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长激素糖尿病(打生长激素导致血糖高会不会得糖尿病)
- 1、生长激素会导致糖尿病吗?专家: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 2、靠打“生长激素”来增高?医生坦言:有3个副作用,要警惕
- 3、“卷”身高,生长激素要不要打?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开展专家义诊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
生长激素会导致糖尿病吗?专家: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央广网北京1月18日消息(记者 庞婷)人体新陈代谢需要各种激素的参与,激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备的物质,也是治疗很多疾病需要使用到的药物成分。生长激素是激素的一种,有升血糖、参与水盐代谢、促进钙吸收维持骨密度、分解脂肪合成蛋白长肌肉等生理作用,在儿童期,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成都妇女儿童医院遗传与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程昕然表示,一些家长对生长激素的认识存在误区,担心安全性问题,认为生长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罹患糖尿病。但从专业角度来讲,目前临床使用生长激素已经接近40年,生长激素是一种安全的药物,导致糖尿病的概率很低,患糖尿病与使用生长激素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
很多人认为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长高,但其实生长激素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生长激素是每个人体都会分泌的激素之一,用于促进人体生长,同时,它还对人体的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等起到调节作用,甚至对一些脏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生长激素而不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还可能因为代谢问题引起脂肪肝、肝硬化,严重的还会导致股骨头坏死、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茅江峰介绍,生长激素可以帮助人体消除脂肪、增加肌肉,促进代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期缺乏对人体影响不大,但长期缺乏就会导致骨质疏松、肝肺、肝心、肝肾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慢慢显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事实上,生长激素和糖尿病是完全独立的。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矮小和糖尿病可以是共患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主任巩纯秀解释,所有人群都有患病的风险,以糖尿病为例,无论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是特殊型糖尿病,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疾病背景不同,他们在罹患疾病时,服用其他药物的风险也会增加。糖尿病患病原因与生长激素并无直接联系,但特殊病人会有生长激素促发糖尿病的可能。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使用生长激素进行的是替代性治疗,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基本不会出现血糖升高现象。部分患儿例如特纳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等适应症,由于孩子对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敏感,用药时需要高一些剂量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此外,肥胖的孩子、有糖尿病家族史风险的孩子,或者已经处于向糖尿病转化进程中的孩子,可能会由于胰岛素抵抗,无法及时靠自身调节让升高的血糖回到正常。这些孩子需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积极减重等方式,血糖升高问题得到改善后,再重新考虑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有时候孩子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一些偶发性疾病,家长们往往容易把这些疾病与生长激素联系起来。茅江峰表示,“相关并非因果”。在医学实践中,生长激素的注射可能导致患者血糖变化,但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生长激素并不会导致糖尿病。换句话说,使用生长激素的人群和不使用生长激素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同。他进一步提到,生长激素确实有可能会影响血糖,但人体自身可以完成自主调节。对于本身肥胖的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几率在1%至2%之间(在肥胖的患者人群中)。这种情况下,暂停使用生长激素后血糖也会恢复正常。
因此,当孩子在治疗期间罹患糖尿病时,不能简单地将其与生长激素联系起来,需要理性看待患儿治疗的整体情况。医生也会在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患儿适合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并会积极寻找患儿罹患疾病的真实原因。
生长激素是否安全?程昕然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已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总体上安全性良好。之所以有家长认为生长激素“副作用多”,是因为很多人把生长激素和用于抗炎为主的糖皮质激素混淆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其化学结构与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生理、药理作用也是一致的。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大量的科研数据和临床观察也表明,规范使用生长激素是安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靠打“生长激素”来增高?医生坦言:有3个副作用,要警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尤其是在身高上,似乎总有人担心自家孩子“长不高”。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投向了生长激素,认为这是一种“快速增高”的神奇药物。
然而,这样的选择真的安全吗?医生们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滥用生长激素不仅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副作用,还可能对孩子的未来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这背后的真相,或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生长激素,顾名思义,是一种促进人体生长的激素,它由人体的脑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肌肉和组织的发育。对于那些真正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外源性生长激素确实可以帮助他们达到正常的身高。
但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并不缺乏生长激素的情况下,选择让他们接受这种治疗,认为这样可以“拔高”孩子的身材。
在医学上,生长激素的使用是有严格指征的,通常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等特定疾病。而在没有明确医学需求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医生坦言:滥用生长激素的3个副作用
1. 骨骼异常发育
生长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骨骼生长,但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骨骼异常发育。正常情况下,儿童的骨骼发育是有节奏的,过多的生长激素会刺激骨骼过快生长,导致骨骼在未完全成熟时提前闭合。
这种骨骼异常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还可能引发骨关节问题,增加骨折风险。
1. 糖代谢紊乱
长期注射生长激素可能影响人体的糖代谢功能。研究表明,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肝脏产生更多的葡萄糖,这会增加胰岛素的压力,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那些本身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滥用生长激素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1. 内分泌失调
生长激素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重要影响,滥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引发垂体功能失常。
内分泌系统一旦失调,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状态,出现诸如肥胖、月经不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发现的,但一旦出现,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恢复。
许多家长在听说生长激素可以“增高”后,便急于尝试,背后其实是对孩子身高的过度焦虑。中国家长普遍认为,身高与未来的成功、社交自信密切相关,这种观念无形中加剧了对“增高”的执念。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的身高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优秀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有些家长会认为,既然生长激素是人体自然分泌的,外源性补充应该不会有太大危害。但事实上,外源性生长激素和人体自然分泌的激素在剂量和使用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医生强调,生长激素的过度干预不仅不能带来“理想身高”,反而可能打乱孩子的生长节奏,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如何正确帮助孩子健康增高?
想要孩子健康长高,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而非依赖所谓的“增高药物”或“增高疗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摄入和适量的运动,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
合理的营养摄入
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均衡的饮食能够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提供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摄入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骨骼的发育和强化。
家长应确保孩子的饮食中含有足够的奶制品、鱼类、豆制品和绿叶蔬菜,这些食物能够提供骨骼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
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身高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儿童在夜间10点到凌晨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段,家长应尽量确保孩子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度睡眠。
适量的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尤其是跳跃类和负重类运动对骨骼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跑步、跳绳、篮球等运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骨骼生长,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增高无捷径,滥用生长激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远比短暂的“增高效果”要严重得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身高问题时,应该保持理性,不应盲目跟风追求“快速增高”。科学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搭配和适当的运动,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核心。
医生提醒:生长激素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或听信广告宣传。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家长应多和医生沟通,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发育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卷”身高,生长激素要不要打?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开展专家义诊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
半岛网10月24日讯 常言道“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这句话传递出“遗传”是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但后天的努力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有了后天逆天增高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儿童生长发育的问题,生长激素(rhGH)也因此广受关注。
生长激素适用的范围是哪些?安全性怎么样?不良反应有哪些……10月26日(周六)上午8:30—11:00,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开展“儿童生长发育义诊”活动,由资深内分泌专家朱娅梅教授坐诊,针对儿童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肥胖、性早熟等问题,为孩子及家长们提供生长发育的健康咨询。
您的孩子真的“矮”吗?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属于长得矮那一类,总是为孩子的身高忧虑,但孩子是真的矮吗?一般来说,儿童身材矮小是指: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在第三个百分点以下或低于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SD)。
为什么孩子身材矮小,要找准原因。人的脑垂体会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软骨的形成和骨骼发育。当身体里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就会让孩子生长落后,身材矮小。生长激素最初研发出来就是治疗儿童矮小症的。
有数据研究显示:对于生长激素缺乏(GHD)的孩子来说,使用后一年可多长3-5公分左右。但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矮身材的孩子(ISS、SGA)来说,孩子增高的程度受其病因、敏感度、年龄、依从性等方面影响。
生长激素是用来治疗儿童矮小症的。但儿童矮小的原因很多,例如挑食、遗传、睡眠不好等等,排除这些原因,内分泌则是影响孩子长不高的最常见病理因素,涉及到脑垂体、甲状腺、营养、染色体异常等,特别需注意的是身高、体态、骨龄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及染色体等,原因很复杂。
因此,孩子身材矮小不一定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首先需要了解清楚根源在哪。
筛查评估方可使用,切记盲目跟风
目前,生长激素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超过了30年,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它的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良性颅内压增高,一过性的血糖增高,暂时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些副作用可在剂量调整或者停药后恢复正常且出现率比较低,并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也有科学家研究,可能会促进已有肿瘤或潜在肿瘤的生长。
非常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适用。它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如果不符合适应症,盲目使用可能会导致肢端肥大,激素分泌紊乱,青春期少年可能会患上巨人症。如有其他疾病导致的矮身材,应先治疗原发病,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目前,市面上注射生长激素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盲目跟风不但不会让孩子长高,还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精力,负面影响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所以,是否需要打,需要在治疗前严格筛查,经过一系列谨慎的评估和检查,治疗后严密监测等,需要专家在高水准的医疗保障下进行。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26日上午开展义诊活动
鉴于家长们的种种焦虑,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将于10月26日开展“儿童生长发育义诊”活动,由资深内分泌专家朱娅梅教授坐诊,针对儿童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肥胖、性早熟等问题,为孩子及家长们提供生长发育的健康咨询。
义诊时间:10月26日(周六) 8:30-11:00
义诊地点: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门诊一楼
义诊内容:测骨龄,专家教授一对一咨询,评估生长发育现状;预测成年身高,提供干预和改善方案;
报名咨询电话:0532-58780307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合肥路760号
温馨提示:请携带儿童身份有效证件;以往检查过的矮身材儿童可携带之前的化验单;名额有限,先到先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