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眼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最好的医院排名)
糖尿病日久影响了眼睛,中医有治疗办法
■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名家经验。
1
余杨桂先生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论治
余杨桂先生认为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局部及全身辨证,早期以中药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发展,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后期以视网膜激光光凝配合中药内服,能有效促进视网膜病理产物的吸收。
同时认为,阴虚燥热,脾虚气弱,阴损及阳,目失所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虚气弱,因虚致瘀,目窍闭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则为其证候特点。
滋肾健脾化瘀方(药物组成:山茱萸、黄芪、蕤仁、三七、大黄、葛根、生地黄、乳香、山楂),是余杨桂多年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所得。
方中山茱萸、蕤仁、生地黄补肝肾、滋阴;黄芪、葛根益气健脾升阳;三七、乳香、大黄、山楂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之功,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气阴两虚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高黏状态,改善微循环,加速视网膜光凝术后患者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
2
孔嗣伯先生
辨证论治糖尿病眼病经验
孔嗣伯先生认为目为清窍,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目窍功能正常说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调和。
相对而言,目窍的任何病变,都是因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对眼病的辨证论治必须立足整体,不可只局限于眼科局部。
病案举例
某女,61岁。初诊:2006年7月4日。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2年余。
病史:近两年视力下降明显,视物模糊,如有物遮挡,晨起明显,秋季加重,双目干涩,有肿胀感,伴头晕目眩。
于外院检查双眼有轻度白内障,吸墨试验左眼:5mm,右眼:5mm,诊断为干眼症。予人工泪液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日益加重。
现纳少,乏力,入睡困难,二便尚可。舌绛,苔薄白,脉弦。
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6,左眼矫正视力:0.8。右眼前节晶状体皮质周边轻度混浊,余无异常。双眼底:视盘边清色可,C/D≈0.3,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
既往:1994年发现糖尿病,现服用格列喹酮,血糖控制稳定,余(-)。诊断:右眼轻度白内障、双眼干眼症。
治法:平肝益肾,和血明目。
处方:生石膏30g(先下),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5g(先下),蚕砂10g,白蒺藜15g,谷精草10g,木贼草10g,炒杜仲10g,焦山栀6g,首乌藤30g,荷叶10g,丹参10g,川芎5g,炒黄柏10g,密蒙花10g,琥珀3g(包先下),羚羊角粉1.2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06年7月25日复诊。服药后诸症好转,视物模糊改善,头晕目眩发作时间变短,头沉重感,汗出后好转,仍感乏力,纳可,大便可,舌绛苔薄白,脉弦。
处方: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5g(先下),琥珀3g(包先下),瓜蒌皮15g,川郁金10g,淮小麦30g,焦栀子6g,白蒺藜15g,合欢花10g,首乌藤30g,玫瑰花10g,旋覆花10g(包),生赭石10g,小青皮6g,焦神曲10g,桑寄生30g,生滑石15g,炒黄柏10g,生石膏30g(先下),羚羊角粉1.2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06年8月22日三诊。服药后病情平稳,偶有视物模糊、头晕目眩,略有口干渴,无多饮,纳可,汗多,大便调,舌绛苔薄白,脉弦。
查眼:右眼矫正视力:0.8,左眼矫正视力:0.8。眼底同前。
处方: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0g(先下),生石膏15g(先下),川郁金10g,白蒺藜15g,焦栀子6g,炒黄芩6g,炒川柏10g,合欢花15g,丹参10g,莲子心6g,川牛膝10g,熟地黄10g,焦神曲6g,泽泻10g,焦枣仁15g,杭菊花10g,荷叶10g,琥珀3g(包,先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后在此方基础上调整用药,2个月后患者主诉眼部症状基本缓解,复查泪液试验双眼提高到8mm,根据病人体质,守方有所进退,酌加补肾之品方获全功。
3
施今墨的治疗经验
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某男,68岁,糖尿病史40多年。多年来求治各地,遍访名医,均诊断为糖尿病,时好时重,迄未根除。近年来血压增高,又患白内障。视物不清,大便干燥。脉象弦沉,舌质黯苔白。
辨证施治:糖尿病日久,多有血压增高,属阴亏阳亢,肝肾阴亏,久则伤目,脉象弦沉,本元虚损已显,病久年高,拟宣明黄芪汤加味:
紫河车60g,谷精草30g,台党参60g,绵黄芪30g,淡苁蓉60g,何首乌、白蒺藜各60g,生地黄60g,晚蚕砂60g,川牛膝30g,火麻仁60g,炒枳壳30g,杭菊花60g,郁李仁30g,寸麦冬、天冬各30g,杭白芍60g,磁朱丸30g,干石斛60g,东白薇30g,五味子30g,野白术3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梧桐子大。早、晚各服9g,白开水送服。
二诊:前药连服3个月,屡检尿糖,均阴性。血压也趋正常,唯视物常觉模糊。
再用下方治之:鹿胎膏30g、甘枸杞60g、紫河车60g、谷精草60g、生黄芪30g、淡苁蓉60g、白蒺藜60g、决明子60g、大生地60g、杭菊花30g、葳蕤仁60g、寸麦冬30g、杭白芍60g、磁朱丸30g、干石斛60g、全当归3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梧桐子大。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例糖尿病病史极长,下元虚损至极,故血压高、便秘、糖尿病白内障视物模糊诸症均现,施氏以丸药滋肾养肝,调潜浮阳,服药3个月,不但尿糖全消,大便通畅,血压也平,再进丸药3个月,尽收全功。
内容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编著:李昌祁、霍立光、张永昌
糖尿病引发眼病,中医可以提供治疗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糖尿病引发眼病,中医可以提供治疗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群中主要导致失明的眼部疾病之一。
中医常将这种疾病称为“消渴目病”或“消渴内障”。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绪不稳、气血不足。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气阴不足,长期影响到肝肾功能,最终导致阴阳失衡,瘀血、郁结和痰湿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辨证治疗
治疗气阴两虚可采用补益气阴、活血明目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血液状态,促进积血的吸收;而对于肝肾亏虚,可以采用补益肝肾、明目通络的治疗方法,以活血明目,控制病情的发展。采用阴阳平衡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温补阳气、化瘀通络的方式来改善视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二、针灸和药物结合治疗
在非增值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可以采用针刺联合药物的方法。针灸的穴位包括风池、太阳、睛明、攒竹、三阴交和合谷。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帮助改善疾病症状并促进康复。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减少眼底出血,增强视力。
三、应用中药贴敷穴位
选择穴位可以帮助提升身体的阳气,增强阳光下的活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四、利用耳穴按压豆状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耳穴压豆治疗。选择耳穴上的肝、脾、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眼、屏间前以及屏间后进行治疗。
五、食疗调理
对于气阴两虚的人,可以选择喝山药猪胰炖汤来增强气血、滋养阴阳;而对于阴阳两虚的人,则可以饮用知母人参茶,以促进阳气生长、阴气滋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血糖、血脂和血压等全身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调理肝气,平抑情绪,根据症情适当加减药物以舒肝解忧、清肝泻火、健脾和胃,最终达到控制病情发展,保持患者视力的目的。#日常医学科普##眼科##眼科医生##中医#
一个神奇药方,专门对付糖尿病眼病,对视物模糊,黄斑水肿有奇功
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诗句的著名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其诗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众多诗歌朗朗上口。
但鲜有人知道,这么出名的诗人杜甫,居然有可能被一种眼病反复折磨!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秋日咏怀》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小寒食舟中作》
这些诗句所描述的症状,都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呈现的现象高度吻合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网) ,为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坏的一系列病变,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容易产生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疾。
“拿到糖尿病的确诊报告后,从糖尿病科出来,就应该考虑去眼科医生那里去看看了。”
这是我经常给糖尿病患者说的一句话,很多眼底病患者来找我看病,10个患者里面有8个都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因引起的眼底病,早些年都不放在心上,等出现了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的症状再来看的时候,可能这个病都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真实案例
赵先生,65岁,糖尿病有十多年了,发现双眼视物模糊,去了医院被诊断为“双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针,后雷珠单抗4针;双眼各打了11针,眼看着最近三四针,效果越来越不好,水肿复发的间隔越来越短,一家人都为他感到着急,机缘巧合之下,他的女儿看到了我的文章,于是带着他找到了我。
0CT检查:双眼黄斑水肿、黄斑前膜。查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视乳头色泽可,视网膜见大面积金箔样反光,见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网膜呈黄白色,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未见。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赵先生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后来又发现有高血压的症状,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初步诊断:消渴目病,痰瘀互结证
开方:陈皮、茯苓、泽泻、姜半夏、桂枝、麸炒白术、姜竹茹、红花、当归、川芎、麸炒枳壳、赤芍、炒桃仁、生地黄、三七粉
复诊:赵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首先,他自觉双眼视物模糊的情况有所减轻,虽然还未完全恢复,但已能辨识出更远的物体,并且对光线的敏感度也有所提升。再次进行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双眼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网膜上的金箔样反光面积有所缩小,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的情况也有所缓解。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虽仍未完全恢复,但已可见微弱的反光。
三诊时,赵先生双眼黄斑水肿已经基本消退,他的双眼的视物模糊情况进一步减轻,自述几乎已经能够恢复到之前的视力水平。视网膜上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的情况也大大减少。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已经能够清晰可见。
赵先生表示:“我以前没把糖尿病当回事,身上也一直没什么症状,就没管过血糖,真没想到对眼睛的影响会这么大,而且只知道西医治疗糖尿病和眼病,没想到中医也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对赵先生说,他的眼睛之所以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才导致的的严重并发症。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消渴目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与痰瘀互结、气血不畅有关。
方中陈皮、茯苓、泽泻能够健脾利湿,化痰消瘀,有助于改善痰湿内蕴的状况;姜半夏、桂枝则能温阳散寒,通经活络,有助于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则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改善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变化有显著作用。
虽然赵先生视力恢复的好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提醒他不能掉以轻心。
有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因眼部不适或视力严重衰退就诊时,有超过70%的已因严重的眼部病变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所以定期为眼睛做“体检”和控制血糖尤为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种常见症型:
1、痰瘀互结症:往往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导致体内痰湿内生;而缺乏运动、气血不畅,则容易形成瘀血。体内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结,形成病理产物,阻塞脉络,影响气血的正常流通,最终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的药物,以疏通脉络,促进气血流通。
2、心肾不交症:往往与患者的心理压力、情绪波动以及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肾主水液,由于心火不能下行温养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眼部脉络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一般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悸多梦、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治疗常采用养心安神、滋阴补肾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山萸肉等,来调和心肾,同时辅以枸杞子、菊花等,以滋养眼部脉络,促进气血流通。
3、肝肾阴虚症:多与患者长期患病,肝肾阴液耗损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肾藏精,然而,糖尿病的长期发展会导致体内阴液耗竭,肝肾阴虚,从而引发眼部干涩、视力模糊、夜盲等症状,同时加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医治疗常选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具有滋补肝肾阴液功效的药物,来补充患者体内的阴液,改善眼部干涩等症状。同时,辅以山药、茯苓等健脾益气的药物,以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气滞血瘀症:患者长期患病,气血不畅,气机郁滞,血液运行受阻,形成瘀血。这种瘀血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视野模糊甚至失明。中医治疗气滞血瘀症,强调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川芎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同时,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情志,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从而改善气滞血瘀的病机。
最后提醒大家,中医讲究对症调理,文章中的方法不适合所有人。万不可照搬照用,还需诊断才能更为准确。如不对症盲目套方反而会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