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糖尿病保健品(新加坡糖尿病保险政策)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专家呼吁再认识维生素D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率已经下降,感染病毒的病例转为重症的几率也较前下降。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病毒变异、传染力增强、人员流动等都是导致病毒传播扩散的因素。
近期各地不断检测出新的病例甚至爆发局部的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病毒变异的年代,如何进一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如何预防感染?如果已经感染,如何防止感染者病情加重恶化、有效降低死亡率?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种力量,那就是抵抗力。提到抵抗力,那就不能不提维生素D。
早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际,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就根据大数据临床分析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要重视维生素D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感染中的作用。回顾分析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近20年来大数据发现,本地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人群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高达90%,而长期补充维生素D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住院抗生素使用率下降50%,感染性糖尿病足截肢率低于5%。在临床观察中,包括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绿脓杆菌肺炎老年患者,恢复抗生素敏感性,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病情控制。
2021年2月份,内分泌与代谢领域的权威期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刊发了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专家撰写的《维生素D抗感染机制研究进展》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维生素D从多个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抗和抑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调控超敏反应,减轻器官、组织免疫损伤等作用。也着重强调了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维生素D的抗感染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讨论,对这一理念表示认可和支持。
很快,有关维生素D与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结果不断呈现。尤其是来自疫情重灾区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再次让维生素D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成为“实锤”。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如果体内维生素D储备充足,那么他们死亡或患重症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研究人员对235名患新冠肺炎住院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那些体内“维生素D充足”的病人“出现不良临床结果的风险显著减少”。包括来自新加坡、东南亚、欧洲各国的研究也一致性地证实,在有基础病变的易感染人群中,维生素D越低越容易感染病毒,感染以后死亡概率也比维生素D正常的感染者升高64%;而在日常补充维生素D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需要氧气治疗或者转为重症进入ICU治疗的比例显著下降。2022年最新的研究也证实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新冠病毒感染加重。这项研究汇总了全球27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在8100余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以使患者住院、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
两年的时间,疫情反反复复,病毒的变异,缺乏特效药,从理论到实践,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专家呼吁再认识维生素D对于抗击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人类将与病毒长期共存的情况下,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新冠易感高危人群、老年人群、儿童青少年,除了接种疫苗、加强防护、控制原发病、基础病以外,应主动筛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根据缺乏情况积极补充维生素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未出现特效抗新冠病毒药物前,乃至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病毒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选择。
还不仅于此,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维生素D在调节细胞免疫、降低自身免疫病、减少延缓器官损害、维护内分泌功能、合理替代治疗、防治各种感染都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延缓衰老、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呼吁再次重新认识维生素D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人群(20岁及以上)的维生素D正常的人仅0.67%,严重缺乏者达21%。如何补充呢?人体中90%以上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照射皮肤合成,人们常说“多晒太阳身体好”,但问题在于现代人的户外活动偏少,加上雾霾等天气的增多,有效晒太阳也成为一种奢侈品;保健品更是套路不断,通过口服维生素D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补充维生素D,是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行之有效的方式。
AIA推出新加坡首个第二型糖尿病保单
新加坡糖尿病发病率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AIA今天推出新加坡首个针对第二型糖尿病患的保险,投保者若不幸出现并发症,将可索赔。
保险公司友邦新加坡(AIA Singapore)今午正式推出一份名为“友邦糖尿病护理”(AIA Diabetes Care)的新保单,让年龄介于30至65岁,患有二型糖尿病和前期糖尿病的国人申请投保,符合条件者将能受保。
这些条件包括:没有吸烟习惯、在25岁后被诊断患上糖尿病,以及未出现任何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等。
病人若将来不幸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便能够获取一笔保险金,应付医疗和生活开销。
五个并发症包括:心肌梗塞以致必须动心脏绕道手术、特定严重程度的心脏病、肾衰竭、中风和失明。
这个新保单也让投保者以同样保费更新保单,一直到80岁为止。
由于患病者的发病风险比身体健康者来得高,因此他们往往在购买保险,特别是医护相关的保险时,面对重重障碍。即使在支付与他人同样保费的情况下买了保险,一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却可能不在投保范围内。
年轻教师28岁患糖尿病 忧出现并发症没保障
28岁产后患糖尿病,年轻教师过去七年吃药、做体检和少食多餐抗病,但担心未来出现并发症没保障。
黄莹莹(35岁)七年前生下第一胎,她在产后赫然发现自己患上二型糖尿病,必须开始吃药控制血糖,每月的医疗开销约150元。
她说:“我每天还得测量血糖两次,每三个月做一次体检,检测各种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为了有效控制糖摄取量,黄莹莹少食多餐,尽量自己下厨。目前,她投保私人综合健保计划和人寿保险,但担心未来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无法获得保障,难以应付庞大的医疗开销:“我还年轻,希望看见孩子们成家立业,将来照顾父母,我得做好未来的财务规划,因此会考虑购买友邦的这份新保单。”
糖尿病患者面对各种并发症风险,图为糖尿病患者得定时测量血糖的步骤
为对抗糖尿病 新加坡将含糖饮品强制印上营养标签
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新加坡卫生部10日宣布,将强制规定较不健康的含糖包装饮料,必须在包装正面印上不同颜色的分级营养标签,并禁止最低健康级别的高糖饮料在所有大众传媒平台卖广告,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推行类似措施的国家。
为了对抗糖尿病,新加坡卫生部2018年宣布对包装加糖饮料进行市场干预,并提出四大措施寻求公众和业界意见,包括征收糖税、禁售高糖饮料、广告限制和强制印上营养标签,经过咨询后,最后两项措施分别获得超过7成公众支持,由新加坡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宣布推行。
新加坡的营养标签将参考法国现有的“交通灯”A至E等级标志,最健康的A为绿色,最不健康的E为红色。当局可能强制C至E级的较不健康饮料印上标签,A级和B级则无需这样做,但当局鼓励A级和B级饮料也同样印上标签,以帮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较健康的含糖饮料。
新加坡当局将进一步禁止E级高糖饮料在所有大众传媒卖广告,包括电视、网络、纸媒或是巴士站等户外场所。墨西哥和英国虽然也有类似的限制不健康食品饮品卖广告措施,但只是限制广告播出时段,并没有完全禁止卖广告。
不过当局暂时未有公布含糖量分级标准,措施细节将待与消费者组织商议后于2020年上半年公布,估计实际推行时间可能要再等1至4年。唐振辉表示,当局仍不排除推行另外两项措施,但将以更审慎态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