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严重会咋样(糖尿病患者严重会怎么样)

陈医生聊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恶化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医生:多半会出现这3个严重情况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你有没有见过老旧的水管?刚开始只是水流变小,时间一久,管壁上结满了锈,水流越来越慢,最后堵得死死的,甚至直接爆裂。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就像这生锈的水管,一步步蚕食健康,等到真正爆发,往往已经无力回天。

门诊里,总有病人问:“医生,我血糖高一点没事吧?不是很多人都活得好好的吗?”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忍不住叹口气。

糖尿病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个慢性杀手,早期没啥感觉,等到真正出问题,往往来势汹汹,甚至直接让人失去行动能力。我见过太多因为拖延治疗,最后付出惨痛代价的患者。

糖尿病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会让你一开始就疼得受不了,反而悄悄地侵蚀你的血管、神经和器官,等你发现不对劲,往往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

一个真实案例摆在这里——

53岁的老刘,五年前查出血糖偏高,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定期复查。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回家照样大鱼大肉,血糖监测更是想起来才测一次。

去年,他开始觉得脚底发麻,以为是年纪大了血液循环不好,直到有一天脚趾突然发黑,去医院一查,糖尿病足!最后,连右脚小腿都截肢了……

这就是糖尿病的恐怖之处,早期不痛不痒,等到并发症找上门,往往已经无力回天。

那么,糖尿病恶化到底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最常见的,就是这三大“灾难”。

1. 血管堵塞:心梗、脑梗随时找上门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就像长年累月没清理的下水道,血液里的糖分过高,就像污垢一样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时间一长,血管越来越窄,最后直接堵死。

血管如果堵在心脏,可能是致命的心肌梗死;如果堵在脑子里,就是脑梗,轻则半身不遂,重则直接丧命。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2-4倍。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所以,别再以为糖尿病只是“甜一点”那么简单,它是妥妥的“血管杀手”。

2. 糖尿病足:一个伤口可能让你失去整条腿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老刘吗?他的悲剧,正是糖尿病足的典型案例。

糖尿病让血管变窄,血液流通变差,伤口一旦出现,就很难愈合。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也会受到损害,脚底受伤了可能都感觉不到,等到发现时,已经感染、溃烂,最后只能截肢保命。

糖尿病足的恐怖之处在于,它往往从一个小小的伤口开始,比如一双不合适的鞋子磨破了脚,或者剪指甲时不小心剪破了皮,结果伤口久久不愈,最后发展成严重的感染。数据显示,全球每3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双脚,穿舒适的鞋子,定期检查脚部,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就医。

3. 肾脏受损:慢性肾衰竭找上门,最终只能靠透析续命

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清理血液里的废物。但长期高血糖会让肾脏的过滤系统超负荷运转,就像一台24小时不停歇的水泵,迟早会累垮。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蛋白尿、浮肿、高血压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最终可能发展成尿毒症,只能靠透析或者换肾维持生命。

数据显示,全球40%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最终可能走向透析这条不归路。

如何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牢记这几点

1. 控制血糖: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不要凭感觉行事。

2. 健康饮食: 少吃精制糖,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糖尿病不是“不能吃糖”,而是要控制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 规律运动: 运动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血糖更稳定。哪怕是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4.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足部检查、肾功能检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糖尿病不是绝症,但如果放任不管,它会演变成“慢性绝症”,一点点剥夺你的健康,甚至生命。

人这一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健康。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许多人对它的忽视。别等到失去健康,才追悔莫及。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糖尿病报告》,2016年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

《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期刊,2021年第172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研究

糖尿病恶化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医生:多半会出现这几个严重情况

在健康的漫长旅程中,糖尿病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 “劲敌”,时刻威胁着众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格外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位 62 岁老人李叔的真实故事,深入探讨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警示。

李叔今年 62 岁,自从退休以后,生活倒也过得丰富多彩。他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一是去广场上跟着一群老伙伴们跳广场舞,那欢快的节奏、轻松的氛围,让李叔的心情格外舒畅;二是满心欢喜地给可爱的小孙子做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看着小孙子吃得津津有味,李叔心里总是洋溢着幸福。然而,李叔自己却身患糖尿病多年,所以他对自己的饮食一直都非常注重,基本上都是选择吃素,油腻的食物很少碰,在他看来,这样的饮食方式对控制血糖会有帮助。

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李叔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那是一个普通的晚上,李叔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正准备休息一会儿。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四肢无力,仿佛身体里的力气被瞬间抽干了一般,整个人摇摇晃晃,险些晕倒在地。李叔的儿子在一旁看到这一幕,顿时惊慌失措,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来不及多想,急忙叫车将李叔送往附近的医院。在医院里,医生迅速对李叔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经过一番仔细的诊断,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告诉李叔的儿子,李叔的血糖过高,已经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容不得半点耽搁。

李叔的儿子心急如焚,满脸疑惑地问道:“医生,我父亲平时的饮食挺健康的呀,主要都是吃素,油腻的东西很少吃,怎么血糖会突然升得这么高呢?”

医生皱了皱眉头,继续耐心地询问:“那他平时主要吃哪些素食呢?你仔细跟我说说。”

李叔的儿子想了想,认真地回复道:“像红薯、土豆这些,他经常吃。最近我还看到他吃了一种低脂素食香肠呢。”

医生听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些看起来健康的素食,其实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健康,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谨慎食用。”可惜的是,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李叔的病情却恶化得太快了。最终,李叔还是没能挺过来,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下家人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李叔的离去,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糖尿病的可怕之处。糖尿病的危险不仅仅在于血糖的升高,更在于它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器官病变。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就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 “杀手”,随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024 年年初,医学期刊《糖尿病学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指出,仅仅在 2019 年这一年,我国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 17 万人。其中,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分别为 40-44 岁和 70-74 岁。这个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糖尿病防治的紧迫性。根据 2010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统计数据,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上升。患病 3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达到了 46%;患病 5 年以上的,这个概率上升到了 61%;而患病 10 年以上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甚至高达 98%。可以说,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都是因为并发症而离世。那么,比较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都有哪些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身体无法正常充分地利用血糖来获取能量,于是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酮体,这些酮体逐渐积累,导致血液酸化,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一旦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肺水肿,直接危及生命。

低血糖症:低血糖,也就是血糖水平过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患者饮食不规律,或者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之后。低血糖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同样可能导致死亡。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在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要高得多。实际上,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当糖尿病发展到这一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与肾损伤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 10 倍。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严重且治疗费用高昂的一种。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 6.3%。每大约 20 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需要面临截肢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 11%,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了 22%。看到这些可怕的并发症,相信大家都意识到了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那么,糖尿病患者有没有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呢?2022 年,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中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将血压、糖化、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个指标控制好,或许能够将寿命延长十年之久!

控制糖化:这里的糖化指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目标范围,能够帮助 2 型糖尿病患者延长 3 年的寿命。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患者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控制血压:在血压方面,如果能够把收缩压从 160.4mmHg 降至 114.1 mmHg,平均预期寿命有可能增加 1.9 年。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控制好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控制体重: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糖尿病患者的 BMI 最好控制在 18.5-23.9 之间。对于肥胖的患者,如果能够将 BMI 从 41.4 降至 33.0、28.6 和 24.3,平均预期寿命会分别延长 2.0、2.9 和 3.9 年。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产生影响。如果能够将其由 146.2mg/dL 降至 107mg/dL、84.0mg/dL、59mg/dL,预期寿命或能分别延长 0.5、0.7 和 0.9 年。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如何控制好血糖呢?以下四个关键要点一定要了解清楚: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遵循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的原则。要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同时适当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此外,饮食一定要规律且均衡,千万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适当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有效方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游泳、快走等。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运动损伤。

控制体重: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强调,对于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减重 5%,就可以实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降低。而如果减重超过 10%,将会带来更大的益处,不仅可以缓解糖尿病的症状,还能改善心血管结局,降低死亡率。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眼科、足部、血压、肾脏、心脏、神经等方面的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排查是否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至关重要,一旦饮食不注意,就很容易导致血糖失控,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医生提醒,有三种素食其实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即使再喜欢,也最好尽早戒掉:

淀粉类食物:像芋头、红薯、土豆等食物,虽然属于素食,但它们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如果把它们当作普通蔬菜来吃,很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出现波动。不过,这类淀粉食物的升糖指数相对低于米饭和馒头,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它们替代主食,但要注意按照规定的量食用,尽量不要超过主食的量。

豆制品:素火腿、素鸡等豆制品,大多是以豆腐衣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属于深加工的菜肴。每 100g 豆腐衣的热量大约为 300 千卡,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素菜荤做:通过油脂可以改善素菜的口感和味道,比如油炸或油煎素菜,吃起来确实很美味。然而,这样的做法会使素菜的热量严重超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烹调油的用量在 25-30g 为宜,但素菜荤做往往会导致油脂用量大大超过这个标准,从而引发发胖等问题,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依然在不断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应该以低热量、低脂、低盐为主,保持三餐规律且营养均衡。在遵医嘱服药的基础上,要坚持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如果不幸出现了并发症,一定要尽早进行检查和治疗。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糖尿病恶化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医生:多半会出现这几个严重情况

在生活的舞台上,62 岁的李叔本应享受着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他平日里,除了热衷于去广场上和老友们一起跳广场舞,感受那充满活力的氛围,剩下的时间,大多都花在了给小孙子琢磨各种好吃的上面,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然而,多年来一直与糖尿病相伴的他,对自己的饮食一直都格外小心谨慎,基本上餐餐都是以素食为主,力求通过饮食控制来稳定血糖。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傍晚,李叔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后,正准备和家人一起看看电视,享受温馨的家庭时光。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四肢仿佛被抽走了力气,整个人摇摇欲坠,险些直接晕倒在地。儿子见状,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心急如焚地赶忙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迅速对李叔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却令人揪心,李叔的血糖高得离谱,而且已经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的严重情况,生命危在旦夕。儿子满脸焦急,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解,赶忙向医生询问:“医生,我父亲平时在饮食上真的很注意,大多都是吃素,油腻的食物都很少碰,怎么血糖会突然升高到这种地步呢?”医生神色凝重,继续耐心询问:“那他平时主要吃哪些素食呢?”

儿子努力回忆着,认真回复道:“像红薯、土豆这类的,最近我还看到他在吃一种低脂素食香肠。” 医生听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些看似健康的素食,实际上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必须格外谨慎。”然而,命运却没有给李叔足够的时间。他的病情恶化得太快,尽管医生们拼尽全力进行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李叔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人。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瞬间被悲痛的阴影所笼罩。

糖尿病:致命并发症的 “潘多拉魔盒”

2024 年年初,医学期刊《糖尿病学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数据,如同一记警钟,在我们耳边敲响。仅在 2019 年,我国因糖尿病而失去生命的人数就超过了 17 万。其中,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分别集中在 40 - 44 岁和 70 - 74 岁。糖尿病之所以让人谈之色变,其关键在于它如同一个隐匿的 “破坏者”,悄无声息地损伤着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器官病变。

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延长,各种并发症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逐渐浮出水面。回溯到 2010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患糖尿病 3 年以上的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高达 46%;患病 5 年以上,这一概率攀升至 61%;而当患病时长超过 10 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是惊人地达到了 98%。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都倒在了并发症的 “利刃” 之下。以下,便是几种较为常见且致命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当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身体就像陷入了一种 “能源危机”。由于无法正常、充分地利用血糖来获取能量,身体无奈之下,只能开启 “备用方案”—— 分解脂肪。然而,这一过程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会生成大量的酮体。这些酮体不断在血液中堆积,如同酸性物质不断侵蚀着血液的 “防线”,导致血液逐渐酸化。一旦发展到酮症酸中毒阶段,患者很可能会陷入昏迷,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肺水肿,直接危及生命。

低血糖症

低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糖水平过低。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饮食不规律,或者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之后。低血糖一旦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极有可能导致死亡。想象一下,患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陷入昏迷,而周围的人却不知如何是好,那将是多么危险的场景。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在心血管方面引发的并发症,犹如两座沉重的 “大山”,压在患者的心头。其中包括心衰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偏高。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 “元凶” 之一。就好像糖尿病为心血管疾病的滋生提供了 “温床”,让患者的心脏和血管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同样是高悬在糖尿病患者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病情发展到这一阶段,患者往往只能依靠透析来延续生命。相关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糖尿病与肾损伤共同作用,竟可使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 10 倍之多。这意味着,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一旦肾脏受损,生命的天平就可能迅速向危险的一端倾斜。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堪称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且治疗费用高昂的 “恶魔”。据统计,全球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 6.3%,平均每约 20 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不得不面临截肢的残酷现实。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 11%,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飙升至 22%。这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患者从此失去了行动自由,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延长糖友寿命的 “密码”:控制四项关键指标

2022 年,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一项研究,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若能将血压、糖化、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个关键指标控制好,或许就能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十年的长度。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血糖的 “关键钥匙”

在这四项指标中,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无疑是重中之重。将其降到目标范围,就如同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找到了一把延长寿命的 “钥匙”,有望帮助他们延长 3 年的寿命。糖化血红蛋白就像是一个 “时间记录仪”,它能够反映出过去 2 - 3 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通过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血糖的长期波动情况,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血压:平稳降压,延长生命

在血压方面,收缩压的控制同样至关重要。当收缩压从 160.4mmHg 成功降至 114.1 mmHg 时,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或能增加 1.9 年。血压就像身体内的 “水压”,过高的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巨大的压力,如同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击着河岸,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堵塞等严重问题。因此,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像是为身体的血管系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让生命的旅程更加平稳。

体重:合理控制,健康加分

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是延长寿命的关键一环。糖尿病患者的 BMI(身体质量指数)最好保持在 18.5 - 23.9 之间。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能将 BMI 从 41.4 逐步降至 33.0、28.6 和 24.3,平均预期寿命会分别延长 2.0 年、2.9 年和 3.9 年。体重的合理控制,就像是为身体的 “发动机” 减轻了负担,让身体的各项机能能够更加顺畅地运转。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风险,守护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也在悄然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当它由 146.2mg/dL 分别降至 107mg/dL、84.0mg/dL、59mg/dL 时,患者的预期寿命或能分别延长 0.5 年、0.7 年和 0.9 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常被称为 “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就像是为血管进行了一次 “大扫除”,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守护了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 “四大法宝”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如何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呢?以下这四个关键要点,一定要了解清楚。

合理饮食:构筑血糖防线的 “基石”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就像是一场精心调配的 “营养盛宴”,必须遵循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至关重要,要尽量少吃那些高油脂的食物,同时,适当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而且,饮食一定要规律且均衡,切不可暴饮暴食。想象一下,每天的饮食就像搭建一座稳固的大厦,每一种食物都是一块重要的 “基石”,只有合理搭配,才能让这座大厦坚如磐石。比如,早餐可以选择一份全麦面包搭配一杯低脂牛奶和一份新鲜水果;午餐以糙米饭、清蒸鱼和清炒时蔬为主;晚餐则可以是玉米、豆腐和凉拌蔬菜。这样的饮食结构,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能有效控制血糖。

适当运动:开启血糖控制的 “活力引擎”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是一台强大的 “活力引擎”,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帮助降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游泳、快走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运动前,一定要记得充分热身,就像汽车发动前需要预热一样,让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受伤。比如,在快走前,可以先进行 5 - 10 分钟的关节活动,如转动手腕、脚踝,活动膝关节等。然后,以适中的速度开始快走,保持呼吸均匀,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的运动,既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又能让血糖在运动中逐渐趋于稳定。

控制体重:保持血糖平衡的 “稳定器”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着重强调,对于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就像是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 “钥匙”。如果能够成功减重 5%,就能实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有效降低;若减重幅度超过 10%,则将带来更为显著的益处,不仅能缓解糖尿病症状,还能改善心血管结局,降低死亡率。想象一下,每减轻一斤体重,身体的负担就减轻一分,血糖也会更加容易控制。这就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让体重逐渐回归到合理范围。

定期检查:洞察血糖变化的 “瞭望塔”

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就像是为身体搭建了一座 “瞭望塔”,能够及时洞察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排查是否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项目涵盖眼科、足部、血压、肾脏、心脏、神经等多个方面。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避免视力受损;足部检查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血压、肾脏、心脏和神经的检查,则可以全面了解身体各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并发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的 “素食陷阱”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犹如走在一条布满 “陷阱” 的道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血糖失控,威胁健康。医生特别提醒,生活中有三种看似普通的素食,实则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即便再喜爱,也最好尽早戒掉。

淀粉类食物:隐藏的血糖 “波动源”

像芋头、红薯、土豆这类淀粉类食物,虽然属于素食范畴,但它们就像是隐藏在食物中的 “血糖波动源”,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如果糖尿病患者将它们当作普通蔬菜随意食用,很容易导致血糖出现较大波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淀粉食物的升糖指数相较于米饭、馒头等主食,还是相对较低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它们来替代主食,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量食用,千万不要超过主食的摄入量。比如,在午餐时,可以用一个中等大小的红薯代替一部分米饭,但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量,这样既能满足对这类食物的喜爱,又能控制血糖。

豆制品:高热量的 “素食伪装者”

素火腿、素鸡等豆制品,常常以豆腐衣为主要原材料,经过深加工制作而成。这些看似健康的素食,实际上却是高热量、高脂肪的 “素食伪装者”。每 100g 豆腐衣的热量约为 300 千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这类食物无疑会增加身体的负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想象一下,患者以为吃的是健康的素食,却不知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大量的热量,血糖也随之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对这类豆制品敬而远之。

素菜荤做:油脂超标的 “甜蜜诱惑”

通过油脂的巧妙运用,可以让素菜的口感和味道得到极大提升,像油炸或油煎的素菜,往往让人垂涎欲滴。然而,这种看似美味的 “甜蜜诱惑” 背后,却是热量严重超标的现实。此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烹调油的摄入量应控制在 25 - 30g 为宜。但素菜荤做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素菜中的油脂含量远远超标,不仅会使患者发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原本清淡的蔬菜,经过油炸后,变成了高热量的食物,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颗 “定时炸弹”。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素菜时,要尽量避免这类经过过度烹饪、油脂超标的做法。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仍在持续增长。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热量、低脂、低盐为原则,保证三餐规律且营养均衡。在严格遵医嘱服药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运动,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并发症,务必尽早进行检查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糖尿病的 “战斗” 中,尽可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