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当护士吗(糖尿病可以当新官)
这些关于护士们的事你可能不知道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邀请参加过援鄂抗疫和长期从事传染病护理的工作者代表介绍传染病护理相关工作。
“护士的工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全周期,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护士。护士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只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工作,其实护士在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吴欣娟说。
护士也坐诊
很多人以为只有医生才出门诊、为病人看病,其实护士也会出门诊。
护士坐诊可以为患者提供预防和指导。吴欣娟介绍,例如在老龄化护理方面,对于卧床的老年病人,特别是居家老年病人经常会出现比如像压疮、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士坐诊为照护这些老人应该助力什么提前预防和指导,使得相关的并发症在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得到预防,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避免对家庭造成更重的负担。
吴欣娟说,另外,现在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非常精湛的护士出专科护理门诊,比如腹膜透析的专科护士出门诊,为腹膜透析患者提供治疗和相应的指导。比如糖尿病的专科护士出门诊,为糖尿病病人给予饮食和用药的指导等等。这些给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特别是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在原有护理门诊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的护理咨询,扩大了线上护理咨询,很大程度上对于这些慢病、居家状态下的病人很好解决了健康问题。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护士是各个国家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
救护新冠肺炎患者,护士做什么?
据统计,在4.26万名援鄂医疗队员中,护士达到2.86万名,占比近70%。
北京老年医院内科总护士长纪冬梅介绍,我们援鄂期间的护理工作,其实小到喂饭、喂水等生活护理,大到呼吸机监测、气道管理等专科护理都是由我们护士完成。遇到那些老年患者,他不会用手机或者病情危重用不了手机的时候,我们护士又成为了他们的通信使者。我们曾经代替我们的患者去其他病房看过亲人,带来彼此的问候,我们也曾经为老人打开视频或者通过语音建立与家人的联系,我们还曾经坐在危重症患者床前一字一句给他念来自家人的信件。
纪冬梅说,当护士遇到气管插管这种高风险操作的时候,在准备期间或多或少也有所顾虑,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患者的时候,我们护士手上的操作是连贯性的,脑子里想的也都是患者,尤其是气管插管都是危重症患者,当你面临抢救的时候,护士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顾忌其他的。
北京医院外科ICU护师李金泽说,救死扶伤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心肺复苏等救命的操作,像整理床单位、测体温、量血压、翻身等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操作,在那时候更能给患者温暖和信心。
性别“男”?这并不奇怪
在发布会现场,李金泽是唯一的九零后,但他备受关注还因为他是一位男性护师。
关于性别特点,李金泽表示,在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151名队员当中,护士共有103人,男护士5人。我们护理团队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当中凝练出了专科、专业、专人、专案的“四专”服务,在护理工作中,我们男护士和女护士工作优势体现在不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互补充的。
相对而言,男护士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男生的逻辑性、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更强一些,身体素质更好,情绪不容易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同时,男生在动手能力和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些在援鄂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护理重症患者的时候,为了防止患者发生压疮,我们通常会给患者两个小时翻一次身,遇到体重比较大的患者我们需要3—4名女护士,现在2名男护士就可以完成。
又比如面临一些男病人需要留置尿管、会阴擦洗的时候,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男护士更适合做这些工作。我们当时有一位上ECMO和CRRT治疗的患者,他几乎用上了所有高精尖设备,他的身上光各种管路就不下10条。我们5名来自监护室、急诊和血透室的男护士冲在了最前面参与了救治,在病房里面吸痰、更换置换液、翻身等操作接连不断,监测血糖、ACT等时刻不能放松,只要进入病区就是战斗状态,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在外出给患者做检查的时候也会携带很多的设备,比如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微量泵和除颤仪等等,同时还要搬运患者过床,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男护士相对更容易胜任。
李金泽说,随着护理专业的需要和人们对护理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像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精神科、血透室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男护士加入,这样会使护理团队更平衡,工作起来更高效,氛围也会更好。
世界糖尿病日|一起打败糖尿病,护士大有作为
点击上方“中国疾控动态”可订阅哦!
糖尿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全球有4.2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而这很大程度上与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身体活动有关。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护士大有作为”。护士为各种卫生健康服务提供着重要支持,是维护糖尿病患者基本卫生服务的核心。经过适当的培训,他们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可发挥关键作用。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带来的暂时状况。
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建议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管理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健康饮食、经常活动、服用处方药、控制血压以及避免使用烟草等。如果遵循医嘱,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优质生活。
疫情或自然灾害期间,糖尿病患者应继续定期体检、服用处方药、坚持健康饮食、继续进行身体活动并且听从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同时记得提前制定应急计划。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疾控动态
“护士与糖尿病”
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与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全面、治疗不积极有很大关系。想要稳定血糖、控制病情,规范化的管理和患者教育尤为重要。州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徐艳红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有通过对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进行综合干预,才能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要想让这血糖管控的“五驾马车”并驾齐驱,除了医生治疗,护士参与指导也必不可少。
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科学认知糖尿病,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州医院成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施行从院内到院外全程参与的服务模式。同时,为了全面推广糖尿病宣教知识,为更多患者战胜糖尿病搭建平台,该护理小组还成立了公益性质的“糖友会”,开设专家和专科护士讲座,开展糖尿病宣教工作。
王瑞红从事糖尿病护理工作已经14年,具备较强的糖尿病护理技能和一定的教学能力。谈及护士参与糖尿病防治工作,王瑞红告诉记者,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需要持续的医疗照护,糖尿病专科护士是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除了药物之外,病人的自我管理、配合也是重要一环。医生给了治疗方案,如果病人的执行力度不够,那么也会影响病情发展。”王瑞红说,专科护理小组可以协助患者更好地执行治疗,通过个案跟踪管理、电话回访、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低血糖知识、足部护理等自我管理,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遵医行为差的患者进行督促,使其遵医嘱用药,提升治疗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血糖平稳、强化血糖控制是头等大事,这些离不开胰岛素治疗。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普及,让众多患者从中受益,但由于胰岛素注射笔使用不规范而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王瑞红向记者介绍了胰岛素注射笔的正确使用方法。
王瑞红说,短效与速效胰岛素与进餐时间间隔不同,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大多在睡前,与进餐无关。注射胰岛素时,应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这样就能避免误入肌肉层,保证皮下注射。身体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注射时应该优先选择腹部,这是胰岛素吸收最快的部位。臀部由于皮下层较厚,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在选择大腿注射时,应该避开大腿内侧,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最不适合注射的部位是手臂,由于皮下组织较薄,容易注射至肌肉层。同时,注射部位要进行左右轮换,可以是左边一周、右边一周,也可以是一次左边、一次右边,应从上次注射点移开至少1厘米的距离再注射,尽量避免1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王瑞红提醒,每次注射前都应该检查注射部位,判断并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感染等的部位。并用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注意不用碘型的消毒剂,胰岛素中的氨基酸遇到碘后会发生变性,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剂量和效果。
关于胰岛素笔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王瑞红说,重复使用针头,会使针尖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毛刺、弯曲和倒钩,导致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加患者注射的疼痛,并且大大增加了断针的几率。同时,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阻塞针管,影响下一次注射。(记者 刘刚林)
编辑:马婷 校对:胡妮娜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