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年人米粉(糖尿病老年人米糊搭配方法)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粥油适合体弱的人 糖尿病患者要少喝

粥油,也叫米油,是煮粥时漂浮在最上面的黏稠米汤。民间有“粥油赛人参”的说法,《本草纲目拾遗》也曾记载:“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

粥油营养比较单一,除了大量水分之外,主要成分就是糊精。糊精是一种介于从淀粉向葡萄糖转变的成分,即大米中淀粉不完全分解的产物。粥油有个特别大的好处:容易消化吸收且对胃肠刺激小,尤其适合以下三类人:一是高热、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炎症、咀嚼吞咽困难等需要流质膳食的患者。二是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一些出现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弱问题的老年人,食欲不佳时,可以适当喝一些粥油。三是满6月龄的婴幼儿。添加辅食后的婴幼儿可以偶尔少量喝一些粥油,例如,冲调铁强化米粉时,可以用粥油代替白开水。但糊精容易升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少喝。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来源: 厦门晚报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1】一碗米粉,二十年的血糖之战

六十岁生日那天,他端起热腾腾的米粉,那是儿时最爱的味道。

可就在半小时后,血糖仪上的数字让他皱起眉头——16.3mmol/L

这是他和糖尿病斗争的第二十个年头,一碗米粉,竟成了他血糖失控的导火索。

米粉、河粉、凉皮,到底能不能吃?
这些食物对血糖是天使,还是隐形的恶魔?

【2】别让“无糖”假象欺骗你

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既然米粉、河粉、凉皮吃起来“不甜”,就不会升高血糖。但这其实是个误区!

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它的甜度,而是“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

· 升糖指数(GI):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

· 血糖负荷(GL):考虑了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反映了实际影响。

米粉和河粉的GI值甚至高于白米饭,属于高升糖食物!相比之下,凉皮的GI值较低,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温和。

【3】为什么米粉和河粉,升糖速度这么快?

1.过度加工,破坏了淀粉结构
米粉和河粉的制作过程中,大米被研磨、浸泡、高温蒸煮,这些步骤会破坏淀粉颗粒的完整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2.吸水后体积变大,吃得更多
相比于同等重量的米饭,米粉和河粉吸水膨胀,导致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进一步推高血糖。

3.少了膳食纤维,血糖控制更难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米粉和河粉在加工过程中,几乎剥离了所有膳食纤维,使血糖波动更剧烈。

【4】凉皮,真的安全无害吗?

乍一看,凉皮的GI值远低于米粉和河粉,似乎是糖尿病人的“救星”。但事实并不简单。

凉皮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淀粉,虽然其GI值较低,但它蛋白质含量较低,饱腹感差,容易吃多。

如果搭配高盐、高油的调料(如辣椒油、花生酱、糖醋汁),也会间接影响血糖稳定。

所以,凉皮不是完全不能吃,但要注意
控制份量,不超过一小碗(约100克)。
减少调料,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配料。

搭配蛋白质和蔬菜,如鸡胸肉、黄瓜丝,降低血糖波动。

【5】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误区?

有人说:“我吃米粉,配点瘦肉和青菜,不就没事了吗?”
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便搭配了蛋白质和纤维,米粉本身的高GI特性依然存在

有研究表明(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
单独吃高GI食物,血糖峰值更高,而搭配蛋白质和脂肪后,血糖上升虽稍缓,但总升幅仍然较大。

换句话说,调整搭配能改善血糖反应,但无法彻底消除高GI食物的影响

【6】糖尿病人,到底该如何吃?

✅牢记“3 1”原则

1️⃣少吃精加工米粉、河粉,多选全谷物

· 糙米粉、荞麦粉、燕麦粉等全谷物粉类,升糖指数更低,富含膳食纤维。

2️⃣合理搭配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 搭配鸡蛋、瘦肉、豆制品,减缓血糖波动。

· 适量用橄榄油、坚果,增加饱腹感。

3️⃣控制份量,细嚼慢咽

· 米粉、河粉不超过50克(干重),相当于半碗米饭的碳水含量。

运动15分钟,降低血糖波动

· 吃完后慢走15分钟,有助于血糖稳定。

【7】结语:糖尿病人的智慧选择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米粉、河粉或凉皮,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吃!

❌误区:“不甜的食物不会升糖”
✅事实:米粉、河粉GI值高,影响血糖

❌误区:“搭配瘦肉和青菜就能放心吃”
✅事实:搭配有帮助,但不能完全消除升糖影响

❌误区:“凉皮一定是健康选择”
✅事实:凉皮GI值低,但吃多仍会影响血糖

健康饮食不是禁忌,而是智慧的选择。
吃得对,才能真正控住血糖,享受美食与健康!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惑?你平时如何搭配饮食来控制血糖?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健康饮食之道!

【参考文献】

1.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22年版。

2. 孙子林等,《糖尿病患者食物血糖反应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卷,第3期。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个老糖友,姓王,五十来岁,身材敦实,脸上时常挂着笑,爱吃米粉,尤其是那种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每次端上来,他都要先狠狠吸一口汤,再夹一大筷子粉,蘸着辣椒油往嘴里送。

后来血糖高了,医生让他少吃,他嘴上答应得好,可转头还是忍不住,偷偷溜到街角的小馆子里,来上一碗,吃完心满意足地擦擦嘴,像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米粉、河粉、凉皮?

这得分开说,说清楚了,王哥们才不会背着医生吃得那么心虚。

米粉、河粉、凉皮,哪个更容易让血糖升高?

这三样东西,虽然名字不同,做法也有区别,但说到底,都是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血糖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一样,时不时给身体来个惊吓。

而决定一碗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影响的,主要是升糖指数(GI)。

米粉和河粉,都是大米做的,升糖指数高得吓人。

你想啊,大米煮成饭,升糖指数已经不低了,做成米粉、河粉之后,经过了浸泡、蒸煮、压制,质地变得更软,淀粉结构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下肚,血糖刷刷往上蹿,速度比白米饭还快。

尤其是肚子空空的时候,吃得越快,血糖升得越猛

相比之下,凉皮稍微好一点。

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但它不是直接用面粉做的,而是洗去了大部分淀粉,剩下的主要是面筋蛋白质。

蛋白质不会让血糖飙升,而是让它升得慢一些。

凉皮一般都会拌上糖蒜、辣椒油、醋、花生碎,这些配料里有的含糖,有的含脂肪,吃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比谁升血糖最快,米粉和河粉可以并列第一,凉皮稍微好一点,但也不能放开吃。

吃米粉、河粉、凉皮,怎么才能不让血糖乱蹿?

王哥后来学聪明了,他发现,只要搭配对了,米粉也能吃,血糖也能稳

第一招,别空腹吃。

空着肚子吃碳水,血糖就跟坐火箭一样蹿上去。

如果先吃点蔬菜、喝点清汤,或者来点鸡蛋、豆制品,胃里有点“垫底”的东西,血糖就不会升得那么快。

王哥现在吃米粉前,先喝两口汤,夹点青菜嚼嚼,才开始动筷子,他说这样吃着踏实,不怕医生骂。

第二招,换粗一点的粉。

普通的米粉、河粉太精细了,换成杂粮粉、红薯粉、荞麦粉,甚至魔芋粉,血糖升得会慢一些。

有一次,王哥试了试红薯粉,发现口感也不错,吃完血糖没怎么飙,就开始慢慢接受了。

第三招,少放调料,尤其是糖和油。

有些米粉、凉皮店里,老板手一抖,糖浆、花生酱、辣椒油就下得特别猛,这些东西看着香,吃着爽,血糖却受不了。

调料少放点,尤其是甜口的,能省则省。

王哥现在去吃米粉,都会叮嘱老板:“少油少糖,青菜多放点。”

老板有时候还嘀咕:“这样吃,还是不是那碗粉了?”

但王哥说:“命要紧,粉还可以换种吃法。

第四招,别吃太快,细嚼慢咽。

糖尿病人吃饭,最怕狼吞虎咽,吃得越快,血糖冲得越猛。

慢慢吃,给身体一点时间去消化吸收,血糖也就不会一下子飙得太高。

王哥以前吃粉,三分钟解决战斗,现在他学会了慢慢搅拌,慢慢咀嚼,吃完一碗粉,血糖也稳稳当当的。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粉?医生是怎么说的?

医生不会一刀切地告诉糖尿病人“这个能吃,那个不能吃”,毕竟吃饭是人生一大乐事,剥夺一个人的饮食自由,和断他半条命差不多

但医生会告诉你,怎么吃,才能让血糖不闹脾气。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如果吃饭时加点蛋白质和脂肪,比如瘦肉、鸡蛋、豆腐、牛奶,血糖上升的速度会比单纯吃碳水慢。

一碗米粉里加点瘦肉、鸡蛋、豆腐,甚至来点坚果碎,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血糖上升。

吃米粉的时候,多加点蔬菜,比如菠菜、豆芽、木耳、黄瓜丝,能让这碗粉更健康。

王哥后来养成了个习惯,每次吃米粉,都会要求老板多加点青菜,再搭配一份豆腐干或者鸡蛋,这样吃完,他的血糖比以前稳定多了,医生也没再那么严厉地批评他。

结尾:糖尿病人吃粉,不是不能吃,而是要讲究吃法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不是绝对的“能”或“不能”,而是得讲技巧,少吃精制的,多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控制调料,慢慢吃

吃得对,血糖就不会乱七八糟;吃得不对,血糖就会翻脸不认人。

王哥后来跟朋友们说:“医生说要少吃粉,但没说不能吃粉,我现在吃得比以前讲究,血糖还比以前稳,这说明,吃对了,比啥都重要。

糖尿病人吃粉,不是罪过,也不是天大的禁忌,关键是怎么吃,吃得巧,吃得稳,吃得心里踏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陈伟,等.《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