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底病变保健(糖尿病眼底病变还能治好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糖友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看看医学专家怎么说

许多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大多数糖友们都会以为是老花或者白内障,其实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持续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渗出,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发生微循环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

眼睛和肾脏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最容易影响的器官,所以糖友们常常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那究竟如何预防?以下这些药物糖友们一定要知道。

这5类药物帮助糖友预防视网膜病变

1. 降糖药物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友们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甚至更严格的<6.5%,可以更好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此外,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具有微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例如新型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或者DPP-4抑制剂。

2. 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使异常的血流动力恢复正常化,从而改善组织灌注,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这一类药物主要有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等。

3. 影响血液流变学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和促纤溶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抗凝血因子以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微血管堵塞。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血药有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促纤溶药有蚓激酶。

4. 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

这类药物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减轻炎症对血管的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减轻血管渗漏,从而改善微循环,同时还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导致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类药物主要有血管保护药羟苯磺酸钙和递法明,还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如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

5. 中药制剂

传统的具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也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可提高抗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前列环素类物质,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大类药物以外,由于糖尿病常常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所以降压药和降脂药也是必不可少的。糖友们在复查或者体检时应注意都血压和血脂的检查,当发现升高时,也应及时应用降压药和降脂药来治疗。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

[2]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健康真知计划#

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医生:合理控制“三高”,定期检查最重要

#长沙头条##长沙爱尔眼科#

半个月前,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看诊,据他描述,春节过后他发现视力下降明显,最后只能模糊看清眼前几根手指!眼底病专科周增超主任在详细的检查后,诊断其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来,患者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而且血糖一直控制不佳。春节期间,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病情恶化,这才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幸运的是,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眼底病专科主任陈忠平教授周增超主任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下,患者的视力有了明显提升。

周增超主任特别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视网膜是眼睛后部一层感光组织,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当视网膜血管受损时,会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甚至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尤其年轻人对碳酸饮料的偏爱,加上生活的不规律,导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和关键。

2、控制血压、血脂:将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3、戒烟:戒烟可以保护血管,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确诊糖尿病后,需定期眼部体检: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糖尿病后尽快进行首次眼科检查。其中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需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

糖尿病患者应该有效的进行眼底复查,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根据眼底病变程度的分级患者则应相应的增加检查频率。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1-3个月复查1次。根据病变情况按医生要求定期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提高警惕,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保护视力,享受美好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护理部 张秋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糖友做好5件事,视网膜病变或可逆转不致盲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的话,那么视网膜就好比相机里的胶卷,是视觉成像的区域,由丰富的毛细血管、视觉神经纤维末梢和视觉敏感细胞构成。

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或长期血糖波动较大,则就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占据我国成人致盲原因的首位,它从轻到重共分为六期,前三期称为单纯型视网膜病变,后三期称为增殖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可以说是其中最早、最轻的一期,也称为微血管瘤期,因为它的病变特点就是视网膜动脉出现微血管瘤和小的出血点。

有相关证据表明,在视网膜病变早期,经过合理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其病变有被阻止和逆转的可能。

1期患者逆转有5招

1、必须要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尤其是血糖,一定要注意长期控制在稳定水平。

因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患上视网膜病变,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或波动太大所致,所以建议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7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而同一餐的餐前餐后波动不应超过3.3mmol/l。

另外,高血压会加速和加重视网膜病变,因为血管内的高压力会让病变的微血管更容易形成微血管瘤和破裂出血,因此血压也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控制的指标,建议患者血压不能超过140/90mmHg。

2、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因为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就是微循环障碍所致,所以只有改善微循环才能有效阻止、甚至逆转微血管的进一步病变。营养神经则能够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

3、定期做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可以准确的了解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情况,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要查一次眼底,来及时的发现病变,及早的针对性治疗。

4、注意用眼卫生,科学用眼。

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会诱发和加重诸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导致眼睛干涩、视物疲劳、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因此,为防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必须注意用眼卫生,科学用眼,不要过度使用眼睛,比如不要熬夜、长期看手机、电脑、电视等。

5、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因为吸烟会直接引发和加重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痉挛,加重视网膜缺血、缺氧,加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另外,对于视网膜病变患者还应注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比如举重、提物猛起、短跑、打篮球等,以免诱发和加重眼底出血,甚至视网膜脱落等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家琦, 李凤鸣, 吴静安,等. 实用眼科学[J].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刘求红,余杨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及早期病变的证型研究探要[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24-2226. DOI:10.3969/j.issn.1673-7717.2004.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