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最严重是几期(糖尿病是很严重的病吗)

医者科普记录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距离尿毒症还差几步?关键在哪个阶段病程还可控可逆?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不加以控制,也许就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表姐的婆婆被诊断出了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两年前老人家也曾因为肾衰竭而入院治疗,但当时还没有到尿毒症期,那时候状况还不错,各项检查水平控制的也还算可以,结果前几天病情加重又再次入院,全身都已经水肿了。

表姐说:老太太在上次出院后本来是跟着自己居住的,饮食药物都很规律,血糖控制的很好,病情也一直相对稳定。后来老太太非要自己回老家居住,全家人拗不过,同意了她的请求。没想到短短八九个月时间,病情就恶化成这样。当表姐和姐夫两人去接老太太后,才发现家里到处藏着吃的东西和各种保健品,这就是导致老太太病情恶化的元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的其中之一,会发展为尿毒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但是各人进展快慢是不一样的。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有许多:患者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患者的饮食状况,个人管理如何,等等。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除了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外,特别是控制低盐、低糖、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但自从一个人居住后,老太太的个人依从性很差,吃药无规律不按时,个人饮食控制不到位,管不住自己的嘴。

饮食控制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这一步上约束不了自己,加速了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导致尿毒症的出现。曾经有个报道,一个小女孩因为每天喝很多罐碳酸饮料而导致尿毒症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个人饮食,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学团队,曾发表过一篇期刊杂志,他们的研究显示:自2011年以来,导致我国尿毒症的第一病因,由慢性肾小球肾炎转变为糖尿病(蒋文石团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

现代人各种不良的习惯日益明显: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运动偏少等,导致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疾病越来越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肾衰竭加速,从而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所以预防尿毒症,一定要从前期做好,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科普,从糖尿病到尿毒症这个过程分为几步,哪一步可以控制逆转,我们普通人又能够去做什么来预防和正确面对尿毒症。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分为几步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前面我们也曾说到过,糖尿病肾病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恶化分为五个阶段,如果不重视,最终会成为尿毒症。

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这是糖尿病肾病向尿毒症发展的初期阶段,也称为诊断初期。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肾小球的滤过率不降反增,超滤过是最明显的特征。

患者的肾脏体积可能会增大,肾小球内部的压力明显增加,但由于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所以患者并没有任何的不适,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如果患者能及时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的稳定,就能改善肾小球的状况,肾功能也能恢复稳定。

第二阶段:蛋白尿初期

一般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第二年,有些患者可以在这一期持续好多年。在这一阶段依旧没有临床表现的肾小球损伤,肾脏病理发生改变,系膜区基质增多,在此期间会出现尿蛋白尿,但并不会持续性出现,会是时有时无。尿蛋白的排泄量多数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只轻微增高。

所以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患者有时候检查发现尿蛋白异常,但再次检查又恢复正常。这样可能就会形成一个错觉,患者认为自己病好了,不需要治疗了,有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第三阶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这一阶段,一般在糖尿病病程的第10~15年,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肾小球的滤过率恢复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但肾脏开始出现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病人会出现持续而少量的蛋白尿,且不会消失。

第4阶段: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程在糖尿病到15~25年,从这一阶段开始,肾功能退化:肾小球已经开始出现硬化,病变加重路,滤过率持续下降;肾小管也发生萎缩,出现明显的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的含量越来越多,24小时内尿蛋白的含量可以大于0.5克,同时伴随着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开始出现异常。

第五阶段:尿毒症期

这一阶段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达到了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尿毒症诊断标准,肌酐超过707μmoI/L,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会出现原尿,尿毒症症状明显,患者水肿、高血压的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就需要透析治疗了。

▶在这个过程中,哪一步控制好,可以使病程逆转?

糖尿病肾病,之所以会发展为尿毒症,是因为:肾脏的毛细血管网失去弹性,而逐渐硬化、狭窄,丧失了处理体内代谢物的能力,使人体内的本该被排出体外的废弃物堆积。打个比方,垃圾堆积如山,人体必然受到影响。

对于大部分的疾病而言,最好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防止尿毒症的发生,最好把病情控制在最初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蛋白尿前期。

但是这一阶段,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做到。所以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出现明显表现前,最好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尿蛋白和肾功能。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因为身体没有不适而拒绝,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就处于病理状态,等到有明显临床症状,就为时已晚。

而整个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阶段,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第三阶段),这也是为何会被称为“高危期”。这一阶段,尿蛋白排出稍微高于正常值。一定要注意,因为当蛋白尿>0.5g/24h ,肾小球的功能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在此之前,糖尿病肾病还有逆转的可能。

这时要予以综合治疗,选择具有肾脏保护的降糖药。同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低钠低蛋白饮食,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作息规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肾病如何防治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就有可能延缓过程,延长自己的生命:

1.情绪方面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情绪容易不稳定,容易烦躁,这样非常不利于病程的控制。病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去面对,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2.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加速机体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控制体重,对于糖、脂肪等的代谢都有积极的作用。

3.健康饮食

对于肾功能异常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控制日常食物的热量、低盐低糖,少吃动物内脏等;另外不能暴饮暴食,饮食规律,多食用粗粮、新鲜的蔬菜,切记大鱼大肉。

4.按时检查

糖尿病人平时一定要严密监测自己的血糖,同时每年去医院做肾功能检查,特别是留意蛋白尿是否出现。

5.控制好血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的恶化会导致糖尿病,同时糖尿病肾病后期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关注自己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血压。

尿毒症,尽量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得到控制,这时还有发生逆转的可能。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不要等病情发展到最终不可挽回的阶段,才后悔莫及。

尿毒症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患者的身心都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还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希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将糖尿病肾病扼杀在摇篮中。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

科普【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阶段一:患者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是糖耐仍正常。阶段二: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糖尿病前期,即正常葡萄糖稳态与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阶段三:最后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其实是指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患者多通过体检、血糖化验等发现患病,待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通常已经较为严重了。(via 健康时报)

来源: 广东12320

瑞典专家把糖尿病分为五类 测试结果超乎预期?

瑞典科学家2日发表论文,把糖尿病划分为5类,以帮助医生提高预测严重并发症的准确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隆德大学研究人员自2008年起,随访1.3万余名18岁至97岁刚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他们调查患者胰岛素耐受性、胰岛素分泌水平、血糖水平和发病时年龄等指标后,将原发性糖尿病分类由现有的2类调整为5类。其中,重度自身免疫型糖尿病主要包括现有的I型糖尿病,特点是患者发病年龄小,自身无法合成胰岛素。其他4类在现有分型中统称为II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由英国最新一期《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刊载的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耐受性不强,患视网膜病几率最高。重度胰岛素耐受型患者特征是肥胖和胰岛素耐受性强,肾损害风险最高,但现阶段接受的治疗最不对症。中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较早,中度年龄相关型患者群最大,占确诊患者的大约40%,平均年龄也最大。

主持这项研究的莱夫·格罗普教授说,现有糖尿病诊断主要看血糖水平,现有分型也无法准确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并对症治疗。新分类标准预示糖尿病研究的“范式转移”,是“对糖尿病患者作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研究人员在瑞典和芬兰的另外3项研究中测试这一分类标准,“结果超乎预期”。(王鑫方)【新华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