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康复治疗)
打破“糖痛”僵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了治疗新选择
“火辣辣的疼痛如影随形”“疼得彻夜难眠,连正常生活都困难”……这是临床最常听到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患者的描述。日前,“远离疼痛,更静一步”媒体沟通会在广州举行,专家指出,对于DPNP应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镇痛药物治疗非常关键,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DPNP是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更痛。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DPNP的患病率为10%-26%。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中,糖尿病被已列为重点防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成为实现国民健康目标的关键一环。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超重和肥胖流行率上升等糖尿病风险因素的增加,未来我国DPNP患者人群将面临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介绍,DPNP治疗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患者本身血糖管理,二是相关症状管理,特别是早期神经功能异常和疼痛症状,应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因此,镇痛药物治疗非常关键。严励表示,DPNP患者持续疼痛继而导致失眠、生活质量降低、情绪障碍等。既往由于药物选择有限、疗效不佳、安全性等问题,DPNP这类慢性疼痛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须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在疼痛管理方面,目前,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已经被多个国内外协会和学会的共识文件推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DPNP引发的疼痛的重要药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陆正齐教授指出,抗惊厥类药物在神经内科领域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仅丰富了临床医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治疗用药的选择,还将进一步推动该学科领域发展。
与此同时,在DPNP综合管理上,专家们也提出了“量体裁衣,协同合作”的治疗策略。由于DPNP 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在临床实践中,构建一个由内分泌科、神经科及疼痛科医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体系至关重要。对此,山东省立医院傅志俭教授指出,早期识别与诊断、开展规范有效的治疗,对于提升DPNP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随着更多更具有针对性的DPNP创新药物的上市,相信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将会开始重视DPNP乃至NP的诊断与分类,并建立起镇痛治疗规范化的观念,进一步推动多学科领域协作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糖尿病患者如何面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约2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亦称为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常常表现为灼痛、电击样痛、锐痛和诱发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我们将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刘芳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陈海冰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杜冬萍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和疼痛医学科许华教授,给我们分享糖尿病患者面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影响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请锁定我们的直播,与各位专家一起,共同守护您的健康!
直播时间
2024年08月23日(星期五)15:00-16:00
观看全程视频
进入今日头条“海上名医官方”账号,观看全程视频,与名医大咖面对面,获取权威、有公信力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当你以为糖尿病只关乎血糖高低,其实它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挑战——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你脚下的“隐形刺”,时刻提醒着糖尿病患者,健康之路并非坦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悄然发生,却能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疼痛,可能像烧灼、刺痛或麻木,让患者步履维艰,甚至夜不能寐。但它并非不可避免,早期了解和干预可以大大减轻其带来的影响。
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糖尿病的隐匿并发症,我们特别邀请了四位疼痛科领域的专家,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大家详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识别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
别让糖尿病的并发症成为你健康的绊脚石。锁定直播,让我们一起揭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秘面纱,关注身体健康。
直播时间
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18:30
观看全程视频
进入今日头条“海上名医官方”,观看全程视频,与名医大咖面对面,获取权威、有公信力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