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测血糖时间(糖尿病怎么验血)
警惕:测血糖的4个时间点调整了!90%的糖友还不知道
“唐医生,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准确啊?测血糖的时间有什么讲究吗?唐医生您能给点建议吗?”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而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代表的意义却不尽相同。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测血糖的4个时间点和血糖结果各自代表的意义。
糖友每天应该选择这4个时间点监测血糖:空腹、餐后、睡前、夜间。
8—12小时不进食,早餐6—8点采血检测血糖。
它能正确的反映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一般说来,当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下降50%,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用量。
指从第一口饭开始的2小时后采血检测血糖。
从医学上说,餐后血糖的监测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早期的诊断,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睡前血糖:21:00~22:00监测血糖。
这个时间段的血糖测量结果可以分析晚间服用的药物剂量是否合适以及怎么调整,同时还可以看到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否有出现低血糖,以及是否需要睡前加餐。
凌晨3:00监测血糖。
监测夜间血糖有2个作用:一方面可以排查有没有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分析晨起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如果测出血糖处于9点血糖水平,而空腹血糖增高,可能是黎明现象。即由于黎明时分各种激素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如果凌晨3点血糖水平低于0点血糖水平,而空腹血糖增高,说明夜间大概率有过低血糖情况。
看完你涨知识了吗?知道自己测量血糖的意义了吗?觉得有用的话就收藏起来。我是唐咸玉医生,我会经常给糖友分享一些控糖的小诀窍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复!
#糖尿病##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送给糖尿病患者:测血糖有这4个时间点,每个监测点都有差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假设有一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需要测血糖的世界里。糖尿病患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美食,无需担心血糖波动。这个想法听起来多么美好啊!可惜,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现实中,糖尿病患者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而测血糖则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
血糖监测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身体内部的状况。它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健康的晴雨表。每一次测量,都是对身体发出的信号进行解读。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测血糖是一件麻烦事,甚至会想方设法逃避。"反正我感觉还好,为什么要天天刺手指呢?"这种想法就像是闭上眼睛假装看不见危险,殊不知潜在的风险正在悄然累积。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就像是驾驶汽车时的仪表盘,让我们随时掌握身体的"运行状态"。想象一下,如果开车时看不到速度表和油量表,会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同样,不测血糖,就等于在健康的道路上盲目前行。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每天都按时吃药,饮食也很规律,应该不用那么频繁地测血糖吧?"这种想法就像是认为汽车定期保养就不会出问题一样天真。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仅是药物和饮食,还包括运动、压力、睡眠等。即使看似一切正常,血糖也可能悄然发生变化。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合适呢?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什么时候观察天气最准确?"答案是,不同的时间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就像晴朗的早晨不代表全天都不会下雨,单一时间点的血糖值也无法全面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科学研究表明,有四个关键时间点对血糖监测尤为重要。这些时间点就像是一天中的"黄金时刻",能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个时间点是清晨起床后的空腹血糖。这个数值就像是一夜过后大自然的第一缕阳光,揭示了我们身体经过一夜休息后的状态。空腹血糖反映了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肝糖输出的平衡。正常范围应该在3.9-6.1 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持续偏高,可能意味着夜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肝糖过度输出。
第二个时间点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这就像是用餐后的"消化检查",反映了我们的身体对食物的处理能力。餐后血糖值显示了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利用的效率。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低于7.8 mmol/L。如果餐后血糖经常超标,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或药物剂量。
第三个时间点是睡前血糖。这个数值就像是一天结束前的"总结报告",反映了全天血糖控制的整体情况。睡前血糖对于预防夜间低血糖非常重要。理想的睡前血糖应在5.6-8.3 mmol/L之间。如果睡前血糖偏低,可能需要增加夜间点心;如果偏高,则可能需要调整晚餐或药物。
第四个时间点是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这个时间点就像是半夜的"哨兵",守护着我们的夜间血糖安全。夜间血糖监测可以发现"黎明现象"或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是指凌晨3-5点血糖自发升高,可能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偏高。了解夜间血糖变化有助于调整胰岛素用量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这四个时间点的血糖监测,就像是编织了一张细密的"健康网",全方位捕捉血糖变化的蛛丝马迹。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只测一次就完事了呢?"这就好比想通过看一张照片就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显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这四个时间点的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血糖控制的全貌。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可能需要每天测量多次。而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能只需要每周测量几次。这就像是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是否带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频繁测血糖很痛苦,担心手指会被扎得伤痕累累。其实,现代血糖仪已经变得越来越精巧,采血针也更加细小,痛感已经大大降低。更何况,这一点点短暂的不适,换来的是长期健康的保障,难道不值得吗?
血糖监测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它就像是一面镜子,不断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好看的数字,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饮食选择。它能让我们看到运动对血糖的积极作用,激励我们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它还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习惯了高血糖,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想法就像是习惯了在悬崖边生活,忽视了潜在的危险。长期的高血糖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造成伤害,引发各种并发症。通过规律的血糖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血糖监测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体现。它让我们从被动接受治疗变成主动管理健康的参与者。每一次测量,都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这种责任感不仅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的承诺。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让我们再次强调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它就像是我们健康旅程中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血糖控制。每一滴血液都蕴含着宝贵的信息,每一次测量都是对健康的投资。让我们珍惜这个简单而强大的工具,用科学的态度管理我们的健康。
记住,血糖监测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好生活质量的手段。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负担,而应该成为守护健康的得力助手。通过合理的血糖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出明智的健康决策,最终实现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血糖监测,将它视为通往健康生活的钥匙。每一次测量,都是对自己健康的关爱;每一个数字,都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条管理糖尿病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有了科学的指导,医生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8): 641-648.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糖尿病什么时间测血糖?目标是多少?6步骤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一般在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后,很多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并且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时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这样基本能够控制血糖,但医生还会专门嘱咐患者,一定要开始自我监测血糖情况。很多确诊的患者,对于糖尿病了解不多,自我监测血糖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开始测量血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例如,如果监测血糖的时间正不正确?目标应该是多少?很多患者可能也并不是很明白,如果时间不正确,目标没有设定清楚,那么不仅可能达不到血糖监控的目的,可能还会影响自己或者医生、营养师对血糖情况的判断,结果是针没少扎,疼没少挨,但根本没有什么效果。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都应该选什么时间呢?目标是多少?如何做到自我监测血糖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1、空腹血糖,也就是晨起血糖的监测时间与目标
空腹血糖由于是早晨起床后测量,也常被称为晨起血糖,一般是指在起床后,马上测量血糖,得出的数值,不过要注意的是,空腹血糖要达到空腹8小时以上才比较准确(与上一餐间隔八小时以上),大半夜吃过东西的尽量换时间检查,一般体检空腹血糖也是这样的要求。
空腹血糖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种是诊断糖尿病,另一种是帮助糖尿病患者评估前一天晚上服用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如何?一旦空腹血糖比较高,那么就说明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跟医生咨询,是否增加药量或者换药物种类;如果空腹血糖太低的话,那么可能表示头天用药过量,或者前一天晚上摄入的食物太少,减少药物的话,同样需要咨询医生。
空腹血糖的目标,建议糖尿病患者将其控制在4.4-7.2mmol/L之间,当然理想目标是低于6.1mmol/L。
2、餐前血糖的监测时间与目标
餐前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说吃饭前测量的血糖值,虽然要求不多,但最好与前面的一顿饭相差4个小时左右。
如果餐前血糖过高,一般表示前一顿饭热量或者碳水化合物较多,需要进行调整减量,但是如果连续监测三餐的餐前血糖都比较高的,并出现逐渐递增的情况,则表明病情进展,或者基础胰岛素不足,这就需要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餐前血糖的目标,同样建议糖尿病患者将其控制在4.4-7.2mmol/L之间。
3、餐后血糖的监测时间与目标
餐后血糖计算一定要注意,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2个小时后测量得出的血糖值。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测量半个小时、1个小时、3个小时的血糖,不过通常公认的是用2小时测试。
餐后血糖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人体进食的食物或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如果餐后血糖比较高,则可能是饮食摄取过多,或者药物剂量不足;如果餐后血糖比较低,则可能是摄入饮食和药物时并没有合理搭配,导致出现问题。
餐后血糖变化较大,一般建议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4.4-8.9mmol/L之间。
4、配对血糖的监测时间与目标
配对血糖,大家可能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其实配对血糖指的是同一顿饭,餐前餐后的血糖差异,也就是说用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减去餐前血糖值。
配对血糖监测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可以判断是否在饮食上摄入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或者精致的糖类、加工的食物等等,另一方面是否用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如果配对血糖过高,这种血糖在吃东西前后犹如做了“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这对于血管的损伤可能更加严重,而且这种血糖可能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并不高,但实际上危害却很大,容易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配对血糖的目标,推荐餐前餐后相差在1.67-3.33mmol/L之间。
此外,在国外的一些医疗机构,认为可以通过配对血糖来判断血糖异常,如果配对血糖超过2.8mmol/L,则高度怀疑,应该尽快进行相关诊断以便排除糖尿病。
5、睡前血糖的监测时间与目标
睡前血糖也就是说睡前测量的血糖值。
睡前测量血糖主要是针对睡眠时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如果睡前血糖偏低,有低血糖风险,则应该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当然,如果睡前血糖与空腹血糖相比低了不少,那么说明患者可能有黎明现象。
睡前血糖控制目标在5-8.3mmol/L之间。
6、半夜血糖监测时间与目标
凌晨3-4点时段测量的血糖值,称为半夜血糖。
其实半夜血糖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测量,而是如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过高的时候,就需要测量半夜血糖以便来比较,并且确认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对于半夜血糖,建议控制目标:5-8.3mmol/L之间。
此外,大家应该对血糖值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知,一般来说,没有患糖尿病的成人空腹血糖<5.6mmol/L、饭后2小时血糖<7.8mmol/L。如果是20-65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9mmol/L,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的范围内。不过血糖控制要考虑个别化差异,如果年纪较大超过了65岁、患病时间长、已有并发症、且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建议跟医生沟通后,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高低血糖出现较大起伏引起身体不适。
准确的测量血糖,并且掌握血糖的变化规律、原因,也能够让自我控糖做到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正确测量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6步骤学会自我血糖监测可以说一旦确诊糖尿病,那么血糖仪就成为糖尿病患者随身必备的工作了,但如果操作有问题一方面会导致血糖试纸的浪费,更重要的可能导致测量出现较大的误差,那么,在测量血糖的时候有哪些事情要注意的吗?现在就跟着用6个步骤学习正确进行血糖的监测吧!
步骤1:准备好测血糖的工具
这些工具包括:血糖仪、血糖试纸(未过期、保存良好)、采血笔采血针(或者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或者酒精纸巾
步骤2:配置采血笔
将采血针装入采血笔中,按照自己的皮肤厚薄情况调整采血笔上的刻度,一般人选用2档或者3档即可,如果皮肤较厚则选择更高的刻度,不过刻度越高疼痛也越强。
步骤3:准备血糖仪和血糖试纸
首先检查血糖试纸保存是否完好,是否过期;用干燥的手指拿出试纸并且安装到血糖仪中;将血糖试纸的封口封好,避免试纸受潮;观察血糖仪上显示的代码是否与血糖试纸相同。
步骤4:消毒采血部位
用酒精棉或者酒精纸巾,消毒采血的部位;消毒后等酒精干燥;然后在采血前最好甩甩手,可以增加手指末端血液量,方便采血。
步骤5:采血
将采血笔紧贴采血部位,压下采血笔的按钮;如果没有出现血液,不要用力挤压手指,而是从掌心处往手指的方向慢慢推挤,有可能产生较多血量。如果依然血量不够,考虑增加刻度再采血;一般如果用酒精消毒的情况下,最好将第一滴血擦拭,采用第二滴血,避免酒精产生影响。
步骤6:读取血糖数值
将血液靠近试纸,血液会吸入试纸中,等待几秒钟,血糖数值会在血糖仪中呈现出来,之后将就酒精棉和酒精纸巾再次消毒,并且按压采血部位,测量结束。
测血糖的6大注意事项1、每次测血糖都要更换采血针头,避免重复使用
2、试纸开封后建议在三个月内使用完,以免受潮影响结果
3、将试纸放在阴凉处保管,不可放在冰箱或是潮湿的地方
4、采血前确定酒精消毒的地方已经干燥,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
5、采血时,不要用力挤压手指,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组织液被挤出,也会导致出现误差
6、测血糖前应该先洗手,避免有其他物质残留导致误差
不同的血糖仪测到的血糖值为什么有差异?该用哪个?有时候患者会抱怨,同一个手指采血用不同的血糖仪测量,结果都有可能不同,甚至有较大的差距,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血糖仪呢?怎么才能保证准确呢?
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标准血糖仪
其实血糖仪出现误差是很正常的,因为即使相同的血糖仪,两次测量的数值也可能不一样,这是因为血糖是动态的,可能一分钟内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试纸更换后也会有误差,所以血糖仪是允许有误差的,那么该选什么样的血糖仪呢?
当然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保证的标准血糖仪,一般来说这类血糖仪误差范围一般在15%-20%之间,打个比方,如果医院测量的血糖是6mmol/L,那么血糖仪误差的最大范围可能就是4.8-7.2mmol/L,当然这种误差率是比较小的。
此外,选择血糖仪当然是越好的血糖仪相对也更贵一些,为了健康可以考虑购买一些大厂家生产的中高档的血糖仪,当然这样的话试纸价格也会适当增加了。
2、利用空腹血糖检测血糖仪准确度
血糖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如果患者想要了解自己的血糖仪是否误差太大,或者在几个血糖仪中挑选最接近的,那么可以考虑定期去医院复查空腹血糖的时候,带上血糖仪,抽血结束后,在同一地点、时间接近的情况下,再采血测量。一般不建议通过饭后血糖检测,因为因为饭后血糖的波动较大,再加上个体差异也会有比较大的误差。
另外,也要注意通常医院抽血检验用的是静脉血,血糖仪用的血则是微血管的血,一般较为高档的血糖仪会加入自动换算的功能,这样测量的血糖更接近于静脉血,所以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个作为其中的一项标准。
有关血糖试纸使用的几个问题?血糖试纸是测量血糖的重要工具,糖尿病患者也经常会对其提出各种疑问,比如试纸能够混用吗?保存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不同品牌的血糖试纸可以混用吗?
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不同的品牌的试纸和血糖仪不配套,内部的参数和酶无法对应,即使同一品牌的血糖仪选用不同类别的试纸也存在监测不准确的问题,所以,血糖仪与试纸的品牌、种类、序号必须互相对应才可以使用。
如何保存血糖试纸呢?
保存试纸主要注意的是干燥,一般如果暂时不用的话,尽量不要拆包装,如果已经拆包装那么就尽快使用,一般拆包装的尽量在3个月内用完,每次使用拿出试纸后就盖紧试纸瓶,因为如果试纸在空气中容易受潮,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虽然试纸过期了,但一直好好保存,还能不能用呢?
如果试纸保存完好,但过期了,也就意味着检测用的酶可能会有变性的情况发生,血糖的准确度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过期试纸的误差引发健康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如果手中的试纸快过期了,也尽快使用,避免浪费。
血糖试纸是怎么工作的?
简单的说,血糖试纸是通过酶的反应来测定血糖高低的。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另一种是利用葡萄糖脱氢酶,这两种酶各有优缺点。其中葡萄糖氧化酶测定针对性强,不会受到血液里的其他物质影响,但缺点是血样饱和浓度低的人、出现慢阻肺、心血管疾病、哮喘、剧烈运动的人测定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结果偏低,而且这种酶接触空气时间长也会导致测定有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血糖试纸都是这种;而葡萄糖脱氢酶,不易受外界影响,但针对性较差,容易受到其他糖类成分的影响,测量结果会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