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有糖尿病高血压(婆婆糖尿病有多可怕)
照顾亡夫父母20年 用爱扛起一个家
张容有帮婆婆按摩双腿。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摄影报道)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女子张容有在经历痛失丈夫和女儿的悲剧后,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年老公婆,用单薄的身体扛起一个家。她的故事感动世人,继荣膺“广州好人”“广东好人”等称号,近日再入围“中国好人”候选名单。
痛失至亲,她用爱守护一个家
1993年,张容有与丈夫结婚。婚前,张容有就知道未来的婆婆双腿残疾,不能独自站立,长期需要人照顾,但她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婚后,她与丈夫、公公一起照顾婆婆。
张容有先后诞下一女一儿,一家四口变成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然而,2002年,张容有的丈夫与女儿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当时在车上的她也受了伤。丈夫和女儿的离开,给张容有沉重的打击,她几乎每天以泪洗面。由于车祸造成的腿伤也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如今她的左腿胫骨变形,走路一瘸一拐,时常疼痛难忍。
两位亲人离世后,家里还剩下三个月大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张容有不得不振作起来。她说:“当年发生这件悲剧后,所有人都劝我带着儿子离开这个家,但是我那年迈的公婆谁来照顾?我离开的话,怎么对得起丈夫,我必须承担起为人儿媳的责任,所以我要留下来,守护这个家。”
辛勤工作,她起早贪黑二十年
两位亲人的离开也给公公带来巨大打击。原本身体健康的他此后多病缠身,不久患上尿毒症,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只有小学文化的张容有只能依靠打工的微薄收入和低保补贴养活一家四口,她每月收入除去社保等费用只剩1300多元,家庭的拮据可想而知。2013年,公公去世了。
如今年近80岁的婆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早前因为肾囊肿入院治疗。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在一家快递公司当清洁工的张容有特意向公司申请只上中班。早上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出门买菜,把一天的饭菜都安排好,然后帮婆婆按摩双腿,陪婆婆聊天,一直忙到中午。吃完午饭,伺候好婆婆,她便要出去上班,从下午2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半。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二十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容有1993年嫁来我们家,一直都很孝顺很贤惠,是公认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儿子离开后,她不嫌弃我和老头子是累赘,留下来照顾我们,真的辛苦她了。”婆婆将儿媳妇的付出看在眼里,言语间满是感激。
心怀感恩,她坚信生活更美好
这些年,当地政府、亲戚、邻居给予一家人很多帮助。前几年,镇政府借助福利基金为她家改造了厨房,张容有的姐夫出资加盖一层楼。邻居也经常帮忙照顾张容有的儿子与婆婆、带她去看腿疾。张容有表示:“这些年(过得)很辛苦,但我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现在的生活,她积极乐观地说:“如今儿子大专毕业,也有赚钱的能力,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好。我一定会顽强地支撑下去,不会让自己倒下。”
张容有正是这样一个人,她始终怀着一颗孝顺、体贴、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诠释孝老爱亲的精神。她的身上充满着农村妇女孝敬老人、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优秀传统美德,感染了身边无数人。
作者:何道岚
来源: 广州日报
孝亲敬老 | 漯河好儿媳孝敬百岁婆婆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家住召陵区人东二巷的渠秀枝虽已百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行动自如。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探寻她的长寿秘诀。
记者走进渠秀枝老人家时,她的儿媳吴桂菊正在客厅包饺子,老人坐在一旁,和儿媳唠嗑。几天前,渠秀枝刚过完百岁生日,除了说话时口齿有些不清楚,她一直没生过大病,就连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没有。“我妈平常吃的都是家常便饭,我们也没有特别为她做啥。”说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吴桂菊笑呵呵地说。
但通过交谈,记者发现老人长寿与子女的精心照顾关系密切。吴桂菊今年65岁。自结婚起她就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已经朝夕相处40余年。过去吴桂菊忙于工作,婆婆就帮她带孩子。现在婆婆老了,轮到她来照顾,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关爱着老人。“将心比心,谁都会老。我这也是在给孩子们做榜样。”吴桂菊说,“不光是我,婆婆的孩子们都很孝顺,经常来家中看望老人。”
在饮食方面,吴桂菊表示,婆婆年轻时就饮食清淡,很少吃肉,现在牙都掉光了,以吃面食为主。“早餐一般是牛奶、鸡蛋,中午是汤面条,晚上喝粥。蔬菜老人嚼不碎,我就剁碎放在面条里。家里平时也会炖一些肉汤给老人补充营养。”吴桂菊说,“还有一点儿,俺妈爱吃红薯,听说吃红薯对身体有好处。”
除非遇到恶劣天气,吴桂菊每天都要陪着婆婆外出散步一两个小时。“年龄大了要多活动活动,一直躺着坐着,时间长了就动不了了。我随身带着板凳,老人累了就让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吴桂菊说,“她最喜欢去烟厂花园晒太阳,那里老人多,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很开心。”
无论做饭还是洗衣,渠秀枝总喜欢跟在吴桂菊身边,吴桂菊也感受到了婆婆对她的依赖。在长期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吴桂菊发觉,她偶尔因忙于家事对婆婆关注少时,老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会不高兴。“老人和孩子一样,除了吃饱穿暖,还要让她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吴桂菊说。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最近气温骤降,吴桂菊每晚都和婆婆睡在一起,方便照顾她。对于妻子的付出,丈夫王留群很是感激。“她照顾俺妈的时间比我这个做儿子的都多,从来没有怨言。”王留群说。
记者采访中,街坊邻里都认为,老人长寿源自子女的悉心照顾。如今,她们婆媳和睦相处的佳话已在人东二巷广为流传。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92岁“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住院,医务人员用温情治愈身心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你们是一个爱心团队,将老人送到医院是最正确的选择!”近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女儿看到母亲在武汉市东湖医院的变化,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说。
92岁的苗婆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去年年底还发生了一次骨折,今年年初又渐渐出现记忆障碍,经医生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随着病情发展,苗婆婆除了子女谁都不认识,记忆障碍对她其他慢性病的治疗也造成了困扰,经过综合考虑年纪和病情的需求,家人决定将她送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进行综合治疗护理。
刚入院时,苗婆婆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任凭医护人员热情和她沟通,她都不会回应。子女在时,她会在子女的搀扶下慢慢走动,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表达需求,也会多吃一点饭菜,可当子女一走,她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她将自己紧紧封锁起来,不与人沟通,拒绝吃药,还因此出现睡眠障碍,夜晚不睡觉,在病区走廊里走来走去。
“除了疾病原因,很多患者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内心孤独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造成的。”郭婵月在分析了她的表现后这样说,“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可以用药物,心理问题还需要用‘心’解决。”护士们经过讨论后制定了一个“破冰行动”计划。护士在苗婆婆的床头插上她喜欢的花朵,将病房环境布置得特别温馨;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不管是否有回应,值班护士都会亲切地和她打招呼,反复向她介绍自己、其他医护人员、周围环境等等,让她放心也安心;只要有空闲时间,护士就到病房看望、鼓励她;晚上苗婆婆在走廊时,值班护士会跟在身后守护着她,避免发生摔跤,陪着她走一段再把她带回病房。
老人在护士的引导下比剪刀手(通讯员供图)
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苗婆婆病情稳定,情绪也出现了变化,会主动回应医护人员,还会对护士说“喜欢你”,睡眠障碍也有了极大改善,再也没有半夜在病房里走来走去……虽然她还是不太愿意讲话,但和刚入院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人在护士引导下缓慢行走(通讯员供图)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管雅文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常见疾病,病程缓慢进行,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自感孤独会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患病的老年人除了行为、认知障碍,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甚至有罹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风险。主动医学药物干预,配合心理环境治疗、感官干预、认可和行为干预等方法可以使患者心情愉悦,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除了给予积极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精神层面问题,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促进改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老年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