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
糖尿病一旦并发肾病,这些症状就少不了,千万不能拖!!
最近门诊接诊了一个38岁的青年男性,因为浑身乏力,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下降等表现,过来看病,在检查完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血常规、腹部超声后,竟是肾功能衰竭,确诊为尿毒症。
38岁的青年男性,为什么会出现尿毒症呢?
后续经过检查和问询,明确是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告诉我,十年前就血糖偏高,但没有什么症状,也就没当一回事,更没有定期复查,监测血糖,没想到十年后双肾就”报废“了...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肾衰竭?
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血糖控制不佳,末梢循环受到影响,形成大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影响肾脏血供,最终导致肾脏损害。
二、 血糖控制不佳,大量糖基化终末产物或者氧化应激导致肾脏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肾脏对蛋白的屏障功能,最后形成大量蛋白尿,影响肾功能。
三、 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引起肾脏氧化应激和各种炎性因子反应,炎性因子对肾脏毛细血管和整个肾脏组织损害,加重肾脏破坏,加重尿蛋白排泄,最终导致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前期症状
预防糖尿病肾病,首先要了解它的早期信号,以下六个信号,可能是你的肾在向你求救,千万别忽视了!
一、 出现泡沫尿
小便泡沫≠糖尿病肾病,但糖尿病肾病会有小便泡沫,如果出现了小而密的尿泡沫,并且小便泡沫久久不散,伴随夜尿增多、尿量异常等,要及时去医院做肾脏筛查。
二、 眼底异常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病都是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眼睛有问题,肾脏往往也“逃不掉”,肾脏是个“哑巴器官”,出现轻度受损也不会有明显症状,如果出现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就去查查肾吧。
三、 异常水肿
血液中大量蛋白丢失,久而久之会引起低蛋白血症,通常会出现水肿,常见于小腿、大腿、臀部及眼睑、面部等部位。
四、血压偏高
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症状,因为肾脏动脉血管的狭窄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异常,水钠潴留的出现,血压会逐渐升高。
五、 出现贫血
肾脏受损后,红细胞生成不足,就会出现肾性贫血,外在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以及嘴唇、指甲白无光泽等症状。
六、 胃肠道不适
肾功能减退后,代谢废物排除较少,留在体内蓄积,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刺激胃肠道粘膜,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肾衰竭?
一、糖尿病患者预防肾病
1.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降糖药物等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2.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尿毒症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低盐饮食、适当的运动和降压、降脂药物等措施控制血压和血脂。
3.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4.合理使用药物: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科普吧医生#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了,糖尿病肾病有这三个典型症状
糖尿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就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就包括糖尿病肾病,这也是最为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肾病的发病率高达50%。由此可见,肾病确实对糖尿病患者有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广大糖友在糖尿病确认之后,就应该做好对肾病的关注和预防,其中了解症状无疑非常有必要。知名中医专家赵进喜对糖尿病和肾病的治疗都非常擅长,他表示糖尿病肾病出现之后,患者会有多种症状表现,其中这三种基本能够确认该疾病的存在。
一、咽干舌燥
咽干舌燥可以说是糖尿病极为典型的症状,糖尿病肾病患者也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具体表现为极度口渴,即便大量饮水都难以缓解。
二、消化系统不适
一些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的症状。并且还会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血糖测试值升高。对患者进行尿糖测试结果呈阳性反应。
三、尿多
既然是肾病,那么出现泌尿系统受累无疑是极为常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尿多,再加上咽干舌燥引起的大量饮水,会进一步加重这种症状表现。
一旦出现这三种表现,就能基本确认糖尿病肾病的存在,应该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治疗。赵进喜教授对糖尿病以及肾病等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欢迎咨询。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你都了解吗?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程进展在中医理论中可归结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瘀血阻络的病理变化过程。
以下是从中医视角,对糖尿病肾病各期症状进行总结,分享给大家!
初期:起病隐匿,脾肾初损
糖尿病肾病初期,症状往往不甚明显,呈现出隐匿性特点。中医认为,此阶段乃脾肾功能渐衰之始,正气尚存而邪气未盛,故外在表现不明显。患者可能仅觉体倦乏力,精神稍减,或伴有轻微口干、夜尿略增,这在中医看来是脾失健运,肾气不固的表现。此时,若能及早发现,通过中医调理,健脾益肾,固摄精微,或可遏制病情发展。
中期:水湿泛滥,气血瘀阻
进入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症状逐渐显现,水肿成为主要标志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此期脾肾两脏功能进一步受损,水液代谢失常,水湿泛滥肌肤,故见水肿。同时,肾气不足,腰府失养,则表现为腰酸乏力;水湿下注膀胱,尿液浑浊,泡沫增多,夜尿频繁。此外,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可加重水肿及全身症状,如面色晦暗、肢体沉重等。此时中医治疗当以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法,旨在恢复脾肾功能,促进水液代谢,消除瘀血阻滞。
晚期:正气虚衰,多脏受累
晚期糖尿病肾病,病情已趋严重,正气虚衰,多脏受累。呼吸困难、重度水肿是此期常见症状,在中医看来病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极度低下,水气凌心射肺所致。尿量减少,表明肾之气化功能几近衰竭,水液潴留体内。肢体麻木、面色苍白,则是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四肢百骸之象。此期治疗极为棘手,需以扶正固本、益气养血、利水消肿为主,同时兼顾他脏病变,综合施治,力求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终末期:阴阳离决,生命垂危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已处于生命垂危之境,全身重度水肿,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周身散发出尿味,肌肤甲错,麻木不仁,全身骨痛,面色晄白如纸。中医认为,此期表现为阴阳气血俱虚,脏腑功能极度衰竭,正气不支,邪气嚣张之极。治疗此期患者,重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但往往疗效有限,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全力救治。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从初期到终末期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理念。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法,旨在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强调了早期干预、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以期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