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最好)
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哪几种手术可以治疗呢?
对于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也是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的,并不是说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就不能进行手术,只是说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是否需要手术,需要根据现在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症状,他不会因为原因而区分治疗的方案,他会因为现在身体的症状来选择治疗的方法,所以是否需要进行手术需要根据具体引起了什么样的眼底病变进行确定
糖尿病容易引发哪些眼底病变?
因为糖尿病会对人体的一些毛细血管形成非常大的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容易引起眼底出现微血管瘤,软性或硬性渗出,还会出现静脉串珠状,玻璃体积血,甚至视网膜脱落等。
糖尿病眼底病变手术方法
1、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使用方法最多的一种治,激光治疗能够有效地阻止新生血管发生明显的退化,同时它还能够有效减少眼底发生的黄斑水肿,并且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能够最短时间之内减轻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症状。
2、冷凝治疗。治疗在糖尿病眼底病变中不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只是针对进行激光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进行激光治疗的患者,或者可以作为进行了激光治疗之后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比如如果是因为存在玻璃体混浊而无法通过激光进行眼底治疗的患者一般就需要进行冷凝治疗。
3、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就是采取传统眼球开刀手术,直接对病变的一些玻璃体或者是眼底组织进行切除,是比较传统又比较常规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他对于糖尿病眼底病变疗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医联媒体超能团##清风计划#@头条健康@医联媒体
记录80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经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0岁患者手术经历。
今天这个手术比较复杂,因为患者年龄八十几岁了,糖尿病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今天从前到后,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手术,加玻璃体切割手术,加全视网膜光凝手术。
现在的白内障都是超声乳化,接下来做玻切手术,等一下再打激光。这样打完激光以后,接下来就是控制血糖,再口服一些明目的中药,就能够使他的视力保持比较的好。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
罗灵,解放军306医院,眼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微血管是指介于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小于100~150µm的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网,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被破坏,造成小血管的渗漏。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视网膜及肾脏,是致盲、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有明显增加。在我国其患病率达50%以上,是6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其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难以吸收的玻璃体积血和纤维血管性增生所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致盲的三大原因,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在增殖前期可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尽管如此,仍有20%的患者增生型病变继续加重。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PDR的主要方法,可以改善其解剖情况和视力,约73%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达到视力稳定和改善,DR各期早期手术后视力≥0.5者为25%~44%。国内文献报道视力改善率53.8%~83.9%相近,显示出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DR挽救视力方面的效果。而对于Ⅳ-Ⅴ期与晚期Ⅵ期患眼比较:Ⅳ-Ⅴ期视力改善39眼(84.78%),Ⅵ期10眼(52.63%);Ⅳ-Ⅴ期术后视力≥0.1者28眼(60.87%),Ⅵ期为4眼(21.05%),显示早期手术视力改善更为明显,与临床研究已证实的观点:PDR早期行玻璃体手术与较晚期手术比较,术后视力的恢复有明显的差别相一致。这与早期手术,增殖膜分离较容易,并发症少,能较早地完成患眼的全部视网膜光凝的治疗,提前终止PDR的进程有关。
PDR眼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粘连广泛且紧密,视网膜长期处于缺血、水肿状态,与视网膜粘连牢固的增生膜难以分离,如强行剥离,可在这些病变处造成医源性裂孔,发生率高达60.7%,也增加了眼内硅油填充的几率。近几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如中山医科大学报道:采用蚕食式膜切除术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为17.6%,硅油填充比例为38.2%。说明其发生率与眼部增生程度呈正相关,与姜燕荣等等提出纤维增生膜对视网膜牵引越重,操作便困难,形成医源性裂孔的可能性愈大,提倡早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观点一致。
众所周知,玻璃体手术治疗PDR的疗效得到愈来愈多的肯定,但是由于病变本身以及手术的原因,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也越来越多,如术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而手术后无光感是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徐军报道:影响术后光感/无光感发生率的术前因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Ⅵ期PDR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其原因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发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视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总之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提高视力的有效方法,但是也有诸多并发症。因此,应积极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检查眼底,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殖期即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及早发现病变,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的同时,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挽救和保障视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