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105是糖尿病吗(血糖105mg/dl高吗)
这类人,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高危人群阶段、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糖尿病。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糖尿病前期”阶段的自我健康管理。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阶段。此阶段人群虽然不算患有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症状,但提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甚至不少人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病变,如果不加干预,很可能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病情发展往往还是可逆的,所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方法早期积极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变,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首选及基础,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 合理饮食,避免“越吃越坏”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异常波动与“多吃”有很大关系。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与“脾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说道:“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津液,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过量饮食超出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从而导致糖尿病前期,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食量、限制热量及脂肪的摄入,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少吃动物内脏、蛋黄及甜品,远离油炸食物。平时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保证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在30g以上。建议遵循以下的饮食搭配原则:
(1)以谷类食物为主
(2)低盐、低糖、低脂肪
(3)辅以高膳食纤维
(4)多样化膳食模式
(5)少佐料,多清煮、清炒(少油)
2. 控制体重,提前预警
肥胖可以作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预警。肥胖是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可逆转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降低7%或更多,如能达到标准体重更好。有资料显示,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以上。
标准体重简化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减轻体重,还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3. 科学运动,降糖减脂
长期、规律、适度地进行有氧运动,能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控制体重的目的。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运动项目,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每天晚餐1小时后运动更有效。体弱者开始阶段快步走即可,循序渐进,需注意运动后不要再加餐。
运动强度要合适,运动量太小,起不到作用;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使血糖升高,因为剧烈的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得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释放出儿茶酚胺等,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导致了血糖的快速升高。
4.中西结合,正确用药
目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同时,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前期,中医辨证常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燥热炽盛、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脾胃壅滞证、痰瘀互结证等,虚证多为脾虚湿盛证、气阴两虚证等。
临床上可用作糖尿病前期干预有效果的西药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常用中药材有黄芪、人参、麦冬、地黄、丹参、山药等;中成药则有金芪降糖片、降糖消脂胶囊等。在选择使用何种药物干预时,应综合考虑,遵从医嘱。
综上所述,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阻断糖尿病发展的最佳手段。糖尿病前期人群应重视自身病情,根据医师建议,及早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控制逆转病情。切忌放任不管,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
内容整理: 朱玲逸 胡润萍 陈燊 阮艳玲
本文作者:张振宇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基层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药研究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慢性、难治性疾病)、高血压、 脑梗塞、脑出血、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放射性肺炎、肥胖、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带状疱疹等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要避开这些食物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一些常见的食物,没患慢病之前,大家经常吃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患了慢病后,则要注意,如果吃错了,可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1. 冠心病患者慎吃阿胶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贺晓楠202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根据心脏病类型不同,有些患者是可以适当吃阿胶的,比如贫血的病人。但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不建议。
阿胶的功效主要是滋阴补血,能刺激人体机体的造血机能,使血流心率增快,而这些现象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冠心病的病理过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增高后,沉积在动脉管壁,造成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如果冠心病患者服用过多阿胶可能会引起胸闷,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的发生,还可能出现心血管异常扩张等。
另外阿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或者血糖升高,服用阿胶,特别是吃得太多,可能会加重病情,也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心脏不好的患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温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2. 高血糖患者少吃红枣、马铃薯、薏仁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 有3种易升血糖的食物容易被高血糖患者忽略。
红枣:大家千万别小看了红枣,升糖指数达到105,相当于直接吃糖。
马铃薯: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在转化为脂肪之前会被糖化,从而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分泌有关,适当的葡萄糖可以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葡萄糖如果过量 则会影响到血糖值。此外,马铃薯的升糖指数在82~87,制作方法不同,升糖的指数也会存在不同。
薏仁:适当地吃一点薏仁可以健脾祛湿、清热消肿等等,但是对于血糖较高的人却不适合经 常吃薏仁。主要是薏仁升糖指数较高。正常熬煮的薏仁升糖指数在 80.7,高压熬煮的薏仁升糖指数在88.3,焙烤的薏仁升糖指数则能达到128.2。
3. 高血压患者注意药物和水果影响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侯晓平202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有些高血压患者服 用的药物,可能会和某些水果发生“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有些高血压患者有了脏器损害,比如肾功能减退,吃水果也会有影响;还有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吃水果也要注意。
像降压药里的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等,降胆固醇的三个“他汀”药洛伐他汀、辛 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会和西柚(葡萄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代谢,增强药物的作用。吃“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保钾利尿的降压药螺内酯,在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柑橘、香蕉等高钾水果的摄入,因为这些药物都有储钾作用;而肾功能减退时,肾脏排钾会有障碍,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血钾升高,再吃含钾高的水果就要注意。
更多健康新闻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更多精彩文章:
一天半接诊7例心梗!医生:他们都有这几个共同特点!
上海男大学生向女同学杯中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是什么?
香港连续7年人均预期寿命世界第一!值得学习!
若发现有这9个“异常”,当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本文源自:2022-07-29 健康时报《有些病要避开这些食物》(人民日报健康号@安贞贺医 生讲科普、人民日报健康号@消化内科 支医生、人民日报健康号@心血管内 科侯晓平)
本文编辑:任璇 韦川南 审稿主任:杨小明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人要重点关注这12个指标
许多糖尿病朋友不理解,明明是调整血糖,为什么医生还要让做那么多检查。这是因为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绝不是单纯由血糖一项引起的,糖尿病人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很多,尤其是下面的十二项。
一、血糖
血糖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等指标,只有把这些指标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来讲,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1小时血糖要控制在11.1mmol/L以内;餐后2小时血糖要控制在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7%以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要控制到70%以内。
二、血压
约三分之一的高血压病人合并糖尿病,约一半的糖尿病人合并高血压。可见糖尿病和高血压关联度极高。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促发因素,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存在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会大大增加。
糖尿病人每次到医院就诊都应该测量血压,建议血压的控制目标是小于130/80mmHg。
三、血脂
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级别甚至要超过血糖和血压。
糖尿病人每6-12个月要查一次血脂系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是在1.8mmol/L以下。
四、体重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管理体重是重要的一方面。理想体重的计算公式:身高-105。糖尿病人要力争保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减肥,消瘦者增肥。
糖尿病人要多关注自身体重还和选取降糖药有关。
五、肝功能
肝功能是一项基础检查,虽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因为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的代谢,因而糖尿病人每6-12个月应该查一次肝功能。
六、肾功能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肾功能比肝功能更重要。肾功能的检查项目至少应该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其核心是肾功能的持续损害。为了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友们每6-12个月要化验一次肾功能,如果已经出现异常,更要加大化验频率。
七、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目的也是为了检查肾功能的情况,不同的是,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尿液检查中就可发现尿蛋白。也就是说尿蛋白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糖尿病人必须把尿液检查当成一个常规检查去做。
八、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唯一检查方法。2型糖尿病人发病时就应该做首次眼底检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九、足部检查
足部检查一般糖友们自行就可完成,如果发现足部有伤口或破溃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就是长时间拖延出来的。
十、心电图
即使没有任何心前区不适的症状,也应把心电图当做一个常规检查去做。如果心前区疼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和无症状时心电图有明显区别,则更有临床意义。
十一、动脉彩超检查
动脉彩超检查主要包括颈部动脉和下肢动脉,可以查看是否有动脉硬化的“蛛丝马迹”。
十二、周围神经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除了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发现外,肌电图检查也很必要。
总结:控制糖尿病绝不是单纯控制血糖那么简单,必须要综合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