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经验(糖尿病经验方)

医者良言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35年,如今78岁,无明显并发症,5大控糖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有一个亲戚,他在43岁的时候被查出糖尿病,一眨眼35年过去了,如今已经78岁了,依然没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虽然他本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但是控制都相当好,而且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都达标了。

糖尿病

但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病史不足十年就出现多种并发症的,这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为了让广大糖友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我来分享一下我这个亲戚的5大控糖经验!

1.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为何要把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放在首位,其实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国有一个俗语:无知者无畏,如果对某个事情不了解,那您就没有畏惧之心。

秘方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后,一直都相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然后就去寻找根治的办法,比如某某偏方、某某祖传秘方等,结果不但没有根治糖尿病,还多花了冤枉钱。

还有一些朋友对糖尿病不了解,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控糖的办法,比如饥饿法、低碳饮食法、吃糠咽菜法等。

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可以让你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科学地控制血糖,避免走弯路。

我相信,如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更多的了解,那他们肯定会在开始被确诊糖尿病之后就重视自己的血糖,自然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2.经常测量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觉得经常测量血糖没有必要,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这种疾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我们能做的主要是控制血糖达标,要想知道血糖是否达标,最准确的就是经常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糖不是太高,那他们多数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但是需要注意,只要血糖高于正常值,那对人体都是有损害的。

经常测量血糖,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如果血糖偏高,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提前对血糖进行干预。

但是,如果血糖一直不达标,而我们又不知道这个情况,那无疑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一定要坚持运动:

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稍微运动就气喘、胸闷,所以不少人都不喜欢运动。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坚持运动的话,那不仅会增加糖类的消耗,而且还能增强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我之前认识一个病人,他是农村的,得了糖尿病也有20多年了。自己一个人种了十几亩地,每天都很忙碌,平时虽然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是饮食不怎么控制,即便这样,人家血糖控制的依然不错,一直也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当然了,我说这个病人的情况并不是建议大家不控制饮食,而是告诉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这种运动方式不仅仅容易坚持,而且还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每周应该至少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

4.要严格控制饮食: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做到严格控制饮食,那无疑对控制血糖有比较大的好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不能吃的太多,也不能吃的太少,否则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血糖偏高,吃的太少容易引起低血糖。

平时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喝稀饭,这是因为稀饭的升糖指数很高,喝了稀饭以后,血糖会快速飙升,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吃米饭和面食的时候,应该统计每天吃的量,保证每顿饭的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75g以内。吃副食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营养均衡,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3两瘦肉、1盒纯牛奶、400g蔬菜、300g低糖水果等。如果对乳糖不耐受,也可以换低乳糖牛奶及其奶制品替代。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吃饭以后,血糖会有明显的波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波动。刚出锅的馒头、包子、米饭等食物,不要立刻就吃,而是等凉了再吃,这是因为凉的淀粉变成了抗性淀粉,升糖指数就会有明显的下降。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吃饭的顺序,尽量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然后再吃相对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比如先吃鸡蛋、喝牛奶,然后吃包子、饺子的馅,最后再吃包子或者饺子的皮。

5.晚餐不适合吃的太饱:

根据权威的书籍晚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总能量的35%左右,如果晚餐吃的太饱的话,那就会引起血糖升高,这个时候人体为了降低血糖,就会分泌很多得胰岛素。

我们都知道,人在晚上的运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也是降低的,这个时候多余的能量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人体内,从而引起肥胖。

大家不要小看肥胖,它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健康明星计划#

也许一两天的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还能承受得了,但是长期“加班”,它也会有累死的一天。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岛细胞的功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肥胖,那无疑会加速疾病的进展。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非常病例:09年查出糖尿病,真实12年控糖之路的宝贵经验分享

今天在后台,看到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万人大数据:5个糖尿病肾病的人有4个自己不知道,错失逆转良机》后,有位网名叫做“天马流星拳1120”的糖友在评论区里,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他自己的糖尿病真实经历与经验。

其中有几点非常棒的、且值得广大糖友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了也不免存在一些普遍的认知误区的,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的。

所以这里结合这位糖友的阐述,我们原文摘录如下,且将这位糖友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些许需要甄别与纠偏的事宜,也做了小小的温馨提示,具体如下的,欢迎大家继续浏览:

(备注:以下的“我”,为糖友真实文字分享的第一人称主述,红色文字部分为优唐健康糖尿病管理团队的温馨提示)

我是2003年做一次小手术时意外得知自己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很紧张,买了尿糖仪(血糖仪),每天扎四次手指,后来觉得自己下半辈子就这么过有点太憋屈,于是放松心情,做总量控制,二甲双胍也是时吃、时不吃。(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这点您可千万别学,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到了2009年,尿里开始有泡沫,去肾内检查,微量尿蛋白17mg/升,2019年定的高血压,2020年定的痛风,脂肪肝一直伴随。

从2019开始高血压开始,亲身感觉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开始正常服用二甲双胍,早中晚三餐每次0.5g,高血压吃替米沙坦80mg/d,一直坚持到现在。(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足、糖尿病眼病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大,像这名糖友一样,从09年到19年,拥有着十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病程的老糖友们,千万要警惕,注意定期体检,防患未然!)

两周前的体检数据:空腹血糖5.9,糖化血红蛋白5.09,血压123/83,血尿酸262,微量尿蛋白28.6mg/升,ct扫查脂肪肝已经没有了,身高172cm,体重72kg。

目前我的状态只有微量尿蛋白这一项不理想,下一步看看肾内科有什么办法。(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预防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尿检数据,以及定期肝肾功能的复查,不要因小失大!)

糖尿病的危害体现在温水煮青蛙,开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并发症,等到有并发症就是全身症状,心脏,血管,代谢,这些都是全身的问题,非常不好办,但只要坚持好几个原则,并发症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1.按时按量服药:二甲双胍堪称神药,只要扛过开始的肠胃反应,可以同时控制血糖血脂体重,现在据说还有恢复神经细胞的作用。(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如果大家对于二甲双胍有肠胃反应的,可以及时反馈给医生,尝试更换其他的药物的。虽然二甲双胍有很多的优点,价格便宜,安全性也高,但是糖友用药也一定要遵循自己的身体情况,个性化的用药。)

2.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量:我曾经连续五个月每天快走5公里/50分钟,糖化血红蛋白的数据非常理想。(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糖友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身体机能较好的人,可以尝试快走,并保持每天快走的好习惯的。但是对于体质虚弱,年龄也偏大的糖友,尽量还是快慢相结合,别劳累过度,适得其反。)

3.控制体重:用不着非常精确,但挨饿是一定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定控制好,如果每顿你能吃两碗饭,你只能吃一碗,保持六分饱就对了,酒一定少喝或不喝,我是有了痛风后彻底戒酒了。(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很多糖友在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后,会采取低碳饮食以及饥饿疗法,这样的方法真的不可取。除非是专业医生建议您,您真的太过肥胖,需要节食来减肥的,同时,也有营养师与您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您才可以尝试这样操作。而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我们要学会的是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以及运动消耗计算自己是轻体力/中体力/重体力劳动人群,科学计算自己每天应该摄取的热量,而后进行合理的荤素搭配,以及尽量选择低升糖的食物等,这样才能吃饱又吃好的!)

4.保持定时体检的习惯:只有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调整好心态和应对办法。(糖尿病管理团队温馨提示各位糖友:这一点,大家必须要像这位糖友好好学习的,好心态 好习惯 好方法,缺一不可!)

最后,如果大家有自己宝贵的心得,也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我们一起消除控糖误区,走上科学控糖之路的!大家共同加油,用爱与行动,一起改变糖尿病!

——END——

责任编辑:辣梅子辣

△欢迎关注【糖尿病管理团队】头条号,与24万 糖友一起管好糖尿病!

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获得更多糖尿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患糖尿病30年,总结了20条控糖经验,与君分享

30年糖尿病,如今虽已步入老年,但好在血糖还算平稳,空腹血糖跟餐后血糖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今天我将多年来总结的一些控糖经验分享给糖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吃细粮不如粗细粮搭配,用整粒的小麦、黑米、荞麦、薏米、黄豆、黑豆、糙米、燕麦等杂粮搭配大米煮的干饭,更适合糖友。

2、主食要杂,不能单一,比如大米可以和大麦粒、大豆、绿豆等搭配,做杂粮饭,白面粉中掺入全麦粉、荞麦粉、豆面粉来做馒头、发糕、烙饼等。

3、同理,蔬果类也要杂,多点种类,多点花样,比如可以深色蔬菜与绿叶蔬菜换着吃。

4、坚持学习糖尿病知识,特别是糖尿病的讲座,专业的糖尿病书籍,比如每日食谱、食物升糖指数、糖尿病基础知识等,网上书店都是可以找到相关书籍的。

5、经常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及时根据血糖值调整用药、饮食、运动等治疗方法。

6、定期体验,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已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要定期体检,早一点做好防治措施。

7、多吃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和调味品。比如洋葱、苦瓜、西红柿、辣椒、荞麦、燕麦、麦麸及黑米、黑豆、豆豉、食醋、桂皮、咖哩等对血糖有益,日常可以多吃多用。

8、饮食应定时定量,每餐七分饱,固定自己用餐的碗、勺,避免多吃,可以通过称生重的方式,大概估算每种食物的进食量,做好心中有数,不要吃多了。

9、认真对待疾病,坚持用药,不忘记用药。可以设置一个提醒闹钟,每天定时提醒自己吃药。

10、保持好的心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人活着,就可以好好规划,控制好病情,何况咱得的是慢性病,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

11、重视运动,除了饮食,运动也是最重要的不花钱又对身体有好处的降血糖的方式。

12、作息规律,像钟表一样安排用餐、睡眠、运动的时间,保持一定的规律性。

13、及时总结自己的控糖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根据血糖值,调整自己的饮食运动计划,慢慢摸索,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

14、保护好肾脏,预防糖尿病肾病。日常多喝水,每年务必检查一次24小时尿蛋白和血肌酐。

15、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每天做一下眼部按摩或眼保健操,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出现视力急速变差、模糊等症状,及时就医。

16、保护好自己的双脚,每天检查一次,看是否有伤口或擦伤,用中性肥皂洗脚,然后擦干,包括脚趾缝。 秋冬季节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度。

17、加餐可以选择吃点坚果,比如杏仁、花生、核桃、开心果等,两餐之间吃一两左右,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18、生命在于运动,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走着不站着,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

19、每天要多喝水,可以是茶水、蔬菜汁、白开水,不要总是等到口渴了才喝。

20、预防并发症,不单单要控制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出现问题时,该用药要用药,不要嫌吃的药太多,不吃药的危害可能更大。

觉得有用,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