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糖尿病(小孩糖尿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岁宝宝确诊糖尿病,妈妈:一颗糖都没吃过!医生重要提醒
综合:浙大儿院、央视新闻、浙江之声记者吴迪
1岁的妮妮(化名)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全家宝贝的不得了。前两天妈妈发现妮妮出现了不爱喝奶,精神萎靡的症状,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吓得一家人赶紧带着孩子到了浙大儿院。
内科医生给妮妮做了初步检查并开具了常规化验检查。半小时后,化验结果出现了危急值报告,妮妮的血糖竟高达30mmol/L,远远超过了正常值。接诊医生马上给妮妮办理了入院手续,并告诉他们,孩子可能得了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治疗。
1岁宝宝确诊糖尿病
妈妈纳闷:
孩子连一颗糖都没吃过,怎么会?
妮妮很快入住浙大儿院内分泌科,经过多次血糖监测,妮妮的血糖数值都明显高于正常值,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感到震惊的同时,又表示难以理解:孩子还这么小,连颗糖都没吃过,怎么会得糖尿病?这诊断真的对吗?
“这些年浙大儿院每年都会接诊约200名糖尿病患者,其中90%是1型糖尿病。”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表示,很多人的印象中,糖尿病都是吃糖吃出来的,但其实在儿童患者中,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跟吃糖并无直接关系。
她表示,1型糖尿病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比如一些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的作用,体内产生了会破坏胰岛β细胞的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产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没办法降血糖了,体内血糖越来越高,最终表现为糖尿病。所以吃糖本身并不会增加儿童得1型糖尿病的风险。
其实,社会大众对1型糖尿病还是缺乏了解,很多人印象中的糖尿病,其实是2型糖尿病,病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而肥胖(特别是中央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儿童2型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儿童1型糖尿病却不是吃出来的。
这么小就得糖尿病
这辈子就完了?
“孩子才1岁啊!”“未来怎么办?还能正常长大、正常上学吗?”
妮妮的诊断结果,犹如一座大山,瞬间压倒了爸爸妈妈。在他们的认知中,糖尿病可不是简单的疾病,这么小的孩子就得了糖尿病,意味着未来都是灰暗的。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表示,像妮妮家长这样的反应,其实很正常。在临床中碰到的家长,大部分在刚开始接触儿童糖尿病时都惊讶不已,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也会得,还有的听到“终身治疗”就吓坏了,觉得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她表示:孩子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糖尿病。从临床诊治疗效来看,只要血糖控制好,就像正常孩子一样,我们有些患者现在已经成人,正常工作,也有几个已结婚生子。
浙大儿院院长、亚太儿科内分泌学会(APPES)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儿童糖尿病及相关研究。
她也表示,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持之以恒按照医嘱坚持,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五驾马车”: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儿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注意膳食均衡,并适量运动。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要根据医嘱,该打针还是要打针,该吃药还是要吃药,家长千万不能疏忽管理。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可以减少许多初期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首次就诊出现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健康。
“既然事已至此,也没法改变。”在听完内分泌科医护团队的宣教后,妮妮爸爸妈妈目前已逐渐接受孩子得病的事实,除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自己也积极参与疾病的家庭管理。
大约每8人里就有一人患病
防治糖尿病,你应该这样做
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2%,且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大约每8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在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怎么做才能远离糖尿病?看图,了解↓↓↓
来源: 浙江之声
没有家族遗传史,杭州5岁男孩竟确诊糖尿病!医生提醒:多留意这类问题
说起糖尿病,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都认为是老年病,这种说法现在要改了,儿童,甚至刚刚生出来一个月的小朋友,被查出来有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
5岁的俊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甜食。前阵子,俊俊妈发现儿子时不时要喝水,一开始她没多想,以为是天气热的缘故,孩子出汗多,饮水量也自然会随之增加。但时间一长,她感觉到不对劲了,孩子既没力气也没精神,而且小时候没有尿床的毛病,但如今5岁了,怎么反而动不动晚上要“画地图”了呢?
“他尿床次数明显变多了,晚上喝水也多,体重还有减轻,最近变瘦了不少,因为我也关注了下糖尿病的大概症状,就怀疑他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俊俊妈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和医生描述症状时这样说到。
经过医院检查,俊俊的血糖高达15毫摩尔每升,同时c肽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确诊得了一型糖尿病。5岁的俊俊是家里头一个糖尿病患者。俊俊妈感觉到很困惑:“我们家里面也没有家族史,家人都挺意外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怎么想也想不通。”
“一型糖尿病发病都比较急,这个孩子大概也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还有一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遗传史并无太大关联。说明这个孩子胰岛素的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是有缺陷的,这个孩子必须要通过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充,才能让孩子的血糖稳定。”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素红医生在谈到俊俊的病情时说。
经过治疗,现在俊俊的情况基本稳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这件事,是万万离不开,也不能忘了。杨主任介绍,从这几年临床上来看,5岁以下孩子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走上坡路趋势,尤其是今年,除了甜食吃太多,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杨素红 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它的发病率增加了5%到35%,这个可能是跟我们整个环境,还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这些综合因素在一起引发的,现在整个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是在上升的,并且今年我们医院接诊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十天时间里,医院接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有5例。”
杨医生也提醒,小朋友爱吃甜食,家长不光要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血糖问题也需要多多留意。如果发现孩子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转自:阿六头说新闻
来源: 杭州之声
注意!一岁宝宝患上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
在很多人印象里,
糖尿病患者多为成年人。
但近日,浙江宁波市妇儿医院内分泌科
收治了一名刚满1周岁的糖尿病患儿
和一名3年里9次住院抢救的16岁糖尿病患者
1岁婴儿竟得了糖尿病
小龙刚满周岁,前些天出现多饮多尿,喝水量是平时的3倍,小便次数也明显增加。这个现象持续了4天,没引起小龙父母的重视。第5天,小龙不再吃奶,而且频繁呕吐,精神症状也很差,一直想睡觉,叫也叫不醒。
家人吓坏了,赶紧到附近的医院儿科就诊。一查血糖,竟达到了32.5,高出正常范围5倍左右,马上转至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
小龙确诊1型糖尿病,且已经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程度。诊断结果让小龙的父母难以置信:才1岁的宝宝,怎么可能会得糖尿病呢。再说,他们家里都没有人得糖尿病。
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护理,目前小龙的血糖已逐渐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据丁曙霞主任介绍,1岁的孩子得糖尿病,是因为有遗传易感性的基础,在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的刺激下,易感性被触发而出现症状。
经过及时抢救,小龙的血糖暂时控制住了,可令他父母崩溃的是,从现在开始,小龙就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终身服药。这是很多糖尿病患儿和家庭都难以承受的。
据介绍,小儿糖尿病90%以上都是1型糖尿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才能把血糖控制在相对平稳的水平。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韧劲。胰岛素的量要根据饮食量等因素来控制。打少了,血糖控制不好,打多了,又会出现低血糖。每天要打4针,测4次血糖,有的孩子手指头被扎成了马蜂窝。长期皮下注射,皮肤还会出现局部硬块或者萎缩。
小儿测血糖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还能管着强制注射。年龄大了,孩子会抵触甚至抗拒,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妇儿医院曾收治过好几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学生。他们就是因为害怕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产生抵触情绪,注射胰岛素不规律,结果血糖没控制好,出现酮症酸中毒。
据介绍,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疲倦、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多于平时;还伴有头晕、头痛、嗜睡、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的患者呼出的气体中会带有烂苹果味。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出现脱水甚至休克。
16岁少年3年时间
9次住院抢救
小龙才刚出院没几天,妇儿医院又收治一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儿童。
4月4日下午,小亮被送到医院时,神志已模糊,呼吸急促,病情非常危重,血糖值显示已超过20。医生知道,他又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扩容、心电监护、吸氧……直到第二天凌晨,小亮才脱离危险。
2015年9月,小亮因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到妇儿医院就诊,餐后血糖值20左右,后确诊为1型糖尿病。
当时他只有11岁,住院治疗一星期,血糖浓度平稳后出院回家。医生叮嘱,小儿糖尿病切不可大意,一定要控制饮食,坚持每天4次胰岛素注射和4次血糖监测,血糖控制不好,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时隔三年后的2018年4月,小亮因呕吐、腹泻送到妇儿医院。急诊发现他当时已神志不清,血糖值到了爆表极限而测不出,赶紧送进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抢救了3天,才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住院半个多月才把血糖控制平稳,出院回家。
令医生没想到,仅过了4个月,小亮又因同样的酮症酸中毒症状送到医院。那以后,小亮就频频因并发症住院抢救。
该院的住院记录显示:2018年住院三次,2019年两次住院,2020年住院三次。每次入院都是同样的原因:酮症酸中毒。住院时间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多月。
小亮在抢救中
丁曙霞主任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碰到的最典型病例。母亲王女士也深感无奈,糖尿病彻底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他们的家庭。
王女士夫妻二人做点小本生意,平时就很忙,好在孩子自小懂事,读书不用他们管,成绩还蛮好,有空的时候还在店里帮忙干点杂活。可就在那时,孩子查出了糖尿病。得知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孩子就像变了个人:沉默寡言,脾气暴躁……
为控制血糖,他们经常提醒,什么东西少吃,什么东西不能喝。刚开始孩子还能听,渐渐地产生了逆反心理,特别是进入青春期,提醒多了他就嫌烦,你说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他却偏偏要吃,而且还猛吃。
特别是胰岛素注射,医嘱每天要打4针,测4次血糖,可他怕同学看到,坚决不肯带到学校,就早晚打两次,血糖怎么能控制得住呢。
医护人员精心照料
受此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三天两头给家里打电话,提醒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想将孩子病情告诉老师,但孩子坚决反对。每次老师来电,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成绩不好老师要说,血糖控制不好家里要说,他们也知道,孩子面临的压力有多大。有好多次,说得多了,孩子不开心,就跑了出去。好在他冷静后,自己又回来了。
到现在,他们跟孩子几乎无法交流。想说,又不敢说,担心控制不好情绪,适得其反。期间,她也尝试过给孩子心理咨询,可半途而废。她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小儿糖尿病逐渐增加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糖尿病每年平均递增5%-34%,发病呈低龄化趋势。
据丁曙霞主任介绍,过去20年间,我国15岁以下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2017年中国儿童糖尿病总患病数已达4.7万人,每年新增患病人数0.6万人,呈明显上升趋势。
糖尿病在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小至新生儿,其中以4-6岁及10-14岁两组年龄多见。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不同,成人的糖尿病多数为2型糖尿病,而儿童糖尿病更多为1型糖尿病,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但事实上,很多儿童糖尿病往往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昏迷才被发现。
来源:杭州日报(ID:hangzhoudaily)
综合宁波晚报、甬上客户端
来源: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