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中医推荐(专治糖尿病的中医大师)

中医康康 0
文章目录:

程益春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色,还有药膳哦

今天学习山东省中医院程益春先生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

一、治病求本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至病情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气阴两虚是主要病机。

本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倦怠乏力、口干、消瘦、面色苍白等。

中医认为,“气虚血必瘀”,阴虚血必滞”,瘀血阻络是病机发展之必然,以舌质黯为主要表现。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基本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常用药物有:

益气药,如生黄芪、太子参、西洋参等,最常用为生黄芪。

张锡纯谓消渴“多由于元气不升”,程益春私淑于张锡纯,受张氏影响最为显著,认为脾虚与消渴病密切相关,并在国内较早提出“脾虚致消”及“理脾愈消”理论。

养阴药,如山药、山茱萸、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天花粉等。

活血药,如水蛭、当归、赤芍、川芎等,水蛭为常用之品。

程益春认为,消渴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与滞并存,应慎用力峻破血之品,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迟缓则气血小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之久滞,自有利而无害。

二、治未病

气阴两虚兼血瘀,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而气属阳,气虚甚则阳亦不足;阴阳互根,阴损极则阳亦虚,故阳虚是气阴两虚发展的必然结果;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津不布,则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

程益春认为,阳虚是消渴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质的改变,而水肿的出现则是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

因此,及早使用温阳药物成为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大特色,亦符合张景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要求,多选用熟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具有“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双重含义。

三、善用药对

1. 熟大黄配肉桂: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对熟大黄与肉桂的配伍情有独钟。

他认为,肉桂作用有四:少火生气、温通血脉、阴中求阳、温补肾阳。

熟大黄作用有三,泄热、通腑、活血,熟大黄与诸药同煎,且无气分药(枳实、厚朴等)并行,泄下力缓,可防暴泄伤正。临床根据便秘的有无轻重,调整大黄用量。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有降尿素氮之功效,对改善肾功能大有益处,与中医学排毒理论一致。

熟大黄与肉桂配伍,一温一寒,一补一泻,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二药配伍属温通之剂,甚合消渴病肾病之病机。

2. 黄芪配山药:

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止渴;山药甘平,益脾阴、固肾精。二药配用,气阴兼顾,健脾益气生津,补肾涩精止遗,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

此药对有降尿糖之功效,程益春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仍属“消渴”范畴,气阴双亏为其主要病机。黄芪、山药健脾补肾,气阴双补,为治疗之主药。

3. 冬葵子配芡实:

冬葵子利水、滑肠,芡实补脾、固肾,二者补泻同施,标本兼顾,亦为治疗糖尿病肾病之常用对药。

四、常用药物

1. 生黄芪: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提到:“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小补也”。临床观察亦发现生黄芪用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明显。

2. 熟大黄:

在消渴病中,多用熟大黄,约占99%之多。

原因在于消渴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即使伴有大便干结,亦不耐攻伐,且常出现大便干稀不调;一旦用药过甚,使大便稀溏,恢复将更为困难。

此处取熟大黄,且与诸药同煎,为一药三用,即通腑、泄热、活血。

3. 马齿苋:

马齿苋味酸以生津,性寒可清热,主归肝、大肠经。《本草拾遗》谓之“破痃癖,止消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程益春以南瓜、山药、马齿苋为原料,加工制成南山苋菜,作为治疗消渴病的食疗药物。

五、按语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早期尚可逆转,中后期仅能延缓其进展。患者常因年轻时不注意、治疗不及时或经济因素,使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此时治疗相当棘手。

因此强调,早期治疗、坚持治疗、配合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

首批名老中医祝谌予,研制出首张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医方,疗效显著

祝谌予出生在1914年,他的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祝老先生后来成为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医科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我国最早一批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专家,研制出了我国首张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与很多名医不同,祝谌予家族之中并没有人从医,也没有受到过家庭熏陶。他从事中医完全是受到母亲病故的刺激,18时投身北京名医施今墨的门下,深得施今墨的真传,而且将长女许配给他。

施今墨是国内最早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名家,他的观点也深深影响了祝谌予。

从施老处出师后,他考入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学4年,获得学士学位。1943年回国后,他在北京开办联合诊所,后去天津行医。

新中国成立之后,回到北京,进入协和工作。祝谌予教授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他特别擅长糖尿病、脾胃病以及各类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

祝谌予教授长期潜心研究糖尿病的治疗,他在继承和总结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他在临床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存在舌质暗、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等症状,于是他提出了糖尿病血瘀证的全新学术思想,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法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在深入研究中医传统理论和施今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了我国首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剂。通过多年的临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消除或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有独特效果。

除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独特的贡献,祝老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他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但是同样各有所短。尽管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病理病名完全不同,但是完全可以相互佐证和相互补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从而提高疗效。

他特别强调,中医不能死守传统,一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发展成果,吸收当今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现代的医学知识,才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疗效,实现新的发展。特别是在要充分利用声、光、电、磁等先进手段,帮助明确病机,确定病位与病性,这样才能更好运用中医来进行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法。

注:图片来自网络

老祖宗留下2个古方,治疗糖尿病有奇效!老中医一用就是30多年

糖尿病人并不是说控制住血糖就行了,这一点呢,我也在之前的视频中反复地跟大家强调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糖尿病人,都是明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依然出现了并发症,那么归根结底呢,还是因为糖尿病人脏腑失养、经络瘀堵了。这个真相呢,其实中医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了。

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症,把糖尿病啊,给看成是上中下三焦的问题,上焦对应肺,中焦对应脾胃,下焦对应肝肾,所以啊,在治疗上呢,中医的治疗重点也是围绕脏腑展开。那么在治疗上呢,我常用到2个千古名方,合用常有奇效。

第一个就是生脉饮,方子里用到了人参、麦冬和五味子,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清心润肺,五味子收敛肺气、收涩津液,三味药材补正气、鼓动血脉,滋阴津、充养血脉。第二个呢,就是六味地黄汤,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滋养肾阴,固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热利湿,整个方子呢,补肾阴、固肾精。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合用,补肾固精、养阴生津、清心润肺,从而调养全身脏腑,改善糖尿病带来的多种不适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到来。

我曾经有一位糖尿病人,这位患者呢,有糖尿病五六年,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就诊前一年左右,发现自己也没减肥,但体重轻了十多斤,血糖呢,也逐渐控制不住了,多饮、多食、多尿等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明显,而且啊,晚上夜尿频繁,最多的那天起夜了4次,严重影响了睡眠和正常生活。除此之外,患者总感觉浑身乏力,我观察他舌象,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弦,属于气阴两虚兼血瘀。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啊,我就合用了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这两个方子,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补肾固精,那么在此基础上呢,我还加入了白术、茯苓、陈皮等药材,健脾益气,益智仁、覆盆子固肾缩尿,再加入栀子,清心除烦,配合柏子仁等药材,安神助眠。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体重增加了三公斤,而且饮食也恢复正常了,口干口渴、夜尿频繁等表现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和体力都明显提高,血糖呢,也回到了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