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做空腹有氧吗(糖尿病做空腹血糖能查出来吗)
糖友运动有讲究
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运动是重要的一环。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适时、适量、适度,以获得更好的降糖效果。
血糖波动大时别运动 运动对降低血糖确实有帮助,不过,糖尿病人是否适合运动,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有反复低血糖、血糖波动很大、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急性感染等情况,不建议运动。等病情稳定且血糖波动不大了,再开始运动。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后仍坚持运动,就可能会突然晕倒。所以,糖尿病人最好结伴运动,并且相互了解身体情况,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血糖偏高时,运动也要注意。如果运动前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地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运动强度中度最佳 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但研究发现,当人的运动强度超过某一界限后,血糖水平反而升高。这个界限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90%(最大心率一般为220-年龄)。当运动强度超过这一界限后,交感神经明显兴奋,从而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刺激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对糖尿病人来说,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广场舞、健身操、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下列几种运动方式:
散步 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太极拳 练太极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练习1小时,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水中运动 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改善身体灵活性。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
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平衡锻炼 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最好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做家务 做家务也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张洪军
来源: 甘肃日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每天至少做半小时有氧
安全、科学有效、个性化、全方位管理、运动监督和处方调整是糖友运动处方制定的主要原则。
安全性。如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尔/升或小于4.0毫摩尔/升,有视网膜病变、肾病、严重心血管病时,应停止运动先就医治疗。
科学性及有效性。安全有效的糖尿病运动应包括以下部分和顺序:1.热身,5~10分钟小到中等强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活动;2.动态拉伸,5~10分钟动态拉伸可提高关节活动度,预防运动损伤;3.训练内容,至少20~60分钟有氧训练,配加力量训练、柔韧和平衡等练习,有氧运动也可分多次,累计达到30~60分钟,但每次运动应不少于10分钟;4.整理活动,至少5~10分钟小到中等强度的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活动,可让心率和血压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帮助消除机体在较大强度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代谢产物;5.静态拉伸,整理活动后进行至少10分钟的拉伸活动。
个体化。根据糖友的年龄、性别、病史、糖尿病病情、是否有并发症、体能现状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处方。
全方位管理。运动处方的执行是糖友病情、状态、饮食等全面健康管理中的一部分。
运动监督。运动前中后对血糖进行全面监测,并对自己的身体状态细致观察,防止意外发生。
处方调整。根据糖友血糖及其他症状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糖友有氧运动应满足以下标准:有节奏、大肌肉群参与、所需技巧较低、至少达到中等强度。比较熟悉的有氧运动有慢走、健步走、太极拳、爬坡走、慢跑、有氧操、游泳、羽毛球、自行车等。
运动频率:最好每天都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5天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
运动时间:每天应连续或累计进行至少30~6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天至少连续或累计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75分钟)的较大强度运动,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
运动强度:可通过自己主观疲劳感或最高心率(220-年龄)来确定(如下表)。一般身体较好的糖友可进行中等强度到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若有并发症及血糖不稳定的糖友,应以小强度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进度:一般来说,增量应先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最后加强度。相反,降量一般都先从降低运动强度开始。
把握好这些原则,糖友“迈开腿”就有了科学保障。下期介绍力量、柔韧、平衡、和中国养生方法的运动处方,敬请关注。
来源:生命时报
掌握这3个关键点,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一定能降,众多糖友亲测有效
60岁的刘阿姨,是我的邻居,每天下午步行锻炼1小时,空腹血糖由7-8mmol/L降到了5-6mmol/L之间。
周围的糖友听到这个效果后,都跟着动起来了,但张阿姨的血糖并没有降。经过详细了解,我发现张阿姨的运动方法不科学。
运动降血糖一定要讲究科学,这3个关键点一定要抓准。
1.双管齐下: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都要做
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的组合运动,比单一的运动更有优势。
它可以结合两种运动的优势,提升血糖控制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及降低炎症,能在相同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极拳、乒乓球、网球、太极柔力球、游泳等。
常见抗阻运动包括:弹力带力量练习、平板支撑、深蹲、哑铃操等。
2.运动方案需量身定制
运动时间:最佳运动时间应在进食1小时后,即吃第一口饭算起的1小时后。一般情况下,此时血糖升到最高值,运动不仅不易发生低血糖,而且还能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运动频率:糖友每周至少要运动5次,以增加热量消耗并减重。在身体许可的前提下,肥胖糖友,更应该坚持每天运动。运动间歇超过3-4天,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运动效果降低。
运动强度: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即可,即最大耗氧量的50%,即运动时所达到的心率为170-年龄。如一个50岁的糖友的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为170-50= 120次/分钟是比较合适的。
运动项目:不同类型糖友可以参考以下建议选择项目。
- 轻度糖尿病无并发症糖尿病:大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既可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运动任务,比如游泳、慢跑、快走。
- 老年糖尿病:小强度的运动项目,并适当延长运动时间,比如健步走、太极拳、羽毛球等。
- 患糖尿病足糖尿病:选择上肢运动为主的项目,如传统体育运动“抖空竹”。
- 伴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避免较大举重、打球、跑步这类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 伴肾脏病变糖尿病:选择可耐受的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广播操等。
每个糖友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以请熟悉的医生参考自身血糖情况和体质,给出合适的运动处方。
3.牢记坚持的原则
运动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坚持很重要。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90分钟的较大强度运动,或者中等和较大强度运动相结合,可以消耗至少1000千卡的能量。
坚持才能胜利。
经过调整,张阿姨的血糖也降下来了。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通过运动获得更多的降糖益处。
作者: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