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南方医院糖尿病足(南方医院糖尿病最厉害的专家是谁啊)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广东省糖尿病足专科联盟示范中心落户龙岗 为本地患者提供更便捷就医途径和更高水平诊疗服务

来源:读特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有多少?超1.4亿。

我国目前的糖尿病前期人数有多少?接近5亿。

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有多少?仅36.5%。

我国 50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

作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重点防控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当前我国的糖尿病控制状况却不容乐观,糖尿病足病患病率大幅升高,病情严重者占比亦升高,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科学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11月21日,“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揭牌,有利于促进糖尿病足病的分级诊疗,为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就医途径,推动糖尿病足病专科人才的培养,提高糖尿病足病防治的整体诊疗水平。

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揭牌仪式

2021年11月21日,“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揭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教授、糖尿病足病亚专科主任曹瑛教授,龙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绍娟,该院内分泌代谢中心执行主任张倩、中心主任陈玉华及深圳、珠海等地各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相关专家出席了当天的揭牌仪式。该中心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糖尿病足病的分级诊疗,为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就医途径,推动糖尿病足病专科人才的培养,提高糖尿病足病防治的整体诊疗水平。

示范中心的落地将有力推进健康深圳建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教授在揭牌仪式上指出,糖尿病足多学科合作是临床资源最大化的合作方式之一。龙岗区人民医院挂牌“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标志着糖尿病足规范化管理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区域性效果。也标志着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在大数据、医联体、医疗联盟的大背景下,向高水平医学高地迈进了一大步。

据悉,龙岗区人民医院是龙岗区首家系统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并发症一站式筛查模式的医院,示范中心落户该院后,将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该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建的内分泌代谢中心此前开展了大量的糖尿病足相关工作,并组建了MDT多学科团队。在足筛查、风险管理、相关处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其中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是龙岗区重点发展专技,也是区级重点发展和培养的学科,在深圳东部地区发挥了优秀的糖尿病足规范化管理示范作用。此次揭牌对于该院糖尿病足病的诊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借鉴南方医院糖尿病足专科团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对年轻医生进行多方面帮扶,开展糖尿病足技术相关培训,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深圳人民进行慢病并发症治疗服务。

糖尿病分级诊疗与信息化管理研讨班现场

当天揭牌仪式后,还举办了第二届“龙城论坛”暨糖尿病分级诊疗与信息化管理研讨班,该研讨班由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师分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共建内分泌代谢病中心联手组织。受疫情影响,研讨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专家们坐而论道,“营养丰富”的知识高效密集输出,短短一天时间内,进行了十多场演讲,谈论了糖尿病方面的诸多问题。从糖尿病智慧云管理平台到基层糖尿病管理的家庭医生团队转型,从糖尿病足的诊治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解读,研讨的话题有管理层面的,有学术层面的,有思考,有探讨,有碰撞,有分享。

薛耀明教授带来《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

龙岗区人民院党委书记王绍娟介绍龙岗区糖尿病智慧云管理平台项目

其中,龙岗区人民院党委书记王绍娟作了题为《龙岗区糖尿病智慧云管理平台项目介绍》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医院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带来了《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的精彩讲座,详细讲述了目前糖尿病的管理挑战、模式的实践、规划及展望。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贾黎静教授的《基层糖尿病管理的家庭医生团队转型模式的探索》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工作思路,北大深圳医院张帆主任则带来了深圳本土企业创新研发的新药利好消息;陈玉华主任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解读》,发表了对我国最新糖尿病指南的独到见解。此外,南方医院曹瑛教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深圳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阎德文教授的《糖尿病防治联盟项目介绍》,中大八院陆泽元教授的《医防融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筛查》等,均获得线上线下热烈反响。

曹瑛教授讲授糖尿病足领域新进展

研讨班结束后,专家及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信息量足,受益匪浅,意犹未尽,都期待疫情之后线下能有更多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指出,糖尿病防治行动的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在深圳东部的落地,以及第二届“龙城论坛”暨糖尿病分级诊疗与信息化管理研讨班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进健康深圳建设在这一目标上夯实基础,促使基层慢病管理水平更进一步。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李艳 庄苏瑜 夏哲璇)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足是什么病?医生:你需要了解的防治方法,都在这里

一位来自湖北仙桃的刘先生,年龄才34岁,脚部受损特别严重,我们之前担心是气性坏疽,医院组织对这个患者进行会诊,后来确诊是糖尿病足!好多患者和家属看见这个患者都感叹,糖尿病足为什么这么严重?

一、糖尿病足的严重性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足部的问题,目前糖尿病足的截肢几率是很高的,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糖尿病造成的体内高血糖环境,会引起末梢神经感觉异常与迟钝,糖尿病人会出现伤口而不自知,同时神经病变也会使患者出现皮肤干燥与瘙痒症状,若再加上糖尿病周边血管异常,将导致血液循环不佳,伤口不易愈合。一旦足部伤口久不愈合,就会增添感染风险,糖尿病人如不谨慎控制血糖与皮肤保养,伤口会持续溃疡、溃烂,最终引发败血症而需要截肢。

二、引起糖尿病足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足是多个成因所造成,最根本的两个原因是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经病变周边血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特征:脚渐渐没有感觉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会伤害到患者的神经系统,引起全面性的外周神经伤害。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感觉神经异常,会使肢体末梢的脚趾、手指出现感觉迟钝的问题,未来这些地方若有伤口流血或皮肤溃烂,患者不易察觉,也容易出现严重的感染问题。自主神经异常则会让皮肤出汗量减少,皮肤过度干燥时容易龟裂产生伤口。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运动神经异常则会影响足部肌肉运动,受力不良也容易让足部变形,更容易产生运动伤害而造成皮肤的损伤。高血糖会持续对神经造成伤害,会让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放电情况,常出现是触电感、针刺痛感、灼热感和异痛感等,常发生在夜晚、严冷和酷热的环境时,糖尿病人常常会由脚逐渐蔓延到手。

糖尿病周边血管病变的特征: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的高血糖环境会容易让小动脉出现粥状硬化的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血管分叉处,好发于小腿等处的血管,影响腿部末梢的血液循环,会让伤口愈合减慢,更容易出现皮肤溃疡。

三、其他影响糖尿病足的因素

糖尿病皮肤溃疡:不易愈合的皮肤伤口

高血糖环境本身也会延迟伤口的愈合,所以患者会较正常人更容易出现皮肤溃疡(长久不愈的伤口)。如果再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周边血管病变,将使皮肤溃疡更容易集中发生在足部,导致糖尿病足。伤口常是由鞋具摩擦、跌倒或修指甲引起的外伤、脚气引起的感染所造成。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另外一种问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到患者肌肉施力,使足部受力不均,可能会导致足部变形或出现厚茧,而更容易出现皮肤溃疡的伤口。

感染问题:伤口恶臭化脓

皮肤发生溃疡以后,长久不愈合的伤口容易孳生细菌,同时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皮肤屏障也较正常人为差,若出现感染问题时,会比正常人会更难处理与治疗,伤口通常会出现恶臭,并有明显的化脓、流血的问题,此时需要积极治疗,避免将来有截肢的风险。

骨髓炎:伤到见骨,可能要考虑截肢

伤口深部组织的感染,有时会持续向下侵入骨头而引起骨髓炎,专业医师可用探针接触到骨头,严重时甚至肉眼就可以看见骨头,此时需要积极治疗,医师应会以尽量维持患者的行走能力为优先考量;有时候必须考虑动手术切除严重感染的区域,以保住剩余的健康肢体。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糖尿病有一种罕见的神经伤害称为夏科氏骨关节病变(Charcot arthropathy),初期症状出会出现香肠趾(脚趾外观红肿、变形),即使没感染也会伤害肌肉与关节,也有可能会引起骨髓炎。

四、糖尿病足病患会有哪些症状呢?

糖尿病足在一开始很容易被忽视,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所造成的感觉神经异常,而让痛觉无法传递,如果糖尿病患者已出现痛感迟钝症状时,平时就要多留心自身身体状况。为了预防或早期筛检出糖尿病足,患者有以下症状时就要留心注意,建议进一步就医检查:

  • 皮肤容易干裂、瘙痒,尤其在脚跟周围
  • 脚部出现鸡眼或许多的老茧(胼胝)
  • 不寻常或持续性的脚臭问题
  • 有感染脚气,甚至出现灰指甲的相关问题
  • 脚部有反复性冻甲(又称嵌甲,趾甲插入肉中,严重会引起甲沟炎)的问题
  • 脚部皮肤出现异常的颜色、发热与胀痛
  • 脚趾外观出现变形
  • 脚部出现开放性伤口(可称溃疡,也就是不会愈合的伤口)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若出现糖尿病足时,多半已从皮肤溃烂发展成皮肤开始出现坏疽(皮肤坏死组织),患者若同时有脚部关节变形问题,这种皮肤溃疡可能形成穿通性的溃疡,伤口沿着一条窄长的隧道深入关节处,常会恶化成需要截肢。如无法控制有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症状,例如败血症。

五、糖尿病足要如何治疗呢?

按时服用糖尿病药物,稳定控制血糖。减少足部伤口受到压力,可以使用舒适的鞋或使用足部辅具。处理感染伤口,可针对感染菌种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

  • 清创手术:借由移除坏死的组织,避免细菌滋生与伤口恶化。选择适当湿度的敷料,避免骨骼、肌腱暴露在外而干燥坏死,有助于伤口愈合。
  • 肌肤重建手术:术式也有称为游离皮瓣手术,可针对坏死的皮肤,移植其他区域的正常的皮肤肌肉,让该处皮肤仍有正常的保护功能。若身体状况不佳(如:中风、严重的心脏病、洗肾族群)的病人手术风险较高,需由专业医师审慎评估。
  • 足部相关外科手术:透过外科手术去修复变形的足部,改善足部不正常的受力,降低出现皮肤溃疡的机率。另外,若是血管阻塞因素引起,可透过血管腔内手术、血管绕道手术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 截肢手术:感染面积庞大,血管堵塞严重,感染恶化到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放弃感染严重的部位保全健康的肢体。需要注意的是医师会尽可能保住患者行走的能力,让患者未来有较好的生活品质。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六、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足的预防的根本方法:

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三餐时间固定,避免血糖高低起伏过大。规律测量血糖,纪录饭前/饭后的血糖值,掌握自身血糖状况。

定期检查足部状况,避免伤口恶化成皮肤溃疡。每天使用温和的肥皂在温水中洗脚,不要泡在温度过高的热水太久。

若没有出现感觉神经异常、足部其他异常,只需要每年安排医师定期足部检查。若出现感觉神经异常,每半年内最好追踪一次;若出现糖尿病周边动脉疾病时,最好每三个月追踪一次;已出现足部溃疡或截肢病史时,每个月需追踪一次。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 疾病 手术

最后提醒:糖尿病人需要定时检查脚部是否有伤口、水泡、皮肤红肿、皮肤出现异常的颜色、老茧、鸡眼、灰趾甲、嵌甲、异常的脚臭等足部异常症状,一发现建议赶快就医并妥善照护。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我的养生日记##清风计划# #健康早班车# #关注糖尿病# #健康真相馆#

糖尿病足一定要截肢?79岁老人通过新技术实现保肢治疗

糖尿病足恶化后一定要截肢吗?近日,79岁的陈大叔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了“骨膜牵张微创技术配合骨水泥填塞技术(masquelet诱导膜技术) VSD负压吸引联合技术”治疗,最终成功保住了大部分的脚掌。

患糖尿病、下肢脉管炎多年 大叔足部濒临坏死

79岁的陈大叔来自广东清远,患糖尿病及下肢脉管炎多年。近大半年,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左脚出现反复红肿和伤口渗液,疼痛难忍。

他在当地医院治疗后伤口一直不能愈合,逐渐出现大部分足趾坏死、足部溃烂发黑的情况,足部体温因缺血无法测出,甚至连骨头都清晰可见。

术前,陈大叔的足部因缺血导致体温都无法测出。通讯员供图

转辗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最终都得到这样的答案:下肢截肢。

为了保住陈大叔的脚,家属经朋友推荐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徐楚江。

用新技术进行保肢治疗

为什么许多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截肢?“动脉闭塞和严重糖尿病足引起溃疡、感染威胁极大,足部的感染会随着血流导致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威胁生命”,徐楚江解释,“一旦感染无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因此许多医院都会给予截肢的建议,但截肢死亡率也高达22%。”

家属对陈大叔的情况十分担忧,“听到都怕了,大半年住了四次院,年轻人都顶不住,更别说80岁的老人家了。”

考虑到病人年纪大,病情严重,徐楚江决定使用最新的“骨膜牵张技术配合骨水泥填塞技术(masquelet诱导膜技术) VSD负压吸引联合技术”,为陈大叔进行保肢治疗。

骨膜牵张术后,侧脚循环建立。通讯员供图

三周后 成功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恢复血运

徐楚江考虑到患者脚趾部分已经缺血坏死,为了尽最大可能保住患者的脚掌,首先截掉患者已坏死的脚趾部分,填塞骨水泥保住剩余的皮肤,再使用骨膜牵张术逐步植入特殊器械,“就像树一样,没有营养供给就会坏死。坏死后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闭塞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名患者足的前后侧血管就出现了严重闭塞,逐渐出现坏死。”

三周后,成功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恢复血运,避免了足部进一步坏死,保肢成功。

术后,陈大叔足部已成功测出体温。通讯员供图

目前,陈大叔已经出院,能自己步行。

医生:希望新技术让更多下肢动脉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受益

骨膜牵张微创技术是什么?徐楚江介绍,骨膜牵张技术源自俄罗斯医学专家 Ilizarov 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理论。在张力-应力法则作用下,组织再生能力被激活、加强,通过给予一定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会同步生长。可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改善足趾冰凉、静息痛、溃疡坏死等因糖尿病、脉管炎导致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促进足部溃疡愈合、避免截肢,降低糖尿病足整体风险。

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引起的皮肤溃疡、皮温下降、怕冷、疼痛、麻木,是困扰肢体缺血患者的顽疾,而且致残率、截肢率高,治疗时间长、困难大、花费高。应用微创骨膜牵张术创伤小,术后牵张的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影响患者活动,可诱导患肢微血管再生,可以有效解决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难题。

徐楚江介绍骨膜牵张微创技术。通讯员供图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积累了大量骨膜牵张微创技术的治疗经验,改变了多名患者的截肢命运。希望随着这项技术的顺利开展与应用,能让更多下肢动脉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从中受益,摆脱疾病导致截肢的难题”,徐楚江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张诚斌 朱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