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控制血糖标准范围是多少)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控制才能让血糖更稳定?
糖尿病是非常严重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尤其多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得糖尿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糖尿病。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下糖尿病那些事儿。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并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多饮
多食多尿
体重减轻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现在的临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很多患者长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平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进一步检查确诊,同时也有些病人是因为出现了相关的并发症,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而确诊。
Q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Q2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病等,更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导致终身残疾。
Q3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饮食、运动与药物、心理治疗。任何类型的糖尿病,在治疗上,都是饮食和运动占首位。
(一)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
具体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一般来说,每天主食量不超过半斤,平均为早上1两半,中午2两,晚餐1两半,每天保证牛奶、鸡蛋的摄入,早餐推荐纯牛奶250ml,鸡蛋1个,每天肉类(如牛肉、鸡肉、鸭肉、鱼虾等,尽量减少温燥的羊肉、狗肉)2-3两,蔬菜可以放宽些,每天半斤至一斤,以绿叶蔬菜为主。
平日可以适量进食水果,但因注意水果进餐的时间,一般以饭前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两个小时,与正餐起码隔开两个小时以上,同时注意水果量的控制,每天大约100-150g左右,尽量以低糖份的水果为主,如西红柿(大个的)、黄瓜、人参果、雪莲果、柚子、莲雾、草莓、猕猴桃等。
(二)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振作精神、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调节体重,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运动后应有舒畅感。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最好采用有氧运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发生。经常有低血糖发生的病人,在运动时携带少量食物或者糖,在活动量过大后适量补充少量食物,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
在饮食与运动控制下,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可酌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六大类:1.如以格华止为代表的双胍类;2.以拜糖苹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剂;3.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代表的磺脲类;4.格列奈类的药物,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5.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有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药物。
胰岛素: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五类。具体的使用哪一种,需要患者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
(四)血糖监测
1.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午餐,晚餐餐前,以及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必要时需要监测凌晨2-3点的血糖。以及驾车前出现的低血糖症状时,运动前后。
2.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空腹血糖尽量空腹8h以上并及早抽血;餐后2小时必须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监测餐后血糖必须和平时一样打针吃药。
自行监测血糖时血糖时采血注意事项:
用酒精消毒皮肤
一定要等酒精挥发
不要用力挤压出血
第一滴血可弃去不要
可扎指尖两侧皮肤
不要用力接触测试区
(五)心理治疗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对患者表示理解、尊重,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知识,通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患者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来源: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糖尿病人常吃辣椒有助于控制血糖,是真的吗?
“得了糖尿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这是许多糖尿病人的日常烦恼,就比如说有的人很喜欢吃辣椒,有了糖尿病后想吃又不敢吃,担心对血糖有影响。事实上,吃对了辣椒,反而有助于帮你稳定控制血糖,为什么呢?
首先要说的是,在糖尿病饮食控制中,少吃什么不吃什么不是简单的“戒断”,而是要科学合理地“替换”。比如不少人不敢吃的红薯,其含糖量只有米饭的一半,膳食纤维却是米面的好几倍,用它替代部分主食,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延缓血糖飙升,实际上是推荐糖尿病人吃的一种主食替代食物。
辣椒也是如此,它对血糖的影响主要是由辣椒中的辣椒素发挥作用的,这种作用更有利于机体调控血糖。研究显示:辣椒素可通过一系列激活反应,帮助机体强化一些功能,比如:
- 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让胰岛素更高效地搬运血糖进入细胞,缓解“胰岛素抵抗”。
- 抑制肝糖输出:减少储存在肝脏中的葡萄糖释放进血液引起血糖的升高。
- 延缓胃的排空:让食物消化吸收变慢,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减小餐前餐后血糖的差值,避免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大幅波动。一项新近发表在《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人规律摄入辣椒素,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可以降低了24%!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辣椒素帮助控制血糖的作用,呈抛物线性的表现,也就是相比于不吃辣椒的人,少量吃辣椒摄入的辣椒素有助于控制血糖,过量后这种控糖作用不但不会升高,反而会下降不升反降。
所以糖尿病人吃辣椒要适量,如果是新鲜辣椒,每天不要超过一两;如果是干辣椒,则每天不要超过10克。
此外要注意,不少人喜欢用辣椒做成辣椒油、辣椒酱或是做辣条吃,用到了大量的盐和油,大大降低了辣椒的营养密度,抵消了辣椒素的控糖作用,就属于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了。还有就是辣椒比较下饭,容易导致主食吃多了增加血糖来源,也是应当注意避免的。
你知道了吗?点个赞转告诉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仅靠饮食和运动到底能不能控制好血糖?我来给你一个答案
有糖尿病朋友问我,都说糖尿病需要注意饮食和多运动,如果仅靠这两个方面能够控制好血糖吗?
我先给个肯定回答,有些糖尿病初期,血糖并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通过饮食控制和积极的运动,并且能够长期坚持,是可以达到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的状态,并且可以很长一段时间,血糖都会达标。
但是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血糖很高,通过控制饮食和积极的运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那就需要积极的服用降糖药物,这是毫不怀疑的。
我们都知道,对于糖尿病而言,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调理过程,所以在糖尿病控制中,我们一直应用“五驾马车”方法综合管控血糖,这五架马车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合理用药,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在这“五驾马车”当中,饮食和运动占据前两位,可见这两个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多么的重要。我这么说,也并非强调糖尿病控制的其他方面不重要,对于糖尿病,用好降糖药物,检测血糖了解自己血糖变化以及尽量多的学习糖尿病知识应用于日常管理,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五驾马车”应该是并驾齐驱的过程。而是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关于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我们分开来说。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控制?一旦得了糖尿病,突然打破了既往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饮食习惯,很多人就不知怎么去吃了。
其实我们主要强调均衡饮食,饮食需要掌握这么几个选择: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要平衡。合理节制饮食,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
通过饮食调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饮食干预,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达到理想水平,最终达到加强血糖控制的效果。所以饮食能够供给自己身体正常的代谢,而不增加血糖才是最好。在这个饮食原则上,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合理饮食。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在建筑工地劳作,体力活动大,能量消耗也大,那么饮食时就可以适当增加脂肪、糖类食物,因为很快就会消耗掉。而一个办公室人员,工作很轻松,那就尽量少吃,尤其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所以对于体重超标的,轻体力劳动的患者,应该注意相对减少热量的摄入,而对于体重正常或偏轻的,而活动量又较大的患者,则应该适量的增加能量摄入,都是为了能量的代谢能够达到平衡。
饮食上需要自己逐渐体会,将讲究个性化选择,并非告诉别人告诉你怎么吃,就去怎么吃。
有糖尿病朋友强调过度节食,这个方法开始时血糖暂时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过度节食也会导致低血糖,其危害也不小。
也有糖尿病朋友饮食控制只控制主食,不控制副食,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该严格控制,但是副食中如肉类,豆类,花生,植物油等都富含蛋白和脂肪,同样可以在身体内转化成糖类,因此副食不加控制,摄入过多也可使血糖升。
还有糖尿病朋友不吃肉食,这样会导致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另外盲目限制水果,限制饮水等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都不利。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初期,可能会非常不适应,而且感觉很痛苦,这时候,可以通过多吃蔬菜等方式,增加胃的饱和感。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胃部就会适应这种感觉,并且随着血糖降低,饥饿感下降,胃的这种不适应也就慢慢的变得适应。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因人而异,但贵在坚持,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人都要安排饮食治疗,根据患者营养的需要,结合其生活方式和个人嗜好,合理地调节饮食结构。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运动也要贵在坚持。
长期运动不仅加强脂肪和糖的代谢,增加葡萄糖转运体的数量,还能增加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使肝脏和肌肉摄取葡萄糖量增加。另外肝、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度升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同时,运动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肥,所以说,运动对易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肥胖人群更有用。
同样运动和饮食一样,也需要个性化,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律的运动计划。
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主要指运动过程中自身产生的热量完全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有氧运动能够增强葡萄糖利用,降低体脂,改善心肺功能,不但对于血糖有重要的改善和调控作用,对于心血管的保护方面。
每周至少3-5次,一次半小时以上,运动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安排。
青年肥胖者相对来说体力好、对疲劳的耐受性强,基础性疾病少,因此,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适当加大。
中老年,运动就要适量,因人而异,由小强度开始。一般40岁的人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者130次/分以内、60岁以上者120次/分以内为宜。
运动最好在餐后半小时之后进行。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进食1-2小时,血糖会升到最高值,然后开始缓慢下降,知道下次进食再回升,选择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能通过运动快速的消耗血糖,维持血糖的稳定。
如果血糖超过16.7以上,运动就要特别轻的运动,而再高就更不宜了。在运动期间,也要注意低血糖风险,最好结伴而行,要随身带些糖果,出现低血糖时,可以及时纠正。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的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尤其很多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这两种方式,完全可以不用服药就可以控制好血糖。另外,即使应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这两个方面也要执行好。
我是@全科医聊 一名全科医学主治医师, 用心科普,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