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多的特征(糖尿病尿多是什么症状)

医者科普记录 0
文章目录:

血糖偏高,小便先知?提醒:小便出现3种表现,或是糖尿病信号

小刘是出租车司机,两周前,他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状况,但由于症状较轻,他便没有去医院进行检查。直到最近,小刘的身体不适越来越明显,不仅吃喝过度,上厕所解小便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并且小便还带有特殊的气味,在家人的劝说下,小刘来到附近医院检查。

小刘对医生说:平时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整天呆在车上不运动,平时还经常熬夜跑夜车,闲下来的时候便喜欢吃甜点,导致身体持续变胖;接着小刘又向医生述说了自身的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信息。

医生结合小刘的症状给他开具了血糖检查,在空腹状态下测得血糖的数值为9.1mmol/L,最终小刘被确诊为糖尿病,由于目前还没有根除糖尿病的措施,暂时只能通过药物控制住病情的发展,所以医生给小刘开具降糖药并叮嘱他多运动,少吃或不吃甜食后,便让其回家了。

生活中,血糖偏高时,小便会出现异常的改变,当小便出现以下改变时,需要警惕早期糖尿病的出现。

一、糖尿病患者的小便的异常情况是什么?

在糖尿病的早期,生活中,大部分患者的尿液可出现异常的改变,一般这些异常改变包括了尿液气味的改变、尿量的改变、小便次数的改变以及尿液性状的改变。当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去医院做糖尿病的筛查。

尿液气味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

正常人群的尿液,气味是淡淡的氨臭味,如果喝的水比较多,尿液在稀释之后,氨臭味会比较淡甚至闻不到。假如在生活中不幸发生了糖尿病,患者尿液的气味会发生异常改变,气味会由氨臭味逐渐转变为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烂苹果味一般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如果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热量。这时机体会改变热量的来源途径,机体会利用蛋白质等非糖物质来提供热量。

假如脂肪没有被完全氧化,未完全氧化的脂肪会转化为丙酮酸等物质,丙酮酸扩散到血液中,会通过汗液或尿液排泄出来,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烂苹果的味道

尿量以及小便次数的改变__________

在生活中,正常人24小时的尿量约为1500至2000毫升,假如1天的总尿量超过了2500毫升为多尿,每小时的尿量小于17毫升或1天的总尿量没超过400毫升,一般被称为少尿,此外,尿量小于100毫升的时候为无尿。另外,正常成年人白天一般小便次数在4到6次,晚上小便的次数为0到2次。

当出现糖尿病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胰岛素出现抵抗,可以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利用,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尿中葡萄糖增多,进而出现渗透性多尿。因此,患者的尿量以及小便次数会出现明显改变,患者总尿量会变多、小便次数会增加

尿液有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正常的尿液会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颜色为淡淡的黄色,另外,正常尿液落在尿坑中时不会有泡沫产生,即使有泡沫,它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当患上糖尿病之后,尿液落在尿坑中产生泡沫会成为常态,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

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2个,分别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使蛋白质的吸收出现问题,进而引起泡沫尿。另外,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免疫力的低下,进而出现尿路感染,假如尿路感染严重,那么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泡沫尿

发生糖尿病后,它会使患者的小便出现异常情况,那么生活中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危害有什么?

二、糖尿病的病因、后果有什么?

临床上,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很多,少部分患者的糖尿病是单一因素所导致,这类患者所患的糖尿病为1型,而大部分患者的糖尿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类患者所患有的是2型,临床上,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因素等都会导致2型糖尿病。

目前普遍认为是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了1型糖尿病,该类患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出现识别障碍,无差别针对外来物质以及自身物质进行攻击,因此患者自身的抗体会攻击体内的胰岛细胞,进而导致胰岛细胞的活性丧失,从而出现胰岛素的缺乏,并引起患者的血糖异常升高。

不同于1型糖尿病的单一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的病因较多样,且发病机制是:机体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并导致血糖的异常升高。生活中,遗传因素已被证明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发病几率是正常人群的好几倍。

另外,进食过多、体育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中仅次于遗传的病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它的影响下容易发病。此外,临床上,年龄因素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息息相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会逐渐下降,在此情况下,体内的糖代谢容易出现问题,它会导致血糖的数值逐渐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如果不注意糖尿病的预防,不幸患上了该病,在不积极治疗的情况下,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去很大的困扰。

导致神经的异常病变

该病出现周围神经异常的几率较大,患者会出现异常的感觉,常见麻木、疼痛。如果糖尿病影响到运动神经,可能会对肢体的运动功能造成障碍。假如患者的植物神经受到影响,可出现糖尿病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

▊❷其他危害

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该病的相关并发症,例如出现中度昏迷、酮症酸中毒等状况;有时患者容易发生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病原体感染,会阻碍伤口的愈合;患者容易并发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进而会导致失明、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此外,糖尿病它还会导致足部出现异常,如果病情严重,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糖尿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呢?

三、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

生活中,预防糖尿病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运动、饮食习惯的调理、改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如果只针对一个方面,其效果不太理想,想要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以上三个方面都要做到完美,一点也马虎不得。

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即使不幸患上糖尿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能降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

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散步、有氧运动、游泳等,都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假如能坚持每周至少运动3至4小时,将有利于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饮食习惯的调理方面,如果想要防止糖尿病的出现,我们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多余的脂肪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人群容易存在炎症因子刺激、胰岛功能衰退以及内分泌紊乱等情况,相比正常人群而言,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我们应该减少肥肉的摄入,在家做饭时,应尽量少吃猪、牛等动物的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建议多食用植物油,每天的食用量必须控制在27g左右。

在烹饪的时候,建议采用低温烹饪,如采用煮、蒸、炖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炸、煎等高温烹饪方法。

除了限制脂肪的摄入外,我们还要限制含糖高的食物的摄入。假如长期吃高糖食物,会造成血液中血糖过多,并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并拮抗机体中的胰岛素,使其难以发挥作用。如果胰岛素产生抵抗会让体内的糖代谢发生异常,进而诱导糖尿病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少吃粥类食物、红烧肉等食物。

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上,假如想要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我们还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临床研究表明,睡眠的质量、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经常睡不着或睡眠质量差的人群,血糖不容易进行稳定的控制。如果以上预防措施没做到位,发生了糖尿病,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上,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2中剂型,一种为口服的,一种为注射的。一般常见的口服型降糖药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齐特等,常见的注射治疗药有胰岛素,患者具体选用何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选择一种药物,也可以联合用药。

生活中,我们不能像小刘一样经常熬夜,也不能像他一样长时间坐着不运动,更不能像他一样经常吃甜食且控制不住自己的体重,我们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当我们出现身体的异常症状后,要像小刘一样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注意低脂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平时注意运动锻炼,建议1周锻炼3到5次,每次锻炼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当然我们还要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少熬夜或者不熬夜,当出现糖尿病后,我们需要积极用药。

参考文献:

【1】王雅静,张真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C1q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22,48(10):1054-1057.DOI:10.19460/j.cnki.0253-3685.2022.10.020.

【2】董卫军.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甘肃科技,2022,38(18):114-116.

【3】高玉.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J].幸福家庭,2020(07):89.

血糖升高,看“尿”就知道?医生:这5种异常,麻烦别不当回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人这辈子,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点毛病?可有些病,来的时候不吭不响,等到察觉,往往已经不是小问题了。

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身体长期“抗议后的结果。

许多人觉得血糖高没啥大不了,殊不知,它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察觉不对劲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不过,身体是个神奇的“报警器,血糖的异常,早早就埋下了线索,只不过很多人不当回事。

其中,尿液的变化最容易被忽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尿液中的那些“暗号,看懂了,或许能提前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少走些弯路。

尿多?可能不只是喝水多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最近喝水多,所以尿也多,起夜次数也增加了,甚至晚上得起来两三次。

可如果细想,喝水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尿量却明显增多,那就得当心了。

为什么血糖高了,会导致尿多?这就得从肾脏的“过滤功能说起。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帮忙过滤血液中的废物,把有用的水和营养物质回收。

然而,当血糖过高时,肾脏的负担加重,糖分被迫通过尿液排出,而葡萄糖有“亲水特性,它带着大量的水分一起流失,这就导致了尿量增加。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尿频,不妨去医院查个血糖,别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后悔。

尿泡沫多?可能是肾在“求救

有些人上完厕所,发现马桶里的尿液泡沫特别多,而且久久不散,这时候就要警觉了。

尿液里本不该有太多蛋白质,可当血糖长期偏高时,肾脏的“滤网——肾小球,可能会受损,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

而蛋白尿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尿液泡沫增多,这些泡沫细腻、持久,不容易消散,和普通的尿液气泡完全不同。

一项发表在《肾脏病学期刊》的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而到了中晚期,才会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因此,别小看尿液里的泡沫,它可能是肾脏在给你敲警钟。

颜色深?糖尿病可能已经“渗透到血管

正常的尿液颜色一般是淡黄色,喝水少时可能会稍微深一些,但如果你的尿液长期呈现深黄色、甚至棕色,那就要当心了。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容易导致血管受损,尤其是微血管。

当肾脏微血管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出现轻微出血,这些血液混入尿液,就会让尿液颜色变深。

此外,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肝功能异常,肝脏代谢异常时,胆红素无法正常分解,也可能导致尿液变深。

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尿液颜色像“浓茶一样,这时候就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就医。

尿味道甜?糖尿病的“古老诊断法

在古代,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竟然会用“尝尿法。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是早期医学的探索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而葡萄糖本身是甜的,这也导致尿液可能会有甜味。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不需要用“尝的方式来检测尿糖,而是可以通过尿液检测来精准判断尿糖水平。

如果你在厕所闻到尿液有异常的甜味,甚至伴有类似烂苹果的味道,那就要格外警惕了。

这种烂苹果味来自于“酮体,当血糖过高、胰岛素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脂肪来供能,而这个过程会产生酮体,酮体过多会导致“酮症酸中毒,这可是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尿路感染频发?血糖高是“帮凶

有些人总是反复尿路感染,吃了药好了几天,没多久又复发,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血糖出了问题。

高血糖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尿液中的糖分又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这就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尤其是女性,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受到感染。

《国际糖尿病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女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而一旦感染,治疗起来也更棘手。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血糖,别单纯以为是普通的尿路感染。

该如何预防?这些习惯要牢记

饮食要讲究:少吃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燕麦、糙米、红薯等,这些食物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骤升。

适量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腹型肥胖(大肚子)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定期体检: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检查等,每年都要做,早发现早治疗。

多关注尿液变化:尿液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如果发现尿量、颜色、泡沫、味道等变化异常,别犹豫,尽快就医。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和忽视。

身体在悄悄“求救,别等到危机四伏才警觉。

尿液的这些异常,或许就是身体给你的提醒,仔细观察,或许能帮自己和家人避开一场大病。

参考资料

《国际糖尿病杂志》: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研究

《肾脏病学期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与预防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并发症最新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血糖偏高,小便先知?小便出现这几种异常,警惕是糖尿病早期信号

老李今年54岁,3个月前单位组织体检,医生告诉他血糖偏高,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要求,但是叮嘱李先生要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多运动,避免血糖继续升高发展为糖尿病。

老李在公司的销售部门,最近公司任务较多,所以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多以外卖为主。最近一个月他感觉自己总是口渴,去厕所的次数比以前多了很多,一开始老李没放在心上,以为是自己喝水较多的原因。

最近一个周老李察觉出了不对劲,虽然喝水少,小便却越频繁,夜间起床小便次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小便时,尿的颜色比平时要深一些,略微感到疼痛,这些表现和平常完全不一样。老李有些担心,决定去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后发现,老李的血糖已经达到12.5mmol/L,随后的空腹血糖为7.9mmol/L,于是医生诊断为:糖尿病

医生告诉她,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小便频繁、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排出的小便发黄、泡沫多、味道异样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肾脏损害,使其无法有效过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糖分,导致这些异常问题。

老李为此感到非常的懊悔,一开始就听从医生的建议,现在也不会到糖尿病的地步。

幸运的是,老李诊断时还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经过饮食管理,锻炼辅助,血糖控制得比较满意。现在,老李对自己的身体已经更加关注,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了。

糖尿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都是在体检时候发现血糖异常,不过在糖尿病早期,小便也会有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糖尿病早期小便的变化,看看小便有哪些异常。

一、尿液如何产生?

我们知道,在医院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尿检,通过尿检来发现我们身体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成人一天尿量在1~2升左右,尿液中葡萄糖存在很少,健康人尿液呈淡黄色,没有异味,透明度比较高。

正常的小便状态由肾脏来维持,其最小单位最小单位是肾小球。肾小球在结构上有一条入球小动脉进入,一条出球小动脉出来,里面是细小的血管,可以将血管内的一些半径比较小的物质给滤过出去,比如血液里面的葡萄糖、钠离子等。

这些滤过的物质会在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流入集合管,汇集到输尿管流入膀胱,最终排除体外。

像这样的肾单位,成年人有上百万个,肾脏的效率有多高。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过滤的作用,先是把血液中的大部分物质滤过,然后再重新吸收,最终留下废物排除体外。

如果血液里面一种成分过高,在肾脏就没办法完全吸收,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进而可以被检测到,这就是为什么尿液的检查可以诊断疾病的原因。

血液中的葡萄糖会被滤过,如果浓度太高,超过了肾脏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的最大值,肾小管没办法全部吸收,进而造成尿液葡萄糖含量会变高。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血糖过高,通过小便也能知道。除此之外,血糖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也会变高,最终影响细胞功能,比如血管内皮细胞。

那么血糖偏高小便会有哪些异常呢?

二、小便出现这几个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早期信号

(1)尿糖

随着血糖的不断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阈值,就会产生尿糖,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偏高,这是糖尿病早期小便异常最先出现的症状。

刚开始,只是出现尿液葡萄糖含量偏高,不太容易被察觉,通过尿液检测可以检查出尿糖。由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会使其味道偏甜,这也可以作为尿糖的辅助判断。

同时将尿液洒在地上可以吸引一些昆虫如蚂蚁、蚊子等,这些动物喜欢甜的食物,这种现象很可能尿糖引起的。

排尿过程中,过多的水分流失会使尿液颜色变浅,甚至呈现无色。此外,由于排尿频繁,尿液中的含气量也会增加,使尿液发出一种甜味或果香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尿液洒在地上后,逐渐变粘稠,变干后会在地上留下一个很明显的印迹。

正常情况下,大量的摄入糖分可能会出现尿糖,但这只是一过性的,随后便恢复正常,而糖尿病引起的尿糖的持续性。所以,当经常性出现上述尿液的异常现象,尽早到医院做健康体检。

(2)小便频繁,尿量增多

血糖的升高会影响泌尿系统神经的功能,比如膀胱的感觉神经异常,比平时更容易产生尿意,会出现小便频繁,特别是晚上,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

血糖会过高也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增加,引起渴觉,导致频繁的大量饮水,于是也会出现小便频繁的情况,而且尿量会增多。

除此之外,在肾小管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会造成渗透压增加,使得水有一部分留在了肾小管形成尿液,而没有被重吸收,这也会使尿量增加

(3)泡沫尿

前面我们介绍了肾单位就是富含毛细血管的结构,随着血糖持续性的偏高,毛细血管会出现功能异常,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便会受到影响。

时不会被滤过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滤过膜的细孔而进入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特征的表现就是小便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泡沫。这提示肾脏的功能出现了异常,需尽快到医院检查。

以上是早期血糖升高后小便出现异常的几种症状表现,一开始出现尿糖、尿频和尿量增多,随后可能出现尿路感染和蛋白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 如何防控糖尿病?

首先,要健康饮食

健康的饮食在预防糖尿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饮食管理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首先,不要暴饮暴食,这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

其次,均衡地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我们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因为他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黄油、猪油等。

选择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等;平时饮食中口味稍微清淡一点,避免过量盐摄入,同时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对于那些已经血糖偏高或者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更需要严格管理饮食。建议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要适当运动

合理地运动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直接被肌肉组织利用,避免脂肪的堆积引起肥胖。

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打篮球等等,以有氧运动为主,因为有氧的情况下血糖和脂肪消耗最高,同时可以避免乳酸的堆积。每周建议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

第三,减少饮酒、不吸烟

吸烟和饮酒可以直接影响血糖的代谢,可以抑制葡萄糖与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或者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代谢过程,最终造成胰岛素抵抗

除此之外,还能影响胰岛素的产生,进一步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人,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后,要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我们血糖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及肥胖人群,最好能够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

在早期能够发现自己血糖的异常,大部分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恢复,可以极大避免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以上是对糖尿病预防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及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偏高,小便的改变比较明显,如文章开头老李的情况,小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到医院后检查出了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小便会有尿糖、尿频、夜尿增多的表现,随后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引起排尿灼烧感,以及发生蛋白尿等情况。当出现这些表现后,可以测一下自己的血糖,看看是否出现异常,进而判断需不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平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适当锻炼,可以有效地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彭永强. 排尿不畅,记得查查血糖[J]. 山西老年, 2022(6):1.

[2] 宋利格. 糖友尿路感染,可能该换药了[J]. 家庭用药, 2022(7):1.

[3] 姚茂颖, 罗友杰. 生活方式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2):4.

[4] 程小忆, 祝雪. 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对患者血糖及体重控制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