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节食为什么会糖尿病(节食为什么会血糖升高)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是“饿”不好的,在降糖治疗中,不要过度节食

有位糖尿病患者跟华子说,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便秘,身体也不舒服,晚上睡觉还失眠,但是他的血糖控制得一直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在交流过程中,华子发现他的问题出在“吃”上。

他说自己怕血糖高,每天只吃很少的主食;怕胆固醇高,也不敢吃肉、奶、蛋。每天就是吃一点饭菜,再加一点水果。华子告诉他,他的问题,就是营养摄入太少,身体营养不足,当然就会不舒服了,而且吃得那么少,胃肠缺乏正常的刺激,蠕动也会变慢,就会出现便秘。

一、糖尿病人的“两个担心”

华子对他说,为什么不多吃一些呢?他说,怕吃多了血糖升高啊。华子说,可以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他又说,药用多了对肝肾有影响怎么办?

其实这位患者代表的是多数糖尿病人都有的“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怕高血糖对身体造成伤害;另一个担心,是怕用药太多出现副作用。在这两个担心下,很多的糖尿病人会选择尽量减少饮食摄入量,并且增加运动量。

二、饮食控制时不要“过度”

糖尿病人需要饮食控制,但不是让自己饥饿,因为饥饿是治不好糖尿病的。糖尿病是血糖代谢异常的疾病,因为组织细胞无法利用血糖,才会造成血糖升高。在高血糖的时候,身体的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处于“饥饿”状态。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血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而不是单纯地减少饮食摄入量。依靠减少饮食量来降低血糖,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所以说,降糖治疗需要饮食控制,但需要在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的前提下,控制摄入饮食的总热量

三、饮食是用药和运动的基础

糖尿病的发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第二个原因是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这两个原因的因素,人类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所以一旦出现糖尿病,我们只能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很难逆转、治愈糖尿病。

使用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必要选择。不要因为使用药物而担心,现在的药物都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在确保安全性之后才会上市。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常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小于买彩票中奖。

降糖药物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纯降低血糖,而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身体健康。降糖治疗的基础,是在营养摄入足够的前提下,用药物去调节血糖值,而不是让自己饿肚子。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也特别重要,运动时,骨骼肌会消耗大量的血糖,运动也会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可以减缓糖尿病的进展。但是过量运动时,就可能会造成低血糖,而运动不足时,血糖又会升高。所以糖尿病人,需要在药物、饮食与运动三个因素中,找到平衡点。其中饮食最为重要,是用药和运动的基础

总结一下,糖尿病在降糖治疗中,要掌握好“度”,靠饿肚子治不好糖尿病。过于严苛的控制饮食,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不适。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药物、饮食与运动的平衡关系,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疾病的发生。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两位24岁女孩节食减肥引发「糖尿病」,吃什么吐什么

节食一向是减肥人士最为爱好的选择之一。

不过,有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减肥者而言,节食后体重很容易反弹,患中风、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激增,健康受到很大威胁。节食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反复上升和下降,会使减肥者因为心脏病发作,包括心肌梗塞,而死亡或过早死亡的几率激增一倍。

看起来,挺吓人的,但最近节食引发糖尿病真的让身边同事“眼见为实”了。

也就前几天,同事带着老母亲去做检查,在病房小住了几天,临床的两位女孩子,年纪都不大,看起来也就20出头的样子,聊起来才知道,俩人都是糖尿病,起因都是节食减肥,还都不满24岁,程度远比同事母亲严重的多,右床的女孩子,已经发病了一段时间才就医,吃什么吐什么,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是“老年病”“肥胖病”,哪想到过会跟20出头,瘦小的女生有关。

肥胖虽然是糖尿病的祸首,但女性即使还没达到过重或肥胖标准,也得警惕体重增加的危险性,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别总是胖了就节食,瘦点再多吃,使体重上下振荡。而且平时工作不要那么拼命,要“悠着点”。

万事讲究适量,适量少吃,适量运动,适量补充营养,就连吸脂量都有“适量范围”

为安全考虑,一次脂肪抽吸量不能过多。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一次脂肪抽吸安全量为3000ml以下,而对于体重较重的求美者,脂肪抽吸量可以放宽到4000ml,而5000ml是一次脂肪抽吸量的极限(国内也有专家认为3000ml是上限)。

而且吸脂量过大,没有合理保留浅层脂肪的女性在35岁以后臀部、腹部都衰老很快,下榻,但现在很多女性却不自知,一味要求抽多狠抽。

合理的皮下浅层脂肪的保留对塑造女性柔美形象和形体美感至关重要。所以,变美时一定不要盲目追求吸脂量,健康匀称的体态美更符合人体美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过度节食可能饿出脂肪肝

喜欢熬夜的年轻人,经常把“爆肝”“肝不动了”当口头禅。其实,减肥太猛、不吃早饭、过量饮酒等坏习惯,同样可能成为“肝脏杀手”。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普通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5%。

BMI18,竟也得了脂肪肝

张先生平日工作繁忙,三餐不规律,应酬也很多,没时间运动,体重一年里就长了十几公斤,BMI指数(一般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数值达到了34!在华山医院的消化科脂肪肝与肝功能异常专病门诊,张先生告诉接诊的潘亦达医生,他特别容易乏力疲劳,吃饱饭就很困,而且经常腹胀,有时还反酸,大便不成形,但因为忙也一直没有重视,最近医院体检,查出了“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胃食管反流病”。

“肥胖人群约半数有轻度脂肪肝,但在重度肥胖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潘亦达医生告诉记者,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脂肪肝绝对不是肥胖者的专利。

28岁的李女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也是一名脂肪肝患者,但她的BMI数值只有18!

李女士说,自己身高165cm,原先体重有58kg,按理说是比较理想的体型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太胖,也加入了减重大军。她每天只吃两顿,每顿基本上以水果、奶昔、少量肉类和鸡蛋为主。3个多月的坚持后,体重减到了50kg。随后她出现乏力、月经紊乱的情况,到医院一查,腹部B超提示轻度脂肪肝,肝功能、激素多项指标也出现异常。

有部分人的脂肪肝是由于过度节食“饿”出来的。潘医生说,由于过度节食减肥,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者比例失调,比如李女士就存在高果糖低蛋白饮食,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导致肝内甘油三酯无法转运堆积在肝内,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脂肪肝需不需要治疗?

为什么随着年纪上升,体检单上提示“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了?潘医生告诉记者,正常的人肝组织就含有少量的脂肪,一般在肝重量的3%~5%左右,当脂肪超过5%的时候,就可称为脂肪肝。在过去,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富贵病”,不需要治疗。后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慢慢了解到,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都比正常肝脏脆弱,更容易受到酒精、药物和病毒感染的伤害,所以脂肪肝是需要治疗的。

潘医生说,门诊大部分患者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这类脂肪肝按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逐渐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单纯性脂肪肝危害度相对较小,临床上约75%的脂肪肝患者处于该阶段。剩余约25%的患者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这类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而4%左右的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肝癌。可以说,脂肪肝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病,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脂肪肝可以被逆转吗?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但脂肪肝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若出现重度纤维化乃至肝硬化,逆转相对困难。正如一辆开往悬崖的“汽车”,如果及时发现和干预,踩下“刹车”,进程可以中止,甚至还可以“倒车”,回到正常的肝脏。

长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也包括高果糖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以及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相关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同时存在;常合并脂肪代谢异常,还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胃食管返流、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华山医院消化科开设了脂肪肝与肝功能异常专病,就遇到了不少合并其他疾病的脂肪肝患者。

对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的患者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增强运动、减重、改善生活作息等方式做到完全消除。潘医生强调,要想预防及改善脂肪肝,就要禁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补充优质蛋白,减少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零食饮料。

作者:左妍

来源: 新民晚报