指数食物时,血糖上升的速度会比单独吃碳水化合物慢得多,这种缓慢释放的血糖更容易被身体管理,避免餐后血糖飙升的问题。

4.丰富的微量元素

鸡胸肉还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比如磷、硒和维生素B6等。磷能够帮助维持骨骼健康,硒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帮助身体对抗炎症,而维生素B6对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这些营养成分虽然不是鸡胸肉的“主角”,但它们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额外的健康益处。

5.多样的搭配

更重要的是,鸡胸肉容易搭配各种蔬菜和全谷物等健康食材,这让它成为打造均衡饮食的“万能选手”。无论是凉拌、汤品还是炒菜,鸡胸肉都能轻松融入不同的菜谱中,让日常饮食不再枯燥。

鸡胸肉之所以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良药”,不只是因为它能控制血糖,更因为它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还能满足健康和美味兼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