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足最初是什么症状(糖尿病病足最初有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药)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这些表现,暗示糖尿病足要来了,得赶紧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脚?
或许你只是觉得最近鞋子穿得有点紧,或者脚底偶尔有点麻木,甚至觉得脚趾间有点发热、刺痛,但你并不在意。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足”悄悄到来的信号!
糖尿病足,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会导致感染、坏死,甚至截肢。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发生率接近19%,而其中约14%最终需要截肢!
你还敢忽视脚上的这些信号吗?
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几年。
一个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刚开始只是觉得脚底有点麻,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脚趾像被针扎一样疼。
但他觉得这可能是走路太多造成的,没有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发现脚底的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有点裂口,每次洗脚的时候都会隐隐作痛。
他开始有些担心,但又觉得这只是皮肤干燥,涂点润肤霜就好了。
再过了一年,他的脚趾开始变色,变得有些发黑,指甲也变厚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脚趾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本以为会很快愈合,没想到伤口却越来越深,甚至开始流脓、发臭。
这时候,他才慌了,赶紧去医院。
医生告诉他:这是糖尿病足的严重阶段,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可能面临截肢!
这个案例并不是个例,而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真实写照。
糖尿病足,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一个缓慢恶化的过程,从麻木到溃烂,最后甚至发展到截肢,整个过程可能长达几年,但一旦恶化,就难以逆转。
如果你的脚出现了这些异常信号,一定要尽早警惕!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出现往往有一些早期表现,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并干预,就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哪些表现需要特别注意呢?
1.感觉异常:脚底麻木、刺痛、烧灼感,尤其是晚上加重。
对冷热感觉迟钝,比如洗脚的时候,水温很高但自己却感觉不到烫。
轻微的伤口或摩擦感觉不到疼痛,甚至走路时被小石子硌到也没什么感觉。
脚底干燥、皲裂,即使抹了很多护肤品也不见改善。
脚趾或脚背皮肤变色,发红、发紫甚至变黑。
指甲变厚、变形,甚至长霉菌(灰指甲)。
3.血液循环异常:脚经常冰冷,即使在温暖的房间里,脚还是凉凉的。
走路时小腿或脚部容易疼痛,休息一会儿才会缓解。
脚上的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检查!
糖尿病足的形成,主要和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神经损伤导致“感觉迟钝”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脚部的感觉逐渐消失。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脚如果被扎伤,会立刻感到疼痛并采取措施。
但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受损后,即使脚被划破、烫伤,甚至感染,也可能毫无知觉,直到病情加重才发现。
血管堵塞导致“供血不足”
糖尿病还会损害血管,使血液循环变差,特别是脚部这种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更容易缺血。
一旦血流不畅,伤口就很难愈合,甚至会逐渐坏死。
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一旦脚部有伤口,细菌更容易繁殖,导致感染。
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骨头,最终只能截肢。
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特别“脆弱”,一旦受伤就难以痊愈。
五、如何保护双脚,避免糖尿病足?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请把脚部护理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无论有没有不适,都要每天检查一次双脚,尤其是脚底、脚趾缝、小伤口。
如果视力不好,可以请家人帮忙检查。
2.选择合适的鞋袜穿宽松、透气、舒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摩擦。
避免赤脚走路,防止意外划伤。
选择棉质袜子,避免穿太紧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
坚持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
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如果发现脚部有伤口、溃疡、变色等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六、结语:别等到“失去”才后悔!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发展,而你却毫不在意。
很多患者在截肢后才追悔莫及:“如果当初早点重视就好了……”
但你还有机会!
从今天起,关注你的双脚,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让双脚陪伴你更久,走得更远!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0.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2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如果脚上出现这5个表现,或出现糖尿病足感染了,必须立即就医!
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截肢。许多患者在初期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出现了足部感染的危险信号,因此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糖尿病人群往往由于血糖长时间处于高位,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感觉敏锐程度减弱,致使足部微小的异样变化经常未获即时关注。根据研究,全球每年因糖尿病足感染而发生的截肢手术接近200万例,提醒我们足部健康的重要性。
未解伤痕持久未复原,康复之路进展缓慢。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神经损伤而失去对伤口的敏感性,甚至在无意中划伤、摔倒或被尖锐物体刺伤时都未能察觉。这些创伤若未能适时得到照料,恐将变成病菌繁殖的沃土。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最初是在足底的小伤口或水泡处发生的,随着血糖的长期不稳定,局部免疫力下降,伤口的愈合能力也受到影响。若伤口长时间没有愈合,且可能伴随脓液、异味等症状,极有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尽早处理。
伤口不仅仅是外表的破损,更是一个信号,提示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遭遇挑战。尤其是在脚底、脚趾等不易察觉的位置,若伤口存在感染的迹象,例如红肿、分泌物增多、疼痛加剧等情况,可能意味着深层组织已经受到影响。此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出现严重的坏死现象。
脚底温度显示出非正常的升降波动现象。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持续处于高位,会造成血管损害及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对脚部的血液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当脚部血液流通不足时,它们的温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寻常的迹象。例如,若脚部发凉或过度发热,尤其是在夜间,更可能提示脚部的血液供应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血流受阻现象,常常使得细菌在脚部的局部环境中滋生,从而引发感染。
研究显示,足部温度的非正常波动常常是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一个关键预警信号。肢体皮肤的温度波动常常能够体现出血液在体内循环的状况。如果脚部的温度逐渐偏低,可能意味着存在缺血或感染的风险。此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局部温度进一步变化,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足部肌肤色泽改变或出现破损往往是血液循环状况的一个指示。
在糖尿病足病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会注意到脚部皮肤有不正常变化,具体表现为颜色变成红晕、淤血状或是失去血色等情形。研究表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问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颜色变化。这些变色现象,往往是感染发生的早期信号。
如果皮肤逐渐变得干裂、起皮、发痒甚至出现溃烂的现象,这些都不容忽视。破损之处常作为感染的发端,微生物经由受损肌肤渗透进躯体,快速增生扩散。此时,炎症反应往往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热感和痛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脓液分泌、组织坏死等后果。
足趾的关节可能会出现形变,或是丧失灵活运动的能力。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不仅会导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还可能对脚部的关节和软组织造成影响。随着时间流逝,脚部关节或许会慢慢发生形态变化,乃至发展到难以自由移动的地步。比如,脚趾弯曲、无法正常伸展,或者因为关节变形导致脚步不适、走路困难等。
这一现象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使得足部的正常感知功能丧失,同时关节的功能也逐渐受到破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脚趾关节变形时,足部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变形或变硬等症状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持续的脚部疼痛或不适
糖尿病足病感染初期,病人往往会面临脚部绵延不绝的疼痛或异样不适的感觉。疼痛的性质可能呈现为刺痛、麻木、灼热感等多种形式,这些症状与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由于神经的损伤,糖尿病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较弱,疼痛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与正常人不同。疼痛的存在依然是糖尿病足部感染的一个重要提示信号。
如果这种疼痛持续且没有缓解,且伴随局部的红肿、发热等症状,极有可能已经存在细菌感染。此时,及时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疼痛,更能有效避免感染的扩展,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
脚部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其发生通常与糖尿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水盐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当足部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随有异常的分泌物(如脓液、恶臭等)时,意味着足部的感染已经比较严重,细菌已经进入深层组织。
研究表明,水肿和分泌物的增加往往是感染蔓延的征兆,这时需要立即采取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迅速应对水肿及渗出物能有效遏制感染的蔓延,进而预防潜在的重大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足感染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很多患者在初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如前文所述,脚上的一些微小变化,如伤口不愈、温度异常、皮肤变色、关节变形、持续疼痛和水肿分泌物等,可能是糖尿病足感染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您或身边的人展现出这些迹象,切莫轻视,需即刻前往医院并采纳恰当的治疗手段。
如果脚上出现这5个表现,说明已出现糖尿病足感染了,需立即就医
王叔今年66岁,退休前是一名汽车维修工。虽然不再忙于工作,但每天依然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他喜欢早晨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和几个老朋友一起打牌、聊天,享受着自己的晚年时光。然而,王叔最近感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些不对劲,尤其是脚部。
王叔患有高血糖已经多年,早期的血糖控制还算不错,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代谢逐渐变差,血糖也难以像年轻时那样控制得很好。前些天,王叔发现自己的脚背上有些红肿,开始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小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肿胀的部位越来越大,脚趾开始发红,甚至摸起来有点发热。他感到有些不对劲,于是决定去医院找他的老朋友——李医生。
李医生是王叔的常见医疗顾问,王叔每年都会定期去做检查,李医生总是负责王叔的健康管理。李医生的个性温和,总能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每次王叔有任何健康上的疑虑,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他。
王叔的脚部问题“李医生,您可得帮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叔带着有些担忧的表情走进李医生的诊室,坐下后立刻把问题抛了出来,“我发现最近我的脚背有些肿,而且红肿的地方越来越大,发热,走路的时候还感觉有点痛,您看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李医生看了看王叔的脚,皱了皱眉:“王叔,您这个情况很有可能是糖尿病足感染了。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血糖控制不良时引发的足部问题,尤其是糖尿病足感染,一旦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处理。”
王叔听后大吃一惊:“糖尿病足?那不就是很严重的病吗?”
李医生点头:“对,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通常出现在长期未控制好血糖的患者身上,尤其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足并不容易被察觉,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需要截肢。”
王叔有些担心:“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很危险?”
李医生安慰道:“王叔,糖尿病足感染确实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如果及时就医,完全可以控制住病情。关键是要学会辨别早期的症状,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脚上出现的5个表现
李医生接着解释道:“糖尿病足感染通常有一些早期的征兆,您刚才提到的红肿、发热、疼痛,就是典型的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血液循环差,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引发足部感染。下面,我列出糖尿病足感染的五个典型表现,您可以对照一下。”
“第一,脚部皮肤红肿。糖尿病足感染早期,脚部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热的现象。红肿的部位摸起来温度偏高,有时候还伴随一些刺痛感。”
“第二,脚部有破溃或伤口。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容易出现破溃或伤口,尤其是长期血糖不稳定的人。即使是微小的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也容易感染。”
“第三,脚部出现异味。感染的区域可能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液积聚。”
“第四,脚趾麻木或刺痛。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患者的脚部可能出现麻木感或刺痛感,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后更为明显。”
“第五,脚部疼痛。如果感染部位比较严重,甚至会引起持续的疼痛,走路或触碰时疼痛加剧。”
王叔听后,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些症状我都有了,看来不能再拖下去了。”
糖尿病足感染的危害与治疗
李医生继续说道:“糖尿病足感染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治疗不及时,感染可能扩展到深层组织,甚至引发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研究显示,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20%的患者最终可能因为感染导致截肢。”
“但是好消息是,只要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处理伤口,控制感染,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且通过抗生素治疗来预防感染蔓延。”
“《糖尿病护理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护理、血糖控制和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方面,患者应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就医治疗感染;血糖控制方面,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避免血糖波动;抗生素治疗方面,如果出现明显的感染,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
王叔点点头:“看来我得赶紧去医院了,不能再拖了。”
李医生安慰道:“对,王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现在去医院,医生会给您做详细的检查,确保及时处理感染,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活中的预防与管理
李医生总结道:“除了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要预防糖尿病足感染,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管理。首先,要保持脚部干燥清洁,每天洗脚时要用温水,避免用热水泡脚;其次,要定期检查脚部,尤其是脚底和脚趾,看看是否有破溃或伤口;再次,穿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磨脚,造成压迫和损伤;最后,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叔深受启发:“好的,我会开始更加注重脚部护理,保持血糖稳定。”
结语:及时治疗,保持健康
通过和李医生的对话,王叔不仅意识到了糖尿病足感染的严重性,还学会了如何识别早期症状,以及在发生感染时应该如何处理。糖尿病足感染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明显,但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应该立刻就医,进行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足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只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后果。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的脚部护理、血糖管理和定期检查,是预防糖尿病足感染的关键。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享受更长久的晚年生活。
张大爷决定从今天开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脚部的变化,确保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给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