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便秘吃啥药(糖尿病便秘吃啥最管用)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糖尿病与便秘的“隐秘连线”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

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连接二:水分的“蒸发之谜”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如何调理?让肠道重新“上轨道”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

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

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4. 调整用药,避免“副作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

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结语:让肠道“不再堵车”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

糖尿病患者便秘,可以用乳果糖通便吗?缓解便秘还有哪些方法?

乳果糖口服溶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是临床上以及生活中应用得最多的通便药物。但是因为名字里有个“糖”字,总是让糖尿病患者不寒而栗,敬而远之。

今天上午查房的时候某床的刘阿姨告诉我们,她已经连续3天没解大便了。我们跟她说开瓶乳果糖给她喝,润肠通便。她一听乳果糖三个字,神情立马变得严肃紧张起来,问道:医生,这个乳果糖是糖吧,我们糖尿病病人能喝吗?

其实像刘阿姨问的这个问题,我们听得太多了。

在查房的时候也经常有患者拿着护士刚发给他们的乳果糖紧张兮兮的跑来跟医生确认有没有发错药。

患者的紧张是有道理的,乳果糖口服溶液中的“糖”到底是什么糖?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呢?

乳果糖口服溶液的成分和作用

乳果糖口服溶液的主要成分为乳果糖,是由半乳糖与果糖经人工合成的双糖,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每100毫升乳果糖口服溶液含乳果糖67克,半乳糖≤10克,乳糖≤6克。

乳果糖主要在结肠发挥作用,在结肠中乳果糖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乳酸和醋酸等低分子量的有机酸,使肠道内pH值下降,刺激结肠蠕动;

同时还能使肠道内的渗透压升高,把水分吸引到肠腔,使大便中保留更多水分,软化大便,增加粪便体积。

在酸的刺激下,加上粪便体积的刺激,大便易于排出,便秘的症状得以缓解,同时还可以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乳果糖会引起糖尿病血糖的波动吗

因为乳果糖是双糖结构,口服乳果糖后,需要经过一种特殊的酶分解变成单糖才能够被吸收。而人类的胃和小肠缺少分解乳果糖的酶,因此吃进去后不会被消化分解为单糖。

而且它本身因为分子大而几乎不被小肠吸收入血,大部分都能够完整的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发挥作用,达到通便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几乎没有影响。

乳果糖口服溶液可以随便用吗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100毫升的乳果糖口服溶液中除了有不可吸收的乳果糖外,还含有少量的半乳糖和乳糖。其中半乳糖在小肠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入血的。

在治疗便秘的常用剂量下(一般成人起始剂量每日30毫升,维持剂量每日10~25毫升),内含的半乳糖的量尚不至于引起血糖的波动。

但在较高剂量下(起始剂量:30~50毫升,一日3次),糖尿病患者摄入的半乳糖量就比较多了,对血糖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必谈“糖”色变,只要是在治疗便秘的常规剂量下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那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但也要注意把握服用的剂量,乳果糖虽好,可不要贪杯。

糖尿病患者治疗便秘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往往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主要原因是:

  • 部分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不合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影响肠道蠕动;
  • 而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自主神经病变,支配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受损,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大便排出困难;
  • 部分患者患病后情绪低落,也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出现便秘;
  •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正在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对胃肠道有一定不良反应的降糖药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我们应该明确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便秘时,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只能作为改善便秘的辅助措施,可谓缓兵之计

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上控制血糖、调节心情以及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多饮水,在选择蔬菜水果时尽量选择膳食纤维含量高、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如樱桃、李子、柚子、硬桃、黄瓜、西红柿、芹菜、芦笋、菜花等);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情,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如果因口服药物引起的便秘,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更加适合自己的,胃肠道反应小的药物。

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远离便秘困扰。

作者:黄小依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应用

1

什么是糖尿病性便秘?

糖尿病性便秘是神经性便秘,其便秘的发病率较同龄、同性别的非糖尿患者群高3~4倍,常见于中老年人。

(图 | 包图网)

糖尿病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认为由多种因素所致,即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胃肠道激素异常等。由于高血糖所致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胃肠道微血管功能改变,营养和供应神经的血管闭塞及神经血管组织由于蛋白糖化,进行性硬化,使神经营养障碍,导致支配胃肠道的神经受损蠕动减弱而致便秘。

2

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表现

(图 | vx公共图片库)

01

排便次数每周小于3次

02

排便费力

03

大便不干但排便困难

04

有排便不尽感

05

病程3个月以上

3

糖尿病性便秘吃什么药好?

糖尿病性便秘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临床上西医多采用缓泻剂、胃动力药,严重者采用定期灌肠或肛门直肠肌切断术,但效果均不理想; 中药汤剂有一定的优势,但长期煎药不太方便。

大黄碳酸氢钠片是健胃抗酸药类非处方药,主要用于食欲缺乏、胃酸过多。但除了以上治疗适应症,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使用大黄碳酸氢钠片,可明显提高疗效

本期选择文献中应用大黄碳酸氢钠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疗效情况报告,仅供医学参考。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疗效观察

☉ 病例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新疆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就诊的35例糖尿病便秘患者,年龄36~78岁, 糖尿病病程3~22年,便秘病程6个月~19年,排便周期3~10天1次。

☉ 治疗方法

在相同的糖尿病规范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大黄碳酸氢钠片口服,每次3~4片,3次/d服用。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再随访2周。观察排便起效时间、排便周期、大便性状及有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服药前后化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观察相应指标。

☉ 治疗数据

▍治愈:服药2d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或2d以内排便1次,大便变软,排便通畅,观察期内无复发。

▍有效:3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通畅。

▍无效: 便秘症状无改善。

☉ 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愈12例,治愈率为42.86%,有效20例,有效率为57.14%,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排便周期缩短、大便性状改变、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治疗结论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便秘有较好的疗效。该药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排便周期,改变大便性状,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该药中的大黄导泻的有效成份是蒽甙,主要是番泻甙,蒽甙在胃内不被水解和氧化而运输至大肠内番泻甙起作用,此外也可由小肠吸收,再经血液而排至大肠内或经胆汁分泌物而传送入大肠。在大肠中被水解,刺激大肠神经从而加强蠕动,还可抑制Na -K -ATP 酶,减少结肠对水及Na 的回吸收。碳酸氢钠为弱减性,能中和胃中过剩的胃酸,还可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伴有的消化不良症状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性便秘36例

☉ 病例资料: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糖尿病便秘患者,年龄39~74岁,病程3个月~11年。

☉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9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的患者仍以原药维持治疗。

☆ 治疗组: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每次3~4片,一天3次服用。

☆ 对照组:口服新清宁片(主要成分为熟大黄),每次3~4片,一 天3次服用。

☆ 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服药前后化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观察相应指标。

☉ 治疗数据

▍治愈: 服药两天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

▍好转: 排便周期缩短,大便性状改善。

▍无效: 便秘症状无改善。

☉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 (66.67% ) ,好转12例 (33.33% ) ,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治愈12例 (30.77% ) ,好转18例(46.15% ) ,无效9例(23.08% ) ,总有效率76. 9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治疗结论

大黄碳酸氢钠为片剂,口感好,易服,且有效,经济,是治疗糖尿病并便秘较理想的方法。

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后,6小时内排出较软的粪便,泻下作用缓和,因此服药3次后在24小时内排便为有效。

总结

1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便秘有较好的疗效。该药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排便周期,改变大便性状,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

大黄碳酸氢钠为片剂,口感好,易服,且有效,经济,是治疗糖尿病并便秘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钱冬梅.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0):2.

[2]李自莹, 何粉仙. 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糖尿病性便秘36例[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