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化血糖多少算糖尿病(糖化血糖多少算高)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化血红蛋白6.5%,但空腹血糖并不高,为什么也算是糖尿病?

有位朋友给华子留言,他去医院体检,糖化血红蛋白6.5%,但空腹血糖只有5.8mmol/L,很正常,但是医生说他是糖尿病,让他接受治疗。他有点不懂,问华子,有了糖尿病为什么空腹血糖还是正常的?

华子说,医生说的应该是正确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6.5%列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他应该听医生的话,接受降糖治疗。但在治疗之间需要接受进一步糖耐量、餐后血糖的检查,以求做到万无一失。

一、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血糖平均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一个产物,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它的含量水平取决于血糖的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红细胞的寿命大约3~4个月左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大约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值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糖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表格进行估算:

当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5%的时候,血糖平均值应当在7.8mmol/L左右。说明了他在大部分的时间内,血糖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患了糖尿病空腹血糖为什么还会正常

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一个是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那位朋友空腹血糖正常,是因为空腹血糖测的是与上一餐间隔10~12小时的血糖值。有些胰岛功能受损的人,在餐后的血糖值会升到很高,但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胰岛还是可以缓慢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降低血糖,所以查空腹血糖会表现出正常。

但实际上,他的胰岛细胞功能已经出现损害,应激能力减弱。如果让他再去查餐后2小时血糖,有很大可能已经超过了11.1mmol/L的“红线”。

三、我们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中老年人主要患的是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功能相对不足,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常经常性吃很多高热量食物,而运动又很少的人,血糖水平很高,会刺激胰岛细胞长期大量分泌胰岛素,把血糖转化为糖原、脂肪进行贮存。

时间久了,超负荷运转的胰岛细胞就容易发生功能紊乱,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身体上蓄积的脂肪又会造成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就需要控制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让自己不超重、不肥胖,就是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

四、患了糖尿病之后还会逆转吗

很多人关心的是,在患了糖尿病之后还能逆转吗?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逆转。通常是那些稍胖一些,又缺乏运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胰岛功能正常,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肥胖,引起了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的是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肥胖、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减轻体重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是有可能使糖尿病逆转的。

总结一下,空腹血糖正常,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5%时,按照ADA的诊断标准就算做是糖尿病了。做糖耐量以及餐后血糖的测量,可以进一步地确诊。如果是肥胖、缺乏运动的人,改善生活习惯可以试着逆转糖尿病,但大多数人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才可以控制血糖。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是不是糖尿病,数值来说话

又到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刘先生这才想起了自己去年的体检报告,当时报告好像说是血糖偏高,但自己当时没啥不舒服的,所以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也没管它,想着今年体检再查查,看看是不是就正常了。结果这体检报告还没到手,先接到了体检中心的电话:“刘先生,您空腹血糖都16啦,建议尽快去医院看看吧!”刘先生纳闷了,听说这糖尿病会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可是自己啥症状没有,怎么血糖越来越高?这是得糖尿病了?又是什么时候得的呢?

像刘先生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那面对血糖偏高,怎样处理才正确有效呢?

血糖偏高多少,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要定好

我们体检所查血糖一般是空腹血糖值,正常人在6.1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是血糖偏高了;对于血糖的异常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早筛查、诊断。

正确做法: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OGTT试验(俗称的喝糖水检查)。我们体检所查血糖一般是空腹血糖值,正常人在6.1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是血糖偏高了;对于血糖的异常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早筛查、诊断。

比如A体检血糖是6.3mmol/L,于是去做了个喝糖水的检查,空腹血糖6.2mmol/L,2小时血糖是8.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那么A目前是一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B体检血糖也是6.3mmol/L,做了个喝糖水的检查,空腹血糖6.5mmol/L,2小时血糖是1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那么B很有可能就是个糖尿病患者了。

2型糖尿病常常发病隐匿,很多人不会出现我们熟知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不能单单以症状来评估病情,主要还是看数据说话。

血糖多高算糖尿病前期?哪些人是高危群体?逆转糖尿病,该这么做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1.2亿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还有一半人处于糖耐量受损的状态,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同样在国外,比如美国也面临比较严峻的显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糖尿病,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患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

糖尿病前期状态目前来看,由于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不会让患者察觉,只有在体检检查血糖的时候才会发现,甚至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检查空腹血糖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但实际上糖尿病前期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此段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到标准范围内,还是有机会避免患2型糖尿病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是可以逆转的,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如何做来逆转病情呢?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却还未达到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在这个阶段,患者是能够通过改变饮食、运动、甚至通过药物辅助来改善血糖的,也可以说这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后的防线。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患者患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几率会比较高,所以也有人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症状,不过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

糖尿病前期状态,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空腹血糖偏高以及葡萄糖耐受性异常两种。空腹血糖高指的是空腹八小时测定的血糖值,如果超出标准值,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虽然并未超过诊断标准,但已经比正常值偏高了,这就是空腹血糖受损,这种情况一般和胰岛素抵抗相关。一般体检的时候发现空腹血糖值高,那么就可能会进行下一步的诊断,那就是糖耐量测试,通过口服葡萄糖,测定半小时、1小时、2小时和3小时的血糖值,如果测定的数值高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那么就可以认为属于糖尿病前期了。

在美国,还有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的,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介于5.7~6.4%之间。

什么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前期?

目前医学界对于糖尿病前期的原因还没有确定,但主要有遗传、肥胖、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有关。那么为什么就会导致糖尿病前期呢?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胰腺功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这样可以将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给细胞,为其提供能源,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样也能把进食后的血糖降低。如果血糖下降了,人体也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来调节。不过在某些原因下,人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会出现堆积,因此出现高血糖,后面就导致胰腺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来调节;还有可能就是胰腺功能已经受损,分泌的胰岛素的量不够,血糖也会升高。但在这个阶段,胰腺功能能够代偿,所以血糖还能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但如果忽视治疗,那么就可能会进一步进展位糖尿病了。根据有关医疗机构的统计,如果对于糖尿病前期置之不理的话,两年内有一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

哪些人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由于糖尿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人忽略,有些人甚至患病多年才知道自己原来是糖尿病前期,等到发展为糖尿病却后悔不已。所以,我们如果了解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让这些人注意或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话,那么也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六类人群属于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1、肥胖、超重

2、45岁以上的人群

3、有家族史,其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的情况

4、久坐不运动,每周运动次数少于三次

5、患妊娠糖尿病,或者生产的时候孩子体重超过8斤的

6、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

糖尿病前期可能有哪些症状?

其实糖尿病前期的症状跟糖尿病非常相似,但要比其症状更轻微:

1、口渴,每天饮水量多,但原因不明

2、尿频,可能还有尿路感染的情况

3、容易饿,明明吃了东西,过一会又饿了

4、身体经常感觉疲倦,不过这种疲倦容易恢复

5、有可能有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有并发症的征兆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前的情况,尤其是有两个以上的情况,就要去进行血糖检查,或者在家用家用的血糖仪进行多次测定,如果有异常还是应该去医院进行诊断排除问题。

治疗糖尿病前期,预防第二型糖尿病

如果诊断出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首先不要惊恐,其实目前的状态并不严重,这时候只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运动,如果自己体重高的话应该减重,这些做好了就能够逆转高血糖的状态,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或许这是患者逆转的最后机会。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逐个谈一下。

健康饮食

血糖控制首重饮食!饮食和血糖的升降密切相关,糖尿病前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就是饮食过量导致胰腺功能超负荷运转,所以稳定血糖就要找到控糖饮食的小技巧,所以,在健康情况恶化前,应该学习如何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让血糖维持稳定。

1、碳水化合物摄取适量

了解食物对血糖影响的话,估计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糖上升的主因,所以要控制,就要摄入适量,那么多少适量呢?一般来讲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每餐碳水摄入量女性应该45-60克左右,男性多一点在60-75克左右,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这个目标可以提升,应该控制在225-250克以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比如中午普遍血糖较低,那么中午的时候可以多吃点,早餐和晚餐少一点。

选择碳水化合物也有讲究,应该避免精制的白米、白面,而是选择全谷物食品,或者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因为精制的主食纤维含量少,升糖快,血糖不易控制。比如家中早餐常吃的面包,每次吃一两片,看上去不多,但其实糖分含量并不少,而且制作的时候往往添加了白砂糖、果糖等,这类食物都可能引起血糖的急速升高,哪怕是全麦类的面包,商家为了口感还是会添加一些糖分的。

此外,应该戒掉含糖饮料,比如可乐、奶茶、加糖的咖啡等等,这些虽然好喝,但往往是其中糖分含量高的缘故,喝多了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导致肥胖,这些都会增加糖尿病前期进展的可能性。比如一罐300ml的可乐,其中含糖量就能超过40克左右。如果特别想喝饮料,可以考虑无糖的咖啡、茶等,无糖的可乐也可以考虑,不过因为添加剂多还是适量为好。

2、富含蛋白质的早餐不能少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早餐很重要,那么早餐吃什么?富含蛋白质的早餐对于平衡血糖很有益,研究显示,高蛋白质的早餐更能控制人体的血糖值,同等状态下的人,如果早餐富含蛋白质,那么他的最高血糖都小于碳水化合物多的人。比如早餐鸡蛋牛奶的搭配就是很不错的。

另外,有时候糖尿病前期患者也需要进食一些零食调节血糖,但零食不能选择哪种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零食,而是选择高蛋白类及好油脂的零食,比如喝杯奶、吃点坚果等等。

3、增加水溶性纤维摄取

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而纤维中水溶性纤维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一般来说纤维含量丰富的主要是蔬菜,其次水果也比较多,不过进食水果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因为水果打成果汁就把纤维都破坏掉了,起不到延缓血糖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其糖分释放出来,导致血糖急速升高。

每日纤维建议摄取量,女性约25克,男性约38克。

4、豆类消化慢帮助稳定血糖

美国糖尿病学会认为,因为豆类食物的消化速度慢,所以血糖不会过快升高。根据 2012年在加拿大的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吃一份豆类(主要是扁豆或鹰嘴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三个月内,血糖值都能维持较低水平。而且,豆类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族,也能改善跟血糖高有关的糖尿病并发症,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几率。

5、注意饮食的次序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就不说三遍了,但真的很重要,进食顺序应该是首先进食蔬菜类食物,然后是蛋白质、肉类食物,最后选择碳水化合物或者主食,有人做过相关的试验,即使普通人如果进食先从主食开始,那么他的血糖甚至可能达到血糖标准的临界值。

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控糖,还能控制血压,并且帮助保持体重,控制胆固醇。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可以通过两点运动原则降低患2型糖尿病6成的几率,其一是减轻7%左右的体重,其二就是每周五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

定期体检

既然我们知道糖尿病前期不易发现,那么定期体检就尤为重要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果是普通人建议年满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血糖问题;如果超过了65岁,那么每一年或半年检查一次血糖。如果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话,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