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数孕妇妊娠糖尿病(孕期基数是什么意思)
“大大皮”变“糖友”?这份孕期体重管理攻略,请查收→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身边有不少“大大皮”有困惑:好好怀个孕,怎么就莫名变成“糖友”了?其实,她们当中多数并非基础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大多是“体重”惹的祸。要知道,孕期体重管理对于每一位孕妈妈尤为重要。记者今天特邀请“上海大摇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送上孕期体重管理攻略,快来看看吧。
一妇婴开设糖尿病日间病房
多位孕妇只因“胖”字而来
上午9点,在一妇婴东院住院部7楼,记者看到在“糖尿病日间病房健康宣教室”内,10余名孕妇及家属正在接受健康宣教。什么是糖尿病合并妊娠?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孕期该如何控好血糖、做好体重管理?……现场,医务人员面向血糖异常的孕妇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进行运动指导。这些孕妇中多数并非基础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大多是“体重”惹的祸。
“我26周时过来做糖耐检测,发现血糖偏高到9.1mmol/L、空腹4.2mmol/L,餐后1小时9.1mmol/L、两小时还是9.11mmol/L。”孕妇佳佳在丈夫的陪同下一起认真听课,佳佳丈夫笑着说:“今天上完课我才发现,不光是家里的老人、包括我自己,对孕妇营养和饮食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据悉,体重管理欠佳的孕妇,多受饮食习惯的影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7B病区护士长刘怡告诉记者:“来这里的不少孕妇及其家庭对孕期营养概念存在误区。比如,市面上一些坚果类产品企业,提倡孕妈妈每天吃25g坚果;而我们的专业意见是:每天坚果含量在10g左右,一周不超过50g。”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7月一妇婴开设糖尿病日间病房以来,床位需求一直饱和,因为体重管理一直是不少孕产妇的困惑。“宣教过程中,我们会给孕妇模拟日常一整天的饮食管理,包括吃什么、怎么吃、如何监测血糖、如何运动等。有了基本认知,孕妇出院回家后就可以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科内分泌主任杜巧玲介绍。
妊娠期“长胖”多少合适?
孕期增重有规律
Q1:妊娠期“长胖”多少比较合适?
孕前体型偏瘦,怀孕期间体重增长15kg之内;如果中等体形体重增长10kg左右;如果体型偏胖,体重增长要小于5kg。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在对怀孕的认知有了很多改变,怀孕以后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孕妇不是长得越胖越好,胎儿不是越大越好。孕期如果体重长得过快或者增长过多,会引发各种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这些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不仅对孕妇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孕期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哪怕在怀孕前体型偏瘦的女性也需要控制体重。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均匀的,一般在头3个月之内体重的增长不是很明显,3个月之后体重就会发生变化,每周大概会增加0.45kg,一般在怀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以每周0.5kg的速度增长体重。
Q2:孕妇肥胖对孕妈妈会造成什么影响?
1.营养过剩,巨大儿发生率也增加。由于盆腔脂肪堆积,使盆腔可利用空间缩小,这样就会增加难产机会。另外还增加了手术或接产的操作难度,以及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的概率。
2.孕期过于肥胖的准妈妈将面临妊娠高血压风险,并且提高其它妊娠并发症的几率,这些疾病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非常大。
3.肥胖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因肥胖易发生头盆不称、产程延长,胎儿偏大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易致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4.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升高等风险。统计表明,肥胖孕妇的流产率为8.7%,而体重正常的孕妇流产率为2.1%
Q3:胖妈会对宝宝造成什么影响?
1.体重超重的孕妇生出来的孩子,智力要比体重正常的孕妇生出来的孩子要低,更容易生出患多动症的孩子。
2.先天性异常及缺陷:包括胎儿神经管缺陷、无脑症、脊柱裂、心血管异常、唇颚裂、肛门直肠闭锁、水脑症、肢体异常等风险都提高。
3.据相关实验表明,孕期的高脂饮食很有可能会使宝宝过度肥胖,进而产生抑郁心理,而且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智力发育。
4.过于肥胖的孕妇通常会营养过剩,而这易致血糖增高。胎儿长期处于宫内高血糖状态,母体胰岛素无法通过胎盘,可导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了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Q4:“胖”会遗传吗?
有证据表明,妊娠期肥胖会对胎儿产生一些远期影响,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肥胖女性的代谢紊乱,导致了胎儿体内脂肪的蓄积,新生儿代谢的紊乱,会引起子代在青春期、幼儿期发病,甚至导致子代的一些神经系统问题。
同时也会提高子代的一些成年性疾病,比如:II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行为异常以及哮喘等的发生率。甚至现在有报道认为肥胖、妊娠期肥胖的女性所生育的胎儿,新生儿发生代谢性疾病的概率会直接遗传给子二代。
妊娠期肥胖的女性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是下降的,在中途停止母乳喂养的发生率是很高的,会导致新生儿免疫力下降,也会间接导致子代肥胖的发生。
孕期增重有科学讲究
一妇婴关爱母婴健康
专家表示,孕周期增重并非均匀发展,同样有科学讲究。杜巧玲医生介绍说:“每个孕妇个体要分别对待。最简单的参考方法:对于偏瘦或正常体重的,孕中晚期建议每周增加0.45kg左右,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孕中晚期建议每周增加0.25kg左右。另要提醒的是,孕早期不建议过多增加体重。多数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因为早期体重增加过多。”
对于产后如何恢复体重这个问题,专家同样给出建议:“随着胎儿胎盘等排出体外,体重基本下来有5公斤左右,剩下的增重部分需要逐渐来恢复。产褥期过后可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盆底肌修复、腹部肌肉修复等,建议3个月以后,再进行一些较为剧烈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逐步恢复体重。”
记者了解到,一妇婴在多年前便针对孕产妇体重进行管理,在医院学科建设方面,对产科的母体医学按照专病进行划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表示:“孕妇体重管理不难,难在孕妇自己的科学意识以及家庭成员的配合。而对于比较困难的案例,我们特别开设糖尿病日间病房,并设置了相应的场所和设备,手把手帮助他们管理体重。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很好地应对三孩政策的放开,为老百姓带去更贴心、更周到的服务,保障母婴安全。”
责任编辑 倪莉琪
来源 浦东发布
协和医生说 | 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如何平稳度过孕晚期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准妈妈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焦虑、担忧随之而来。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别慌,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就来跟您聊一聊,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孕晚期该如何度过?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2.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1项及以上标准即可诊断:
①空腹血糖5.1~6.9mmol/L;
②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8.5~11.0mmol/L。
3.哪些孕妇是高危人群?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BMI>28、年龄>35岁、不良孕产史、多囊卵巢综合都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4.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妇及宝宝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孕妇子痫前期、高血压、终身糖尿病;宝宝早产、肩难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先天畸形等。
5.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方面:主食每日定量4~6两,类似每餐一个拳头的大小。粗细搭配,以全谷类玉米、大麦、燕麦、黑米、高粱等代替精白米、精白面。
餐餐进食蔬菜,每日总量在500克左右,约为两手并一起,一捧的量。
鱼禽瘦肉类,每餐进食一个巴掌大小的量,每天一袋奶、一个鸡蛋满足蛋白质摄入的需要。
避免进食鸡皮、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脂肪的食物。限制火腿、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
水果放在两餐之间食用,食量为一个拳头大小。对于升糖指数偏高(GI≥55)的水果,要少量或不吃。
坚果当作零食,适量食用。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建议每天油量不超过30克,即一个拇指尖的大小;盐不超过6克,同时要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的摄入。
烹调方法以蒸、拌为主,煎炸会导致摄入脂肪增多,升高血糖。土豆、山药、藕、芋头等根茎植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应当作一般蔬菜随意进食。推荐饮用白开水,不建议饮用浓茶和咖啡。
运动管理: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达到浑身发热、微微出汗的运动量为好。餐后先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再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
血糖监测:以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达到空腹、餐前或睡前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文字/国疗综合二病房 任庆宇 刘丹
审核/临床营养科 陈伟
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来源:齐鲁晚报】
郭蕊 通讯员 申丽 济南报道
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悦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悄然威胁着母婴健康。据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贾二霞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与孕前已存在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这一疾病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及羊水过多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巨大胎儿、难产、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胎儿而言,它可能引发早产、胎儿窘迫、生长受限甚至畸形。新生儿则可能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糖的挑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
贾二霞指出,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妊娠期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遗传与环境因素、孕期肾脏功能改变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个方面相关。
在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具有胰岛素拮抗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引发血糖水平升高。若胰岛β细胞的代偿能力不足以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增加,则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此外,家族糖尿病史、孕妇年龄较大、孕前体重过高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等,也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贾二霞表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一般通过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推荐在妊娠24周至28周进行筛查。若检测结果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症风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孕妇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议每日五到六餐,加餐不加量,以防止血糖波动。孕妇还应在餐后进行30分钟的低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瑜伽等),每周3至4次,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
贾二霞强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孕期。产后血糖控制不当,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产后复查至关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4至12周内进行75克OGTT,以明确胰岛功能。如果产后空腹血糖持续≥7.0mmol/L,应视为产后糖尿病(PGDM),要根据内分泌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对于曾经有糖尿病前期的孕妇,再次怀孕时需特别关注,避免发展为2型糖尿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