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无糖营养粉(糖尿病无糖食物)

人民日报 0
文章目录:

年轻人青睐的“无糖”“代糖”,真的更健康?

打开便利店的冷饮柜,一只手在“肥宅快乐水”和“无糖苏打水”之间犹豫不决。对比了包装背面的热量表后,最终这只手取走了标注着“无糖”的饮料。

这个夏天,“无糖”“代糖”“0热量”成为影响年轻人选购食品时的关键词,市面上出现了以此为招牌的饮料、酸奶、零食等各类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远超以往的更多选择。在科学观念普及的影响下,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会导致肥胖、衰老等,无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舍不得美味的心态。

这届年轻人想“鱼和熊掌兼得”的需求带动了无糖市场的繁荣。但糖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代糖产品真的健康吗?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会带来副作用?

“恐糖”下万物皆可代糖化

张婷菲是一个关注身材、相信科学的90后姑娘,平时常常阅览健康类公众号。她看到不少文章里都写到了糖的危害,一些常见食品里的含糖量的数字“吓”到了她,一瓶可乐的含糖量竟然相当于十几块方糖,一些喝起来不太甜的饮料里竟然也有不少糖。

之后她看到“糖”就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但和小姐妹聚会时怎能没有奶茶?她发现常喝的奶茶店推出了“0糖低卡甜菊糖”“三分甜”等关于调整糖品类和数量的选项,这深得她心。

“白开水是喝不下去的,但身体不允许我再喝甜饮料了。”对于男生樊明来说,打游戏时的“标配”是一瓶甜丝丝的冰汽水或茶饮料,这也是不少网吧里销售量靠前的饮料。后来,他胖了30斤,体检也查出了尿酸偏高。

樊明舍弃不了碳酸汽水那股直冲嗓子眼的刺激感,所以一直在寻找代替品,市面上爆发性出现的各类无糖汽水恰好迎合了他的需求。他说:“味道肯定不如有糖的那么好喝,但也可以接受了。”

无糖并不意味着不甜,而是把各种代糖当作甜味剂来满足口感。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以饮料为例,如果想完全追求健康,白水是当之无愧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又舍弃不掉甜味的诱惑,带有甜味的无糖饮料成为年轻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过去,无糖饮料只有少数几款,其中某款没有添加糖的茶饮料因口味偏苦而购者寥寥。从去年开始,各类无糖饮料层出不穷,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三剑客”可乐、雪碧、芬达均推出了无糖产品,老品牌康师傅推出了无糖冷泡绿茶,元气森林等新兴饮料品牌因为主打无糖而在市场上迅速有了一席之地。

记者在一家便利店做过不完全统计,可供选择的无糖饮料有近10种选择,包括气泡水、茶饮、奶茶、酸奶等,这些产品均在显著位置标注了“0卡”“无糖”等字样,吸引人们关注。

这些产品使用了什么代糖?配料表给了答案:无糖可口可乐使用的是阿斯巴甜,元气森林使用的是赤藓糖醇,喜小茶使用的是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

精准洞察需求快速发展

喜欢健身的柴娜几年前在健身圈发现了很多人对无糖产品的需求,“我们常说减肥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其中管住嘴更为重要,他们是既对立又融合的一个群体,想要一些低碳水低糖又美味的产品。”市面上可以买到纯全麦的面包,但评论往往是“我知道它很健康,但我吃不下去,对不起”。

后来,柴娜的父亲不幸罹患癌症,加之家里也有40年糖尿病史的亲人,这促使她创办了健康手作烘焙Fit Foodie,用亚麻籽粉、椰子粉为原料进行烘焙,使得面包口味和健康兼备,在网上销售不错。

后来,她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样:想减肥的学生、不想让孩子吃太多糖的家长、糖尿病患者、需要控糖的孕妇,“有很多女生认为抗糖可以减缓衰老,虽然并不确定两者的关联关系,但这已足够吸引女性购买”。

另一方面,柴娜认为近几年代糖技术的提升促进了产品丰富。木糖醇是不少人第一有印象的代糖,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天然甜味物质赤藓糖醇等多种代糖,口味上有很大的改善,这也促进了不少人选用代糖产品。

摄入无糖产品仍须有度

无糖类产品销售火爆,但仍有人担心,长期使用代糖产品是否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没有任何欲望的满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过去不少人对甜产生了依赖和喜好,如今年轻人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他们处在理性和本能抗争的矛盾状态,所以代糖类产品非常火。

但长期食用代糖对健康的影响需要提醒人们注意。比如,阿斯巴甜属于二肽型甜味剂,一些研究提示,它可能会干扰氨基酸代谢,影响到神经递质平衡,例如影响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水平,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不利于人体的抗焦虑抗抑郁功能。她在其公众号的文章中表示,从机理上来说,甜味剂让人感觉到甜味,却不能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属于人体代谢系统的“欺骗”,这种长期多次的欺骗,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

“不要因为里面‘没有真正的糖’,就纵容自己对甜味食物和饮料的喜好。”范志红建议,过度嗜好甜味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接受天然食物的口味,主要从水果、水果干等天然食物中获得甜味,才是合理的方式。(有删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可以放心吃无糖元宵?北京疾控:不可以!

元宵(汤圆)是每年元宵节餐桌上的主角,不论是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在原料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由糯米粉和各种馅儿料制成的。

传统的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是小编我从小吃到大的口味,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款的馅料层出不穷,如水果馅儿、鲜花馅儿、粗粮馅儿等等。

小小元宵/汤圆蕴含大大能量

挑选时看看营养成分表

如果你刚经过春节大鱼大肉的洗礼,正月十五再大快朵颐的吃上几顿汤圆,那么你的体重秤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以传统的可可元宵为例,如果吃了一碗4个元宵(重量约100克),摄入的能量接近1200千焦,相当于吃了两碗米饭!

(可可元宵)

含有坚果仁的花生、八宝、核桃汤圆在提供美味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脂肪。细心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款黑芝麻核桃汤圆的营养成分表:100克里有19克脂肪,脂肪含量真是一点都不低呢。

(黑芝麻核桃汤圆)

新晋“网红”水果汤圆和鲜肉汤圆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两款汤圆的能量相比其他口味不算很高,吃100克(约5个)摄入900-1100千焦的能量,相当于半个巨无霸汉堡。但是部分品牌的鲜肉汤圆中食用盐的含量较高,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看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可以放心吃

无糖元宵/汤圆?不可以!

通过配料表可以发现,无糖元宵、汤圆大多是用木糖醇代替了白砂糖,虽然在营养成分表中标识糖含量为零,但是无糖元宵/汤圆的能量、脂肪与普通元宵/汤圆不相上下。而且元宵和汤圆主要原料是糯米粉,而糯米属于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因此糖尿病患者吃无糖汤圆也要限量,替代一部分主食。

(普通黑芝麻汤圆)

(无糖黑芝麻汤圆)

(两种汤圆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元宵怎样吃才健康

这里给您三点小建议

1

食品安全要牢记

★ 要到正规的超市或商店选购元宵或汤圆。

★ 预包装元宵或汤圆买回家后要注意外包装的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 生元宵/汤圆应放置于冰箱内冷冻/冷藏,分区存放、生熟分开。

★ 元宵/汤圆一定要加热煮透,同时应该吃多少做多少,若有剩余,应低温冷藏,并尽快食用,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2

减少主食摄入

既然元宵和汤圆的热量比较高,那就试着减少其他主食的量吧。同时,建议选择全谷物或者杂豆类作为这一餐的主食,并搭配一些凉拌菜或者水果。因为糯米粉属于精加工谷物,其中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损失严重,全谷物和杂豆富含B族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中膳食纤维丰富,可以有助于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3

选择最佳烹调方式

现在很多人喜欢油炸汤圆,无疑在汤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油脂和能量。因此,汤圆还是建议水煮的方式。另外元宵/汤圆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不建议作为首选的零食或加餐。

来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个元宵=1碗米饭!无糖的,糖尿病患者能不能放心吃?

来源:央广网

今天

元宵节

一碗热热的元宵/汤圆

几乎是每家餐桌上的标配

不过,你知道吗?

它们可是名副其实的

热量“炸弹”

2个元宵=1碗米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元宵/汤圆一餐都吃不了太多

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

这几个小元宵/汤圆的热量

或许会受到“惊吓”

(某品牌花生元宵,央广网摄并发)

以图中的花生元宵为例

如果吃了一碗4个元宵(重量约100克)

摄入的能量超过1300千焦

相当于吃了两碗米饭

而常见的含有坚果仁的芝麻

花生、八宝、核桃汤圆

在提供美味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脂肪

(某品牌大黄米汤圆,央广网摄并发)

图中这款大黄米黑芝麻汤圆:

100克里有13.1克脂肪

相当于人体每天所需的22%

咸汤圆是不是比甜汤圆更健康?

如果血糖不太好

吃咸汤圆是不是比吃甜汤圆更好?

还有新晋“网红”水果汤圆

会不会更健康?

在热量方面

这类汤圆的能量

相比其他口味不算很高

吃100克(约5个)

摄入900-1100千焦的能量

相当于半个巨无霸汉堡

但是部分品牌的鲜肉汤圆中

食用盐的含量较高

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好好看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无糖元宵/汤圆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就能放心吃?

通过配料表可以发现

无糖元宵、汤圆

大多是用木糖醇代替了白砂糖

虽然在营养成分表中

标识糖含量为零

但是无糖元宵/汤圆的能量、脂肪

与普通元宵/汤圆不相上下

(某品牌无糖黑芝麻汤圆,央广网摄并发)

而且元宵和汤圆

主要原料是糯米粉

而糯米属于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吃无糖汤圆也要限量

替代一部分主食

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

不管是汤圆还是元宵

甜的还是咸的

只要根据身体情况适量食用

元宵节也可以快乐一下

你今天吃几个汤圆/元宵?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