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脂肪肝伴随糖尿病(脂肪肝引起糖尿病能治愈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需防脂肪肝

糖尿病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白内障、肾病、糖尿病足……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糖尿病与脂肪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影响,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使两种疾病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有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46%,换句话说,几乎每两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出现了脂肪肝。脂肪肝在临床上被不少医生形象地称为“胖肝”。因为人如果得了脂肪肝,那么肝细胞内脂类的蓄积将超过肝脏湿重的5%,严重时肝脏脂类含量甚至高达肝湿重的40%-50%。通俗地说,就是肝脏长满了脂肪。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都市里7-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脂肪肝最大的危害在于它比健康的肝脏更容易发生脂肪性肝炎,从而逐渐演变成肝硬化。

患有糖尿病的病人,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糖尿病人一旦出现脂肪肝,在早期时往往因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以致医生、病人对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重视不够。其实Ⅱ型糖尿病伴脂肪肝危害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肝硬化和死亡的风险都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出现脂肪肝的病人,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等病理状况,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更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就会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从而加重糖尿病。

目前的医学研究表明,脂肪肝已作为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而脂肪肝的有效防治则可望兼顾减少肝硬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

糖尿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促进肝内脂肪浸润消退,因此对于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强调血糖的及时、有效控制。比较理想的控制指标是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糖基化血红蛋白少于7%,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0毫摩尔/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控制摄入热量,以每千克理想体重147-168千焦耳(35-40千卡)为宜,并调整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减少胆固醇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

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和基础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面。对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并发肝功能损害的脂肪性肝炎,除坚持基础治疗饮食控制外,可按医嘱选择适当的保肝、降酶、去脂药物,促进肝内脂肪和炎症消失,防治肝细胞死亡和纤维化。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指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导致脂肪肝发生频率上升,而去除这些因素则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脂肪肝的高发除与肥胖症、高血压病等疾病及其家族史密切相关外,还与如下因素有关。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导致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明显增加。

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研究表明,过量摄食、进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饭等饮食习惯可扰乱代谢动态,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尽管一天的能量摄取量相同,固定于晚间的进食方式比有规律的分3次进食更易发胖。晚饭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饭后缺乏运动,致使营养物质不能利用而积聚,日久则成脂肪肝。

嗜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减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越容易堆积,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人体对于多余热量的利用,除了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症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重要。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于久坐或不善于活动,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年长者的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运动量也随之减少,而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营养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时,表现为脂肪肝。

精神萎靡,生活散漫 研究表明,白天精神萎靡、睡觉过多以及工作过于轻松和散漫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有一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者反而不易发生脂肪肝。当然,睡眠不足和工作过度劳累紧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一个人是否发生脂肪肝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者,其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作者:董绍军

来源: 甘肃日报

为什么说脂肪肝和糖尿病有关系?两者互为影响,如何改善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脂肪肝,顾名思义并非是饮酒而造成的脂肪肝,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疾病,几乎没有或是没有明显的症状。

以往我们认为脂肪肝对于人们没有太大影响,也不用治疗,而且目前来看脂肪肝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只能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改善。不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以说脂肪肝是肝脏病变的一种前期症状,脂肪肝一旦进入炎性刺激阶段,就可能会形成,脂肪肝-脂肪肝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进程。

所以,说脂肪肝不能小视,但有一个情况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刚患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很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脂肪肝,据估计,出现血糖异常的人中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患有脂肪肝,如果糖尿病患者还有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有脂肪肝的可能性更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脂肪肝的问题,以及它跟糖尿病的联系。

脂肪肝致病因素和改善方法

脂肪肝是指肝脏自身脂肪堆积过多。

在以往的观念里,大多数人将脂肪肝、肝病与酗酒联系在一起,但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脂肪肝,并不是由酒精引起的,这类脂肪肝也就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专家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主要是遗传、年龄、饮食和运动习惯,医学界,认为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也大致相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是内脏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肪白胆固醇水平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高血压以及胰岛素抵抗。事实上,可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脏因代谢功能障碍而遭受的损害。正是因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呈现上升趋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恶心、食欲不振、黄疸和腿部肿胀等。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用于治疗脂肪肝,或者说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日常的手段来改善,不过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正努力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来改善的话,那么同样也能对于脂肪肝有效果。当然,如果脂肪肝进展到这个阶段还是较大可能逆转,尽管此时肝脏也存在炎性刺激,不过一旦进展到肝炎阶段,那么疾病就会变得严重和可怕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损伤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在少数脂肪肝的患者中(非酒精性的低于5%,酒精性的较高),脂肪肝会越来越严重,此时肝脏会积累更多的脂肪,从而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加剧,出现炎性刺激和肝细胞的死亡。积累到某个阶段,这种肝损伤会发展到更严重的疾病,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被认为是一种“进行性和危及生命的疾病”,这类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比例非常高,而且有些患者发病较快,甚至会快速进展为肝癌和肝功能衰竭。

而且,最重要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难以诊断。在早期阶段,这类疾病患者可能只是出现消化方面的疾病,比如厌食、右腹部隐痛、疲劳等等,并不好跟其他肝病进行区分,只能通过抽血了解肝功能、影像学检查了解肝脏情况等来评估发病的可能性,唯一能确诊的方法只有肝脏的活检。

但这种检查方式,大多数的患者可能会拒绝,所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常进展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才会确诊,而此时可能已经出现肝硬化或肝衰竭,此时治疗方式可能只有肝脏移植了。

为什么脂肪肝更值得关注

由于以前对于脂肪肝和脂肪肝性肝炎的影响了解较少,所以相关的研究也不多,但近年以来对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发现了与脂肪肝的一系列相关性,导致对于脂肪肝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了“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后的前瞻性研究”。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近2000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在研究开始时肝损伤更严重的人更有可能因肝脏问题而过早死亡,包括肝硬化和肝性脑病。该研究还证明,这些患者能从对于代谢的改善上获得有益的帮助。

现在对于脂肪肝医学界形成共识: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和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发现肝损伤是避免疾病进展的第一道防线;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和运动是已知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虽然超声波在检测严重肝病方面相当出色,但检测中度损伤的能力较差,而肝脏活检又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式。

脂肪肝与糖尿病的关系如何?如何改善?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认为是由于代谢功能障碍导致肝脏受损所致。它在成年人中很常见,尤其是那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早期就会有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而胰岛素抵抗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进而行程高甘油三酯的问题,最终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甚至进一步出现高血压,三高导致代谢综合征,这一系列的异常很容易让肝脏脂肪积累,出现脂肪肝。

尽管脂肪肝本身并不一定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它会发展为更严重的损伤,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肝炎会发展为肝硬化。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防治及改善方式相同,主流观点认为 通过饮食、运动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如果血糖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控制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比如二甲双胍,同样也能改善脂肪肝的问题,减少肝脏的损伤。

#家庭健康守护官# #脂肪肝# #关注糖尿病#

脂肪肝影响肝脏糖代谢 确诊5年内易发糖尿病

现代生活饮食丰富,不少人都患上了脂肪肝,平时大腹便便,脂肪都堆积到了肝脏。脂肪肝不是什么富贵病,他会引发非常多的并发症,脂肪肝影响肝脏糖类代谢,容易诱发糖尿病。

脂肪肝易发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大都有肥胖症,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会经常处于高血糖状态。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会影响正常糖代谢,导致肝糖原合成障碍,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引起糖尿病。同时,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确诊后5-10年内发生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肿瘤的比率显著增高,比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要快得多。

脂肪肝还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等病理状况,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更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从而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从而加重糖尿病。

要注重查血糖和运动

即使是糖代谢处于正常阶段的脂肪肝患者,也应坚持定期检测血糖,最少半年一次,因为糖代谢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另外,出现脂代谢、糖代谢紊乱的脂肪肝患者,必要时应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

确诊后,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力争将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以防范多种并发症。对于超重或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应以减轻体重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治疗作为首选。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日应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最初6个月以内以减轻目前体重的5%~10%为目标,但注意体重下降不宜>1.6 kg/周,以防病情加重。此外,应避免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适当时可使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