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样生活方式(糖尿病如何正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需要生活方式配合,10个细节,最好都做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控制血糖的话,可能就会诱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而控制血糖的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之外,在平时生活方式也要学会适当的改善,这样才能够让控糖的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需要生活方式配合,10个细节,最好都做到
第一,调节好心理。
如果想要控制血糖,首先就要做好心理改变,如果过分紧张或者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可能就会诱发血糖异常波动,所以请你在平时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
第二,饮食调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也是非常关键的。除了在平时像甜食少吃以外,像那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应该要管住嘴。
在平时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一些深绿色的蔬菜,适当的吃点豆类,鱼肉,全谷物,这样才能够维持身体中的血糖平稳。
第三,保持好睡眠。
有研究表明,如果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时间过长,也会诱发身体中的血糖水平发生波动,所以请你在平时一定要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
第四,控制体重。
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祸根之一,中医讲肥胖是万恶之源,如果过于肥胖的话,就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身体中的血糖发生紊乱,所以想要控制好血糖,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体重。
第五,要学会控制血压。
人的血压和血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身体出现了高血压的话,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血糖也会发生紊乱。
第六,戒烟戒酒。
很多人会存在吸烟喝酒的行为,但是吸烟喝酒也会导致身体中的血糖发生紊乱,而且对于服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吸烟喝酒还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
第七,注意饮水。
糖尿病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异常的口渴,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之后出现尿糖,并使尿量增加,引起渗透压升高,所以就会出现口渴的情况,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饮水量至少要达到2000毫升左右。
第八,每天坚持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坚持运动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维持身体中的血糖,平稳加速血糖的消耗和分解预防并发症。
第九,注意全身变化
如果身体中的血糖发生异常,身体的组织修复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外周神经系统可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身体出现了细小的伤口可能就会不易察觉,而且伤口也不易愈合,容易形成溃疡,所以在平时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变化,请趁早进行调理。
第十,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控糖的药物放到最为明显的地方,一旦身体中的血糖突然升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调理。
血糖控制是一场持久战,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以上这些细节问题要注意好,希望你能够坚持做到最好一个也不能少,各位糖友,加油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如何“带糖生活”?3件事情经常做,降血糖,赶跑并发症
有的人发现血糖高,到大医院确诊后,觉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顿时很沮丧,毕竟这是种无法根治的病,造就了恐惧、焦虑、怀疑、拒绝的心理,有的人为了进一步掩饰恐惧感,不把这当回事,不控制饮食,结果后来血糖越来越高,其实糖尿病患者带糖生存一样可以过得开心舒适,只要讲究方式方法,生活和正常人无异。
那么糖尿病人如何“带糖生活”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控制饮食
糖尿病的饮食非常重要,甜食绝对是轻易不可触碰的,另外,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也要尽量少吃,平时多吃蔬菜和适量水果,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
2、加强锻炼
锻炼可以舒筋活血,增强心肺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即便是患了糖尿病,也要适度的做一些柔和的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散步等,都非常适合糖尿病病人,另外,中医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尝试,每天按摩对应的穴位,也可以舒缓病情。
3、多学习,少焦虑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也是终生的,既然得了糖尿病,就要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掌握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积极做心理调试,避免焦虑,抑郁等情绪出现。
糖尿病患者只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爱好,按照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那么血糖保持平稳,没有并发症便不再是梦想,只要心里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到自己,精神的力量不可估量,希望糖友们加油!
糖尿病患者如何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可不是,我家“老小孩”前几天一个没看住多吃了几个粽子,这不,血糖高了!
0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水果要限量。还需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
主食要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具体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见下表)。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注意所有食物都要食不过量。还需做到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哪些情况需要加餐呢?
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02戒烟限酒,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吸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戒烟还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戒烟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有利于预防糖耐病并发症。
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
03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平稳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
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04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
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患者应主动进行定期咨询,与营养师等营养指导人员、医师团队建立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膳食指导。
注意事项确实不少,为了“老小孩”的生活质量更高,作为子女也得学起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全家人一起主动健康,这样的家庭氛围多好!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