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男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男性糖尿病早期征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8个早期信号,此类人群高危!速自查

早上奶茶、中午火锅、晚上宵夜

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生活作息

多重社会因素带来“甜蜜负担”

慢性疾病“盯”上年轻人!

目前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

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

患病总人数超过1.41亿人

患病率高达10.6%

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5%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糖尿病发病正年轻化!

糖尿病年轻化加剧,甚至儿童也不能幸免。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8至2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0%

30至39岁为6.5%

40至49岁则高达11.1%

我国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

2型糖尿病发病率每年增高26.6%

没有患上糖尿病

并不意味着就绝对安全

更多的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数据统计

大约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前期

小医提示

糖尿病不仅引发血糖升高,更容易引发并发症,损害心血管、肾脏、神经等,导致四肢麻木或疼痛,严重时可致足部溃疡甚至截肢,并可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筛查,防患于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如何预防糖尿病?

1

合理膳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高纤维食物能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规律进食。

2

积极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3

规律作息

戒烟限酒,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按时吃早餐,多喝水,劳逸结合等。

4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重要危险因素。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kg/㎡之间,同时避免腹型肥胖,男性腰围要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要小于85厘米。

5

定期检查

早期筛查,提前预防。每年体检,就像是定期排雷,能尽早发现异常,积极应对。

03

警惕糖尿病早期八大信号!

一旦确诊糖尿病后

人生是否就是灰色?

其实,不需要过度恐慌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

必要的药物以及持续的血糖监测

你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它和谐共处!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糖尿病早期八大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仅有30%糖尿病患者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这7个早期症状,每个人都要知道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它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有4.25亿,全球20~79岁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8.4%,男性患病率约为9.1%。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有1.144亿,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仅有30~40%,即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在今天,春雨君想和大家盘一下关于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它:

除了常见的三多一少,糖尿病还有哪些症状

关注春雨君的朋友,应该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很熟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如果出现了以下 7 个症状,要小心了哦: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食量变大;

牙齿松动或者容易出现牙疼;

体力下降;

男性的性功能障碍;

视力减退或者视物模糊;

皮肤瘙痒;

糖尿病的预防

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做好预防。

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其次是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对于50岁以上的朋友,建议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及空腹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

真糖尿病 VS 假糖尿病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不存在所谓的“假性糖尿病”。网络上所谓的“假性糖尿病”多是指继发性糖尿病,即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如服用激素或患有生长激素瘤等导致的血糖升高,在停用激素或切除生长激素瘤后,血糖即可降低。

按照这个说法,那所谓的真糖尿病,就是指我们常说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了。

继发性糖尿病患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一方面,使用激素等情况同样会加速损伤胰岛细胞 ;

  • 另一方面,这种继发性糖尿病往往诊断偏晚。

因此,在去除继发因素后,血糖虽会比之前有所降低,但大多数依然还是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上的,且此类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坚持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和延缓发病。

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先上答案:首先需要明确糖尿病是不可以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血糖在不用药情况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p.s.如果您在某些地方看到宣传“糖尿病”可以治愈,一定要赶快划走!不管它说什么,摆出多少“真实案例”,都是在骗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你究竟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这对后续的治疗与缓解至关重要:

1型糖尿病 VS 2型糖尿病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词条截图

1型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必须终生依靠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

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一般用于血糖难以得到满意控制和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预:规律的饮食、运动习惯,有助于血糖控制平稳。

2型糖尿病

对于已经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一些手段可使其达到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就可获得血糖控制的状态。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达到缓解,前提是胰岛细胞并未凋亡,而是处于一种“休眠 状态”。部分2型糖尿病在尚未达到确诊的阶段,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等措施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

手 术

代谢手术,适用于年龄在18~60岁,一般状况较好,经生活方式干预和各种药物治疗血糖难以控制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或伴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前看来,对于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是个福音。从效果来看,进行胃肠手术后 5 年内不使用药物控制的比例最高。需要注意的是,术后仍需服从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调整。

减 重

对于肥胖患者采取生活方式管理减肥同样也可达到缓解的目的,只不过首先需要树立长期管理的观念。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减肥,一般是通过饮食 运动进行联合调整。由于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建议患者规律就诊,及时获取医生/营养师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总体上来说,需采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方案。

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以下人群不适用于运动方式减重治疗:

  • 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

  • 收缩压大于180mmHg的患者;

  • 血糖过高,大于14mmol/L患者;

  • 严重心脏病患者;

  • 脑供血不足患者;

  • 肾脏病并发症患者;

  • 急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由此可见,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即通过饮食 运动合理控制。

但对于很多糖友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控制好血糖,不是吃药就可以,综合管理很重要。

春雨医生30天糖尿病个体化科学管理,可以帮助你个体化评估血糖不稳的“元凶”、1v1指导每天用药、饮食、运动、睡眠等。

打好30天的基础,对后续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

让知名三甲医院内分泌专家团、高级健康管理师、高级公共营养师共同守护您的健康。

编辑:春雨君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1] 王辰、王建安等.内科学,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告诫:最开始患糖尿病时,身体大多会有这几种异常,很多人不重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上起床时突然觉得口渴,或是无缘无故地感到极度疲倦,甚至频繁跑厕所,可是这些症状并不明显,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事实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常常很隐匿,甚至有些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患病,可一旦忽视了这些初期信号,病情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身为一名医生,我目睹诸多患者因缺乏对早期细微异常的警惕,懵懵懂懂间,让病情悄然恶化,错失了挽回事态的黄金时段。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有些人可能会经历这些变化,而有些人却根本不在意,直到病情加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糖尿病在初期往往会有哪些身体异常,为什么很多人会忽视这些问题,这种忽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口渴

说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口渴这个现象几乎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的,可是你知道吗,口渴并不只是因为天气干燥或者喝水少,而是可能因为血糖升高,导致体内的水分流失。

一旦患者的血糖攀升至特定高度,人体就宛如一台启动了自我调节机制的精密仪器,会主动驱使多余的糖分跟随尿液排出体外,随之大量水分丧失,从而引发口渴与尿频。

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救机制”,然而,许多人常常忽视口渴这一表现,只当作普通干渴,全然未将其与糖尿病联系起来。

有一位患者,年纪不算大,刚开始她只是觉得晚上睡觉时总是口渴得很厉害,起夜次数也增多了,她本以为这就是天气干燥或者是自己喝水不够,几乎没有去医院检查过。

直到半年后,体重不明原因地开始急剧下降,体力也逐渐跟不上,她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当时她的血糖已经很高,医生告诉她,如果能早点注意到这些症状,可能早期就能进行干预,避免目前这样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早期糖尿病的“口渴”症状,可能是无声的警报,但很多人习惯了忽略,直到身体发出更多的信号才后悔莫及。

疲劳感

有时候,人们把糖尿病引起的疲劳感误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节奏快所致,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倦怠,体力和精力的持续下降,而这并非简单的疲劳。

高血糖状态下,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导致细胞饥饿,尽管血液中糖分很多,但细胞却得不到应有的“营养”,长时间下去,人会觉得非常疲倦,精力难以集中。

有一位患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她的疲劳感很长时间里都被她归咎为工作压力大,直到有一天,她在值班时突然感到非常无力,甚至站立都有些吃力,才去做了检查。

检验结果清晰地显示,她体内的血糖含量已偏离正轨,稳稳越过了正常标准线,正处在糖尿病悄然滋生的早期时段,需引起重视并加以干预。

医生告诉她,糖尿病初期的疲劳症状往往会被忽视,因为我们总觉得忙碌就会累,殊不知血糖过高时,身体内的细胞就像是“被饿死”的机器,没法正常工作。

糖尿病初期的疲劳感不一定是“一觉睡醒就能恢复”的那种,它可能表现得越来越“隐蔽”。

你会觉得,自己只是缺少休息,但其实根本不是单纯的“累”,而是身体的一种信号,提醒你可能已经超出了健康的边界。

频繁上厕所

糖尿病患者常面临尿频、尿多问题,在患病初期,众多患者就像置身迷雾之中,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些看似平常的身体反应,实则是来自身体的紧急呼喊。

血糖升高时,身体会经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这些过量糖分将带走诸多水分,进而导致尿频,若突然发觉自己近期总有尿意,夜间也需起夜如厕,那就务必要格外留意了。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工作繁忙,经常白天不在家,最近他开始注意到自己总是频繁跑厕所,晚上甚至得起来上两三次,睡眠质量差得不行。

因为觉得自己工作太累,也没把这个当回事,直到体检时,医生提醒他血糖偏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当时,他的体重已经有些轻微下降,合并了慢性疲劳症状。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多尿、频繁上厕所,并不是单纯的生活习惯问题,而是糖尿病的一种早期症状,可惜他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错失了控制病情的黄金期。

伤口不好愈合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小伤口或划痕有时候愈合得特别慢?

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经常受伤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时,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早期信号。

当人体血糖处于过高状态时,血液里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会受到阻碍,使得血液循环受阻,无法顺畅流动,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随之逐步减弱,最终致使伤口愈合的进程变得迟缓。

有一位患者,他自己对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了解不多,一天,他在公园里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上的伤口看起来并不严重,可是伤口周围的皮肤却一直发红,甚至开始渗出液体。

尽管他采取了常规的消毒措施,但伤口依然没有愈合,几个月后,他的伤口依然没有完全愈合,他才意识到可能是健康出了问题,最终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医生告知他,一旦患上糖尿病,人体的免疫系统大概率会受到抑制,伤口愈合起来速度会减慢许多,而这恰恰是糖尿病初始阶段经常出现的典型现象。

对于那些体内血糖长期升高的患者,伤口愈合慢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人却因为觉得“年龄大了”或“皮肤差”而忽略了这个警告。

这些早期的身体信号或许微弱、朦胧,有时易被忽视,然而,若我们掉以轻心,糖尿病就可能悄然发展,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影响血糖的疾病,它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你注意到这些看似平常的身体变化时,不妨尽早去医院检查一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健康的主动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最开始患糖尿病时,身体的异常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