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在医院怎么测糖尿病(医院怎么测血糖比较准确度)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转给糖尿病友:想要空腹血糖测得准,这六件事要做对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困惑:“为什么我按时测血糖,结果却忽高忽低?”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门诊专家副主任医师宋淑华主任说,事实上,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评估血糖控制和预测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和有效预防并发症。但很多人在测量时忽略了一些关键细节,导致结果误差高达20%!今天,宋淑华主任将帮糖友们揭秘与空腹血糖有关的六件事,以帮助糖友们一次测准空腹血糖。

一、禁食≠饿肚子!时间不对全白费

很多人误以为“空腹”就是起床后不吃饭直接测血糖,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

禁食8-10小时:例如,前一晚8点后禁食,次晨6-8点测量。如果禁食超过12小时,身体会启动“应急模式”,导致血糖反跳性升高。

常见误区:熬夜后睡到中午才测血糖,结果会严重失真。

二、晚餐吃错=第二天血糖“造假”

“测前禁食”并不意味着前一晚可以放纵饮食。晚餐应避开以下三类食物:

高糖水果:如荔枝、芒果、榴莲。

油炸/红烧类:油脂会延缓糖代谢,导致次日晨起血糖虚高。

酒精饮料:酒精会抑制肝糖释放,导致假性低血糖。

推荐搭配:杂粮饭 清蒸鱼 凉拌菠菜(低GI、高纤维)。

三、这些药物偷偷“改写”血糖值

服用以下四类药物时,需提前咨询医生:

激素类: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维生素C:大剂量服用。

抗抑郁药:部分SSRIs类药物。

重要提示:慢性病患者切勿擅自停药,需与医生沟通调整检测时间。

四、晨起1件事,让血糖瞬间飙升

测前运动=自欺欺人! 晨练、爬楼梯、做家务等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10%-15%。

正确流程:起床→静坐5分钟→酒精消毒→第一滴血弃去→测第二滴(更准确)。

五、这个时间段测,误差最小!

黄金时段:早6:00-8:00。如果拖到9点后测量,身体分泌的“升糖激素”(如皮质醇)会使数据可能比真实值高0.5-1.0mmol/L。

小技巧:设定手机闹钟提醒,避免错过最佳时间。

六、情绪压力是“隐形杀手”

焦虑、失眠、吵架等情绪压力竟会让血糖升高!研究证实,压力状态下,血糖值可能上浮10%-20%。

解决方案:如果情绪不稳定,可以在测血糖前做深呼吸(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然后再测。此外,前一晚应避免看刺激性影视或玩游戏。

专家总结

宋主任最后总结说,空腹血糖对于糖尿病友来说意义重大,一定要定期监测并控制好,如果糖尿病友血糖控制不佳,可到医院找专业的医护团队帮忙,确保血糖控制达标。

糖尿病、高血脂,看检验科如何帮你早发现、早预防!

#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两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幸运的是,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接下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邹国英将带大家深入探讨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早期检测手段,以及检验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检验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

一、糖尿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的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1.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常见的症状包括频尿、口渴、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疲劳感增加、伤口愈合缓慢、皮肤感染频繁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性。

2. 检验科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作用

检验科通过一系列血糖相关的检测项目,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风险。

空腹血糖测试:这是最常用的糖尿病筛查方法之一。在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后进行测试,正常范围为70-100mg/dL(或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4%-6%(或20-42mmol/mol),超出此范围可能意味着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是一种更全面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受试者需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在2小时后再次测量血糖水平。如果2小时血糖水平≥200mg/dL(或≥11.1mmol/L),则可能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

生活方式调整: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二、高血脂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高血脂,即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血脂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脂的常见症状

轻度高血脂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当高血脂较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因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2. 检验科在高血脂检测中的作用

检验科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帮助我们评估血脂状况。

总胆固醇:正常成人总胆固醇水平应低于200mg/dL(或5.2mmol/L)。

甘油三酯:正常成人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50mg/dL(或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理想水平应低于100mg/dL(或2.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理想水平应高于40mg/dL(或1.0mmol/L,男性)或50mg/dL(或1.3mmol/L,女性)。

3. 高血脂的预防策略

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增加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心血管健康,增加高血脂的风险。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及时了解血脂变化,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三、检验科在早发现、早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检验科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确的生化检测和数据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信息。

在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中,检验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定期的血糖、血脂检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糖尿病和高血脂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检验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健康信息和科学的预防策略。让我们珍惜健康,从定期检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检验科 彭煜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得了糖尿病,平时该怎么监测血糖?

得了糖尿病,平时该怎么测血糖?

哪个时间段测血糖比较好?

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比较好?

这是糖友们问的相对比较多的2个问题,那么今天把 2 个疑问统统解决掉吧~

问题一:哪个时间段测血糖比较好[1]?

理论上讲,包括 5 个重要时间段,分别是:三餐前测血糖、三餐后 2 小时测血糖、睡前测血糖、夜间 3 点测血糖,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严格要求这个时间段来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拿大家最常用的指尖血来举例,比如:

餐前血糖:适合平时血糖水平很高,或者有低血糖风险的糖友

(平时不吃药的情况下,<2.8mmol/L属于低血糖,平时长期用药的糖友,<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餐后 2 h:适合平时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值 4.4~7.0 mmol/L 范围内,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仍然高于 7% 的糖友,或者想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糖友也可以餐后 2 h 测一个血糖。

睡前:适合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尤其是晚餐前就注射胰岛素的糖友,最好在睡前监测血糖,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

夜间:适合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已接近达标,但是空腹血糖仍然很高的糖友最好在夜间加测血糖,或者怀疑有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夜间定时,加测血糖;

其他: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剧烈运动前后,都可以测一个血糖监测一下。

问题二: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比较好[1]?

很多糖友抱怨只要住院,都要每天扎好几次血糖,太疼了,于是出院后就很抵抗测血糖这件事,但其实,出院后大部分情况都不需要每天扎手指,不同的治疗方案,测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像注射胰岛素的糖友监测频率要高于口服药的糖友,又比如:

平时不用药,仅仅依靠饮食调整 运动来管理血糖的患者,可以定期测血糖,来检测运动或者饮食调整的结果,血糖高了,那就再调整各种方案,血糖正常,可继续维持;

平时吃口服降糖药,每周测 2~4 次的空腹血糖或者餐后 2 h 血糖就够了;

注射基础胰岛素的糖友: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注射预混胰岛素的糖友: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由于工作、出行等各种各位的原因,很多糖友都说无法做到每天定时定点监测多次血糖,那么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血糖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每周监测 1~2 次,可以选择在休息的那天,测空腹血 餐后 2 h,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对自己的血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方便医生做剂量的调整。如果平时血糖不达标,那就要保持高频率的监测了,不可以偷懒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科普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