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液体钙(糖尿病血钙)
葡萄糖酸钙用「糖配」还是「盐配」?糖尿病患者能用吗?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为钙补充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消肿和缓解过敏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皮肤病、低钙血症、镁中毒及氟中毒的解救,在心脏复苏时应用(如高钾血症或低钙血症,或钙通道阻滞引起的心功能异常的解救)。
葡萄糖酸钙在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而说明书推荐静脉注射,采用的溶媒为 10% 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注射,针对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呢?接下来带着问题进行分析。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溶媒如何选择?
根据说明书 [1]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 版 [2] 示,静脉给药时推荐的用法为用 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 5 mL。
《400 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3] 提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均可配伍。
张文佳、孙德清等人 [4] 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 24 h 内的稳定性,将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分别均按体积比 10∶100、30∶100、50∶100 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及 10%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结果发现:
与同一时间的空白对照组输液比较,3 组液体在 24 h 内均为无色、澄清溶液,无可见异物,且试验组输液与对照组输液的 pH 值无明显变化。
在配制后的 24 h 内,3 组输液中 ≥ 10 μm 及 ≥ 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 2020 版药典规定;小粒径(5~10 μm)不溶性微粒数量空白对照组输液无明显差异。
5-羟甲基糠醛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定量限;24 h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 RSD 均小于 2%;平均回收率为 105.23%(RSD=1.08%,n=9)。
3 组输液与对照组输液中 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以及其紫外吸收图谱在 24 h 内均无明显变化;于 284 nm 波长处测定的吸光度符合 2020 版药典规定。
由此得出结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所得输液在 24 h 内稳定性良好,可根据临床需要配伍使用 [4]。
综上所述,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可以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急救用药时建议按照说明书用 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给药,在非急救用药时可以选择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能否用于糖尿病患者?
市场上的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规格为 10 mL∶1 g,每 1 g 葡萄糖酸钙中含有 90 mg 钙,约 910 mg 的葡萄糖,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正常使用,且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说明书中未提及糖尿病患者禁用或慎用,使用时常规监测血糖即可。
葡萄糖酸钙有哪些常见配伍禁忌?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说明书的配伍禁忌中写道,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且目前文献报道葡萄糖酸钙与很多药物有配伍禁忌,部分配伍禁忌具体如下:
药品
配伍变化及原因
处理措施
注射用头孢曲松 [5]
头孢曲松钠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钙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两者极易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头孢曲松钙,钙剂与头孢曲松合用可导致致死性的不良结局。
尽量避免与钙剂合用,特别是新生儿。
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 [6]
两种药液交替时,交替处出现乳白色。
两药不得配伍使用,续贯输注时应冲管,如出现乳白色浑浊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7]
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因和葡萄糖酸以离子键结合而处于游离状态,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磷酸盐基团和地塞米松以共价键结合,钙离子和磷酸根结合可生成磷酸钙沉淀。
两药不得配伍使用,续贯输注时应冲管。
碳酸氢钠注射液 [8]
当两者接触时,发现输液器的茂菲氏滴管内立即呈现乳白色浑浊。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9]
两者溶液混合,约 2 分钟后发现液体变成淡紫色、透明、无沉淀状态,静置后无改变。
注射用奥美拉唑 [9]
两者溶液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混浊,静置 20 min 后液体的颜色逐渐由淡粉色变为深咖啡色,久置无变化。
注射用法莫替丁 [9]
两者溶液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乳状混浊物。
多种微量元素 II 针注射液 [9]
两者混合后立即呈油状混浊。
葡萄糖酸钙还有哪些用药误区?[10]
误区
可能产生的危害
处理措施
与洋地黄类联合使用
钙剂与洋地黄类药物有协同作用,严重可使心跳停搏,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患者两周内尽量避免使用葡萄糖酸钙,必须应用钙剂时,一般不用静脉推注而采用滴注,且应进行心脏监护。
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心搏骤停患者应用钙剂治疗是无效的,补钙过多导致的高血钙可能对机体有害。
只有高血钾、 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
严重的过敏反应一经确诊,应该马上肌肉注射 0.1% 肾上腺素注射液。
首发:丁香园用药指南
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喝牛奶?喝脱脂还是全脂牛奶?(糖尿病之25)
#糖尿病# #真相来了#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人饮食受到很严格的限制,很多人都会选择喝奶来替代一些主食。
由于牛奶的血糖指数偏低(28),与主食搭配可以明显降低这是对血糖的影响。且牛奶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能够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牛奶含有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又称为“液体钙”,可以补充人体大量的钙,尤其适合中老年妇女。
很多糖友认为自己已经糖尿病了,应该少吃脂肪高的东西,因此很拒绝全脂牛奶,往往会选择脱脂牛奶。认为脱脂牛奶对于自身的身体是最好的,绝对不会升高自己的血糖。
脱脂牛奶不一定比全脂牛奶,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 脱脂牛奶顾名思义就是去掉牛奶中的脂肪,脂肪含量≤0.5%(或者=0%)只剩下蛋白质。脱脂牛奶更适合伴有肥胖、高血脂的人群。
- 全脂牛奶是指脂肪含量>3.1%的牛奶。对于没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还是服用全脂牛奶或者是低脂牛奶,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 脱脂牛奶不但脱掉了脂肪,也可能会把脂溶性的维生素给脱掉,例如维生素D维和生素E等,且脱脂牛奶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因此,对于身体没有特殊要求的糖尿病患者,不必非得选择脱脂牛奶。
- 牛奶中的脂肪相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食用油来说,已经占的比例很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全脱脂的牛奶会影响牛奶的口感,喝起来比较难喝。
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喝300g的液态奶比较合适。
当然,一定要区分是牛奶还是“乳饮料”。有很多乳制品,根本就不是真正所需要牛奶。
他们的名字和牛奶很像,但是真正牛奶的含量却相当低,蛋白质的含量远远低于3%。
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牛奶来长期喝!
牛奶有很多种:有机奶、舒化奶、酸奶、纯牛奶、高钙奶、低钙奶,只要有充足的蛋白质都是可以选用的。
了解更多,关注魏向阳医生……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这4点
50多岁的张阿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已经有近20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是三餐前注射胰岛素,但是没有规律监测血糖,所以血糖控制的情况一直不清楚。最近张阿姨感觉自己的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眼睛前面总是有黑色的“蚊子”飞过,而且眼睛经常干涩,刚开始她以为是干眼症犯了,于是买了点眼药水滴眼剂,但是过了1个月左右,张阿姨感觉自己的视力下降的厉害,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了,于是赶紧来到医院。
医生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发现张阿姨其实是得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等都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医生在给她调整了降糖方案后,同时开具了一种药物—羟苯磺酸钙,张阿姨很疑惑,反问医生她又不是缺钙,怎么开钙片呢?医生解释道羟苯磺酸钙并不是补钙用的,而是保护血管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和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嘱咐张阿姨定期服用。张阿姨回家依据医嘱规律服药后,眼睛的症状明显缓解,视力也恢复了很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统计其在糖尿病患者重点发病率约在5%-13%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但后期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视力缺失,甚至完全失明,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则是早发现、早干预,尽可能的延缓和阻止病变的发作,保留患者视力。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视网膜是我们眼睛内层所附着的一层神经膜,其本质是由大量的视觉细胞组成,内后黄斑、色素上皮层等多个结构,主要的作用就是收集和传递光信号,同时产生视觉信息给大脑,从而将外界信息反应在大脑中形成画面,是人体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视网膜主要依靠眼底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提供血供和营养,如果多种原因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发生破裂或者阻塞,则会严重影响视网膜的营养供应,进而造成视力减退、视觉缺失等表现,糖尿病就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本质是一种视网膜血管病,其根本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床血管改变,出现出血、渗漏或者闭塞,进而对视力造成损伤。
病理学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导致眼底组织出现缺氧,进而引起微血管功能性改变,导致视网膜和球结膜血管扩张,白蛋白由毛细血管壁漏出,诱发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不适,但此时期的病变是可逆的,通过控制血糖、改善供血等对症处理,可以及时纠正。
但是如果没及时纠正,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出现类脂质渗出与小的视网膜内出血,甚至导致血管渗漏和闭塞,进而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直接导致突发性的失眠,或者局部视力缺失,而发展到这个程度往往是无法逆转的,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通常无效,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才可以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则,除了对于血糖的控制外,及时纠正眼底的血液供应也很关键,而羟苯磺酸钙就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之一。
二、羟苯磺酸钙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羟苯磺酸钙,临床又称为2,5-二羟基苯磺酸钙水合物,是改善微循环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可以快速改善微循环状态,减轻患者临床表现,对于提高和保护视力、改善肾功能、保护末梢神经等具有重要作用。
药理学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调节,及时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抑制其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同时‚增加血浆中血红蛋白的柔韧性‚,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有效减轻毛细血管的外渗和出血。
2、降低血液粘滞度
羟苯磺酸钙可以对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具有影响,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有效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多种毛细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并且可以降低红细胞高聚性‚,激活纤维蛋白酶活性,从而降低血液的粘滞度,改善血液供应。
3、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导致毛细血管发生阻塞的发病机制,也是导致微循环障碍很难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羟苯磺酸钙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从而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且减轻毛细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改善供血水平,降低血栓和血管阻塞的风险。
三、羟苯磺酸钙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由于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因此对于因微循环障碍而诱发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用羟苯磺酸钙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在规范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改善和稳定视网膜病变,改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状态,减轻黄斑水肿,从而有效提高和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失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建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规律服用。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本质也属于慢性微血管病变,因此也可以通过羟苯磺酸钙来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改善其肌酐清除率,同时可以保护肾脏血管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减轻糖尿病对于肾脏的损害。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发生于四肢,患者表现为四肢出现感觉异常,严重时甚至产生剧烈的神经疼痛,而微循环障碍是诱发其发病的机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痛,同时可以通过改善四肢末端的微循环状态,改善末梢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有效保护神经。
4、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或者受损导致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出现迂曲、凸显的静脉,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破溃。临床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减轻静脉曲张的程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同时可以缓解下肢疼痛、皮肤破溃等多种症状。
四、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注意4点羟苯磺酸钙作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药,往往需要长期口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应依照以下4点原则。
1、注意剂量和服用方法
临床上的羟苯磺酸钙多为胶囊,规格有250mg、500mg等2种,临床建议在治疗时可以先从每次250mg,每日3次用起,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留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在使用1个月后,调整为每次250mg,每日2次或者每次500mg,每日1次,长期口服。其次,由于羟苯磺酸钙对于胃肠具有刺激性,因此建议在吃饭时吞服,与食物一起消化,从而减轻胃肠刺激反应。
2、注意不良反应
羟苯磺酸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出现胃痛、恶心、胃部烧灼感等,含有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等,如果出现上述反应则可以考虑减少用量,或者停药观察;其次,少数患者对于羟苯磺酸钙过敏,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对于这些敏感人群不建议使用羟苯磺酸钙。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羟苯磺酸钙禁用于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建议儿童使用,因为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老年人使用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治疗效果;甲亢患者谨慎使用。
4、注意监测血钙、肝肾功能
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的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血钙水平,防止发生高钙血症;其次,肝肾是羟苯磺酸钙的主要代谢场所,因此长期服用时一定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则需要立刻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五、总结综上所述,羟苯磺酸钙作为改善微循环的常用药物,对于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一定要注意是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不能单独使用,同时要注意其对于胃肠道的刺激,监测血钙和肝肾功能,如果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应。
#心健康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