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饮食推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喝什么汤最好)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分别要“忌口”哪些?3种食物可适当多吃
“医生,这个我能不能吃?”
“医生,我得了这个病要忌口哪些?”
在医院里,我们总能看到患者在咨询医生这些问题,“生病以后不能吃什么”,也同样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尤其是针对代谢病患者而言,稍有不慎,因为饮食而导致血糖,血压等指标上涨,病情失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并发症隐患。
在一众代谢类疾病中,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这3种症状较为普遍,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患者对此的需求性也更高。
首先是高血压:
高血压其实就是人体的血压数值超出了正常标准,血压过高对血管,器官,组织产生冲击,引起了相关的疾病损害。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要避免对血压数值造成影响:
①高盐食物:大量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水平升高,影响到血管渗透压,引起血压波动。例如咸菜,腌菜,腊肉等高盐食物,高血压患者不要食用。
②辛辣刺激食物:例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虽然对健康有好处,但在进入胃部后,刺激性物质对粘膜产生刺激,会通过增加腹部压力的方式导致血压升高,同样不建议食用。
③油腻食物:虽然脂肪不会直接对血压造成影响,但过量的血脂会导致血液变得粘稠,僵硬。血液流动滞涩,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血管冲击力增加,血压失控的可能性提高。
例如肥肉,油炸食物等,高血压患者尽量不吃。
其次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前身是高血糖。顾名思义,即为身体血糖指数超标。根据《中国糖尿病白皮书》的内容显示,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即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身体代谢血糖的效率直线下降。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忌口”,多为对胰岛素分泌有影响,或者会过量增加血糖代谢负担的食物:
比如高糖分的各种甜食:例如奶油蛋糕,奶茶,糖果等。长期食用会导致身体糖分摄入过多,增加血糖超标风险;
还有部分酸性食物:比如酸枣,柠檬,生腌等。酸性食物的摄入会增加胰腺负担,增加胰腺炎的风险,对胰岛素的分泌不利;
最后是酒精类饮料:酒精不仅会损害胰腺,影响胰岛素分泌,同时也会和降糖药物有所反应影响降糖药的效果,对糖尿病的控制同样不利。
最后是痛风:
痛风最大的诱发病因是高尿酸。尿酸升高,体液更容易析出盐酸结晶,这些“结晶”如果分布在肌肉和关节附近,导致炎症和疼痛出现,就会形成痛风。
在饮食方面,导致尿酸升高的原因是“食源性嘌呤”,日常摄入嘌呤成分过多,促进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
例如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火锅等食物,都是含嘌呤量较高的,不建议痛风患者食用;
另外,部分会在代谢过程中提高尿酸产出,比如果汁,奶茶,可乐等饮品,因此不建议饮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患者所制定的“忌口清单”如此,对应的患者不妨参考,修改和调整自己的饮食,让病情恢复的更理想。
但是,可能不少患者依旧会“不满”:这不让吃,那不让吃,那得了这些病的人能吃什么?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患者来说,不少食物同时适合3种患者,可以加入到日常食谱中。
分别是粗粮、低GI水果、以及蛋白质食物。
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各类营养的吸收效率。比如碳水,脂肪等等,促进身体指标恢复,对上述3种患者均有益。
低GI水果:简单来说,就是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例如苹果,梨子,橙子,橘子等。在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更好地维持身体营养均衡,以维持内分泌稳定,维持代谢疾病的稳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低GI水果,也不建议榨汁食用,榨汁后果糖的吸收效率会提升很多,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蛋白质食物: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蛋白质是组成和修复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例如免疫细胞,胰岛细胞等,都需要充足蛋白质的支撑。
例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食物,都是非常不错的蛋白质来源,维持细胞的基本能量,保证健康的体质,才能更好地承受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
总而言之,饮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这类代谢病患者来说,很是重要。积极调整饮食,调整生活细节,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相信病情也会很快稳定和好转。
参考资料:
[1]刘国昇. 痛风患者要忌口的4种食物[J]. 人人健康, 2020.
[2]牟利宁, 苏文凌, 向建平. 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三)[J]. 糖尿病之友, 2018(11):1.
[3]:《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分别不能吃什么?收好这份实用清单》新华网,2022-7-23
“三高”患者怎么吃?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养指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制定发布了多个“成人慢性病食养指南”
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人群
提出调整日常饮食来控制“三高”的建议
那么,根据食养指南的膳食建议
高脂血症患者应该怎么吃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划重点、记笔记~开始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搬上小板凳~迫不及待,快快开始吧!
01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高脂血症人群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减少体脂含量,有利于血脂控制;尤其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300~500kcal的能量摄入。
体重正常的人群,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预防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使体重减少10%以上。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对于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后,再进行身体活动。运动强度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运动后第2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02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是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2000kcal 为例,相当于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40~55g之间,每日烹调油应不超过25g。
其中,一是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高胆固醇血症者应降低饱和脂肪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的7%。
二是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300mg,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200mg。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动物内脏等。
三是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宜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四是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高脂血症人群食物制作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03
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在控制总能量及脂肪的基础上,选择食物多样的平衡膳食模式,食物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 1800~2000kcal为例,相当于全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225~300g之间。在主食中应适当控制精白米面摄入,适量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膳食纤维在肠道与胆酸结合,可减少脂类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高膳食纤维可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提高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脂代谢的调节。推荐每日膳食中包含25~40g膳食纤维(其中7~13g 水溶性膳食纤维)。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日摄入500g,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新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00~350g。蛋白质摄入应充足。动物蛋白摄入可适当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奶类可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应提高大豆蛋白等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含25g大豆蛋白的食品,可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4
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要将血脂、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高脂血症人群膳食除了控制脂肪摄入量,还要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培养清淡口味,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同时,少吃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高盐食品。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添加糖摄入应更低。
高脂血症人群生活作息应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证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
05
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高脂血症病因多是过食油腻甘甜、醇酒厚味,导致痰浊内生,脏腑功能失调,气不化津,痰浊阻滞,或气机不畅,脉络瘀阻,常常有虚有实,虚实相兼。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中医食养总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即虚者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实者选用具有祛邪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
根据高脂血症人群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辨别不同证型,综合考虑膳食搭配的原则,给予个性化食养方案,以达到精准施膳的目的。长期过量食用油腻和甘甜的食物能够使人产生内热、胸腹胀满,导致肥胖,引发各种疾病,高脂血症人群尤应注意。饮食不可过烫、过凉,要做到寒温适中,规律进食,勿饥饱不均。
06
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四时节律影响下,人体血脂水平亦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食养有不同的要求。
春季,阳气上升,万物萌发,膳食应当以护阳保肝为主,多食时令蔬菜(如芹菜、芦笋等),可适当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清肝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佛手、生麦芽、菊花等。注意忌过食寒凉、黏滞、肥腻之物。
初夏,天气渐热,阳气旺盛,膳食当以益气清心为主。可适当食用鸭肉、鱼类、兔肉、小麦、绿豆、豆腐及时令蔬菜瓜果。长夏乃夏秋之交,地气升腾,气候潮湿,故长夏主湿。膳食应以清利湿热、健运脾胃为主。长夏所食之物应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适当食用健脾化湿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莱菔子等。
秋季,气候萧条,燥胜地干。秋季膳食当以滋阴润肺为主,可适当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黑芝麻、乌梅、百合等。秋燥易伤津耗液,故秋天应少吃辛辣、煎炸、油腻及热性食物。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收藏。冬月食养重在散寒邪,补肾阳,可适当食用羊肉等性质偏温的食物,以及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枸杞子、黄精、山茱萸等。冬天应忌食生冷之物,以防阳伤而生寒。
07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受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影响,居民膳食习惯、生理特征存在差异,根据地域调整膳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指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大部分地区,此地区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主要涉及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建议北方地区高脂血症人群多食新鲜蔬果、鱼虾类、奶类、豆类,控制油、盐摄入量,减少腌制蔬菜的摄入;同时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莱菔子、山楂、桃仁、沙棘等。
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大部分地区,此地区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主要涉及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建议该地区高脂血症人群控制油、盐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粮摄入,如紫薯、玉米、黑米、大麦、青稞等;同时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益气健脾作用的食药物质,如人参、白扁豆、薏苡仁、山药、大枣、麦芽、茯苓等。
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主要涉及阴虚质和痰湿质。建议西北地区高脂血症人群在蛋白质摄入充足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牛羊肉的食用(可由去皮禽肉、鱼、虾、蛋等代替);多食蔬菜和水果;同时可适当食用具有滋养肝肾阴津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枸杞子、桑椹、菊花、黑芝麻、百合、乌梅、决明子等。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主要涉及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该地区居民日常膳食的主要构成有糌粑、大米、面粉、青稞、肉类和奶类。建议该地区高脂血症人群多食用去皮禽肉、鱼等动物蛋白,并补充优质的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等,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08
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对于高脂血症人群,可通过看标签来选择适合的食品,满足营养需求,例如通过看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品,同时了解食品中能量和相关营养成分的含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钠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可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甾醇、多糖等植物化学物的食物,如大豆、洋葱、香菇以及深色蔬果等,每日可摄入2g左右植物甾醇。一些食药物质能调节血脂水平,高脂血症人群适量食用,可以起到辅助降低血脂的作用。食药物质及新食品料食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该如何饮食和用药?这篇功略很全面!
由于发病因素相似,糖尿病与高血压这两种疾病往往相互并存、相互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在高血压人群中,55.9%的人伴有糖代谢异常,而在糖尿病人群里,58%的人合并有高血压。数据表明,35%至75%的糖尿病并发症均与高血压有关。
01
血压过高,并发症出现风险增大
糖尿病人一旦合并高血压,最容易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像动脉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比单纯患糖尿病至少高出2倍。
高血压会致使糖尿病人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大幅增加,容易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病症。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危害极大,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兼顾血糖和血压,在稳定血糖的同时,注意按时监测血压,以便及时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目标通常如下:
01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02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人血压控制的目标为<130/80mmHg。
对于老年或者伴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鉴于血压过低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mmHg以下。
医生会依据各个患者的不同状况,在此前提下做出一些细微的调节,具体的控制目标要以医嘱为准。
02
糖友合并高血压
饮食注意“2少1多”
控制饮食乃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稳定血糖、降低血压的基础方式。
相较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饮食方面更需注重“2少1多”,以便更好地稳定血压。
01少食用食盐
若食盐摄入过多,会使血容量增加和血液黏稠度上升,致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大,进而让血压进一步升高。
通常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出5克,而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对食盐摄入量的要求更为严苛,一般不应超过2克。
02降低高胆固醇摄入
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食物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尽可能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
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需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取量,一般每天水产类如鱼虾吃5口,禽肉类如鸡鸭吃3口,畜肉类如猪羊吃1口左右就行。
温馨提示:鸡肉中富含的精氨酸,能够协助清除血管中的斑块,扩张血管,对稳定血压极为有益,适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适当食用。
03补充钾元素
钾元素能够促使人体内多余的钠元素排出体外,发挥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建议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适量补充诸如紫菜、银耳、香菇等富含钾元素的食物,从而更有效地稳定血压。
但要注意,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人不适合补充钾元素,以免血钾升高。
倘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或者初诊时血压就高于140/90mmHg,那么就需要开始进行药物治疗。
03
常见的6类降压药
当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分为6类: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CCB(地平类)、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和α-受体阻滞剂,其中前5类属于一线降压药。
在药物选择方面,除了考虑降压效果之外,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还应当考虑以下3个方面:
1.有无靶器官保护作用;
2.能否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3.对糖代谢有无影响等。
通常而言,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是糖尿病人降压的首选药物。
04
联合用药有门道
糖尿病高血压往往难以控制,所以常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并且剂量通常需要达到2-4倍。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而言,沙坦类(ARB)与地平类(CCB)药物联合应用时,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是当下公认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式。
而普利类(ACEI)和沙坦类(ARB)联合运用时,降压效果提升不显著,还容易提高高血钾症的发生几率,因此不建议二者合用!
来源:健康谈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卒中# #饮食健康# #健康科普排位赛# #健康真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