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为啥会瘦(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消瘦?医生坦言:5大因素致瘦,现在了解还不晚
一、他明明吃得不少,为何却日渐消瘦?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医生,我父亲最近胃口挺好,饭量也不算小,可为什么人却越来越瘦?”
这是在门诊中,我最常听到的疑问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或家属都会困惑:明明没有刻意节食,甚至有时候食欲还比以前更旺盛,可体重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整个人看起来越来越消瘦,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消瘦并非偶然,而是身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结果。消瘦的背后,隐藏着糖尿病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今天,作为一名长期研究糖尿病的临床医生,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消瘦的五大原因,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及时发现异常,避免病情恶化。
二、糖尿病导致消瘦的5大主要因素1. 血糖过高,身体被迫“燃烧”脂肪和肌肉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然而,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身体如何获取能量呢?
当细胞“吃”不到葡萄糖时,机体便会启动“备用能源”——开始分解脂肪和肌肉蛋白,以供能量需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形成典型的糖尿病消瘦体质。
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现象可类比于“阴虚火旺”。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病)患者体内“津液亏虚”,导致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出现“形体消瘦、口渴多饮”的症状。
2. 多尿导致营养流失,影响体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是多尿,这背后同样隐藏了消瘦的原因。
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会努力排出多余的葡萄糖,而葡萄糖在尿液中排泄时,会带走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甚至包括部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长期如此,机体的营养摄入与消耗不平衡,体重自然下降。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导致乏力、精神差、肌肉萎缩等问题。这种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值得特别关注。
3. 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合成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不断合成和分解蛋白质,以维持肌肉质量和器官功能。然而,在糖尿病状态下,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受损,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却加快,导致肌肉流失加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糖尿病患者即便没有明显的脂肪消耗,也会出现肌肉萎缩、四肢无力的情况。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老年患者,建议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类、蛋类、豆制品等)的摄入,同时配合适量运动,以防止肌肉流失过快。
4. 胃肠道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障碍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还会损害胃肠道功能。部分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出现糖尿病性胃轻瘫、肠道蠕动减弱等问题,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常见表现包括:
· 吃一点就饱,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 胃胀气、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 体重下降但食欲尚可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调整饮食结构,如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5. 并发症消耗体能,导致体重下降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能,导致体重下降。
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进一步加重营养流失,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隐匿性并发症,尽早检查,防止病情恶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过度消瘦?1. 合理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稳定血糖水平是防止消瘦的关键。
2. 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避免单一饮食模式。
3. 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多。
4. 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关注体重变化、肌肉力量,以及是否出现慢性并发症的征兆。
5. 关注胃肠道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少量多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肠调节药物。
四、结语:早了解,早预防,健康相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糖尿病的消瘦问题,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完全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损害。
糖尿病管理,不仅仅是“控糖”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综合调理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理解消瘦背后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让健康的体重管理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道,远离消瘦困扰,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为何消瘦?医生坦言:5大因素致瘦,现在了解还不晚
"医生,近半年来我的体重持续下降,而且经常出现腿发麻的情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啊?”
38岁的程女士是一位程序员,因为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所以经常喜欢吃甜食缓解压力。按理说,每天摄入大量甜食,她的体重应该会有所增长。可是最近半年来,程女士发现自己的体重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下降了20斤左右。
刚一开始,程女士还沾沾自喜,瘦了多好,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但是后来,她渐渐发现自己除了掉重较多以外,还经常莫名出现胳膊、腿脚麻木的症状。程女士意识到情况不对,就赶忙到医院检查。
医生了解了她的情况后,为其安排了血糖等相关检测。不出所料,程女士被确诊了糖尿病,医生告诉她,她体重下降和四肢麻木的情况,就是糖尿病引起的。
相信很多人和程女士一样都非常纳闷,不理解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体重下降,不要着急,本文为大家一一解答糖尿病的有关问题。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对“糖尿病”一词有所耳闻,但是并不了解,糖尿病究竟是什么,也不明白糖尿病的出现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其实,所谓“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中根据起病原因、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类。
根据临床数据统计,我国65%以上的糖尿病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之前并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很多老年人每次体检时,都忧心忡忡,生怕什么时候就得上了糖尿病。
其实,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发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首先,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而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特征。可能很多人平时只听说过肥胖会威胁心血管健康,疑惑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堆积过多脂肪(肥胖)会严重破坏器官组织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使体内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糖尿病。
肥胖除了有诱发糖尿病的可能以外,还可能引起脂肪肝,危害肝脏健康。
所以为了降低这些慢性疾病出现的几率,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积极做好身材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体重。
其次,遗传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指所糖尿病患者生的孩子一定会出现糖尿病,而是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其出现糖尿病的几率可能是其他人的2-5倍。
所有这里建议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在生活中更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体重,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降低发病几率;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防患于未然。
另外,长时间高糖、高脂饮食也是诱发糖尿病出现的因素之一。
上文中提到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症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所以说长时间的高糖饮食与其相关其实并不难理解,关键是为什么和高脂饮食扯上关系了呢?
一方面,机体内的部分脂肪会向葡萄糖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到胰岛素的活性状态,进而增加血糖异常的几率,换言之,提高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再者,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糖尿病。
临床中很多患者是在免疫系统遭受病毒入侵,出现感染时,间接导致了糖尿病的出现。这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侵害时,很有可能会影响胰岛素正常分泌,使胰岛受损,从而诱发糖尿病。
所以建议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以上可能会诱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平时积极做好体检工作,预防糖尿病的出现。在了解了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后,我们再来回到一开始大家所好奇的,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
尽管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更为多见,但体型较为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不再少数,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消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血糖紊乱
我们都知道葡萄糖是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血糖的平稳又是决定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血糖和葡萄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试验研究发现,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下,会严重抑制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身体缺少了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后,会自动分解体内脂肪和蛋白质获取能量,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出现身材消瘦的情况。
2、药物作用
生病时要遵医嘱服用才可以治疗疾病或延缓疾病的发展。糖尿病也是一样,患者在确诊后需要按时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控制血糖平稳。可是临床中很多患者在长期服用降糖药后,却出现了体重降低的情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显著,不仅建议糖原的分解以及糖异生的发生,还能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因此降血糖作用毋庸置疑。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此,使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消瘦也不是很难理解了。
3、糖尿病并发症
植物神经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典型糖尿病并发症。
植物神经又被称作自主神经,它不受人体自主意识的控制,能自动调节人体消化、心血管、呼吸等。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植物神经病变就极有可能导致胃肠道消化异常,出现饱腹、呕吐、腹泻等症状,长时间如此就会诱发消化不良,导致消瘦。
4、糖尿病合并肿瘤
我们知道长期血糖过高本就会导致消瘦,如果不幸合并肿瘤,会进一步加快消瘦速度。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营养素的支持,癌细胞长时间进行性的消耗会耗损机体大量营养物质,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大幅度下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病情进展。
5、热量摄入不足
在确诊糖尿病后,医生都会叮嘱在生活中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大量高糖、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某些患者在听了医生的话后,担心疾病进一步发展,所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时间以粗粮、素食为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机体热量摄入严重不足,出现消瘦。
上文中介绍过,肥胖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但这里也要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过于消瘦同样会出现抵抗力降低、营养缺乏等各类健康问题。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认真做好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临床中可以利用哪些手段帮助其恢复正常体重。
如何帮助糖尿病人增重?想要使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严格控制血糖才是关键。
一般来说,注意饮食是控制血糖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医生建议和自身血糖情况,制定一份适合自己饮食计划,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有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代谢,消耗机体热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葡萄糖的转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所以对于某些因血糖紊乱诱发消瘦的患者来说,只要积极控制血糖平稳,体重即可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其次,对于某些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保持血糖平稳的患者来说,可以调整降糖药帮助恢复。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患者在调药一定要咨询医生,切不可自行随意调药停药。
再者,对于某些因能量摄入不足的患者来说,补充营养是恢复体重的关键。
建议在生活中尽量可以做到荤素搭配,尽量避免绝对素食。要合理控制饮食总热量,不偏食,定期检测血糖变化,避免错误饮食导致血糖升高。
虽然肥胖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内减重过多同样不利于机体健康。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恢复健康体重。
总结:
[1]《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胡尧尧;毛芳莹;张静;余璐;汪小华;邬青,2022-10-25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胡永峰;李强;汪树锋;张敏哲;郑淼冰;何启强;卢高磊,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