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胸闷吃什么药)
糖尿病人有胸闷等症状,可能是心梗要发生了,平时怎么预防?
糖尿病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让并发症发生,但是有的人并不重视血糖的控制,而只是等到身体不舒服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紧张,比如严重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
众所周知心梗相当危险,治疗不及时会要命的,因此糖友平时不仅要好好控糖,更要积极预防突发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更是糖尿病人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易发的并发症,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糖尿病为何导致心梗?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导致高血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狭窄,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发生血栓,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其中威胁最大的当属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有以下几个症状,要当心心梗出现,抓紧就医:
糖尿病人如果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身出冷汗或突然昏厥、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呼吸困难、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要考虑到心梗的可能性。
临床上,也有以精神病症状为首发或唯一表现的心梗病例。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或突发牙痛、头昏、表情淡漠、嗜睡、烦躁、短暂意识丧失,甚至偏瘫、意识障碍等。与心梗时心排出量减少或血压下降,引起急性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糖尿病人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心梗都有症状:
因为糖尿病人长期血糖高会让自主神经病变,从而让自身感觉下降,所以部分糖友在心梗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部分糖友发作心梗时,可以没有明显症状,称为无痛性心梗,这也往往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心梗。无痛性心梗的发生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无痛性心梗尽管无痛,也并非无迹可寻。
糖尿病人要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正常人预防心梗,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吸烟,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衡。40岁以上每年要检测一次血脂,做一次身体检查。2、已患有冠心病的人预防心梗,防心肌梗死主要是控制好发症诱因:第一血糖肯定要控制好:空腹血糖应<6.1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老年人可适当放宽。其次就是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再次就是要控制好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合并ASCVD≤2.6 毫摩尔/升,合并ASCVD≤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 1.7毫摩尔/升;接下来就是要控制好体重,不要肥胖 ,因为肥胖是万病之源,也是三高的主要原因。
除了坚持上述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服用他汀类药物调整血脂,稳定斑块;服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控制危险因素。
最后就是要经常运动,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跳舞、爬坡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定期就诊。
长沙市第三医院专家:糖尿病患者胸闷不适更应提高警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9日讯(通讯员 刘佩)长沙59岁的喻先生有着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近日他的血糖控制不佳,并且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担心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的喻先生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
在完善入院检查时,主管医生发现喻先生的心电图结果异常:下壁导联ST段抬高,于是立即请心血管内科会诊。
心血管内科四病室副主任医师戴博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喻先生无意间提起,自己在入院前一天上午有些胸闷不适,约持续了半小时后逐渐好转。结合病史、胸闷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戴博考虑喻先生很有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胸痛的感觉,怎么可能心梗呢?”喻先生一脸不可置信。但进一步检查证实了戴博的判断,喻先生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明显增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明确,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转入心血管内科四病室后,喻先生接受了抗心衰、控制血压血糖、抗栓、稳定斑块等综合治疗稳定病情;科室主任王勇带领团队为喻先生完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右冠闭塞、左冠严重狭窄病变,随即行支架置入术,打通闭塞的右冠恢复血流运行;之后还需要择期再对左冠进行处理。
“本来是住院降血糖和检查眼睛,没想到查出心梗这么严重的问题。”一想到心肌梗死这么严重的疾病曾在悄无声息中给自己以沉重一击,喻先生感到后怕不已。
王勇介绍,并非所有的心肌梗死都会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还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胸痛,可能仅表现为胸闷、上腹部不适或肩膀不适,但其心电图会呈明显改变,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显著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这类人群往往感觉较迟缓,以致于出现相关症状而不自知。
喻先生有着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却一直没有规律用药,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佳;他还有长期吸烟的习惯,每天要抽1-2包烟……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这才引起他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症状较轻,常常被患者忽略,待出现心力衰竭等明显并发症时才来就医,因此预后较差。
王勇提醒,有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提高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防范,平时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进行锻炼,以及配合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进行预防,同时还要定期体检筛查,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责编:胡什]
糖尿病人「胸闷气短」都会来看呼吸科,但很可能是另一器官惹的祸
61岁的肖大爷年纪不算太大,但已是1型糖尿病的「老病号」,自30岁那年,他就确诊为糖尿病,服药30余年,血糖控制尚算良好。前段时间,他总是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偶尔还感到皮肤瘙痒。皮肤瘙痒这个症状他已经见惯不怪了,糖尿病患者的「老毛病」。但胸闷气短这个症状让他心里很不安,是不是得了其他肺上的疾病?他连忙赶到家附近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挂了呼吸科门诊。
「初步怀疑他胸闷气短不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建议看肾内科……该科室主任杨拴盈教授告诉我们,1型糖尿病的患者最明显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样的患者往往起病急,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却偏偏还减轻,这样的患者如果不加以重视常会引发肾、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目前该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确诊后还必须终身服药。
既然不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那肖大爷为什么会胸闷气短呢?
杨教授告诉我们,导致肖大爷胸闷气短的正是糖尿病肾病这个「罪魁祸首」。像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出现胸闷气短的,呼吸科来的患者十分常见,最终都被转去肾内科医治。因为这是一种慢性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的改变,它会损伤人体的全肾。如果是患1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是10年以上的长期患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肾内科的大夫也常和我们交流,临床上以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的患者还会面临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折磨。所以他这样的情况及时转诊是最重要的,时间根本耽误不得。
「肖大爷的这些疑问很多来呼吸科看胸闷气短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问……最想提示的是哪些医嘱?」看过门诊的肖大爷还是不放心自己究竟是不是因为糖尿病的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他一会怀疑自己心脏除了问题,一会怀疑自己是肺上的问题。因为自己几十年来糖尿病也没有出现过特别危急的情况。他最想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一定会发生唐尼癌病肾病?
「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做科普,也会与肾内科的医生交流。我们正常的肾脏表面是平滑光洁的,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脏的表面是犹如一层加了水的白糖黏附在肾脏表面上,并不是平滑光洁的。所以首先要知道,有没有糖尿病肾病,到肾内科做个检查就可以查出来。我们能告诉患者的是,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一部分罹患糖尿病肾病。而通常就是1型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的或者是2型糖尿病诊断时或就合并与其他损害肾脏的危险因素,比如平时的血糖控制不好,血压血脂过高,出现视网膜病变等等的情况,都会比较容易导致。」杨教授告诉我们。
据患者肖大爷回忆称,自己夜晚有时候注意到出现过「蛋白尿」的情况,但因当时睡意朦胧,自己也没太看清楚。想问是不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就说明一定发生糖尿病肾病了?
杨教授回答说,根据多学科会诊时肾内科医生的解释,其他肾脏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此,想要明确是否为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病,亦或是糖尿病肾病合并其他肾病,还是需要进行肾活检,用病理检查来区分诊断。无论什么内科疾病,要想确诊,病理诊断都是金标准。假如患者不能进行肾活检,就需要专科医师进一步来会诊和鉴别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些表现就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预防发生是老生常谈的事,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杨主任告诉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学科联合协作的时代,许多疾病往往都不是一个科室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患者较为复杂的病情,我们不仅需要多学科会诊(MDT),进行讨论,有时候甚至需要转诊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的细致检查,所以患者朋友也要多多理解,做到尽量配合。像呼吸科常常遇到的糖尿病患者前来看胸闷气短的问题,我们也要排除是属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原因,不能因为患者来看呼吸方面问题,就一定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该做的检查做完后,一旦发现没有出现呼吸系统问题,患者的病人是不能耽误的,应及时会诊、讨论,及时转诊、治疗。
但在此杨主任也想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胸闷气短的问题,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观察小便是否带泡沫,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注意到的异常表现。此外还要注意是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频、皮肤瘙痒、颜面部或肢体水肿等问题。如果有这些问题,你又出现了胸闷气短,那是一个道理,还是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最大,建议最好及时挂肾内科。如果出现尿量减少、血压难以控制、低血糖,甚至都意识不清了,及时拨打120,一刻都不要耽误时间,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会危急生命。
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方面,相信患者心知肚明,但还是要再次叮嘱大家,一是控制饮食,戒烟限酒;二是适宜运动;三是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要严格观察;四是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医嘱,不能擅自停用;五是如果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及早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呼吸科临床遇到的来看胸闷气短的,有时候到了呼吸科,有时候跑到心内科去看病。这就说明一些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逐渐进展则可以导致大量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这也是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因此,无论哪个科室,都要对糖尿病患者提高警惕,注意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减少这些患者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