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角膜炎(糖尿病引起角膜溃疡)
糖尿病眼病,不容忽视的“视力杀手”
刘女士6年前查出糖尿病后,血糖始终控制得不理想。几天前起床后,她突然感觉右眼前面有一团黑影遮住视线,检查后被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由于发现较晚、病情严重,刘女士的右眼视力最终未能保住,几近失明。
糖尿病眼病不容忽视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糖代谢紊乱对眼底血管、神经(包括视神经及部分其他脑神经)、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损害所致。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疾病,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危害也最大。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急速攀升,与此同时,由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也与日俱增,它可造成患者视力减退,并最终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5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对眼部病变千万不可忽视。
形形色色的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指由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一组眼部并发症。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受损及失明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00%;2型为60%。在病变早期阶段,患者视力可不受影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眼前有黑影漂浮、视物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屈光改变等。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最后,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牵引性视网膜剥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最终可导致失明。
2.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另一类为“假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前者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双眼同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常于数天内出现晶体完全混浊,视力急剧下降,如若治疗及时,随着血糖的控制,可明显改善甚至完全逆转。后者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可先单只眼发病,比老年性白内障发展迅速,比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发展缓慢,常与老年性白内障并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如果视网膜未受损,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使视力完全恢复。
3. 继发性青光眼。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患者眼压升高且十分顽固,眼痛剧烈难以控制,视力急剧下降。治疗非常复杂和困难,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手术治疗往往因术后新的滤过口再次粘连、闭合而造成手术失败。
4. 波动性屈光不正。也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的视觉异常,患者常感视物模糊,多为短时或一过性的,与血糖的剧烈波动有关。在血糖得到控制后可得到改善甚至逆转,但恢复速度比较缓慢。
5.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眼运动神经受损所致的眼球运动瘫痪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对少见,其中动眼神经损伤稍常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其次是外展神经,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眼运动神经损伤一般预后较好,经过控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最终多可恢复,但整个病程可能长达数周。
6. 其他。比较少见的眼部并发症还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角膜炎,等等。
导致糖尿病眼病的危险因素
糖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眼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妊娠、吸烟、喝酒也是公认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从180/105mmHg降至150/85mmHg,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能降低34%,视力受损危险减少47%。此外,糖尿病眼病的发生率还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越长,罹患糖尿病眼病的风险越高。据统计,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超过一半会合并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视力改变等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病情往往已进入中晚期了。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不要仅凭感觉,直到有了视力障碍或其他眼部不适才去就诊。
糖尿病眼病的防控要点
糖尿病眼病重在预防,提倡三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1. 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平稳。
2. 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因为高血压会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此外,还要戒烟酒。
3. 按要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4. 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病情。
资料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
糖友眼睛红,诊治并不同
本文作者:
许毓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刘 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科中心副主任、眼底及视网膜科(北)主任
最近3个月,糖尿病患者刘奶奶发现自己的眼睛经常发红,而且看东西变得很模糊,不过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感。她以前得过“红眼病”,感觉这次的症状也差不多,就自己买了些消炎眼药水用,后面就没在意这件事了。结果最近几天,刘奶奶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东西了,“这是咋回事!不要吓我哦!”到医院就诊后,刘奶奶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要往眼睛里面打针治疗。她很奇怪:“同样是眼睛红,治疗居然还能不同啊?”
类似于刘奶奶这样的困惑,临床其实并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眼睛红,诊断治疗为何不同呢?
01
糖尿病咋会引起眼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想象一下,眼睛就像是一座精密的城市,有着血液供应的“道路”和道路周围的“建筑物”和“信号灯”。而高血糖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事故,导致道路不畅,建筑损坏,最终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当“事故”发生时,信号灯就会亮起红灯,提示交通出现问题。同样,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红也是这种“红灯”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关心身体的健康。
02
能发出“红眼”信号的糖尿病相关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方(眼底),是一片感光的组织,而其中最敏感的感光区域则被称为黄斑部。高血糖会伤害眼睛视网膜微小血管,使这些血管从血管壁凸起,形成微小的凸点,覆盖着变形膨大的“微动脉瘤”,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种情况下,血液渗透到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膨胀和水肿。这可能呈现局部或弥漫性,导致患者在看东西时焦点变模糊,画面出现浮动感。
除了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形成微型动脉瘤外,由于血管功能减退,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视网膜。为了弥补血液供应不足,我们的眼睛试图在视网膜上生成更多的小血管。而为了生成这些小血管,我们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造成视网膜和结膜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红眼”。然而,这些新生血管无法健康地生长,容易发生渗漏和出血,导致眼底出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眼部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光眼呢?眼睛会持续分泌类似水的液体,而这些液体最终会离开眼睛,进入血流中。如果眼睛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液体无法顺利离开眼睛,不断在眼球内积聚,会增加眼睛内的压力,压迫到神经。这就被称为青光眼。
那么,这与糖尿病的“红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前文说了,为了弥补糖尿病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更多的小血管生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这些因子会刺激眼球排水系统周围(虹膜)生成新生血管。这很容易影响眼睛排水系统的功能,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眼压就会上升,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时患者呈现眼痛或头痛,视觉模糊及“红眼”。
糖尿病性干眼与结膜炎
“干眼”字面意思就是眼睛缺水,实际上是因为眼泪的质和量有问题,不够量又不够稳,这就导致了眼睛干燥。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有时候想揉揉眼睛,这一方面是因为血糖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到眼睛泪液分泌系统,导致泪液减少;另一方面,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泪液分泌系统的出口处出现脂质栓子,它容易引发眼睛泪液系统反复发炎,导致眼皮外翻,结果脂质栓子越来越难顺利排出,干眼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顺带一提,泪液系统的反复发炎还可能导致“红眼”。
再说说眼白的地方,就是结膜,也能分泌泪液。但在高血糖的影响下,结膜细胞的泪液分泌功能也受损,泪液减少,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结膜细胞的表面就受损,功能也受到影响,再加上泪液异常,又会加重结膜细胞的损害,减少结膜细胞的数量,形成了恶性循环。结膜一旦受损,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于是就有可能得结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眼”了。
糖尿病对角膜的损伤与角膜炎
角膜的损伤,包括外层的角膜上皮、内层的角膜内皮以及角膜神经的受伤,这可能导致眼睛变红。糖尿病直接影响角膜上皮细胞,让它们的黏附能力变差,结果角膜上皮容易脱落。更甚者,高血糖还让角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了它们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当角膜上皮受伤后,细胞修复和再生都会受到阻碍,使角膜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导致眼睛发炎,变得“红眼”。
这种“红眼”不同于一般的角膜炎,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因为高血糖削弱了角膜的感觉,同时减少了维持眼睛正常状态的能力。这种削弱让眼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弱,眨眼的次数也减少了,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而泪液减少,加上质量的下降,使得角膜上皮的功能出现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让“红眼”持续得更久。
03
不同“红眼”的治疗方法各不同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这类疾病,我们会选择一种叫“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方法来治疗。有点像修理房子,我们会用激光来“修补”视网膜上的问题区域,就像我们修理房屋漏水一样,让血液流畅,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防止新的问题血管生长。有时,如果眼睛出现黄斑水肿,医生可能会像给花用除草剂一样,通过向眼内注射一种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阻止眼睛内部的血管生长,减轻水肿。对于一些眼睛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眼科手术”来治疗一些眼内出血、血管过度生长等问题,就像我们修剪盆栽一样。这样可以迅速解决一些棘手的眼部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这类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处理方法类似,我们同样选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来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阻断血管生长,减少新生血管。此外,就像我们浇水时给花松土一样,我们通过β受体阻断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调节眼内排水系统,有助于控制眼压。此外,采用一些特殊的引流物植入方法,就像在花园里使用排水系统一样,加强眼压控制。
对糖尿病性干眼、结膜炎、角膜炎这些疾病,我们可能会像给花浇点水一样,用一些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者自体血清,来帮助治疗眼睛的干燥和角膜问题。有时候,眼睛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肥料”,就像我们为花加点肥一样,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眼膏、眼药水,甚至可能要用到眼罩,来帮助眼睛康复。
总体来说,当糖友们发现眼睛变红的时候,一定要警惕,不要不当回事儿!糖尿病性眼病只有早期治疗的效果才比较好,因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情况一定尽快就医,避免拖延治疗耽误病情。
04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预防进展
正常血糖为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下简称为OGTT)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而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糖代谢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毫摩/升但<7.0毫摩/升,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这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当空腹血糖<7.0毫摩/升,并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但<11.1毫摩/升时,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称为糖耐量减低。
防治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建议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宜食适量肉类,因白肉 (鸡鸭鱼肉) 比红肉 (猪牛羊肉)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一些,可适当用白肉代替红肉;粗细粮均衡搭配。
2.合理运动:肥胖/超重者应减轻体重,坚持锻炼,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楼梯、爬山坡等。应注意的是,运动项目、强度要与自身年龄、爱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3.调整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还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幸福感,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4.降糖药预防:有部分降糖药物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糖尿病前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仍为生活方式的干预。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糖尿病患者,眼睛出现这5种不适,及时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疾病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该疾病,由于太过常见,导致许多人对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没有引起重视。
糖尿病其实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患上,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后期可引起多个器官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其中,糖尿病眼病如果没有加以控制,严重时可造成失明。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积极控制好血压外,平时也要多关注眼部的健康,如果眼睛出现以下几种不适症状,要警惕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1、感觉眼前有蚊子飞过
糖尿病患者如果总是觉得眼前有蚊子飞过,老感觉视线内有异物,要引起足够的警惕,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兆。比如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青光眼都可能有以上现象。
2、眼球出现絮状白斑
糖尿病患者平时可多观察自己的眼球,如果发现眼球内出现絮状白斑,也要小心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眼睛的软性渗出有关,此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坏死也可能有该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白斑也会越来越明显。
3、眼球内出现红色斑点
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的眼睛上有红色、深红色斑点,很可能是由于视网膜上出现了血管瘤,这也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症状;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后期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一旦发现,早期可以选择激光的方法去除,效果较好。
4、视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比如看东西时十分模糊,甚至完全看不清东西,这也是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好的表现。
如果此时可以及时控制住血糖,视力下降的情况可得到好转,否则病情可逐渐加重。
5、眼睛不适、分泌物变多
如果要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眼睛经常会有疼痛感,怕光,很可能是由于糖尿病青光眼造成的,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积极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的分泌物变多、眼睛充血、红肿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并发角膜炎、结膜炎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对于以上的异常一定不能忽视,其实,之所以会发生糖尿病眼病,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的。
那么,生活中要怎么控制好血糖呢?
患有糖尿病的人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好血糖。
饮食方面,要避免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此外,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加、减少药量,否则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眼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在生活中可以多观察自身的变化,一旦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患者在生活中也要积极的控制好血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